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余烬-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他的猜想,下面的人看到他们两个手牵手,并肩出现在台阶上,全都抬起头,眼中露出狂热的神情,如同见到了某种神明。

    就在他的惊诧当中,一个声音响了起来,由一而二,由小变大,慢慢地汇聚在一起,无数双手高高地举起,在空中挥动着,很像后世明星出场时,粉丝们的狂欢。

    “度母!”

    “英雄!”

    用得是象雄话,以及汉话。

第二百六十八章 余烬(六)() 
    “如何会有这么多人?”

    刘稷喃喃自语,被他牵着的曾九娘宛尔一笑,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他的侧脸。

    “如果你说的是汉人,我只知道,他们是一路跟着你从逻些城过来的,在你昏迷的这些日子里,他们每天都聚集在这里,为你祈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虔诚的信徒,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希望,你能醒来。”

    刘稷只觉得一股热意涌上了眼中,在它快要涌出来之前,他抬起头,天色很好,万里无云,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蓝色。

    “在这个世界上,你拥有的不只是一个即将出世的孩子,还有他们,这些被你解救出来,并一路追随的汉人,知道吗,他们是自愿前来的,放弃了逻些城中的一切,你可不能不管不顾,十多万人一拥而入,我怕国中所有的粮食加在一块儿,都不够他们吃的,好在他们赶来了很多牲畜,就在城外放牧,现在,你才是这里最受拥戴的那一个。”

    “我的英雄。”

    欢呼声,随着他们的走近,愈加狂热,刘稷认得很多人的面孔,也有许多不相识的,无一例外,都在忘情地高呼,他知道,自己是他们的希望,就如同,孩子变成他的希望一样。

    曾九娘说得不错,这个世界,终究还有一些值得他在意的东西,总有一些需要他背负的责任。

    杨预靠在一个角落里,看着这一切,在他的身旁,一个汉人女子不住地张望着,试图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分辨出一张记忆中的面容,可是人实在太多了,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找到,可又说不出话来,不由得有些着急。

    “在这里等着,一步都不要离开,某一会儿就回来。”杨预盯着她的眼睛,直到女子使劲地点点头,他才朝着人群拥挤的地方走去。

    女子是从贡塘城过来的,他们得到了消息出发时,已经晚了好些天,而杨预又比她更晚一些才到,两人都不知道,她要找的人,是不是已经到了,此刻又在哪里。

    在他走后,女子并没有停止张望,因为那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过了不知道多久,当杨预的身影出现时,她不由得屏住了呼吸,因为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个人。

    那是一个年轻的汉人,头上扎成发髻,用一根木棍束着,眼神有些躲闪,女子在看到他的那一刻,眼里就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事物。

    “某不知道,他是不是你要找的人,在逻些城,打探的结果,只有他。。。。。。”杨预的话说到一半就停下来,因为女子已经冲上前去,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然后一把将那人抱住,嘴里发出“伊伊呀呀”的声音。

    “最符合你给出的条件。”

    被她抱住的年青汉人有些不知所措,他求助似地看着杨预,后面的心慢慢沉了下去,很显然,他并不是女子要找的人。

    可是此刻,对于女子来说,这个真相过于残酷,杨预不忍揭穿它,只能朝对方使了个眼色,年青汉人将女子抱住,任她在身上痛哭失声,慢慢地,这种压抑之极的哭声,感染了他,两人一齐哭了出来。

    杨预默不作声地看着他们,过了好一会儿,女子收住声,放开年青汉人,向他连连摆手示意,原来她一早就知道,对方并不是她要找的人。

    年青汉人依依不舍地转身走了,杨预走到女子的身边,低声劝道:“不是也没关系,这么多人呢,一时间哪里就找得到了,慢慢来,总能找到的。”

    女子抬起头,朝他露出一个感激的表情,就在杨预打算再去找人问一问时,女子突然间动了,反应神速的杨预几乎是下意识地一把抓住她的衣衫,一股大力几乎将衣衫扯破,而女子低着头,离着墙壁,只有一步之遥。

    绝望之下,她已经崩溃了。

    “听我说。”杨预用力将她扳过来,女子露出一个凄美的面容,泪水遮住了她的脸,眼前只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

    “想死很容易,活下来才难,你没有找你的儿子,那个人也没有找到他的母亲,但是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你就应该活下去,万一你的儿子想要找到你,他该怎么办?”

    女子在他怀里哭得泣不成声,杨预不住地拍着她的后背,出言安慰。

    就在此时,一个身影扑上来,跪倒他们的脚下,那个年青的汉人,拉着女子的衣角,先是用吐蕃话喊了一声:“阿妈。”

    当女子转过头,惊异地看着他时,又用不甚流利的汉话叫了一声。

    “娘!”

    杨预放开她的身体,女子跪倒在他的面前,两个人相互看了看,年青汉人有些吃力地说道。

    “做。。。。。。我。。。。。。娘?”

    女子不敢置信地张大嘴,然后紧紧地抱住了他。

    人要活下去,总要有个支撑,对于二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结果,杨预转过头,正好看到,台阶上的那对男女,手牵着手,没有丝毫避忌的样子。

    看着下面欢呼的人群,已经渐渐蔓延到了全城,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从吐蕃的各地,包括逻些城解救出来的汉人奴隶,全都在朝着这里集中,原因只有一个,他在这里。

    刘稷突然间明白了,曾九娘为什么会带他过来,就算没有艾尔西蕾娅腹中的孩子,他也并不孤独。

    “你想好了,要怎么安置他们吗?”曾九娘的话,让他回到了现实中。

    这些汉人既然选择了离开逻些城,就表明他们并不相信唐人的安排,按照惯例,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回到原籍,分得一份土地,而且多半会是偏远地区的荒地,就算还有家族,会如何对待他们,想都想得到。

    他们,就像是盛世中的一块伤疤,为朝廷所不喜,更不会让天子欢欣,上行下效,那些基层的官员,看他们的眼光,只怕比之异族还不如,谁会希望落到那种境地?

    大唐已经没有了他们的容身之地,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刘稷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相信,这个一直带领他们创造奇迹的男子,会继续成为他们的依靠。

    因为在刘稷心目中,自己也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游离于盛世之外的。

    余烬。

第二百六十九章 余烬(七)() 
    涉及到十多万汉人的安置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刘稷的威望再高,也变不出粮食,一切还得从头计议。

    象雄地区,大部分都是蛮荒之地,缺乏足够的水源,为数不多的河流和湖泊,也一早就被象雄人自己占据了,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汉人与象雄人会为了共同的敌人,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可一旦,他们要来分一杯羹,双方还能和睦相处?刘稷没那么天真,为此,他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位于珠峰以南的尼婆罗国。

    后世的尼国,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是由国内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尼婆罗北部地区为喜马拉雅山区,海拔在四千米左右,中部为河谷地带,两到三千米左右,而南部,为冲积平原,一直深入到了后世的印国,平均海拔不过一千米左右。

    而印国也就是这个时空的天竺,是整个欧亚大陆,最好的农业生产区,更重要的在于,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南亚次大陆上,几乎全都是开发成熟的部分,城镇、村庄星罗棋布,人口稠密良田遍地,得天独厚,远比东亚部分更为优良。

    如今的尼婆罗,上层建筑被一扫而空,地主、权贵荡然无存,有着大量的无主之地可供分配,特别是在艾尔西蕾娅直接掌握的西境,孔雀河谷几乎全都她的家族领地,一次性安置十万以上的人员,问题不大。

    其实,早在进军逻些城之前,从吐蕃各个部落里解救出来的汉人奴隶,就被分批送到了那里,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种田天赋,对于土地充满了热情,哪怕是荒地都能精耕细作,更何况,是这种扔把种子什么也不管,等着秋后就能收的天然良田。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他们在被掳掠之前,大唐想要让这些出身陇内道的边民,跋涉数千里穿越整个高原,去一个陌生的国度,只怕没有一个人肯,因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的子民,哪怕就是在本乡要饭,也决不会远行。

    可现在,他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折磨,在吐蕃人的棍子和刀枪下,习惯了顺从,至少在管理上,让刘稷省了不少的心。

    当然,这一切还是需要和艾尔西蕾娅沟通的,毕竟他不可能长期在那里蹲着,一切全都需要少女来操持,特别是,汉人与当地人发生矛盾时。

    被他滋润过的少女,或许有了身孕的加操,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母性的光辉,她笑吟吟地靠在男人的怀里,有些心不在焉地听着他的话。

    “这一次,不同于往常,他们现在集中在了城中,首先要做的,是登记造册,把每一个人的情况记下来,做为将来分田的依据。”

    “嗯。”少女从鼻间发出一声轻哼。

    “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手,特别是识字的人,九娘应该能帮上一些忙,她的那些侍女、随从都应该识字,你要不好开口,我去同她说。”

    “嗯。”

    “到了当地以后,尽量不要与本地人离得太近,水源的分配,事先就要确定好,一旦到了用水高峰,是最容易引起纠纷的时候,你要派可靠的人下去盯着,把事端消弥在无形之中,做到公平公允,不偏向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都是学问,需要你自己去理解和体会,唯一的原则就是,把他们都当成你的子民。”

    “嗯。”

    “汉人初到,第一年不会有什么收成,你要借粮给他们度日,赋税第一年全免,第二年减半,第三年开始,照正常的比例,该多少就是多少,但他们不出差役,平时由自己人管理,每天都要接受训练,这你就不用管了,我让别人来负责。”

    “嗯。”

    “别光是嗯,你倒底明白了没有啊。”

    被刘稷这么一说,少女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明白的,汉人是你的人,我帮你看着,如果碰上什么事情,我还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吐蕃人恨他们,可比尼婆罗人更多。”

    刘稷看着她那双漂亮的眼睛,不得不感叹一句,聪明果然是会遗传的,少女的理解,比他想像的还要透彻,自己已经用不着再提点什么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城中搭起了许多登记点,除了姓名、原籍、年龄之类的普通信息,更重要的则是特长,毕竟有许多汉人是从小就被掳走,一切东西都要从头学起。

    所有登记的汉人,将会按照军旅的形式来编组,生产单位就是军事单位,十人一伙,百人一队,千人一营,万人一军,以伙为单位分田,所得的产出在缴纳赋税之后,平均分到每个人的头上,而每个伙的搭配,也尽量做到,新老结合,不至于到时候束手无策。

    为此,曾九娘贡献出了大量的人手,将识字的手下全都撒出去,还让象雄人帮着维持秩序,就这样,十多万人的登记加上编组,也用去了不少时间,而最先登记并编成完毕的队伍,已经踏上了去往尼婆罗的路上。

    刘稷和曾九娘在城外送别他们,这些汉人,身上背着不多的家伙什儿,牵着从吐蕃人那里夺回来的牛、马、羊等大小牲口,一队队地依次出城,每个人在经过的时候,都会向他们致以深切的敬意,在他们的身上,刘稷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热忱,而不是被放逐的绝望。

    “五郎,你知道吗,他们称我为‘度母’,那是我用了数十年,一心行善才攒下的名声,而你,只用了数个月就做到了,活人无数,这等大功德,是旁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

    “一个人如果用一辈子,在做着善事,就是任何神佛也替代不了的,九娘,才是实至名归,他们敬你爱你,是发自内心的,不像我,只是一时手顺,如果哪一天,吐蕃人得了势,而我又战败了,他们就会弃之如蔽履,你信吗?”

    “我不信。”曾九娘摇摇头:“一个人总会有感恩的心,如果没有,那也不值得你看重,况且,我的英雄。”

    她伸出手摸上刘稷的脸颊:“是不会失败的。”

    “姐姐,你这么说,让我好有压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