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余烬-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稷摇摇头:“臣是后来才知道的,为此虢国夫人将臣一顿怒斥,臣惭愧无地。”

    李隆基盯着他看了半晌,终是摆摆手。

    “你让朕说你什么好呢,高仙芝不是蠢人,你们也不是蠢人,事情到了这一步,昨日是什么情形,你会不知晓吗,喝酒忘性,要说不是故意的,朕如何能信,尚主就那么可怕,让你唯恐避之不及?要用这种法子来自污。”

    “臣非是自污,实是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对付发飙的老丈人,刘稷是一点折都没有,后世他的爱情,同样为女方家中所不喜,可有什么办法呢,那也样是不可战胜的一类生物。

    “还有手吧。”

    李隆基的脸色十分阴沉,很像是为女儿打抱不平的父亲,刘稷被他唬了一跳,心说该不会上来打人吧,不对,是下令推出去斩了吧。

    宣阳坊虢国夫人府,杨玉瑶坐在自己的榻上装悲伤,可是当听到杨国忠说出来的话,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她万万没有想到,事情还有这么一番曲折,那个成亲不过两年的女子,与太子内弟,也是她的姐夫私通?这是什么情况。

    杨国忠却以为她是被惊到了,安慰道。

    “你的亲子,怎么也不能白白死了,放心吧,都在某的身上,这回,太子府要是能脱得了身,老子这杨字,倒着写。”

    “你待如何?”

    “如何?”杨国忠冷冷地哼了一声:“老向还在裴府里拷问呢,三木之下什么不可得,张清是第一个,他那个太子良娣姐姐是第二个,第三个嘛,就要看某家的心情了。”

    “可天子已经打过招呼了,让你不要与太子为难啊。”

    “这都什么时候了,你的亲儿子让人害死了!”

    杨国忠恨铁不成钢地点点她:“算了,你这身子,歇着吧,等某家料理妥当了,再来同你细说。”

    “好生养着,最好养到至尊来看你,也不用说什么,只管哭就成。”

    看着杨国忠一脸兴奋地转身离去,像极了闻到血味的蚊子,杨玉瑶与舒云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事倒底便宜谁了啊,敢情到了这一刻,变成杨国忠攻讦太子的由头了。

    没等她俩回过神,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她再次陷入了迷乱当中。

    她的儿媳妇,刚刚成为寡妇的延光郡主李妍。

    上吊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反击(二)() 
    兴庆池边的水阁四面挂着细竹帘子,既能保证透光,又能阻隔寒风的侵袭,加上放在四个角落里的炭盆,整个屋子里暖意融融,可刘稷的心里,却是寒冷无比。

    他总算是领教了封建帝王那种一言可决生死的威势,心里寻思着,是直接夺路而逃呢,还是胁持了李隆基,逼他放自己出城?

    屋子里除了他们俩,还有高力士和两个内侍,高力士白白胖胖的,不像身负绝世武功的样子,那两个内侍身材瘦高瘦高地,双目是否冒精光,太阳穴是否凸起,一时间也无法分辨,可既然李隆基让他俩随侍身边,多半就起着护卫之责吧,自己赤手空拳,未必真能打得过,至于逃跑,好像外头就是兴庆池,一个猛子扎下去,潜行个几十米,问题不大吧,只是这水也忒冷了点。

    就在他的思维无限发散时,一个声音冷冷响起,

    “怎么,没话说了?”

    刘稷回过神来,一拱手答道:“臣不知该如何说。”

    “只管说来。”

    “那臣就直言了,陛下爱重之心,让臣惶恐不可当,若是身在朝堂,当是求之不得,连带着大宅子都解决了,何乐而不为,可臣是个边将,才不过十六岁,还想为陛下驱驰个三十年呢,难道将公主扔在京城守活寡?还是臣脱了这身战袍,到宫门做个看守?岂不负了陛下所望。”

    李隆基的脸色慢慢平复下来,语气也恢复了一点热度,因为自己曾说过,不让他这样的勇士做个守门看更之辈。

    “起来说话。”

    “谢陛下。”刘稷明白自己的话已经打动了他,赶紧趁热继续。

    “如今我大唐威服天下,四夷来朝,看似已无边患之忧,其实不然,北边,契丹、奚人皆狐蝴之辈,朝附暮叛,不可尽信,西陲,葛逻禄首鼠两端,突骑施蠢蠢欲动,昭武诸国心口不一,大食人虎视耽耽,都是极大的变数,臣还指着他们,升官晋爵,建功立业呢,岂能甘心在这京城之地,走马遛犬了此残生?”

    李隆基终于被他说得笑了,摇摇头。

    “这话听着倒是真,就你这性子,放在京城,见天的就会给朕惹麻烦,也容易为人抓住把柄,是得放出去历练几年,也怪朕心思急切了些,可虫娘这孩子怎么办,受了那么大委屈,还没法同人说。”

    刘稷马上作出一个认错的表情:“是臣鲁莽了,请陛下恩准,让臣去同公主赔罪,臣定然为公主解开心结。”

    “你这张嘴,也罢,事情是你惹出来的,就让你试试吧,她虽然还不是公主,可也是朕的孩子,礼敬一些是应当的。”

    “臣遵旨。”

    刘稷老老实实地应下,哄一个女孩子,总比哄一只老虎安全,他是想要尽快地离开,可李隆基分明不想放他。

    “这事暂且如此吧,叫你来,是另有其事,战报里写得,你孤身一人,深入不毛,挑起尼婆罗人内讧,从而一举拿下其都城,朕想问你,其国王室,是否尽灭?”

    原来是这件事,刘稷不疑有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述了一遍,当然隐去了王后那一段。

    “。。。。。。当时山民起事,杀尽了城内权贵,我大唐兵马到达时,只救下一些女眷,后来,臣想利用他国王后的影响,招降西部诸城,没曾想她起了异心,于诸中起兵反叛,战败后自焚于宫中,因此,尼婆罗王室仅余了一个王女,名为艾尔西蕾娅。”

    李隆基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个艾尔什么娅,她目前是尼婆罗国摄政,派了国中大相名为玛力乞者,带来了她的国书,想不到一个异国孤女还能写得一手汉文,你觉得,此国是否依西蕃例,为我朝附庸可好?”

    玛力乞,大相?刘稷的脑海里,想起了那个山民大叔的样子,李隆基问计自己,是想要做什么呢?

    刘稷一边思考一边答道:“此国路途遥远,缓急之时,不可申援,臣以为,其国如何安置,要看陛下待吐蕃故地如何?”

    “说下去。”李隆基一下子来了兴致,因为他正为此头疼呢。

    “臣料想,吐蕃人必然不愿有所改变,他们只打算在名义上归附,实则养精蓄锐以图后话,可那样一来,就会辜负了心向我朝的象雄、尼婆罗、还有天竺诸邦,他们为了我朝已经将吐蕃人得罪殆尽,有朝一日,吐蕃复起,必然不会放过他们,而我朝隔得太远,等消息传到,只怕已经来不及了,这便是臣要说的第一件事。”

    “他们这些小国,利益一致,都不欲看到吐蕃复振,若是真到了那一步,他们再也难以相信我朝,大唐将会失去整个西南的拥护,吐蕃人则再无后顾之忧,其势将更胜从前,这不是陛下愿意看到吧。”

    李隆基默然不语,如果不是左右为难,何致于到现在也拿不出一个妥善的法子。

    刘稷继续说道:“吐蕃若是仍然占有故地,不出三年就会故态萌发,因为他们的骨子里,只有侵征,任何一人成为赞普,不如此都不足以让国内的大族齐心,天性使然无法改变,反观我朝,河陇两地驻军逾十五万,撤与不撤都难,想必诸公为此烦恼已非一日了吧。”

    “难道你有什么好法子?”

    “有个法子,好与不好还须陛下衡量。”

    “快说。”李隆基不自觉得上身前倾,做出一个倾听的姿势。

    “那臣就妄言了,很简单,以逻些城为治所,设立大都护府,移驻河陇之兵于此,无需十五万,仿范阳例,十万左右即可,军中以熟悉高原之民为主,今后可以适当吸引吐蕃人入伍,一是分化,二是同化,有大唐之兵十万坐镇,便可让象雄、尼婆罗及天竺诸国齐心,哪怕吐蕃人真有异心,大都护敕令也能马上召集诸国兵马,四面进剿,同时大唐自关中出兵,联合苏毗部,讨平一无德之吐蕃残部,不会比这一次更困难。”

    此言一出,李隆基顿时露出一个惊讶的表情,不是这番言论有多么高深,而是这样的话,居然是从一个以蛮力著称的年青人嘴里说出来,显得那么不真实。

    昨天那个贪杯好色的刘稷,今天这个条理分明、侃侃而谈的刘稷,究竟哪一个才是他真实的一面?

第二百一十九章 反击(三)() 
    “大都护府,大都护府。”

    李隆基在嘴里念叨了两句,表情上看不出是赞同还是反对,但刘稷可以肯定的是,他在犹豫。

    “臣的法子,有什么不妥么”

    “此法非是无人提起,可问题在于,吐蕃之地高寒难耐,军士不愿长驻,以河陇之地,尚算富庶吧,不过每隔数月出一次兵,便已经苦不堪言,若是让他们长驻逻些城,只怕人人自危,哪怕舍了军籍也不去,奈何”

    刘稷一愣,这还真是个问题,不要说一千多年前了,二十一世纪的华夏,青羌地区的驻军也是个绝大的问题,除了民族政策以外,更多的就是高原地区的生活,对于大多数来自于低海拔地区的人而言,很不适应,这不是高科技所能解决的。

    然而,他做出一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挺身抬头,一拱手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可臣以为,无论何种环境,吐蕃人住得,汉人便住得,一天不成,一月不成,一年、两年,总归能住下来,扎下根。臣自幼便知,我华夏儿女,起于殷商,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至周朝分封诸侯,秦人开西陲、晋人逐北狄、燕人、齐人东至大海、楚人并南蛮,遂有今日之格局,何也,臣总结了四个字,请陛下思之。”

    “哪四个字”

    “人定胜天”

    他朗声答道,李隆基还在细细咀嚼,一旁的高力士唬了一跳,出言斥责道。

    “胡说什么呢天也是你等可以妄议的。”

    刘稷心想麻烦了,想作个惊人之语吧,没想到犯了封建王朝的忌讳,皇帝为标明自家正统,往往以天子自称,这是不能随便比喻的,何况还是胜天。

    “哎,你吓他做甚,一个少年郎,能说出这种话,不奇怪,他若是心有杂念,怎么会让你抓住话柄,既是无心,朕便不在意,你也莫要一惊一乍,扰了朕的思路呢。”

    “大家恕罪,是老奴失仪了。”高力士松了一口气,他先出言,就是为了平息天子可能的责难,可没想到,天子不但不为忤,反而赞赏有加,这份宠信,当真有几分老丈人看女婿的味道,怎么听怎么舒服。

    “臣失言。”装逼要谨慎哪,刘稷暗暗提醒了自己一句,下回千万别把什么“北国风光”之类的弄出来,吓坏自己。

    “你说得并非没有道理,可还是没有解决眼前的困局啊。”

    李隆基笑吟吟地看着他,显然明白,刘稷这么说,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臣怕再说错话。”刘稷怯怯地看了高力士一眼,又在后面的两大高手身上扫过,还好,对方没有发功的迹象。

    葵花宝典,第一招是什么来着

    “只管说,朕恕你无罪。”

    “那臣就斗胆了。”刘稷赶紧应道。

    “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臣的法子很简单,诱之以利。”

    “吐蕃那等地方,有何利可言”

    他的话,不仅让李隆基不解,就连高力士都忍不住插了句嘴,当然也是问出了前者心中的疑问。

    “诚然,吐蕃之地高寒难耐,所生之物不过青稞,所养不过长毛牛羊,蛮荒千里,人迹罕至,可陛下不要忘了,穿过这片不毛之地,就是天竺,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比之华夏之地也不差,这条路,与绕道安西相比,相差何只千里,若是一路上,都有大唐的边城哨所,陛下试想想,咱们那些商人,会不会畏难不前呢”

    刘稷一开口,李隆基就明白了他的打算,天竺不光富饶而且与大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别的不说,每年往那里卖佛经,就得养活多少人,之所以要饶道安西,不光是高寒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吐蕃人的阻挠,可就是如此,依然有不怕死的行走在这条商路上,这便是利之所使。

    一旦这条商路稳定了,逻些城,势必成为中间的一个交通枢钮,各国商贾云集之地,其收入如何,还用得着说吗,他敢肯定,只要这个消息放出去,明天就会有一大票的权贵人家,进宫来打探消息,晚上一刻那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