《从良种田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良种田纪事-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睿儿叹气,“爹啊,有什么事儿你就不会认个错,非得这样挨罚?!”

    公叔宁不以为耻,“我这算什么,听说你师傅还被你姨母用棍子敲过呢,到底是啥啊?”他是真的很好奇。

    睿儿不是不想告诉公叔宁,实在是他那个时候太小了,什么都不知道,只得挠挠头说,“我记不得了。”但又语重心长地“点拨”公叔宁,“爹啊,你不能那么想,我师傅可比你抗揍多了,棍子算什么啊?!所以,你还是去认错吧!”

    公叔宁很是郁闷,原来就连挨揍这点子小事儿,他也是比不过秦怀恩的啊!

    歇晌时,清露背对着公叔宁,公叔宁从背后贴上来,抱紧了她。

    清露很是烦躁地用翘|臀拱了拱公叔宁,想要挣脱,公叔宁哑声道,“你这是想给我点火吗?可是想到了灭火的法子?!”

    清露的身子僵了一僵,很快便翻过身来,将头埋进公叔宁的怀中,“阿宁,我认输,往后我再不会因这件事求你了!”说着话,心中剧痛,眼泪不知不觉间洇湿了公叔宁单薄的寝衣。

    鸵鸟样埋着头的清露,一滴泪水同样从公叔宁的眼角滑落,无声地落入那片锦绣织就的枕套中,公叔宁死死地咬住自己的嘴唇,生怕冲动之下有什么字句被他说了出来,他咬得如此用力,以至于有滴滴的鲜血从他的唇角流下,或许,还有那些被他强咽下,却没吞干净的心血……

    清露说她输了,公叔宁却并不觉得自己赢了。

    俗话说,“最难消受美人恩”,身为一个昂扬男子,当所爱之人为你付出时,你就恨不得将命都拿出来做为回报,偏偏一时间还不能,这种滋味儿,不是那么好受的!

    如果说在小岭村初见清露时,公叔宁对清露和秦怀恩之间的感情,还感到恼怒委屈,对自己还有信心,那么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亲眼隔两地的清露和秦怀恩的默契以及情真意切,他对自己的信心已前所未有地动摇了。

    头一次,公叔宁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不确定,今天只要清露坚持得再久一点儿,公叔宁绝对会败下阵来,成全了他们。

    偏生,清露没有这么做。

    是清露不够聪明,感觉不到公叔宁的变化吗?

    当然不是,清露自认为智商或许不高,但情商绝对不低,历经两世,在那么多个男人中千锤百炼过的她,又怎会不知当前的形势?!

    清露不过是不忍伤害公叔宁罢了!

    对此,公叔宁同样心知肚明。

    那么,公叔宁就忍心如此伤害清露吗?

    公叔宁无力地闭上眼睛。

    这是公叔宁和清露之间,关于感情的最后一次“较量”,以他们各自的惨败告终。

    第二天一早,公叔宁就写好了两份折子,一份是关于积分制的,另外一份儿,是请追封清霜为正妃的。

    清露两份折子出了门儿,心高高地悬了起来,就算没有睿儿的事儿,她也想帮清霜争一争。

    经过昨天的事儿,顾谢对于今天在公事房中见到清露,已非常淡定了,他将有关朝中军粮之事的折子和案卷整理好,拿了上来,正要开口,公叔宁拦道,“再等一等。”

    又过了不久,睿儿带着十来个小厮,脚步匆匆地进了门儿,“父王姨母,你们今天可有等我?”昨天听说公叔宁和清露已办好一件差事了,他很失望,抱怨道,“说好的一起办差。”

    当时公叔宁这样告诉睿儿,“头前那件差事,占这次办差的半成都不到,”不过就是公叔瑾给公叔宁做个“通知”罢了,“接下来的这件差事,不仅麻烦,还很困难,你要来,你还得带着人手来!”

    睿儿立时满脸兴奋地连连点头。

    今天,睿儿不但按着公叔宁吩咐的做了,还特地央求先生早下了一个时辰课,因为收到公叔宁提前的叮嘱,先生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在办差前,公叔宁先问了睿儿一个问题,“你知道,办差时最的是什么吗?”

    睿儿响亮地回答,“才能!”

    公叔宁摇头道,“才能这个东西,只是相对的罢了,只要有了合用的人手儿,就算是才能不足,也是有法子的,当然了,最后拿主意的人,还得是你自己,所以智谋还是很的。”

    睿儿有些懵懂,他身后的小厮们则若有所思。

    公叔宁也不再说了,睿儿毕竟还小,而是转言其他,“我们是姓公叔的,这天下,是我们的天下,因此,国事即是家事,如果没有一颗家国天下忧国忧民的心,那么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办差的好!”

    睿儿不禁肃然,顾谢和小厮们也一样,而清露的心,则猛然一沉,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

    清露转头去现公叔宁负手站在睿儿面前,以往单薄颀长的身体,已变得特别挺拔,犹如修竹劲草,疾风暴雨亦不可摧,整个人似乎都在发着光。

    清露想起,公叔宁曾说过,他当年宁愿冒死辅佐公叔瑾,除了感情之外,还因为他真心觉得,在诸位兄长中只有公叔瑾才是最适合做皇上的,在治理国家这件事上,他也自愧弗如。

    本书来自  html/30/30103/iml

655。第655章 别拿举人不当干粮() 
公叔宁的声音再度缓缓地响了起来,“睿儿,你想想,假如异族人的铁蹄踏进了中原,我们的家,我们的国,会如何?你曾生长过的双岭村会怎样?假如灾民们得不到适时的救济,揭竿而起烽烟处处,我们现在的王府,又会如何啊?!保家卫国博一个国泰民安,这是身为我朝子民每一个人都不可逃避的责任,公叔家更是义不容辞首当其冲!”

    睿儿紧紧地攥起了双拳,“父王,我明白了!”

    清露的心已沉到了谷底,但她明白,她不仅劝不了公叔宁,还和其他人一样已完全被公叔宁折服了,或许,这就是公叔宁当面教子的目的。。。

    在一片郑重的气氛中,大家开始办这件十分棘手的差事。

    隐藏在军粮匮乏背后的,是朝廷农业税收的逐年减少。

    不管怎么说,本朝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税占到朝廷每年总收入的六成以上,当然了,这不仅指的是粮食,还包括棉麻丝等一些农副产品以及人头税和徭役什么的。

    可就算如此,农税占的比重很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朝廷又是用多少土地来完成这笔税收的呢?答案是一半儿,而且还有越来越少的趋势。

    顾谢拿出案卷时,脸上带着明显的崇敬之情,“从刚被立为太子时起,今上便着手彻查全朝的田亩实数,以及免税田亩数量……”

    楚国的家底再厚,也经不起几十年下来的消耗,仁帝在位时因有各国的先后臣服和收入囊中的各国多年积累,这一点还不明显,况且,那时仁帝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各国之间的融合以及坐稳这个位置,该花的银子必须得花。

    顺帝是个没啥作为的皇帝,就因为他的不作为,全朝融合越发紧密,从这一点上帝当年真是没选错人,可同样的,朝廷的积弊也越发严重起来,再加上征战不利,国库的压力自然越发巨大了。

    顾谢还要说下去,清露已插言道,“即是如此,皇上为何要到如今才下手整治呢?”声音有些尖利,不管她和公叔宁如何闹腾,都属于“内部”矛盾,而且,他们之间还不是有矛盾。

    只要一涉及到公叔瑾,清露的警惕性就高起来了,护公叔宁就跟饿虎护食似的,那绝对是一副拼命的架势。

    “哎,”顾谢沉浸在差事当中,并没注意到清露的情绪变化,连连感叹道,“就算不,也不难想见,我朝免税的大户,都是皇亲国戚勋贵们……”公叔家称王多年,子孙繁盛,旁支多不可数,再加上有些姻亲等,至于勋贵,有些是原来楚国就有的,有些则是诸国合并时封的,比如安平侯潘家等。

    “这些人,怎么动都是个大麻烦啊,就算无损国之根本,可被记恨或是出言不逊,总是免不了的。”恐怕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手段,顾谢愁得眉毛胡子都揪揪到一处了。

    清露站起身来冷笑,“既然麻烦这么大,连皇上都不敢轻举妄动,我们王爷又有什么办法呢?合着皇上的意思是我们王爷上折子得罪人,然后皇上再出来装好人儿?!”不是她小心眼儿,她就是这样的。

    顾谢再迟钝,也听明白清露话里的不满了,连忙劝道,“姑娘,慎言……”

    清露反问,“怎么,谢长史,难道我说得不对?!”

    顾谢语塞。

    大大的屋子里,一片沉寂。

    公叔宁是不想说,而其他人则是不敢说。

    没办法,还是顾谢硬着头皮说了句,“下官倒是觉得,此计可行……”语气也不是那么笃定的。

    这的确是个挺高明的计策位高权重的公叔宁出头,就算是闹起来了,旁人也不敢对公叔宁怎么样,公叔瑾完全有能力保护得了公叔宁。

    可清露偏生不想让公叔瑾如意,“那要是回头,皇上从皇亲国戚和勋贵们手中收回来的田产,或是弄到的粮食不够用呢?往后怎么办,难道还让我们王爷没完没了地闹?那到底要得罪多少人?是不是还要率先削减王府的田产?!”

    这些问题是躲不过去的,或许,公叔瑾有办法?!

    不管怎么样,清露是不忍心像公叔瑾那样,拿公叔宁来试探的。

    清露叔宁。

    公叔宁无奈地说,“露露,那免税开荒和……”他曾答应过清露,不把这个法子说出来,因为这是清露想到的。

    “行了,”清露挥了挥手,“到啥时候说啥话,办法不就是拿来用的?!”

    公叔宁笑了,站起身来拉住了清露的手,“我就知道,你是个通晓大义的,到时候咱们双管齐下……”

    清露打断了公叔宁,“双管齐下?你们还是先把统计图表做出来,别拿举人不当干粮!”举人进士啥的,虽然不像勋贵等人那样,一家就占了数量骇人的田亩,可挡不住人数多啊!

    清露又想了想,“对了,还要把开荒免税后,增加田产的数量预算出来。”这才是她要的双管齐下。

    清露说完后拍了拍睿儿的头,又厮们一眼,“小悲催,赶紧干活吧!”统计这个东西,尽管不难,却很繁琐,全朝诶,想想她就头大。

    睿儿双眼亮晶晶的,“姨母,你真厉害,这样父王也不用被人骂了,皇伯伯的麻烦也解决了,师傅那里也有军粮用了!”一点不乐意的样子都没有。

    好吧,清露承认,现在就连睿儿都比她的境界高了,也不能总是这样使小性子了。

    顾谢却不像睿儿和小厮们那样,早就对清露的法子听得耳朵起茧子了,等到小厮们将细节讲清楚后,顾谢先是惊喜,又开始犯难,“姑娘,”他头的这些卷宗说,“全朝的荒地可是难以计数的啊!”这预算没法子做。

    清露皱了皱眉,“那就只统计东北五府的好了,你在那里当了那么多年的县令,想来对这些心里还是有数的。”没好气地瞥了公叔宁一眼。

    本书来自  html/30/30103/iml

第656章 加更 王妃到底是怎么来的() 
加更感谢书友的打赏

    ———————————————

    到了此时,清露似乎才明白公叔宁让顾谢当这个长史的真正用意,想来是早就把公叔瑾的为难之处装到心里了。

    顾谢依旧忐忑,“姑娘,那我也是不知道的,难道还要让人去查看?”那得多长时间啊!

    清露只好又坐回到了椅子里,有点儿心烦。

    公叔宁见清露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说,“就按照人口来算吧,只说东北沃野千里,建议皇上往那里安排流民灾民……”就像清露几个月前做的那样。

    清露眼睛一亮,“再算算一个壮劳力每年能开多少荒地,能种多少亩地,能养活多少人,给朝廷上缴多少的赋税。”这些做为县令来讲,顾谢应该是心中相当有数的。

    顾谢乐得手舞足蹈,“姑娘真乃神人啊,啊,王爷远见卓识,此乃万民之福呐!”

    这笔帐一算出来,开荒的赋税要不了多久就能让朝廷的收入增加很多,关键问题是,再闹灾啥的,流民也有地方安置了,要知道,东南地区,农耕发展得特别好,基本上已经没荒地可开了,想当初秦怀恩拿着大把的银两,想买荒地都没地方买去。

    清露收拢灾民的事儿,顾谢是知道的,当时简直是击案叫绝,没想到他也有大有作为的这一天,此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安置流民可比动员民众迁徙要好办多了,只用救灾银子就能办到。

    顾谢兴奋不已,双眼都快要冒出火来了。

    其他人也受了他的感染。

    清露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