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掌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当掌门-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天这样两三个来回,就像如履平地,轻松不已。”

    “这位姑娘虽然不知道你怎么得罪了张掌门,但你来跟张掌门道歉,却不带心来,你真是白活了一副好皮囊。”

    这大妈的话让杨玉环脸色一阵铁青,只能把求助的目光看向高启等人。

    高启等人还真不信邪,看着杨玉环说道:“杨姑娘,你试着离开武当山山门看看?”

    “好。”杨玉环说着就退了回去,在她退回去的时候,她又感觉好像走在平地上一样,轻轻松松。

    高启道:“你再上山试试?”

    杨玉环闻言,内心有点忐忑,万一上山再次出现刚才那种现象又当如何是好?

    在她犹豫的时候张无极道:“如果我是你,就不要再尝试了,留自己一点面子。”

    “当然!如果你是诚心悔改,知道自己错了,那就另当别论,可惜,我感觉你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张无极摇了摇头道。

    高启与宋濂等人闻言,都带着失望的神色看着杨玉环,没想到啊!他们之前还想着不理杨玉环了,后来看到杨玉环悔改,楚楚可怜的样子,他们又开始怜惜杨玉环了。

    看着宋濂等人的神情,杨玉环脸色一阵铁青,她不信邪,为了在高启等人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她再次往山门走了进来,但当上了天梯后,那种压抑得呼吸困难的感觉,她慌了

第324章 熟读贤书() 
施耐庵等人看着杨玉环步履艰难,满头大汗的样子,忍不住摇了摇头,带着失望的神色看着杨玉环。

    徐贲摇了摇头,略带深沉的声音道:“杨姑娘,你正应验了一句话,那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你路上跟我们说,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现如今看来,你不单止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想着继续瞒着我们。”

    “你经常流露出来楚楚可怜的样子,是博取我们的同情心?认为我们爱心泛滥?”徐贲这么直接的话,让杨玉环脸上闪过难看的神色。

    万一她这扬州楼的美人真实面目被徐贲说的话传了出去,她怎么面对与她打交道的风流才子们?以后怎么在青楼混迹?

    张羽长叹了一声,道:“哎!以前以为杨姑娘心地善良,贤惠淑德,今日方知,我太幼稚。”

    “你真是让我失望透顶。”宋濂一挥衣袖,然后看向张无极道:“张掌门,抱歉了,让你不愉快了。”

    “无需如此,”张无极摇了摇头,然后看向杨玉环道:“杨姑娘,今日你能来武当,我是表示十分的欢迎,奈何你与我武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不多挽留了,再会。”

    张无极说完与苏方等人直接往山腰走了上去。

    高启神色不变,他早就猜测到杨玉环虽然表现的楚楚可怜的样子,但心里那点小心思,他也摸的差不多了。

    不过宋濂与杨基等人对杨玉环甚是喜爱,他也不好打扰众人的雅兴。

    在上山的路上,宋濂脸色有点不太好看,他还想着回苏北城的时候到扬州楼赎走杨玉环,虽然他知道杨玉环不用他赎走,但这形式还是得走一走。

    但杨玉环今日的表现与之前装作的样子,让他感觉一阵厌恶了,所以也没了与她在一起的想法。

    虽然心里头还是有些不舍,但熟读圣贤书的他,怎么也不能接受一个善于伪装的女人。

    杨玉环看着高启等人纷纷上山了,留下她一个人站在山门前,上山不得,她脸色突然阴沉了下来,咬牙切齿的看着张无极离开的方向。

    杨玉环心中暗道:“好你个张无极,没想到我如此低声跟你道歉,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你给我等着,等我父亲挥师北上,途经襄阳,我定要你好看。”杨玉环脸色阴沉,最终只能跺着玉腿,挥手离去。

    众人对杨玉环指指点点,说她白生了一副好皮囊什么,心里却那么黑。

    维夜纳大酒店雅间中,张无极请众人落座在大酒店一间雅间中。

    这所谓的雅间就等于现代化大酒店中的包间,里面一张台,十张凳子,台上摆放着一个转盘。

    转盘上又有着酒水与茶水供人饮用。

    管理维夜纳的是苏家旁支的一名苏姓管事,他在看到苏正与张无极见客人,立马送上最好的酒水什么的。

    高启与徐贲等人都被这维夜纳大酒店的装恒给震惊到了,这装恒也太富丽堂皇了吧?

    吊灯高悬,明黄色的灯光散发出来,整个大厅柔和温馨,非常的舒适。

    外面的冷天,在这里却显得是那么的空气怡人,温度适中。

    张无极笑呵呵道:“诸位能记起张某前来武当,今日定要让张某人尽一份地主之谊。”

    “哈哈那我们就却之不恭,与张掌门一醉方休了。”

    于是乎,才子骚客们就开始了一轮酒席上的附庸风雅,谈天说地,说到酣处的时候,苏方也忍不住吟诗一首,大家其乐融融。

    张无极虽然也喝了不少酒水,但他并没有醉,而是认真的观察着高启等人,看他们谁是真君子,谁是真小人。

    最后发现,这群人都是可交之人。

    这时候高启突然看向张无极问道:“有件事我想问一问张掌门,不知道张掌门能不能为我解惑?”

    张无极点了点头道:“高兄但说无妨。”

    高启点头,沉吟半晌,带着低沉的语气道:“有时我常常在想,我等熟读圣贤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徐贲兄跟我说熟读圣贤书,是为了纵横花丛酒水间。”

    “施兄跟我说熟读圣贤书,只为寻找书中颜如玉,吕布赤兔马,关张二人力。”

    “杨兄跟我说熟读圣贤书,只为享受手捧书籍,观阅书中文人世界,提升自己的心境。”

    “宋兄跟我说熟读圣贤书,只为附庸风雅谈天论地,留下一世美名,成就诗仙、诗圣。”

    “但在看到张掌门的文采,我们方知,所谓熟读圣贤书,不过是对圣贤书略有涉及,却根本没有任何的熟读。”

    “张掌门一人独对朝廷高官众百,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样样精通。”

    “我想知道,张掌门熟读圣贤书,到底是为了什么?”高启问道。

    张无极闻言,沉吟半晌,方才站了起来,看着众人说道:“如果是在以往,我或许会说,熟读圣贤书,只是为了一顿饱饭。”

    “但现在看来,熟读圣贤书,就是掌控命运,拥有更多的知识,才能改变更多的事情。”张无极说完接着道:“你们熟读圣贤书为了附庸风雅,寻颜如玉,纵横花酒间,都是正常的。”

    “不过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你们可以感叹生不逢时,也可以感叹刀剑无眼,更可以投身从戎,精忠报国,戎马一生立下赫赫功劳,成就一世英名。”张无极话语铿锵有力的说道。

    他这话是早就想说的了,只是奈何在大都没找到机会,今日等来了这个机会,他就想让这些人都去从军,好让明朝早点建立起来。

    他也有更多的时间修炼,也能让明朝推崇武当,让武当早日名扬世界,在世界各地都留下武当的大名。

    众人听到张无极的话,体内热血沸腾,都被张无极这话撩拨的他们内心都有种现在就去加入义军,投身军营,戎马一生的想法。

    高启闻言,点了点头道:“张掌门说的没错,熟读圣贤书,也等于有了更多的选择,或许有的人选择了安逸,但我想我应该不安现状,我也想用已拥有的知识,去替更多的人改善生活。”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325章 指点江山() 
“高兄,但说无妨,今日我不是什么张掌门,我与诸位是同道中人,都是一个想用知识替更多人改变命运的人。”张无极认真的说道。

    “好,那我就说了。”高启说道:“张兄纵观天下中原,群雄逐鹿,你认为最终这场战争是元蒙铁骑之师能稳住中原地位,还是汉人夺回万里江山?”

    张无极闻言,直截了当的说道:“无需置疑,未来的几年,江山易主,必是我汉人当王。”

    “何以见得?”众人都齐齐站起来看着张无极。

    张无极闻言,走向不远处,把一块白色的写字板抬了过来,写字板被他挂在墙上,张无极拿起其中一支油性笔,开始在写字板上画了一个大圈。

    众人齐齐站起来,直视着张无极所站的地方,苏方也好奇他这未来女婿,到底还有什么手段他不知道的,也跟着站起来看了过去。

    张无极回头看着众人,朗声说道:“现在我等姑且暂时不论群雄何几,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中原武林,北边大都相连上都,两地相隔百里。”

    “众所周知,草原上的骏马吃着新鲜嫩草,浑身马骨要比我们中原武林骏马强悍百倍,当年铁木真南下,铁骑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那是时不待我汉人,只能让出万里疆域,江山尽陷他人之手。”

    “但今日,元蒙之人,从上都搬到中原大都,骏马与兵士都与汉人融合的差不多,这不是说汉人弱了。”

    “而是中原水乡之地,让元蒙的人丧失了斗志,只想着贪图享受。”

    “随着他们的享受,开始了加重赋税,搜刮民脂民膏,阻止汉人考取功名,怕的就是汉人再度在朝廷掌权,夺回万里江山。”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加上过往元蒙的不作为,对中原武林的打杀,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百姓们开始了揭竿起义,组织民间义军,笼络八方武林人士。”

    “天下民心归于汉人,所以义军迅速揭起。”

    “这是其中一个重点,民心所向属于人和。”

    “再来说一说另外一个问题。”张无极在白板上写出了郭子兴,占据西南一个小圈。

    张士诚东南一个圈。

    陈友谅西北一个圈。

    朝廷东北与正北一个大圈。

    张无极对着众人说道:“这三大圈,占据了中原一半过的地域,自古江南出才子,这里的才子深受华夏几千年文化的熏陶。”

    “熟读孙子兵法,圣贤书,计谋策略无所不能。”

    “另外一个就是东南与西南地区,人丁兴旺,地域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厚,起兵北上有足够的财力、物资支援,足以打持久战。”

    “再看西北陈友谅,虎视眈眈,紧盯着东北方向,一旦江南发兵,西北没理由不动身。”

    “三大势力齐齐北上,大都拿什么来抗衡?这是地利优势,三方面夹攻,就算三方不联手,难道大都就不用提防?这也造成了三方起兵,大都必须要分兵三拨,预防各方面的突然暴起。”

    “只要江南这边的大军突破长江海岸,就能直驱而上,夺取大都指日可待。”

    “再者就是江南风景四季如春,大都与西北之地,常年冰雪,开春过后也会有大雪继续降临。”

    “所以江南大军,过长江,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属于天时优势。”

    “现如今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汉人这边,天下何愁不是我们汉人的?”张无极分析的很清楚,那就是优势的都在江南军队这边占尽了。

    虽然张无极也多次提到西北汉王陈友谅,但在只言片语间,比较着重说的还是江南张士诚与郭子兴一路人。

    高启问道:“那张掌门认为谁更有胜算?”

    张无极闻言,笑道:“既然高兄问起,那我就来说说各方雄主的为人,你们自己分析分析。”

    “一,元惠帝有才有能,奈何当年伯颜当政,元惠帝初出茅庐不懂天下之事,伯颜所说所做对汉人不利之事,加上其先祖在中原武林留下来的伤害,令天下人都恨上了元惠帝。”

    “二,郭子兴此人生性多疑,不过他属于明教麾下大将,明教大家肯定知道,当年被誉为魔教的大教派,但这些年,义军起义,确实铸造了良好的形象。”

    “而郭子兴此人帐下能人无数,武林高手众多,才华横溢的军师也有不少。”

    “不过郭子兴生不逢时,我掐指算过,此人年龄活不过五十,现如今就快到五十之期。”

    “所以明教这支义军,可能会有点纷乱,但最终也会稳定下来。”

    “三,东南诚王张士诚,诚王爱才,但由于出身问题,导致他做法冲动,虽然身边有亲兄弟相助,出谋献策,但其本性难移,冲动之下,或许会做出不少错事,而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西北汉王陈友谅,本人阴险狡诈,喜欢险走偏锋,手下能人虽然也有不少。但众所周知,汉王所领衔军队,都是当年天完黄巾军的旧部。”

    “当年陈友谅残害忠良首领,强行执掌天完旧部,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