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武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武周-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兜兜转转这么大一圈,还是在原地踏步,她手中的狗链子越伸越长,铁了心要把唐冠绑在身边,直到成为一只听话咬人的猛犬才放出去,那时候可就晚了。

    “齐鲁百姓虽然人高马大,可是北方经久战乱,早就疲惫不堪。”

    “江南是富庶之地,人心思齐,去了也没有太大作为。”

    “关东荒芜,也不是上上之选。”

    “陇右贵族盘踞,绝非我能奢望。”

    “看来只有荆州,湘地,蜀中适合发展了。”

    唐冠端着茶杯轻抿,未雨绸缪,“两年之内,一定要脱离出去!”

    武周政权建立在即,武曌手段犹如雷霆霹雳,这一年即将发生有名的“宗室谋反案”,可惜翻手便被镇压,甚至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武曌也在等,不怕他们反,就怕他们不反,可惜其中究竟并不是唐冠了解的,只有暂时等待他们发作,唐冠也想见证一下这事情的首尾真相。

    在这这之后便是进入了真正大世争锋,以胡制夷的娄世德,手眼通天的狄仁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北门一脉,到时自己的处境就会更加风雨飘摇。

    想到这唐冠眼神一定,将手中茶杯用力一放,缓缓道:“无湘不成军,不辣不革命!”

    “噗。”说完唐冠自己都摇头笑出声来,确实想的有些远,可是却不得不去想,自己一路走来,都在高空筑楼,混迹zhong yang,确实受人追捧,可是天高皇帝远才出真英雄。

    连他自己都未曾多想,他这番想法与史上雄踞一方之辈异常吻合,荆州蜀地自古便是中华武装根据的发源地,这倒不是说这地方的百姓骨子里有造反基因,而是此地自古民风彪悍,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这种xing格也容易被人感染和煽动。

    和平时吃喝玩乐到极致,动乱时造反杀人也要做到极致,这也是世界史上一个有趣的发现,中国北方多灾多难,古时便受游牧民族常年侵袭,甚至出现过五胡乱华,北方之地尽数被游牧民族占据,古国文明危在旦夕的时代。

    北方虽然兵强马壮,人高马大,可往往都会被打个措手不及,最后提着脑袋要死要活还我河山的基本都是军起荆州一带。

    这倒不是说北方汉子皆是草包,而是地理环境造成,也就是所谓的前线和后备的区别。

    正好比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也像天下三分谋图中原的刘备,更别提后世因“剿匪不力”,退居海岛的蒋公,他要剿的匪中的几个头头何尝不是此地人士。

    唐冠正暗暗构思沉吟,谋划未来之际,突然一阵呼唤声传来:“冠哥,你看我这几个字写的对不对。”

    唐冠闻言回神,望向那边一直伏在书案上习字的小七微微一笑,随即莞尔上前,抛去了刚才沉思,毕竟这些都不急在一时,当即缓步走上前去。(。)

第一百四十一章:衣带渐宽终不悔() 
唐冠身处长安一片诡异静谧,享受着短暂的平静,等待着武周时代的降临。

    而远在杭州的唐府,在这入夜时分却开始张灯结彩。

    “要回来了,要回来了。”

    唐夫人坐在亭中,换上了新裙,口中不时默念,原因无他,适才有衙役来传信,杭州新任刺史陈允升已过了江南河段,马上便要停船靠岸。

    她身旁一名少女静静伫立,眼角初开,眉目不描,看起来虽尚且稚嫩,檀唇微启间却像是一束有待盛开的娇艳含苞yu放,一颦一笑皆能看出喜se。

    可是发梢处还未摘下的白花,将本就如瓷娃娃一般的俏脸,映照的更加惹人怜爱。

    此女正是林雨熏,见唐夫人喜上眉梢,她也心中忐忑,陈允升回来了,那她心心念念的人也应该回来了。

    厅中只有她们二人,按照规矩,女子是不能去接出门在外的男亲归家的,这被视为不祥,虽然心中忐忑期待却只好在家等待。

    而唐维喜和唐牛却早早就已经赶往码头,眼看已经夕阳西下,将要入夜,却还是无人折回。

    院中厨房冒出渺渺轻烟,小镇生活格外舒适,没有天子脚下的道道约束,锅中沸腾的都是家中在外游子喜爱食物。

    唐夫人有意轻轻瞥向林雨熏,见她沉默中俏目却对院门望眼yu穿,不由心中暗暗窃喜,唐维喜的本意便是看中此女资质,将来许配给自家儿子,也是美事。

    若论门当户对,其实林雨熏出身比起唐家高了何止一筹,如今落魄,唐维喜也不以为意,他本就是躬耕起身,能有今时今ri早就是意外之喜。

    林雨熏察觉到唐夫人目光,俏脸一红,臻首垂下,唐夫人将其牵过,笑道:“熏儿,去病要回来了,把这摘了吧。”

    说罢,唐夫人便伸手去摘林雨熏发梢白花,林雨熏见状慌忙缩了一下,唐夫人见状心中一叹。

    原本按照规矩,女子守孝与否都无所谓,可如今天后倒是给天下女子做了表率,个别胆大泼辣的女子不说扬眉吐气那是假的,唐维喜祖籍在此,唐夫人却是典型的北方泼辣女子,见林雨熏唯唯诺诺,不厌反喜。

    老公和儿子是两码事,作为老婆,自然希望自家丈夫言听计从,恨不得自己说往东,丈夫连西在哪都不知道。

    可作为母亲,当然心向儿子,不希望他被人左右奴役,这也是大多女人的一个怪异心理,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唐夫人见状也不再逼林雨熏摘下孝物,这女孩生的可怜,平ri自己百般疼爱,但可以看出她面上亲近,心中却还是有些害怕。

    二女默默不语,林雨熏又悄悄望向远门,可惜还是没有人影,女孩心思简单,只记得他说半年之内必定回来,连风光二字都抛之脑后。

    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想来不过如此。

    。。。。。。

    河畔,码头。

    一艘大船冲破了夜se,伴随着水手的号子手,轰然停下。

    岸边早已火把通明,人影撞撞。

    借着火光可以看出在场非富即贵,各个身穿官服,周围衙役手持火把围绕一圈,大有一副上级领导来监察的派头。

    事实也是如此,确实是上级领导来了,而且这个领导一来,ri后便成了此地头号人物。

    人群中却有一人格格不入,虽然也是身着绸缎,可却是常服,可是周围官员却一副众星拱月的架势。

    开玩笑,船上之人是这人的学生,这学生又是他们的领导,领导的老师当然就是自己的老师。

    这群人无他,正是地方长吏,司马,县令,以及府中都督,而中间之人赫然是唐维喜。

    只见唐维喜面带喜se盯着靠岸大船,不待甲板抛下,便提步上前,周围也是一阵涌动,井然有序。

    “诸君久等,允升惭愧啊!”

    甲板落下,船上亮起火把,未见人影,先闻其音。

    唐维喜听到这个声音更是一个箭步冲上甲板,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贤弟!想煞我也啊!”

    “哈哈,德华兄!”

    刹那一个长须中年男子快步走下甲板迎上前来,正是陈允升,他这来来回回走了三趟,总算满载而归,功德圆满,最起码对他而言,是这样的。

    两人激动见面,唐维喜却只看了他一眼,便迅速将目光扫向其身后,却没有发现那两个熟悉的小人儿。

    顿时面se一紧,陈允升见状心中暗道一声果然,慌忙上前携住唐维喜的袖袍道:“事情有变,去病无碍!回家细谈!”

    唐维喜一下扑了个空,乍听此言不由心中一动,可却又有些恼火。

    陈允升似乎早有预料,抢先出言,也让他一阵哑言,但唐维喜毕竟是士人出身,虽然念子心切,但却识得大体,也不好搅了老友这番衣锦还乡,当即闭口不言。

    陈允升见状这才暗舒一口气,拱手向下方同僚说道:“诸君久等,久等啊!”

    “使君言重。”

    下面几人说完也面面相觑起来,此番这么大排场可不是单单为了迎接陈允升的,唐家的那个小郎君可是他们的地方骄傲。

    当即有一人扫量一眼,发现没有预料之人的踪迹,不由上前问道:“状元郎没有随使君一并回来吗?”

    唐维喜一听此言也猛然望向陈允升,陈允升干笑一声,随即向一方向拱手道:“天后仁德宽厚,识的病郎大才,如今已经入职翰林院,特赐侍候左右。”

    “翰林院!”这些地方官员乍听此言,一个个面面相觑起来,看向唐维喜的目光更加热切。

    “九岁状元郎,同年授文苑!”

    唐维喜却是一愣,张了张嘴,yu言又止。

    直到陈允升与群臣走出几步,才转首道:“衙门不可荒废,允升他ri走马上任,还望诸君多多关照了。”

    “使君折煞我等!”

    听陈允升这么说,官员们也不顾不得惊讶唐冠之事,齐齐出声。

    陈允升这才大笑一声,而后说道:“诸君暂且回府吧,本官与唐员外还有事交代。”

    众人闻言也都颇为识趣,各个拱手告辞。

    直到众人散去,陈允升才面se尴尬的望向表情有些不善的唐维喜,不待他开口,唐维喜便挥手道:“你嫂子做好了饭菜。”

    陈允升闻言老脸一红,可唐维喜却说不下去,大袖一挥转身上车,陈允升这才紧步跟上。(。)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陈允升略带尴尬随在唐维喜身后,不远处业已备好马车。。

    车旁一壮硕少年伫立良久,见到陈允升后不由大喜过望,慌忙向其身后望去,可却突然愣住。

    二人身后空空如也,陈允升见到这少年更添尴尬,他早能料到唐家上下早已翘首以待,可如今唐冠却身处长安独自摸爬滚打。

    这与他事前允诺全然不同,只好对少年尴尬一笑道:“大郎,长这么壮了。”

    这少年生的壮实,论身高已超过了陈允升,颇有人高马大之感,其实他也仅比唐冠和小七大出几岁,可发育起来却让人咂舌。

    此人正是一直在家侍候父母的唐牛,本来他也是满心欢喜,可看到这幅场面,顿时意识到事情有变,又看了看面色阴沉的父亲,当即回应道:“陈伯伯,你回来了。”

    “上车。”唐维喜二话不说阴沉出声,陈允升心中有愧,只好苦笑一下,在唐牛的搀扶下进入车厢。

    马车驶起,三人独坐车厢,唐维喜默默不语,良久后才出声道:“怎么回事?”

    陈允升见他终于说话,暗舒一口气,慌忙将此去长安一路之事和盘托出,唐维喜起初便面色郑重,而后竟然化为铁青。

    陈允升见状不由眼皮一跳,而唐牛也被这一番话吓得不轻,这与唐二返家所送的家书全然不同。

    直到车速渐缓,唐维喜才回过神来,而后一副捶胸顿足的模样说道:“作孽啊!糊涂啊!”

    “员外,你别激动。”陈允升见状大惊慌忙上前安抚,可是唐维喜乍一听自己儿子早在还没到长安便险些丧命,本来还对刘迅突然被抄家一事沾沾自喜的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唐冠拿命换来的。

    而后长安经历种种,更是让他心中大慨,高呼“糊涂”,为人父者,心心念念,虽然肯定都望子成龙,可是人身安全才是首位,如今一听唐冠离家以来步步惊心,心中惊骇之余,懊悔不提。

    唐牛直到唐维喜悲呼,才恍然回神,一把抓住陈允升道:“他。。他们现在呢?”

    “一切都好,一切都好。”陈允升为了安抚两人,慌忙回应。

    “去病头角峥嵘,在长安绝无敌手,他曰此子必成大器啊,唐员外!”

    陈允升早年丧子,与唐冠相处多曰,俨然已有感情,看见唐维喜模样,虽然悲切可也在意料之中,能够理解。

    唐维喜闻言冷静下来,两名半路义子暂且不提,唐冠是他唯一的亲身血脉,他为人根底忠厚,不然早在发现唐冠痴傻之时,便让其自生自灭。

    要知古人在这方面忌讳甚多,天生痴傻本就是不祥之兆,而且他又是镇上士绅,顶着莫大人言压力将唐冠抚养长大,而且直到唐夫人不能再育,他还是未续弦。

    陈允升对其自然知根知底,对老友心情了然,见他渐渐冷静也暗舒一口气,随即立即说道:“去病乃是人中龙凤,绝非池中之物,如今天后对其喜爱有加,九岁登科,唐员外,你应该高兴啊!”

    自从唐冠登科状元消息传遍全国,唐府上下这些曰子的确喜气洋洋,平曰来访者络绎不绝,从一小姓一跃成杭州一带有名望族。

    唐去病三字如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那私塾先生也常拿其告诫座下弟子努力,唐维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他本以为儿子这是一帆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