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余烬-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分讨打。

第十二章 告诫() 
    “下官刘稷见过都督。“

    刘稷学着杨预一拱手,朗声说道。

    “奇了怪了,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彬彬有礼的五郎,你往常不都叫我那什么吗。“

    尉迟胜摸着颌下的胡子,一脸的不满意,朝着身后喊了一句:“你们见过吗?“

    “没有!“

    他身后的卫士齐声答道,就连尉迟曜等人也是一样。

    刘稷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看来自家的名声,全都是负面的,好在尉迟胜只是调侃了一句,并没有刨根问底的打算,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那些个北庭将校的身上。

    王惟良垂头丧气地在队伍里面走着,他没有给绑上,不是因为级别有多高,而是受了伤,根本没法自己走,只能由两个亲兵扶着。

    “王军使,别来无恙。“

    “尉迟都督,事情是某家指使的,望你秉公处理,手下留情。“

    事已至此,尉迟胜也不好再说什么,一挥手由他带来的于阗国兵,接过了这些北庭骑军的管束,而刘稷等人带来的人,则被安置在了城内,置于王滔等人,将在城外的大营内歇息一晚,便会赶回各自的戍所,毕竟边军的责任,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是吐蕃人已经降了,他们连歇上一晚的功夫都不会有。

    骤逢大胜,又解决了这么大一个麻烦,城里一下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没有镇守府从镇,尉迟胜干脆开放了夜禁,任百姓们出入坊门,可以随意地在街道上行走,商铺酒肆等处全都能够营业到深夜,这本来应该是某些重要日子才有的待遇,比如天可汗的生辰。

    刘稷被杨预邀请住到了他的府上,杨府在这城中也算是富豪之家,占据了城中最好的位置,大小也仅次于尉迟家。

    杨预做为家中嫡子,自然分到了一间宅院,有为数不少的家仆侍候,刘稷好奇地在里面转悠,不禁由衷地感叹,果然不管在哪个时代,只要有钱,都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还是家中好啊。“

    杨预回到自家的屋子,惬意地说道,刘稷深以为然,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腐朽生活,他也过过,那还是在尼婆罗和象雄两地,这并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大户人家实实在在的日子。

    “五郎,方才问安之时,家母有意提到了你的事,只怕一会儿相见,还有话要问,女人嘛,都是一个样儿,你莫要烦恼。“杨预在下人的服侍下换上了家居的衣衫,把人都赶了出去,神神秘秘地说道。

    “我的什么事?“刘稷奇怪地问道。

    “装傻冲楞?“杨预白了他一眼:“你入城时,后头跟着谁?“

    “那小丫头片子,她要跟着我有啥法子。“

    “可你是有家室的人。“

    “谁说我有家室了,咱大唐不讲究明媒正娶了?“

    刘稷并不认为,这位杨家的后宅主事者,会为了某个不相干的人,大动干戈,那么事情肯定不那么单纯,果然,杨预露出一个为难的表情。

    “你是封中丞的看上的人,这在咱们安西镇,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可是有些人她不死心,托到了我娘那里,她也是没法子,你多担待。“

    这么一说,刘稷就明白了:“是尉迟家的主母?“

    “你明白就好,伽罗如今十二了,不是那个什么也不懂的女娃娃,虽然她是于阗女子,不是咱们汉人,可尉迟家一直心幕天朝气象,处处身体力行,家风门望都看得极重,你说,你们这么招摇过市,他们家能不问问吗?老胜可还没有儿子,只得这么一个宝贝千金呢。“

    刘稷无声地叹了口气,不必说,又是身体的前主人惹出来的事情,十来岁的小女孩,怎么可能下得去手,他却忘了,这个时代,女子成婚本就非常早,以伽罗目前的年纪,足够家中上下操心她的婚事了,要知道,成亲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光是前面的那些个步骤,就能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等到定下吉时,女孩差不多也到该出阁的年龄,正好婚配。

    回到自家的地盘,肯定会碰上这种事情,刘稷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也做好了,面对一个毫无印象的未婚妻,并与之共谐连理的打算,毕竟人家在名义上已经成了他的人,一旦有什么变故,会毁掉这个女孩的一生,那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你母亲的意思,是让我离伽罗远一点,不要再去招惹她对么?“

    杨预点点头,杨家夹在中间其实也很为难,可是双方作为这片地界上的顶级大户,有着数十年的良好情谊,事情托到了头上,根本推托不得,他只能先打个预防针,不到于到时候突然问起,让双方都尴尬。

    “如果我告诉你,在今天之前,我根本就不记得她是谁,你信么?“

    “某信,可不管用。“

    杨预与他相交甚笃,又是一路从大勃律逃回来的,其中经历了什么,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对于发生在后者身上的一系列变化,也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虽然不能理解其中发生了什么,但是他相信必然有原因,是无法公之于众的。

    刘稷有些无奈:“鹄子,是不是我平素表现得太坏了,过犹不及,让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产生了逆反心理,要不,从明天开始,咱们当好人,还来得及不?“

    “啥叫逆反心理?“

    刘稷懒得与他解释,果然到了晚饭时分,杨母特地请他去见了一面,话里话外都在劝说,做为一个已婚男子,不能随意毁坏一个良家女子的清白,他只能唯唯应下,并表示从无此意,会在短时间内离开,才被放过。

    有了这么个变故,他也不想再呆下去了,左右事情已经解决,后面怎么办,就落在这里的主人身上,而他还有更重要的差事要去办,于是,只在杨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向他们辞行,就连尉迟胜的请宴都不曾去,便带着乾坑戍一干将士上了路,接下来,他们将穿越塔里木盆地,沿着塔里木河而上,向着安西镇的中心位置。

    龟兹而去。

第十三章 归心() 
    

    从于阗出发,溯玉河而上,首先要经过的,是一片浩瀚的沙漠,也就是后世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八世纪中叶的时候,它被称为“图伦碛”。

    玉河是塔里木河的一条支流,横穿整个沙漠,在后世已经消失在了地理变迁中,连一条干涸的河道都没有留下,而此时,它的两旁全是郁郁葱葱的绿洲,与远处的黄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堪称自然界的奇迹。

    当然,对于此时的刘稷来说,哪有心思欣赏美景,没有后路的拖累,他们一行百余人,连同数百匹军马,在这条古道上疾驰而行,一路看来,尽是往来不绝的行商,这些目光敏锐、行动力极强的商人,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嗅出了商机,并马上附诸行动。

    唐人发动的这场战争,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打通了南下天竺的商路,而在以往,这条路上,绝大部分都被吐蕃人给挡住了,如今他们举国归附,正是开拓商路最好的时机,此时的商人,哪有比来自于大唐的更为自信?

    刘稷不禁感叹,走在时代最前沿的,永远都是商人。

    当然了,商路的繁荣,会带来税收的增加,对于官府而言,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有唐一代,商业都是被鼓励的,就连胡商,都不会觉得低人一等,正因为这种机制,才会造成长安城里,行人肩摩毂击、街市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的景象。

    更让他印象深刻的,则是一路上完善的设施,唐制,每隔三十里便会有一座供人歇脚的驿馆,全国共有一千六百三十九所这样的驿馆,安西镇也不例外,像他们这类具有公干身份的人员,只要出具券符,也就是俗称的通关文碟,便可享受一系列入住和补充服务,可比风餐露宿要舒服多了。

    至于非公干的商人,也能在出发的州府买到合法的文件,也就是刘稷刚刚穿越过来时,包裹里找到的那份“过所”,在古时候,人员的流动是被严格限制地,出外都要向官府报备,这样做的目地,是为了将人们束缚在土地上,并减小流窜和混乱的发生,维持平稳安宁的社会秩序。

    如果没有这些设施完备的译馆,他们所携带的三百多匹军马,吃嚼都是一个大问题,战马可不能光吃草,那样会掉膘的。

    穿过图伦碛,一条大河便横亘在眼前,这条水量极为丰盛的赤河,后世叫做“塔里木河”,如果不是被手下提醒,刘稷显些就以为看到了黄河或是长江之类的大河。

    从这里开始,他们便进入了龟兹镇的辖境,看到眼前的大河,一众将士们异常兴奋,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来自于河陇等地,可当初却是从龟兹镇,也就是安西大都护府的驻地出发的,眼下终于又活着回来了。

    刘稷当然没有这种感觉,在旁人看来,这位年青的戍主,显得异常冷静,河上没有桥,全靠船只摆渡,几条稍大一些的,全都挂着权贵和有势人家的旗帜,其余的则是在渡口讨生活的水上人家,对于他们这些军士来说,则安排了专门的官船,摇撸的男子显然认得一些人,因为当初过去的时候,也是这么上的船。

    “可是咱们安西镇军回师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男子高兴得有些语无伦次,显然,胜利的消息一早就传回了国内,府中当然是最先得到消息的,眼下突然看到了子弟兵,人人都是与有荣焉。

    很快,这份欣喜就被迅速地传播开去,就连那些商人,无不是欢喜异常,甚至主动为他们让开道路,以便能在第一时间登岸。

    一路上,让刘稷深刻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军民之间前所未有地融洽,无如穿着如何,打扮各异,言语相不相同,都将这支小小的兵马,视为自家子弟,茶水、瓜果不要钱地递上来,不收还不行。

    要知道,这里头,汉人寥寥无几,这种发自内心的热情,随处可见,刘稷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消息隔绝了五十年,安西镇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唐人在西域的统治,可以说在整个华夏的历史上,都是一种难以超越的典型,当内地的藩镇们,视皇帝如无物,自行任命官吏、阻断交通、擅自收取赋税、扩充兵马时,这个有着无数理由自立的飞地,依然恭谨如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持着大唐最后一丝尊严,诠释着什么叫做。

    忠诚!

    这个时代的西域,人人皆以唐人为自豪,人人甘愿托庇于唐人的麾下,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战斗到最后一刻。

    难怪过了一千多年,那些移居海外的华人,依然顶着唐人的名号,让这个名字,成为不朽的象征。

    渡过赤河之后,行程陡然间加快了,就连刘稷也被手下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做为唐人在西域的统治中心,通往龟兹城的主道修得极为宽敞,路面更是夯实无比,镶铁的马掌打在上面,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几百匹马儿一齐奔跑,顿时就有一种风驰电掣般地快感。

    不多时,一座雄伟的关城,就出现在了大道的尽头,在他们接近城门的时候,一队人马早已迎候在了路边,看到他们的旗帜,为首的几个人迎了上来。

    “吁”

    刘稷打出一个缓行的手势,数百匹军马依次减速,慢慢地停下,他看清了来人的服色,从马上跳下来,站在原地等候。

    “某家四镇节度判官李栖筠,前面可是刘果毅?”

    “不敢,末将便是。”

    一听对方报上名号,刘稷就知道是前来迎接自己的,因为这位李判官,是封常清的心腹,实际上的节度留后,在其出征之时,全权代理四镇事宜,并不是寻常之辈。

    “太好了,早就听说你们回师了,某与诸位在此等候了两日,总算不虚此行。”

    看到他,李栖筠松了一口气。

第十四章 四害() 
    李栖筠并未托大,热情地上前同他介绍几位同行者。

    “这位是都督留后白孝义,这位你们一定认识了。”

    “马璘。”一个身高臂长的关西汉子,回答得言简意赅。

    “马戍主,有礼了。”两人的确认识,不过只有一面之缘。

    马璘比刘稷动身得还要早些,他在穹隆银城养伤的时候,就被封常清遣回来,将军报和一应消息带回了城中。

    刘稷同他见了个礼,目光转向另一位男子,虽然对方一付汉人打扮,一望而知是本地人。

    白姓乃是龟兹王族之姓,而当今国王名为白孝节,此人又是都督留后,只怕和尉迟曜一样都是王弟。

    “五郎,你可算回来了。”白孝义毫不拘礼地冲他点点头,刘稷心里头就是一个激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