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余烬-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黑豹缓缓地爬起来,似乎不满他们打扰自己睡觉,等到两位主人只剩了两个影子,才一溜烟地支起身,“呼”得一下子便没了影。

    快如闪电。

第四十一章 玉门() 
    从龟兹城出发,沿着赤河一路东行,绕过蒲昌海,也就是后世有名的罗布泊,穿越一片不大的沙漠,就是域外第一关,阳关。

    而隔着一天的路程,与之遥遥相对的则是更付盛名的玉门关,入关之后便是河西走廊,这一带在后世是新华夏的第一个石油基地,而让刘稷留意的是,这里的第一口油井,是人工挖掘出来的,仅仅只有十五米井深,就在老君庙一带,当时他还特意去游览过。

    只不过,相据千年之久,在没有一个参照物的情况下,已经完全找不到方位了,唯一能让他做出比较的,只有矗立在戈壁之上的雄关。

    后世由于风沙侵袭,只剩下了一些遗迹,如今却是关墙高耸、红旗招展,土黄色的墙体,与周边的环境相偕一体,唯一不同的是,关外是一块块开垦过的田亩,因为这个时代,还不曾完全沙漠化,一条充沛的河流从附近流过,它发源于走廊的一侧,祁连山。

    封寒月好奇地跟在一旁,看着刘稷在荒芜的黄土地上敲敲打打,甚至有时候还会蹲下来,抓起一把土,在鼻子下嗅嗅,有时候还会用短刀挖上一挖,似乎土下面,埋藏着什么宝贝。

    让她好奇的,是男子的态度,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她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五郎,以至于不忍心去打拢他,因为,这种状态下的男子,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极为独特的魅力,完全颠覆了她之前的印象。

    两人相识近十年,在封寒月的眼中,五郎是桀骜的,不羁的,甚至是孤独的,做事从来都是直接了当,丝毫不顾忌后果,闯过无数的祸,因此才会有那样的恶名。

    可她知道,这一切是有原因的,此时的封寒月还不懂什么叫做战争创伤后遗症,但她亲眼看到过,五郎在梦中的叫喊,让人心疼无比。

    或许是受主人的状态影响,阿狸也在四下里刨着,它的利齿比短刀还要好使,加上这一带的土质比较疏松,一爪下去就是一个大坑,它也不知道主人在找什么,把他当成了一个玩乐,东一刨西一刨地,乐此不疲。

    既然如此,刘稷也懒得自己挖了,将阿狸刨出来的坑一个一个看过去,直到一处停下来,封寒月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这里与其他的坑有什么不同。

    刘稷用短刀挑起一簸土,放在鼻下,轻轻地嗅着,鼻间传来的味道,让他仿佛闻到了这世上最香甜的甘露,而实际上,那是一种略有些刺鼻的味道,甚至可以称得上“臭”。

    那是原油的味道,后世被称为“工业的血脉”,也是他在这个时空,闻到的,最接近后世的味道。

    “找到了么?”少女温柔而婉转的语调,如闻天籁。

    “找到了。”刘稷冲她点点头,兴奋之色溢于言表,也感染了少女的心。

    “是什么,我闻闻。”

    没等刘稷说什么,她就凑上前,在那柄短刀上闻了闻,异样的气味让她皱起了眉头,小嘴撅起,灵动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说不出得可爱。

    刘稷扔掉短刀,一只手搂住她的腰,一只手扶住她的头部,少女身上散发出的气息香甜迷人,让他情不自禁地吻了下去,没想到,挨上的是一抹冰凉。

    “五郎,你把我,当成她们了么?”封寒月用手挡住了他的唇,颤抖着说道。

    刘稷意识到了自己的唐突,这不是后世,即使在成了亲之后,公开的亲密也不为世人所容,哪怕是在相对开放的唐朝。

    他的嘴唇慢慢地离开了那只纤细白嫩的小手,十六岁的身体聚集了太多的荷尔蒙,让他有时候搞不清,究竟是自己的意愿,还是某种本能。

    但是,自己不想伤害这个女孩,是很清晰的感觉。

    “五郎,我不是。。。。。。”女孩以为他生气了,急急地分辨,没想到,刘稷打出一个噤声的手势,将她的话堵进了嘴里。

    “嘘。”

    就在女孩惊异的目光中,刘稷伏地静听,一阵马蹄声又急又快,而阿狸比他更要警觉,已经竖起了耳朵,琥珀色的眼睛转向了声音传来的方位。

    蹄声渐近,刘稷赫然站起身,将少女护在了身后,封寒月捡起地上的短刀,倒着执在手中,面上没有丝毫惧色。

    “是老许他们。”

    刘稷的眼神不错,隔着老远首先看到了几丛跳动的红缨,紧接着便是许光景那张标志性的大脸,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对方脸上的表情,分明透着几分焦急。

    能让久经战阵的老卒色变,前面一定发生了什么,很快,许光景一行就看到了他们的身影,急急地勒住马跳下来,喘着粗气一指身后。

    “前方三里处,大队马贼,为数至少三百。”

    刘稷的眼神一凛:“冲咱们来的?”

    许光景摇摇头:“看情形在追一男一女,方向却是朝着咱们。”

    “那还等什么,拿上大都护府的文碟,全军退入玉门关。”

    刘稷当机立断,无论前面发生了什么事,他首先要保证队伍中家眷的安全,好在这里离着玉门关很近,他带着乾坊戍的军士断后,刘府和封府的仆役护院护着十多辆大小马车,一路急退,很快就接近了关墙,而早得知消息的关中守军已经打开关门,为首的一个将校带着一群守军,在门外迎候,同时也是备敌。

    “玉门镇将盖庭伦,恭迎封君车驾。”

    听到对方报名,刘稷与诸军士俱是一怔,因为此人虽不曾见过面,但早已闻名。

    因为他就是当日增援迦毘耶罗城时,唐军将士所唱的那首军歌的主角,歌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岑参。

    在家眷车马入关之后,盖庭伦迎向了他们,在马上一抱拳:“不知哪位是刘果毅?”

    “盖将军,在下便是。”刘稷同样抱拳答道,对方身上有着左屯卫将军的荣衔,故此一般都是这么称呼。

    盖庭伦似乎没料到,他本人会这么年青,面色微微一滞,随即便恢复如常。

    “久仰,请进,本官已备下薄酒,为诸位洗尘。”

    刘稷诧异地问道:“关外马贼肆虐,将军不欲管管吗?”

    没想到盖庭伦摇摇头,将他拉到一边,低声说道:“本官再是懈怠,也不可能容马贼猖獗至此。”

    “你的意思,其中另有隐情?”

    “不瞒果毅,他们并非什么马贼,而是京中豪族捉拿逃奴,这等事,你我就不要掺合了吧。”

    原来如此,刘稷谈谈地问了一句:“招呼都打到这儿来了,但不知是哪家高门。”

    “弘农杨家。”

    刘稷的眼神微微收缩,这个名字,在天宝年间还真是如雷贯耳,什么五姓七门,在他面前都得干拜下风,因为当今天天子最宠爱的女人。

    就姓杨。

第四十二章 逃奴() 
    当听到与杨氏有关时,刘稷立刻来了兴致。

    杨氏宠冠后宫多年,哪怕完全依照历史的轨迹,至少还有三年的风光,而其兄杨国忠,更是在这几年,权力达到顶峰,祸害也达到了最大。

    而在天宝十一载最后的这两个月里,是杨国忠最为关键的时期,李林甫行将离世,他即将上位,一步登上大唐文武之首,这样的结果,就连远在安西的百姓,也是心知肚明。

    杨府逃奴。

    刘稷露出一个阴测测的笑意,看得一旁的盖庭伦心中一跳。

    “既是如此,将军为何不遂助之?以为晋身之阶。”

    “朝堂上的那些事,某这种粗人如何理会得,他们让某只作不见,某依从便是,若是搅合进去,谁晓得会有什么坑在等着。”

    看似在自表,实则是在劝说,刘稷对他不由得刮目相看,这是个聪明人啊。

    其实对于杨氏,刘稷并没有什么想法,以他的位子目前还差得太远,根本就够不着,也影响不了朝廷的任何决定,他目前感兴趣的,是眼前的这个人。

    按照历史的轨迹,五年之后,此人将会升上河西兵马使,而当时的河西节度使是周泌,他的前任,就是哥舒翰。

    在这一年,盖庭伦联合西域胡商,悍然举兵作乱,一举杀死节度使周泌,拿下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聚兵六万之多,很可能是为了响应安史之乱,没想到,只过了不到三个月,就被平定,此人的下场是什么,史无记载,多半是身死族灭。

    这个结果表明,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个不安份的人,至于此人是否忠心大唐,不在刘稷的考虑之内,唯一值得关注的是,玉门关是河西锁钥,他的位置非常重要,这就够了。

    “将军有守关之责,我府中家眷、还有封君诸人,烦请代为看顾,至于城下发生了什么,你没看到,也不曾同我说过,你我就此别过。”

    说罢,不等对方答话,刘稷便调转马头,领着已经换上全付具装的乾坑戍一众军士,在盖庭伦等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扬长而去。

    “将军,咱们怎么办?”

    盖庭伦看着那一百多个远去的背影,恼怒地跺跺脚:“还能怎么办,关门落锁,咱们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

    没等他们进门,突然一道白影飞驰而过,与之随行的还有一道黑影,再一次让他们看愣了神。

    “那。。。。。。那不是封府三娘?”

    完了,盖庭伦无语地看了一眼苍天,刘稷所部不归他管辖,想怎么做是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可以装作不知,可封府中人,是带着大都护府文碟进的关,任何一个都是他盖庭伦的责任,何况还是封常清的爱女,这简直是无妄之灾,自己怎么就那么嘴欠,要实言相告呢。

    转念一想,这个刘五郎,未免也太心急了吧,听到杨府就往上靠,难怪人家年纪轻轻就得到了重用。

    “你回去告知镇副,闭关落锁,看不到某的人,任是谁也不能开门,明白么?”

    “将军不入关?”被他点到的军士诧异地问道。

    “入个屁呀,不亲眼看一看,某家这条命,怎么交待的,都不知道。”

    盖庭伦一把跳上自己的坐骑,带着几个亲兵追在白影的后头,只要保着封府女郎无恙,他就没有责任,这一趟,怎么也得走了。

    此时的河西走廊并不像后世那般狭窄,祁连山作为天然的屏障,隔开了青羌高原,而在山脉的另一侧,依然是水草丰盛的大草原,沙漠化的脚步,要到二百年之后的宋时,才会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大唐矢志不渝开拓西域的初衷,便是扩展关中腹心之地的防御圈,否则吐蕃人在陇右的压力,异族人在河西的压力,都会给长安带来巨大的威胁,武周时的那位女皇,更喜欢呆在东都洛阳,其中未必没有这样的因素在里头。

    长安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靠西了,过了玉门关,几乎就能闻到长安的味道。

    刘稷带着人,在关外一里外的距离上,拦住了追逃的兵马,许光景的判断十分准确,这伙人的装束,的确很像马贼,穿着各异,面相各异,武器也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而被他们追逐的一男一女,男的身高体壮,满脸虬须,面相方正眼若铜铃,手中执着一把长刀,身着一袭黑色的劲装,却没有蒙面。

    女子年纪有些大,一头紧裹的青丝被布包起,露出的部分带着些花白,同样一身黑衣,一只手上怀抱着一个襁褓,另一只手上提着一把剑。

    看到二人的第一眼,刘稷的心里就有了判断,他们绝不可能是逃奴!

    此时,两人的前路被拦,后路又断,三百多马贼展开呈一个半圆的阵型,封住了他们向两边逃亡的路线,刘稷所带的人,正好将这个半圆的拱线合拢,两人已是插翅难逃。

    “扑”得数声。

    两人的马匹不约而同地仆倒在地,口吐白沫,眼见着再也爬不起来,让刘稷有些吃惊是,男子一个前滚翻,稳稳地半蹲于地,双眼虎视四下,长刀护卫周身,丝毫没有因为强敌环恃而露出惧意。

    而女子在马儿倒的一瞬间,已经腾空而起,衣衫飘飘地站在圆圈的中央,面带慈祥地看着怀中的孩子,直视众人如无物。

    “南八,咱们栽了,能走你就走吧。”

    “大娘何出此言,死便死,多杀几个鹰犬,赔了这条命也值,只恨不能完成交托,失信于天下。”

    名为南八的男子,与女子背靠背,不停地打量着新到的这群官军,似乎想要在他们当中找出一个破绽,噬人般的眼神与刘稷在空中交汇,突然间掠过他的身旁,瞧向了后方。

    刘稷顿时警醒起来,因为他听到了身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