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盗汉-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闻言,张奉也是默默点头,随后二人尽皆无言,眼神深远的瞧着前方,不知道各自在想些什么。

    其实应当明白,荀攸并没有与张奉说实话,何进掌权的背后必然会有世家的支持,然而这些世家说白就是前朝党人的残余势力。

    纵观东汉两百年的历史,哪一次帝王更迭不是党人与宦官势力的更迭,既然何进的势力是有党人搭建而成,那他也就必然会反受其害。

    而说白了他荀攸也是党人集团的一份子,他没有资格去评论此事的对错,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候,皇宫之中的宦官势力必然会遭受清洗,尤其是张奉的养父,中常侍张让!

    张奉其实也明白,只是通过荀攸的分析,他能够更直观的了解,这个时代的智者,但对于党宦之争的看法,显然宦官与党人已然水火不容了。

    即便智如荀攸,明知如今的大汉已然经不起再多更迭动荡的人,依旧对此事充耳不闻,可是张奉心中还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刘宏与何进!

    只要自己能够劝住何进或者支持刘辨出来主持大局,那么历史上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宦官自行解散,何进依旧辅政,三五年后,刘辨弱冠,执掌朝政!天下自然还是原先的大汉!

    张奉虽然睿智有限,但他知道历史变化的节点,只要他能阻止的了,历史必然也会改写,他自然是愿意用最理想的状态去延续强汉的风骨!

    不知不觉,二人已经出了皇宫,互相对视一眼,却也是凑巧,二人一合计,竟又都是住在步广里,于是张奉又是很凑巧的和荀攸同路回去了。

    出了皇宫,二人似乎也放松了许多,张奉于是开始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从洛阳宫中请旨医先帝到长平观下策马斗悍将,那也吹得天花乱坠,天下无敌!

    身侧的荀攸自然也是不是的符合着两句,略带些疑惑的眼神,当然,这其中不乏对曹操、袁绍等人的重新审视,以及刷新对张奉的感官。

    到最后,张中郎将也是英勇果敢之非常,义正言辞的以夜晚洛阳不安为由,坚持尾随,不,是护送荀攸回府。

    美其名曰知了公达的住处,往后也好闲暇之时,前来讨教一二。互相作别之后,张奉自然是喜滋滋的打道回府了。

    五月,大将军何进同三公共同上书进言,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仍应迁于河间安置,何太后同意了请奏。

    后又有进言,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浑等与州郡官府勾结,搜刮财物,都存在她的住所,永乐宫中。初六,何进举兵包围了骠骑将军府,逮捕董重,免除了他的官职,董重自杀!

    所有的事情也都按照历史的轨迹往前走,董太后还是逃不开所有党人支持下的何进势力。

    随着董太后的迁走,洛阳朝廷内外再也没有可以掣肘何进的存在,与此同时失了董太后的宦官集团,再次将目光集聚回了何太后的身上。

    而如今显然是无法从何太后的身上寻找突破口,于是眼尖的常侍大人们,便寻找到两位无懈可击的人物,那就是何太后之母舞阳君和兄长何苗。

    宦官为了寻求活路,自然是遣重金贿赂二人,于是二人渐渐与宦官交好,正所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于是二人便向何太后进言。

    “大将军何进擅杀左右亲信,专权以弱皇上!”

    于是一直以新帝刘辨为中心的何太后也渐渐对何进起了疑心,虽然如此宦官得以喘息,但何进却是对宦官危言耸听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同时闻听此事的张奉也是暗自恼怒不已,张让他们如此行事,难怪何进想要除掉他们,正在张奉为此事焦头烂额之时,却传来一则惊人的消息!

    六月初七,董太后于回河间途中忧佈,暴崩!

第95章 深陷窘境() 
消息一出,天下震惊,各地流言四起,言及大将军何进独揽朝纲,鸠杀董太后,意图篡逆一时间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何进,顷刻间陷入舆论风暴的中心。

    那些不知原委的黔首之民,也被舆论盲目的引导着,何进的民望一降再降,而似乎原先本就诡谲的洛阳城,冥冥中的躁动压抑的更加令人不安!

    洛阳皇宫、嘉德殿

    张奉单手握着剑柄,一改往日的懒散,此刻面色有些阴郁的默然矗立在高阶之下,眸瞳中游移不定。

    瞥了一旁,低头拱手躬身侍立的荀攸,刘辨手中虽然捏着书简,但此刻也是无心看下,深深的瞧了眼张奉,刘辨兀自的放下书简。

    目光直视荀攸径直问道:“公达,眼下局势怎变?”

    身体不由的一颤,张奉闻言亦是默默的看向荀攸。低着头缓缓抬起手恭敬一礼,荀攸抬起眼睑,面色如常的看向刘辨。

    其实他第一时间听到这个消息,就开始分析了,然而局势让他依旧有所顾忌,不论其他,仅目前刘辨手中掌握的实力实在太弱。

    “陛下,臣以为,如今局势已不在是追究董太后究竟为何而死的时候了!而是要考虑大将军接下里的动作!”

    “公达的意思是,大将军会针对此事有大动作?”

    刘辨悄然的放下手中书简,坐手抵腮,右手开始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默默的凝声着前方,陷入沉思。

    “是的,陛下!”刘辨的话,荀攸自然不敢不接,“大将军,想要挽回民望,必然欲做一件大快天下人心之事,方才有效!”

    而如今的内外局势什么才是大快天下人心的事,早已经众所周知了,那些被世族舆论所引导的黔首之民,早已对乱政的宦官恨之入骨了!

    不由的紧了紧手中的剑柄,张奉心跳不由的加速几分,时人或许无法看出,但他知道汉末之乱,并不能一味的甩锅十常侍,倘若不是世家贪婪,又怎会有三国?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张奉挺直了身板,忽而迈步出列,对着上首抱拳一躬,继而瓮声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宜当谨慎,切莫令大将军为旁人蛊惑,不慎霓乱天下!”

    闻言,一直沉默不语的荀攸,却是浑身轻震,意外的悄然抬起眼睑,凝视了张奉一眼,眼芒中充满了意外。

    瞧着张奉的表现,此刻刘辨也是若有所悟,缓缓的放下左手,敲击也停止了,兀自的朝着荀攸问道:“公达的意思是宫中的宦官?”

    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当局者迷的,若非荀攸这般的智者,旁人恐怕也还是停留在何进好像要造反的这个层面上,按照时下的情况,确实这样。

    而刘辨也是居于宫中多年,对于党宦之争,自然是有所耳闻,眼下,得了提醒,也是醍醐灌顶一般,见荀攸点头,刘辨幽幽的转头再次看向张奉,轻声道。

    “敬承,以为当如何?”

    似是询问,似是请教,却又似揣度,刘辨用一种询问的语气来揣度张奉心中的想法,然而此时已经有些入局的张奉,却是全然不觉,轰然拱手,回道。

    “奉以为,倘若奉前往拜见大将军,或许会有一丝转机!”

    一瞬间,刘辨愣住了,荀攸也愣住了,任二人如何作想,也不会想到,张奉回有如此想法,大将军的妹婿,张让的养子,而且手握禁卫,似乎他是这中间最好的纽带!

    此刻荀攸看向张奉的眼神也变得浑浊起来,迷蒙中带有丝丝敬佩,目前为止,张奉给他的表现来看,一直在为大汉大局着想。

    而刘辨时下却是微微皱眉,有些不愿道:“敬承,是否太过突兀了。难不成大将军胆敢血洗皇宫不成,却要敬承去委曲求全?”

    不熟政治的刘辨,终究还是天真了些,他总以为政客们是仁义的,他可以不懂,但张奉得懂!

    当下,张奉再次拱手,轰然回应,“臣张奉,恳请入幕大将府!”

    帝都洛阳、大将军府

    “嘭!”

    一声猛烈的拍案之声,从大将军府的厅堂传来,时下,堂内诸人皆是沉默不语,而上首位的大将军何进亦是面色胀红,恼怒不已!

    原本母亲舞阳君与弟弟车骑将军何苗,蛊惑何太后猜疑自己已经让自己有些,进退维谷了,而如今又出现一个董太后暴崩!

    如此惊人消息,简直是对自己的最大伤害!众所周知,董太后是他联合三公一起上书请奏移回藩地,如今却意外暴崩,大汉素以孝廉治天下,如今此等名声传扬出去。

    叫他今后还如何行事!睚眦必报不能容人事小,独揽朝纲、意图弑君篡位事大!

    如今坊间对于大将军之事更是议论纷纷,犹如大河之水一般来势汹汹!

    阴沉着脸,何进终于忍受不住了,案几的震动附带着几上的香炉,轻颤而嗡嗡作响,扫视着下方一众署吏,何进冷声质问。

    “诸公,此到底是何人所为!”

    雄厚的声音俨然有一种予人近似咆哮的感觉,见状,人群中资历颇高的尚书郑泰也是微微拱手,轻声符合道。

    “此事一出,天下舆论尽皆指向大将军,老臣以为,其背后想是有人在推波助澜!”

    郑泰的一番分析虽然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但既然他愿意出来顶这个怒火,众人自是乐见其成,纷纷点头附和赞同。

    瞥了一眼郑泰,何进当然知道有人在搞他,但是眼下却毫无头绪,让他连一个发泄火力的点都找不到,这却是憋的难受。

    而此刻,人群中一直默默低头的英俊威武男子,抬起头,愀然扫视了厅堂一众,忽而拱手出言道:“大将军,绍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本初,但言无妨!”何进看了眼袁绍,眉间一挑,有些期待道。

    略微斟酌一下,袁绍当下凝声道:“诸公试想,如今天下,党羽遍地,而又熟知宫内宫外事情,同董太后行程的,当是何人?”

    此言一出,众人心中尽皆微凛!

第96章 四方猛士() 
袁绍的问题不可谓提的不好,简直是简单明了的将问题甩锅了出去,在场的诸位士族党人又有谁和宦官集团没有些仇恨的呢?

    “阉宦!”人群中随着一声咬牙切齿的断言,旋即整个大厅迅速的符和起来,推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已经找到背锅侠了!

    这个锅,即便不是宦官所为,按照当下的群情汹汹,他不背也得背,似乎被周围的情绪所带动,何进此时也是面色阴郁的非常,沉着脸何进言道。

    “诸公以为如何?”

    当下,袁绍率先拱手朗声道:“愿随大将军共诛杀阉宦!”闻言,众人也是拱手轰然符合。

    然而,何进终究是仰仗宦官起家,平日打压倒也无妨,如今忽然要去诛杀,却是恍然犹豫了一下。

    见此状况,袁绍却是不干,当即在此谏言道:“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其所害者,皆因言语漏泄,五营兵士皆畏服中人,而窦氏反用之,自取祸也。

    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不可失也!”

    袁绍的一番话着实说的何进进退两难,方才群情汹汹的场面此时诡异的安静了下来,尽皆举目望向何进,待其表态。

    见此情形,何进为了维护自己在士人之中的权益,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兹事体大,吾入宫禀明太后方可行事!”

    闻言,众人也不宜逼迫过甚,情知这是何进所做的让步妥协!

    当下,袁绍也是爽快拱手允诺道:“吾等为大将军马首是瞻!”

    永乐宫的宣仪殿中,紫檀熏香的烟雾烟雾缭绕,整个大殿弥漫着一股令人迷醉的香霭之中,何太后幽幽的斜靠在凤榻之上,单手支着额头,眼下闭目养神。

    何进恭敬的列在下方,不断的陈述着当前的利害关系,所说之言大体上便是:尽罢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补其处!

    待何进口若悬河的说完之后,何太后却是并没有立即吱声,依旧悠闲的靠在凤榻,良久之后,方才微微睁起凤目若有深意的瞥了一眼何进,幽幽道。

    “大将军,如此行事却不知意欲何为?”

    “回禀太后,吾此乃皆是为了陛下思虑,中官掌权久矣,臣深恐皇帝威势不显!”愣了愣神,何进如此回应道。

    “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继而斜睨了眼何进,何太后幽幽道:“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共对事乎!”

    何进闻言还想再劝,却不想何太后已然闭上眼,默默的挥了挥手,当下,情知太后不愿与士人共事,何进无奈只得退出永乐宫。

    出了永安宫,悠悠的沿着回去的路行去,甫一出宫门,便见门外的袁绍早已翘首以盼了,见何进出来,袁绍连忙迎了上去。

    “大将军,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