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仙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玄仙道-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相年纪最大,故而行动也有些缓慢,等他到时,其余人等已经到齐,忙向圣上请罪。

    李淑自不会怪罪,年近百岁,能来参政议政已是不易,再说他的孙女囡囡之故,自己也要敬重几分,若不是此番事情太过重大,也不会召唤这位老臣。

    李淑赐了座位,待众臣坐定,也不废话,直奔主题:“诸位爱卿,朕有意一统天下。”

    话音一落,满座皆惊。

第41章 仙命() 
众位大臣听后心头一震,其实先皇当年要一统天下,在场之人再清楚不过,但凡国家要有战事,这几人都是绕不开的。故李淑有此想法,众臣也能理解,毕竟哪位皇帝心中没有这个志向,她虽是女人,但她更是皇帝。

    几位大臣都不敢搭话,理解归理解,可当今圣上不是先皇,没有那份心机手段,军国大事并非儿戏,自不能由着皇帝性子来。

    场面顿时安静下来,因为无人敢明着反对。李淑几年执政,不说别的,这帝王心术倒是和先帝学了十成。

    李相咳嗽一声,在场之人只有他能说上两句,不管是何意见,也不能让圣上失了颜面,便慢悠悠说道:“陛下既有此意,那各位大人就都说一说,此事干系重大,不可为一己之私枉费国事。”

    李淑点点头:“诸位爱卿畅所欲言即可,朕不会怪罪。”

    一句话定下调子,各位大臣心中有了几分安定,纷纷讨论开来。

    “托陛下洪福,我国近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库粮丰足,但……但若是轻启战端,怕后继无力,望陛下三思。”户部尚书洪梁起身恭敬说到。

    “监察司唯陛下是从。”首座陈峰仍是这般寡言,不过立场甚是坚定。按说新帝登基,如此重要的情报部门肯定是换上自己人,但李淑手中一无合适人选,再者料定陈峰不敢耍什么手段,因此也就继续留用。陈峰自是感恩戴德,对李淑唯命是从。

    有了两人做先锋,剩下的几部尚书纷纷各抒己见,李成材也谨慎的表示忧虑,右相徐阶本就唯李相是从,自囡囡入了别院更是如此,所以萧规曹随,完全顺着李相说的。

    李淑听罢甚是满意,这些大人虽然意见不同,但没人敢明面反对,甚至自己一意孤行,他们也会尽力配合,这也就够了。

    “众位大人都是老城谋国之言,朕心甚慰。”李淑淡淡开口,:“不过仙长观天下分崩,百姓离乱,心中不忍,特命朕一统九州,鼎定世间,朕虽力有不逮,也不敢逆天而行。”

    此番话一出口,在场众人心中暗道侥幸,幸亏刚才自己一心为公,又未明面反对,不然这一下怕是永世不得翻身。

    众臣虽心中不明,那等仙家中人怎会操心这等俗事,但也清楚李淑不敢拿此开玩笑,遂躬身领命,再无异议。

    一时间,唐国上下飞速运转,唐易应承帮忙,又没说怎样帮忙,李淑自要做好万全准备。

    如此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其余两国的探子,瞬间,天下局势陡然紧张,三国俱是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

    世间诸多纷乱,俱影响不到苍岩山,影响不到太玄别院。师徒三人再加上一个白轩,日子天天悠闲无比,唐易突破到筑基后期,剩下就是水磨功夫,圆润真元。到了圆满之境,便可淬炼金丹,不过这期间不知要历经多少年方可。

    “师傅,是不是要打仗了,能不能带若若去看看?”

    “囡囡也要。”

    两个小姑娘哀求着,唐易想想也无不可,孩子尚小,带出去见见世面也好,当下便允了。

    两个小不点儿兴奋的不得了,一旁白轩笑呵呵的看着,这师徒三人都去,他这个老仆自然不能落下。

    ……

    阴雨绵绵,或许天公也为这场举世大战而垂泪,唐国这半月来,大雨就没断过。

    踩着泥泞的道路,大军连绵无际,甚为沉默,没人知道此去还有几人能归,自然不会有心情嬉闹说笑。

    大将军司马师历年驻守边疆,对兵事甚为熟悉,此次征伐明国,李淑便拜他为帅。

    这十数万将士的主心骨一路上忧心忡忡,三国这些年来相对安稳,就算偶有摩擦也无太大战役,只因三国国力相差无几,才会保持这种和平。

    此次征伐明国,宋国按兵不动,两不相帮,就是打的坐山观虎斗的念头。唐国即便能胜,也必定是惨胜,伤敌一万自损八千,就算攻略些城池又有何用。

    “陛下,您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司马师默默叹息一声,不过身为军人,既然朝廷有令,自己定然赴汤蹈火。

    十数万大军中,有一辆黑色马车最是显眼。出征又不是踏青,这辆马车在肃杀的大军中显得如此突兀,兵士们暗中嘀咕,不知是何方贵人。大将军司马师自然清楚,出征前陛下千般叮咛万般嘱咐,一定要照顾好这位唐公子,不管他有何吩咐命令,必须完成。李淑也不清楚唐易是否愿暴露身份,所以给司马师交代的含含糊糊。

    可这唐公子坐马车还不算,居然带了两个小姑娘和一位仆人,这哪里是去行军打仗,简直荒唐!司马师驻扎边疆多年,自是不知唐易何许人也,心中不免疑惑。转念一想,陛下绝无可能无故下此指令,难道这个唐公子是位深藏不露的高手?

    两军对垒,除非大宗师亲临,否则起不了什么决定性作用。而这位公子清清秀秀的,不像有武艺在身,他那位仆人倒有可能。若果真如此岂不是更荒唐,大宗师怎可能自甘为仆。

    司马师苦笑一声,按下心中疑惑,缜密思考着怎样排兵布阵,为这场大战添上几分胜算。

第42章 破城() 
连绵不绝的大雨终是停了,阳光穿破云朵,洒向行营。

    唐国大军三日前便到达潼关,此地易守难攻,亦是唐明两国的交界之处。

    这次大军行进,并未刻意保密,十数万军队的调动,也本就隐瞒不了。明国早就得到情报,虽不知唐国皇帝哪里来的信心,但并不妨碍明国做出万全准备,周边百姓尽皆疏散,城中全由精兵驻守,把此地打造的铜墙铁壁一般。

    唐国大军半月时日才行至此地,自是疲惫不堪,由此高挂免战牌,休整三日。明国大将军蓝玉不知唐国的底牌是什么,也不敢贸然出击,反正此次任务是守土卫国,保存实力为上,免得让宋国捡了便宜。

    ……

    今日全面攻城开始。

    红色大纛在风中起卷,上书司马两个大字,下方便是中军大阵,司马师和唐易被将士们守在最中间,而若若和囡囡则留于行营,被白轩照看。

    从唐易这方望去,十数万的唐国大军汇聚成无边无际的赤色浪潮,在唐国龙旗的引领下,徐徐向潼关逼近,那一片片冷森森的寒刃,让这天空凭添了几分肃杀。

    冷兵器的对撞是最原始和血腥的,场面更为震撼,只见无数军气和唐国气运合二为一,汇聚成一条巨大无比的金凤,而明国则是一条银龙,气运对峙,谁也不落下风。

    在这绝对的实力面前,没有任何手段计谋可以运用,两边都只能正面交锋,拼兵刃,拼护甲,拼人命。

    “呜呜呜。”

    军中号角响起,悠远绵长。

    唐国大军缓缓停住脚步,按照战场规则,此时应派一员大将前去叫嚣一番,阵前斗将,激励一下士气。

    “诸位。”司马师的声音清亮有力:“不知哪位将军愿往!”

    一时间众将纷纷请命,谁也不甘落了下风。

    “我去吧。”一道清音响起,顿时压制住了这嘈杂的场面,众人纷纷愕然,连司马师也忍不住扭过头,这声音就是由唐易发出的。

    “唐公子,这战场不是儿戏,公子贵体千金,若是伤了分毫,我等也无法向陛下交代啊。”司马师劝道。

    “无妨。”唐易淡笑回应,“将军勿忧。”

    司马师略做思索,便同意了,毕竟看似唐公子很有把握,再者也不会拿身家性命当儿戏,更重要的是,陛下既然让他随军,必有深意,说不得有什么重要安排自己不曾知晓。

    “将军稍等片刻,我去去就回。”

    “那公子小心,切莫……”话未说完,司马师的眼珠子都要瞪了出来,其余人等也都目瞪口呆,看着眼前这位公子居然莫名其妙的飞了起来。

    但凡武者腾空,总要有几分内力运转,就算再为高明,也不可能毫无借力。而此绝不是轻功,在场的将领也都有修为在身,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眼前的唐易不急不缓,一步一步,仿佛登台阶一般,向空中走去,行至了两军阵前。

    ……

    “大帅,您看!”一个偏将突然手指空中,蓝玉顺着望去,心下一惊,只见一人凭空往这边走来,但好歹掌兵多年,冷静吩咐左右箭士,“把他打下来!”

    蓝玉近身箭士自是神射手,用的也是强弩,二话不说,两箭齐齐发射!当飞箭即将射中唐易时,突然就着了魔似的失了力道,飘飘悠悠自行落下。一见此景,唐国大军不禁纷纷喝彩,士气大震。

    “妖人!”蓝玉面色铁青,“重弩队!”

    “在!”

    “齐射!”

    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纷纷冲着唐易而去,可箭矢再多也丝毫不起作用,又如刚才一般,纷纷落下,唐国大军士气更震,声浪冲天!

    蓝玉不免有些慌乱,这真是妖人!不是人力能及!正想再下令调用弩车。

    一个声音悠然飘出:“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还未等蓝玉反应过来,人便失了意识。

    此时场内诡异的安静,将士们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只见唐易右手袖袍瞬间增大,好似笼罩整个潼关上空,城池中的人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反应,皆被吸纳其中,唐易遂收转神通,袖子又恢复先前模样。

    平静,诡异的平静!潼关变成了一座空城,自然没有声音,唐国大军仿佛中了定身术一般,望着空中那个不算高大的身影,愣愣的张着嘴,却无人能发出声。

    场中除了风声,死一般的沉寂。突然,不知道是何人带头,将士们不约而同纷纷下跪,朝唐易叩头,山呼万岁,声浪之大,仿佛大地都在颤动。

    这是一位仙人!司马师终于明白陛下的底气在哪,有这样一位仙人庇护,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司马师情绪极度亢奋,多日来的忧虑不翼而飞。

    “走吧。”突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司马师才从狂热中清醒,看见是唐易,遂命令众人跟上前去。

    自从突破筑基后期,不借助外力,唐易也可短暂飞行。

    唐易自是没去过明国京都,但是仅凭观看气运汇集,也可认得道路。明国都城距离潼关不远,据说是明太祖钦定之地。

    这倒是省却诸多麻烦,不过半日行程,应就能到达明国京畿。

    京城将被大军围困,这是明帝无论如何也意料不到的。他登基三十载,虽算不得英明神武,但也兢兢业业,不曾懈怠,明国国力日益上升。他猜测唐国既然敢发动战争,必有倚仗,却怎么也未料到,蓝玉居然一日未到就毫无声息的全军覆没!这到底是为何?!站在京城城墙上,明帝心中震惊,陷入沉思。

第43章 统一() 
唐易悠悠前行,而唐国的大军虽是精锐,毕竟只是凡人,翻山越岭之下,速度自然不会太快。

    将至正午,头前的兵士能遥遥看见前方那大片阴暗的影子。走的近了,是一座极大的城池,这城池不及长安宽阔,但是甚为雄壮,大块儿的石头并不华丽,却堆砌出一种说不出的威严。

    城门楼上,站满了披甲将士,在正中间位置,还能隐隐看到一抹黄色,那是帝王独有的颜色。

    望着唐易缓缓飞来,明帝心中震惊,居然有人能御空而行,他虽不通武艺,但也知晓即便大宗师也无此手段,此人难道是神仙不成?

    唐易凌空而立,选了一空旷之处,右手一挥,蓝玉那几万兵马霎时现于地上,只不过都已失了意识,昏死过去。

    看着眼前场景,明国将士死一般寂静,明帝只觉自己一语成箴,那人果真是一位神仙,这仗还怎么打,有些胆子小的兵士已然偷偷丢了武器。

    明帝心中苦涩,唐国悍然发起战争,底气原来在此!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国皇帝历来不缺少这种气节,所以京都才离潼关如此之近。之前没有理会众位大臣离京避难的建议,正因自己不可丢了祖宗的颜面,倒要亲眼看一看,潼关重地因何悄无声息的失守,并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现在却全都成了笑话,原来面对的是一位仙人!仙人!!天意不可违啊!!!

    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