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重生- 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线出击濡须口。

    东吴派遣建威将军吕范指挥五路大军,以水军的优势抗击曹休。曹休当时壮志满怀,盼望建立功勋,于是上表说:“臣愿率领精锐之师即刻渡江,大军虎步踏平江南,从敌人那里夺取粮草补给,则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如果臣殒命疆场,请陛下不要挂念。“但臧霸等人不愿孤军犯险,曹丕也没有准许,因此计划搁置。

    不久后,暴风正好吹断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漂到曹休等人的营垒前,曹休趁机下令出战,斩杀吴军数千,取得大捷。曹丕于是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

    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随后,吴将全琮、徐盛率军反击,攻破魏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由于当时三路大军中除曹休取得大捷外,曹仁在濡须口失利,曹真则在江陵未取得实际战果,因此曹丕下令撤军。曹休被拜为扬州牧,屯驻东南边境防止东吴进犯。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睿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

    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如故。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按照吴王孙权的主意,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曹休于是率领骑兵、步兵共计十万往皖县(即后世的安徽省潜山县)去接应周鲂。

    魏明帝另外派遣贾逵督前将军满宠等四支军队由西阳直攻东关,司马懿领兵进攻江陵。尚书蒋济向魏明帝表示驻守于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而吴军亦可能随时会东进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

    魏明帝诏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谏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但此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遂进至石亭,在那里遭遇到陆逊、朱桓、全琮共约九万人的突然袭击,曹休没有防备,初一交战不利后便慌忙退兵。

    曹休之前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旁依大江,在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吴军在其后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曹休突围至夹石,但此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

    曹军士卒前无无退路、后又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此时,贾逵所部的援军经过备道兼程的挺进后及时出现在夹石,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经来到,于是迅速撤离战场。贾逵其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军队,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没。

    其后,曹休上书谢罪,魏明帝遣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曹休惭狠不已,因此痈发与背,不久即薨,谥曰壮侯。子曹肇继嗣。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七月,魏帝曹芳下诏祭祀已故大司马曹休等二十位魏国功勋卓着的旧臣于太祖曹操的宗庙。

    这个时候,曹休就听见曹操问话,于是,他立即说道:“叔父,天子是被人害死的。”

    “什么?”今天的事情,是处处都透着诡异,也不由得曹操他不惊讶,所以,曹操又接着问道:“怎么会这样,是公孙续派人刺杀了天子吗?他的胆子也太大了。”

    “不是的叔父!”曹休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所以,他就只好实话实说,道:“叔父,是弟弟曹爽杀的,现在他已经带人向城外赶去,请叔父定夺?我们该怎么办?”

    “什么,爽儿怎么会干这种傻事,真是混蛋,休儿,你立即带人去把曹爽给抓回来,千万不能让他给跑了。”曹操当机立断的说道。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杀啊!杀啊!杀啊!杀啊!

    杀啊!杀啊!杀啊!杀啊!

    就在曹操的话音刚落,只见斥候从外面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而这个时候,从成都城的四面八方都传来了喊杀之声。

第七百九十章 天下一统!()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杀啊!杀啊!杀啊!杀啊!

    杀啊!杀啊!杀啊!杀啊!

    就在曹操的话音刚落,只见斥候从外面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而这个时候,从成都城的四面八方都传来了喊杀之声。

    曹操他不用斥候禀报,也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用问,天子死了,曹爽刺君一定跟公孙续有关系,而现在公孙续大概是偷袭城池来了。

    果然,等斥候一说,曹操也是确定了他心中的猜想,这个时候,就听曹休说道:“主公,我们快去救援城门吧,不然的话,公孙续的大军就要进城了。”

    “哎!”曹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作为军事家的曹操,他非常清楚,事到如今,曹操他大势已去,但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活着,就只有采取郭嘉的计策,放弃益州,南下撤出大汉疆域,赶奔贵霜帝国附近,在谋取机会从而东山再起。

    所以,曹操并没有犹豫,就立即下令,让自己的兵马,从成都西门突围,至于文武和兵马,那就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

    那么,说是公孙续的大军攻城了吗?的确如此,这些就是贾诩给公孙续出的毒计。

    但是,话又说回来,贾诩的毒计,是借刀杀人,那么这个刀就是曹爽,可是曹爽他为什么会听贾诩的计策呢?

    这就是贾诩通过情报,分析出了曹家阵营之中,谁有地位,还能够利用的人,这个人就是曹爽,因为,曹爽他不是曹操这代人,不是打天下的人,可是,他们却因为,自己是曹操的晚辈,而得到了很多好处。

    至少,曹爽他荣华富贵,要啥有啥的日子,是十分滋润的,可是,最近这曹家大战公孙续,还有这天下的形势,可是十分明朗的,处处都对他们曹家不利。

    最后,贾诩派人,去秘密接触了曹爽,在威逼利诱的手段之下,曹爽也就是低头就范了,但是,贾诩派去的人,转达了贾诩的意思,那就是,只要曹爽把事情给处理好了,少不了曹爽的好处,而像曹爽这样曹家的废物,公孙续也不介意放过他一次,只要他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话他们也会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贾诩派去的人,并没有说什么,让曹爽拜将封侯,这样曹爽则是更加的觉得,公孙续是不可战胜的,不可冒犯的。

    最后,曹爽带人给汉献帝,以送饭为由,就给汉献帝的饭菜之中下毒,而汉献帝现在就是笼中鸟,网中鱼,自从国舅董承和汉献帝,弄出来那个衣带诏的事情之后,曹操就把那些汉献帝的心腹都给斩尽杀绝了,并且,把汉献帝身边的侍从婢女,都换成了曹操的人。

    所以,曹爽给汉献帝下毒,居然没有人发现,可怜一代帝王就这么,委委屈屈的死了。

    不管,汉献帝有多么的窝囊,但是,他至少也是东汉的皇帝,等曹爽毒死了天子之后,他就带人赶奔到了城门处,打开城门迎接公孙续的大军进城了,这就是以往的经过。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此时,公孙续的先锋军,在曹爽的配合下占领了城门,而公孙续后续的主力大军,也是全力的攻进了城门。

    而公孙续的兵马,自然是按着主公的命令,首先占领成都城的四门,之后世刘表的将军府,还有成都城之中,如府库,粮库,军械库,军营之类的各种设施。

    而这个时候,曹军除了那些来不及撤走的人马,和一些将校之外,成都城基本就是不设防的状态。

    公孙续的几万大军,更是一鼓作气,占领了成都,接着,一些琐事,自然都有人去处理。

    而这个时候,公孙续在典韦,许褚和亲卫的保护下,走进了刘璋的将军府,而此时刘璋已经早死多时了,当初曹操占领益州的时候,刘璋是不可能留着的。

    公孙续让兵马修整了一天,第二天,公孙续就派出夏侯兄弟,逐步占领了益州北部,此时,公孙续他兵锋所指,谁与争锋,而益州南面的司马懿,也早已经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了。

    一个月后,公孙续占领了整个益州,至此,公孙续算是一统江山了,而根据各方面的情报,公孙续得知了,曹操和刘备,分别带领着心腹人马,向南跑出了大汉的疆域,至于他们所去的具体位置,公孙续虽然不太清楚,但是,根据这个时候,大汉益州南部各个外族的形式,刘备和曹操他们的逃跑方向也就是那么几个,一个是南蛮另一个就是更远的贵霜帝国。

    这一点,还真的让公孙续给猜对了。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这些事情,公孙续他也暂时顾不上了。

    不管怎么说,公孙续他自从来到东汉这个乱世之后,已经风里雨里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争霸天下到了今天,也算是,初步大功告成了。

    所以,公孙续在益州稳定了这里之后,就带人先回到荆州,在荆州把南部疆域都处理好了,就带领着人马,赶回了洛阳。

    革命多年,一朝功成,剩下的事情,就是登基称帝,建立国号,这样不但能够更加稳定公孙续的治理,还能够为百姓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洛阳市入选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洛阳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

    华夏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

    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华夏”;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大都城,“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第七百九十一章 南华老仙!()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华夏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从华夏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先后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