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武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武周-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女子一袭凤袍,乌云流簪鬓,瀑布般垂下,一双美目望向榻上被打开的卷轴,显出愠怒神se,赫然是当今天后武曌。

    那少女俏首偷偷打量了下女子,不敢说话,没想到还在处理朝政的母后竟突然返回寝宫。

    女子玉步微挪,拿起卷轴瞧了一眼,望到少女的诗文,不由一愣。

    随即呵斥道:“太平!”

    “儿臣知错了”这少女倒是机jing,见自己母后动怒,立即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武后见状气急反笑,拉起太平公主,数落道:“人家的文章,你怎么能胡乱批改”

    太平公主四字在史上可谓大名鼎鼎,武则天第二的名号也让唐冠久闻,但远在运河途中的唐冠还不知自己的“大作”惨遭其恶搞。

    太平公主见母亲似乎没有大发雷霆模样,撒娇道:“他名字我都听腻了,只是想看看他写的什么嘛”

    武曌颇有些溺爱的望了一眼太平公主,出声道:“来人,拿去找学士临摹一份,重新装裱”

    听到武后这么说,太平公主小嘴嘟起道:“母后~”

    “好了,看来我还要把你送回道观”

    “我才不要”太平公主闻言瞬间小脸拉下,不敢说话。

    武曌轻轻一笑,小心翼翼的拿起另一份卷轴,见上面并没有其他涂鸦,暗松一口气道:“贤人之作,实属难得,你都要嫁为人妇了,以后到了亲家,不要这般顽皮了”

    听到这话太平公主本就yin沉的俏脸更加难看道:“母后,我才不要嫁给那草包。。。”

    “胡说!薛绍满门忠良,是咱们的因缘亲家,你这张小嘴总是不饶人”

    武后黛眉一挑,太平公主跺跺脚,“父皇还在,一定不会让我嫁给他”说罢转身便想走。

    当今能与武后耍这份小脾气的也只有她了,武后见状摇头一笑,直到太平公主走出殿外,脸上笑容才一点点褪去。

    冷冷的望了一眼案上卷轴,将其捧起,放入一个更加隐蔽的匣中。

    ;

第四十五章 :皇权不下县() 
船舶一路向北,在昼夜连接中,常鹰在甲板上拿指甲划刻下一横。

    感受着转凉的天气,常鹰轻叹道:“快到了”

    此时正值初,又在河上,难免凉风阵阵。

    唐冠也在外多披上了一层衣物,这一路大船时走时停,也曾靠岸转运。

    当路遇繁华要镇时,他与小七也按耐不住,下船观望。

    “常大哥,这是到哪了?”

    常鹰四顾一下,说道:“昨ri过了板潴,已在广通渠上”

    唐冠心微微跳了一下,终究是到了,想起了裴炎那番话,不由楞楞坐下。

    将近两个月的航程,从初直至如今,天空逐渐yin暗起来。

    就在唐冠沉思之际,一点冰凉打在脸上。

    唐冠仰头望了望,“常大哥,回舱吧,下雨了”

    “不碍,雨下不大”常鹰不理会他,立在甲板之上,望着把守四方的甲士,微微摇头。

    这些甲士大多身材瘦弱,有些业已年迈,是老弱残兵,舱中披弓环刀的才是正经押运官兵。

    “常侍卫,小郎君,要到长安了”

    一人走上前来说道,正是这批官兵中的首领。

    常鹰拱手道:“将军,一路有劳了”

    这人慌忙摆摆手道:“我这不入流的品级,哪敢叫什么将军”

    常鹰咧嘴一笑,回望向江岸道:“今ri可能够下锚?”

    那押粮官望了望天se,点头道:“入了黄河,过了这渠,马上就到洛阳了,约摸再有两三个时辰”

    “未时”唐冠听到这个时间念叨了一句。

    与此同时,心口轻轻悸动了一下,常鹰拉起唐冠道:“回舱吧”

    唐冠点点头与常鹰一道回到舱中。

    舱中陈允升此时坐立不安,小七望着他这幅模样偷偷窃笑。

    见到唐冠常鹰回舱,起身道:“冠哥,要到了吗?”

    唐冠微微点头,陈允升却喃喃道:“大限过了,大限过了”

    常鹰也面se微变,他知道天后的百ri大限,此时已经逾期三ri,一路上他与唐冠也熟络起来,安慰道:“御史,小郎君身有大才,只要安全抵达,便是大功一件”

    陈允升这才消停下来,想起了裴炎所交付的那封书信,他曾几度按耐不住拆开来看,他万万没想到当时因为自己不想赴任扬州,想到了举贤唐冠,可这一路经历比那赴任又凶险几分。

    真可谓是得不偿失,不过好在如今已要安然抵达,望了望唐冠道:“去病,到了长安,一定要慎言笃行知道吗?”

    “伯伯放心,去病心中有数”虽然唐冠心中也略感不安,但他却没有陈允升这般焦躁,毕竟他可是怀着另一番心态来见那女人的。

    一时间几人默默不语,除了小七不时絮叨两句,唐冠与陈允升各怀心思,沉吟不止。

    时间悄然划过,大船做出了最后的冲刺,扬起风帆,底下趟子手也卖力划起大桨。

    。。。。。。

    “下锚!”

    “哐!”一阵摇晃,舱内几人抬起头来。

    押粮官进入舱中说道:“御史,到了”

    几人闻言起身出舱,蒙蒙细雨打在身上。

    “御史,下面业已备好马匹,我等公务在身,不能远送了”

    “多谢”陈允升拱拱手,携起唐冠小七下船。

    “置板!”水手掀起甲板,几人走下船来。

    押粮官立于船上拱手道:“告辞”

    随即收起甲板,竟然再次,原来他们的终点并不在这。

    常鹰牵过两匹马来道:“御史,咱们先在镇上歇息一晚,明ri在奔赴长安吧”

    这码头是官家码头,除了几个身着吏袍之人遥遥看到那大船上下来几个人外,再无他人,不远处却是一处集市,想来是一小镇。

    陈允升摇头道:“不能拖了,现在就去”

    常鹰闻言一愣,去杭州时也没见这个慢吞吞的老书生如此着急过。

    “去病,上马!”陈允升翻身上马,又抱起唐冠。

    “御史,现在走的话,估计长安已经宵禁了”

    陈允升身有虎符哪理会这些,喊了一声:“驾!”

    “怎么都一个毛病!”马上一个踉跄的唐冠,不由心中咒骂,这些“司机”一点也不考虑“乘客”的感受。

    “走!”常鹰见状微微摇头,一把抱起小七,可不比陈允升那般缓慢,直接单手提着小七,跨步上马。

    “驾!”

    陈允升毕竟是个文人,虽然也骑了十几年马,哪比的过常鹰这**上吃饭之人,不多时便被赶上。

    “哈哈,冠哥,你跑的没有我快!”小七在马上兴奋朝唐冠做着鬼脸。

    唐冠朝他一笑,陈允升却不紧不慢随在常鹰身后。

    几人绕开小镇,直奔官道,尘土飞扬间驶在宽阔道上。

    “御史,刘迅以下犯上,罪责当诛,你面见圣上一定要参他一本!”

    在马上常鹰还对这次遭劫念念不忘,想来也是,遭遇如此埋伏,也难怪常鹰对刘迅恨意难消。

    陈允升在颠簸中却没有说话这份气力,只是一个劲的往前狂奔。

    四人越走越远,变化成黑点奔向远方,唐冠在马上感受着呼呼风声,细密的雨点打在脸上,但一颗心却逐渐火热。

    “武则天!老子来了!”

    。。。。。。

    而远在杭州的刺史府中,却发生着一件令百姓哗然的事情。

    大街小巷都传着这样一句话:“刘迅被抄家了!”

    谁都不知那一夜发生了什么,只知道第二天,门庭若市的刺史府,被重兵团团围拢!

    直到如今,门口还把守着身着重甲的士兵。

    他们个个孔武有力,身上甲胄与寻常士兵全然不同。

    奇怪的是他们一路畅行无阻,竟然连夜将刘迅一家老小扣押,如今那高高在上的刺史刘迅竟然深陷牢狱。

    有人说刘迅枉法,惹怒圣上,也有人说他yu造反,被人识破。

    一时间众说纷纭,可乡间落第士人和有名乡绅见到这些甲士模样后,无不悚然。

    “千牛卫!”这些人遥遥观望,瞳孔微缩。

    这些乡绅是来讨要安民告示的,其实刺史县令姓什么并不重要,甚至皇帝姓什么也不重要,中国自古以来是一种自然社会。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皇权不下县”,百姓处理琐事都是依靠乡绅,乡中有宗祠管理同姓之人,若是小姓也要按宗祠规矩办事。

    诸如行窃,婚姻,偷情等等,只要是百姓自己能管的了的,都是自己来管,只有像道上的绿林好汉这种百姓管不了的才归官府缉拿。

    这种极具弹xing的社会,也是封建史上的奇葩,唐冠亲身经历过后常说:“难怪要打倒土豪劣绅!”

    可刘迅毕竟是一方最高长官,他无缘无故的遭难,百姓难免心里不安,这讨要安民告示,就成了乡绅们首先要做的。

    这些乡绅翘首以待,互相行礼,其中一人说道:“唐员外怎么没来?”

    一名老者闻言小声道:“估计在家偷笑呢,他家那个小郎君前些ri子闹出了人命”

    这些老乡绅听到这话才有些恍然大悟,又有一人说道:“不是被召进京中了吗?”

    “该不会是!?”众人七嘴八舌,说到这互望一眼,随即摇摇头,唐家之事他们清楚,可算算时间现在估计都没到,刘迅被抄家一事应该与唐家无关。

    就在几人窃窃私语之际,一名将领手持文书走了出来。

    “几位老伯,告示写好了,拿去吧。让百姓不要担心,我们只是例行公事,寻常搜查,过不多时便会有新官上任”

    几名老乡绅闻言纷纷点头,暗舒一口气,其实当他们看到这群甲士模样后,便心中有数了。

    只要不是军阀作乱,改朝换代,这种事对于他们这种活了七八十年之人来讲一张安民告示足以。

    随即纷纷辞别,拿着告示回到各乡宣示。

    。。。。。。

    州狱之中。

    yin暗牢房,此时已经没有衙役看管,换成了全副武装的甲士。

    一人披头散发身着亵衣,被关在牢中。

    “裴炎!你以下犯上!私自扣押朝廷命官!你不得好死!”

    这人状若疯癫,不断摇晃着牢笼。

    那边两个将领互望一眼,不理会他。

    “都带上来”一人挥挥手。

    瞬间大批人马涌进,各个身后背负着一个鼓囊麻袋。

    “砰!”

    这些人动作整齐划一,一把丢下身后麻袋,直直摆满牢狱过道。

    随即列队走出。

    一个将领走上前来,伸手解开一个麻袋,瞬间恶臭扑鼻。

    “刘刺史,你可认识这些人”

    刘迅顿时止住咆哮,不可思议的望着袋中尸身,陷入呆滞。。。。。。

    ;

第四十六章 :一朝迟雨幕,策马入长安() 
天彻底暗了下来,两匹快马在细雨中骤然停下脚步。

    “吁~”陈允升喝了一声,马儿腾起一阵颠簸。

    “去病,醒醒”

    唐冠幽幽转醒,从夕阳未落奔驰到深夜,累坏的不止是两匹马儿,他竟然倚着陈允升沉沉睡去。

    那边常鹰也唤醒身旁小七,少年嗜睡,在颠簸马背上都能睡去。

    唐冠模糊的视线逐渐清晰,望向不远处连绵的朦胧。

    在风中,在雨中,唐冠第一次面对这真实的庞然大物。

    “长安!”唐冠猛然清醒过来,冰凉的细雨打在脸上,这一夜很冷,寒冷中他一颗心却火热起来。

    他们立于半道之上,相去大约只剩数十米距离。

    唐冠看不清那巨城,运转目力也只能看清连绵轮廓,上面不时有点点火光耸动。

    “御史,宵禁了”常鹰望着远方城门,低声对陈允升说道。

    “不碍,走!”

    小七也幽幽转醒,这连绵了一天的毛毛细雨,让他刚钻出常鹰怀中,便被冰凉雨滴打的清醒。

    “一朝迟雨幕!策马入长安!”

    望着眼前不断放大的长安城,唐冠努力睁大眼睛,熟悉而又陌生。

    这可不是后世那已经不复当年模样的所谓古城,这是这个时代的地标!

    城墙在视野中越来越清晰,城门高高耸立,墙上有一队队甲士来回巡视。

    “驾!”

    两人呼喝一声,急奔了几个时辰的马儿早已劳累,载着背上之人做出了最后的奔袭。

    长安模样在唐冠眼中不断放大,他愣住了,一道连亘不知多少里的护城墙纵横在眼前,三座城门高高耸立,陈允升和常鹰绕开中间那道,直奔左门之下。

    正应了那““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份气势见者无不喝一声彩,盛唐之下,终于发生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