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197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在1978-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兴明就记起刚才好像说了室内公园和电影院,就点点头,说:“不是外面那种大电影院,就是个综合厅,能坐个十几二十个人就行,边上弄些花花草草的,可以放放电影唱唱歌,吃吃饭喝喝酒啥的,以后买卖大了,出去玩就不容易了,弄这么个地方,自己玩也行,朋友来玩也行,请一些关系单位来玩也行,还不用出门,多好。”

    二姐说:“我也以为你要弄个大电影院呢,我还想,怎么卖票啊,电影片子从哪弄啊。”

    张兴明摸摸下巴,说:“电影院那玩艺,也可以弄一个,不过现在不是时候,现在时兴这种以后肯定就淘汰了,再说咱们国家这边也没啥好片看,外国片不是印度就是巴基斯坦,小RB没一个好看的,以后吧,以后咱们弄一个,那时候美国片就进来了。

    你这事提醒的及时,咱们现在盖楼得给电影院留个位置,那个设计上挺特殊的,弄出来先放着呗,到时收拾一下就行了。”拿出笔记了一下。

    二哥就问:“美国电影好看哪?那说话也听不懂啊?”

    张兴明看看二哥,说:“看过大篷车没?”

    二哥点点头:“看过啊,阿爸拉古,啊啊啊啊啊,阿爸拉古,啊啊啊啊啊,阿吉西梅舞大卡拉古呜呜呜呜呜,咋了?”

    张兴明就白了他一眼:“那你咋就听懂了?”二哥就挠头,说:“那个是说的中国话啊,我以为美国电影说美国话呢。”

    这年头的老百姓对翻译这词还陌生,都以为那电影出来就是说的中国话,张兴明也不解释,这东西随着时间就自然明白了。

    说到大篷车这首在中国当时社会广泛流传的主题歌,当时的中国年轻人是这么唱的:阿爸拉古,搞对像不?我爸是干部,俺们家两屋。可见在中国,当官住大房子,是多么优秀的传统。

    定完这些事,又把一些杂事大概说了一下,张兴明想想也没啥了,就和二姐说:“那就这样了,这些事都抓点紧,咱们时间上有点不太宽松,我们就去奉天了,有啥事你往香岗打电话吧,我们不出啥意外的话后天下午到那边。”

    二姐答应了一声,几个人就下了楼,开车奔奉天去了,大姐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一路上都兴奋,说个不停的,赵淑华也差不多,两个挤在一起看着车窗外边,看见什么都能说一会,也不见她们累。

第一百零五章 拆迁的问题() 
(今天开始下推了,本周五上架,希望各位书友支持老宁,让首订好看一点)

    下午四点多钟车到了和平宾馆,昏昏欲睡的张兴明被二哥背着上了楼,木友德把车收好就急忙回家去了,走了一个星期想媳妇了,给媳妇拿了那些好东西得赶紧回去让她高兴高兴,再说还要带她去香岗,事不少呢。

    王海和李三贵守在宾馆里,假放完了上班了嘛,不过他们被借到张兴明这边了,就只能跑宾馆来了,不过也好,在房间里听听收音机看看报的,比在单位舒服多了。

    奉天市政府安排了一个副主任驻在和平宾馆,做为双方沟通的代表,HP区政府和DD区政府也各自派了几个人过来。

    他们除了保持和和合方的沟通以外,还要做拆迁平整方面的工作,要处理一些临时发生的事情,还要负责和合方施工各种证照批文的办理。

    说实在的,这时候的政府才真像是服务型政府,安排的滴水不露不说,啥事都想到了,外资就管拿钱建设,什么烦心事都没有,政府都处理了。

    和在宾馆的所有工作人员一起吃了一顿饭,算是庆祝大家长达二年的合作开始,张兴明又说了招人的事情,共分四批,共计招收待业青年七千六百人。

    首批六百人,其中一半到香岗学习半年,一半在奉天进行集中培训二个月,后三批则要在84年年底至85年年中招取,分三批集训后上岗,这里也包括一小部分去港学习的,不过那就要具体来办厂的人处理了,张兴明只是负责招人。

    吃完饭聊了一会,把招人的事说了,这些人也到了下班的时间,收拾收拾离开了宾馆,王海和李三贵则是留一个人守在宾馆,两人一替一天,说实话在这值夜班啥事也没有,而且吃的好睡的好,还有加班费拿,两人巴不得天天值班呢,由其是李三贵,还没媳妇呢,回家也没事可做。

    一层楼有十六个房间和一大一小两个会议室,政府用了三间,司机占一间,张兴明和二哥一人一间,还剩十间可用,张兴明就考虑从香岗带十几个人回来。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吃过早餐,九点钟,张兴明和二哥和政府人员开了个碰头会,听了一下他们这边的工作安排,提了一些己方的意见和建议,双方就拆迁平整动工进行了协商,制定了一个时间表,DD区那边肯定是先开工的,那边拆迁平整都相对容易的多。

    张兴明也通知DD区政府这边,施工方已经确定由杯溪市第二建筑公司承担,在土地平整后二建方就进场,希望双方能够愉快的合作,大东政府这边表示没有问题。

    HP区这边拆迁压力就大,因为那块地正处在太原街与南一马路中间,本来就是比较繁华的地带,里面光住宅楼就有五六栋,几处平房,还有一个居委会办的小厂,四十多个商户。

    但HP区表示会在一个月内完成拆迁,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平整,必竟还有那么多楼要拆呢,光是运废渣也得十天半个月的。

    张兴明表示对这个安排没有异议,只要时间上不是相差太多就没有大问题,只要保证四月底能破土动工就可以。

    东北这边建筑施工有点麻烦,四月之前地面还是冻的,没法施工,下半年进了十月下霜以后就得停工,所以一年中能干活的也就是六七个月,如果年头不抓紧就要影响工期了。

    然后张兴明关心了一下拆迁方面的事,询问了一下补偿问题,这个年头还处在大锅饭年代,对于住户和居委会工厂HP区表示没压力,住户大部分都是奉天各企业的工人干部,让各企业自行安排一下就解决了大部分人家的住房。

    剩下来一小部分也好办,这年头奉天前苏联援建的老楼到处都是,各企业都有不少闲置的物业,都不比要拆的这几栋差,而且距离也不是很远,安排个几十套住房不算大事,何况这年头的人也老实,只要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了,根本不存在什么补偿,最多政府出车给搬个家啥的。

    居委会办的工厂更容易,区里下个行政文件就搞定,至于搬到哪怎么搬就是居委会自己的事了。

    让政府头疼的是那四十几个个体户,人家是有执照的个体商人了,使用的房子就变成了门市房了,不但要给补偿,还要再给人家解决经商的门面问题。

    但是这几年刚刚开始允许个体经商,地产开发也是刚起步,还没到后世一水商业裙楼的时代,上哪给他们解决这个门市就有了很大的难度。

    HP区的人已经和这些商户进行了初步的沟通,就卡在了这个问题上,不过他们表示会尽快起出办法,不会因为这个影响动工,有一个干部就表示实在不行谈不拢就干脆收回他们的营业执照,这几十个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张兴明看了他一眼,心里想这丫肯定是运动后没被清理出去的照反派,如果按他说的这么做了以后肯定少不了的麻烦,摇摇头,说:“这样吧,政府负责他们的住房和补偿就行了,门市的问题我们来解决,四十几个也不多,下午还麻烦你们把他们请到这里来,我和他们谈谈好了。”

    下午二点,张兴明和二哥在大会议室里和这些商户见了面,进行了交谈。

    张兴明首先向这些商户表达了歉意,自己公司的行为给他们的生活和生意带来了不便,张兴明又讲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事情,未来十年二十年奉天市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牵扯到几百万的人生活,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不会因为几个几十个上百个人的想法而改变。

    说了一会,张兴明又大概讲了下拆迁后地块的大致安排,表示可以根据各家现有的经营面积进行统一返还,这个年头还没有商业门市的概念,做生意的也就是在自己家房子上临街开个门或窗的,要说专业的商业面积,没一家超过二十平的,甚至大部分也就三四个平方而已。

第一百零六章 补偿方案() 
(求书单关注,求推荐收藏,求周五首订)

    说到返还,张兴明给这些人提出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在未来建楼的时候,统一留出一排门面出来,但肯定会比这些人现在的经商面积要大,需要他们补买多出的部分,总不可能盖栋大楼在楼下留几个三五平米的门面吧?

    第二个方案是楼盖好商场开业以后,划出一块单独的区域来做为返还的商业面积,让他们在此经商,但必须服从商场的领导和监督。

    在张兴明印像里,大面积的租盖商场,然后分柜台租给个人经营收取管理费用,就是在85、86这两年开始的,自己这边完工投入使用正好赶上,也不算突兀,也就是再成立个管理部门就行了。

    然后四十几个人就乱轰轰的议论商量,有人就大声问:“要门市房得补多少钱哪?”

    还有人问:“商场能给多大地方?卖啥你们管不?”

    “商场里收别的钱不?税啥的咋交?”

    “换地方俺这营业执照就作废了啊,你们管不?”

    “这么点个孩子说话能算哪?没个大人啊?”

    “政府给签字就行呗,管别的那些嘎哈。”

    乱了一会儿,一边陪着的政府人员敲了敲桌子,说:“肃静,这是开会,这像个什么样子了?吵什么吵?要吵回家去吵?”嗡嗡声渐渐小下来,大家伙看着张兴明。

    张兴明喝了一口水,说:“我还真不知道应该把门市弄成多大,三十个平方够不?”

    就有人回答:“太大了,用不着,有十来个平方就够了。”

    还有的说:“要是随便干啥的话,最好四五十个平方,关键是得看需要多少钱哪,多了拿不出来多大也是白扯。”

    张兴明就问他:“你是干啥的?”

    那个人一缩脖子,声音就小了,说:“我开了个小饭馆,咋了?”

    张兴明皱着眉头想了想,说:“开饭馆到是也行,但得保证卫生,垃圾不能随便乱扔,如果能做到的话,可以单独搞一块地方全都开成各样的饭馆。”

    那个人说:“那没啥问题呀,你地方够用,完了整一块专门扔垃圾的地方就行了,店里不用你说,开饭馆肯定得干净点啊,要不谁上你家吃啊是不?”

    张兴明又想了想,抬头大声说:“这样,大家静一下,开饭店的把手举起来,其他人不要说话也不要乱动。”

    大家伙相互看了看,就陆续有人把手举起来,张兴明叫一个政府的人记录下来,有十几个人。

    这年头做小生意的,大部分都是开个小饭馆,也有干杂货铺的,卖点烟酒食杂生活必须品啥的,基本上都是这样,卖衣服的就算是大买卖了,干的人很少,投资大啊。

    张兴明拿过记录的单子看了一下,说:“大家想好啊,今天定下来以后就不能改了,还有没有想开饭馆的?”

    有人问:“怕买不起你那房子啊,小了开饭馆又不行。”

    东北开饭馆地方小了根本就不行,不像南方,怎么都能干,大不了把桌子摆到马路边上去,东北漫长的冬天不允许这么干啊,还要取暖,地方小了坐不下几个人还挣啥钱哪?

    张兴明说:“你们不用考虑钱的事,这个我来考虑,现在就是确定干饭馆的有多少,想干的就举手,就定下来,不过事先说好啊,定完了你又不想干了可不行,到时候你别找我要房子,没你份了。别看我小啊,我说话算数的。”

    大家就笑,又有几个人表示可以开饭馆,统计了一下,最后决定开饭馆的人达到二十三个,张兴明考虑了一下,觉得差不多了,商场开业以后,有二十多家小饭馆也差不多可以满足就餐需要了,就让举手开饭馆的人挨个上来签字按手印,完了让他们先坐一边听着,先别走。

    处理完这些人,张兴明对剩下来的二十一个人说:“那你们就是卖东西了是吧?你们需要多大的门市?”

    大家七嘴八舌的,这个说五平就够,那个说得十来平,张兴明敲敲桌子,说:“这么的不是个办法,这样吧,大楼盖起来呢,你们在我这地方就不能想干啥干啥了,你们等一下,我算一下,然后我把能干的列出来你们自己选,行不?”大伙纷纷点头同意。

    张兴明拿了一张纸过来,把心里这段时间想的地块的使用和楼群分布大概的勾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