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余烬-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稷跟着岑参、杜甫赶到晋昌坊的时候,正好看到他们离去,后者诧异地说了一句。

    “那不是封大郎么?他这是到哪里去。”

    “被绿。。。。。。寿王缠上了,多半是那件事。”

    刘稷随口答道,岑参是知道内情的,闻言不禁有些担忧。

    “若是大郎顶不住怎么办?”

    “放心吧,有太子在后头撑着呢,咱们只管瞧热闹去。”

    岑参点点头,对于他二人的话,杜甫听得似懂非懂,但寿王和太子是什么架式,还是明白的,眼见着牵涉进了如此大的政争当中,二人竟然浑不当一回事,热闹,这热闹是一般人能瞧得成的么?他莫名的开始有些后怕起来。

    三人很快来到府门前,自有管事的接引入座,当然是在女眷们的对面,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一见到他们全都站起身,看样子与岑参二人相熟。

    “二十七郎,子美,何来迟也?”

    “唉,刚刚将高三十五郎送出京,同行的还有李太白呢。”

    “啊,那岂非憾事?”

    “谁说不是呢,如此盛景,却缘悭一面,惜哉,惜哉。”

    。。。。。。

    没有人注意到刘稷,他也不在意,左右连诗仙诗圣都见识过了,这些所谓的名士还有什么可交的,趁人不备他绕过正在相互吹棒的男子,轻车熟路来到了池子后头,这里除了一个圆形的拱门,两边都被花树给挡住了,隔开的那一部分,就是舞台的幕后,隔着门他一眼就看到了杜妙如忙碌的身影。

    这里面同样尽是女子,不过对于他这半个主人来说,自然是没有避讳的,杜妙如迎上前来,拍拍胸脯做了一个后怕的表情。

    “外头来了不少人呢,奴这心有些跳。”

    “让郎君看看,是不当真跳得慌。”刘稷笑嘻嘻地伸出手,在她胸口的高耸处按了按,杜妙如媚眼如丝地靠上来。

    “奴就是怕出了岔子,丢了郎君的脸。”

    “不会的,我看好你。”刘稷毫不在意地将她搂进怀里,杜妙如偷眼看了看后面,那些女子都在准备行头,并没有太过在意他们。

    “虢国夫人已经到了,还有贵妃,听闻她可是大行家,奴这技艺,是不是有些班门弄斧?”

    刘稷听着心里一动,杨玉环当真来了?嘴里却说道。

    “又不是天子来了,把你的本事施展出来,跳给她看,让她也瞅瞅,咱们阿妙的好处。”

    杜妙如“扑嗤”一声笑了,被郎君这么一说,似乎也没那么紧张了,左右有虢国夫人帮着,能出什么大事?她朝身后一勾手,将一个小女孩叫了过来。

    “她就是第一幕的主宾,别看年纪小,悟性很高,跳得比奴也不差许多呢。”

    “喔。”

    刘稷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个小女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体态婀娜、眉目娇好,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

    “告诉郎君,你叫什么?”杜妙如见他看得仔细,赶紧吩咐道。

    只听得小女孩轻轻柔柔地答道:“回郎君的话,奴姓薛,名唤作瑶英。”

    “薛瑶英,好名字,多大了?”

    “岁齿九岁。”

    比自己估计的大了一些,看着有些瘦弱,刘稷不加思索地说道:“九岁了啊,是不是吃得不饱?”

    小女孩偷眼看了看杜妙如,不敢说话,后者笑着回道。

    “郎君给你恩典呢,还不谢过。”

    “谢过郎君。”

    “去准备吧,一会儿好生做。”

    刘稷摆摆手,不用说,这个女孩与后台的这些大大小小女子一样,都是她买来的,这个年代的仆役和婢女都是终身制,一旦入了奴籍,就连她们的下一代也是,被主人送来送去是常事,比货物好不到哪里去。

    “郎君也觉得不错吧,她家原本是不肯卖的,无奈欠了人家利钱,就这样,还花了三十缗呢,等过几年养大一些,便与你送去,若是现在也使得,就是小了些,不会看人眼色,莫要看她年纪小,身上还有一桩妙处呢。”

    原来打的这个主意,刘稷白了她一眼,却没有说拒绝的话,因为那样,小女孩的下场可能会更惨,这里办的可是会所,后头这些女子,将来都是要陪客的。

    “她便罢了,就依你所说吧。”

    见刘稷有些心不在焉,杜妙如心领神会地点了他一下:“后院尽是虢国夫人的人,连奴都不得入内,要不你去那里坐坐?”

    “她在那里么?”

    “上去了。”杜妙如暗地里指指上头,刘稷明白了,因为那个楼阁就是在他的指导下搭建的,专门用于接待诸如天子之类的贵客。

    要不要上去呢?他的心像被猫爪挠着一般地痒痒,想了想开口说道。

    “演出什么时候开始?”

    “快了,人一到齐就开始。”

    “那我就在这里看吧,你去准备好了。”

    杜妙如看出了他的心思,走的时候,偷笑了一下,刘稷没有注意到,他的眼神,已经不自觉得瞧向了楼阁的方向,尽管那里什么也看不到。

    由新鲜竹子搭成的楼阁,坐在里面会闻到一股草木的清香,杨玉瑶看着愣神不已的小妹,忍不住就想打趣她。

    “人都没影了,还念念不忘呢?”

    杨玉环俏脸微红地争辩道:“哪有?”

    “当真没有?”

    “他与他娘子那般好,怕是。。。。。。怕是早忘了旁人了。”

    “看看,还说没有。”杨玉瑶作了一个扇风的动作:“这里头怎么突然一股子酸味啊。”

    “阿姊。”

    杨玉环娇嗔了一声,羞得背过脸去,原以为阿姊定然不依不饶,揪住自己不放,少不得又要打闹一通时,突然间没了下文,就连声音也消失了,她诧异地一回头,只见阿姊呆呆地看着下头,双手绞在一起,目不转睛一般地专注。

    这付样子,她曾经在那天的花锷楼上看到过,杨玉环好奇地顺着她的视线往下一看,池子对面的男子一边,一个矫健的身影在山石后头忽隐忽现,过了一会儿,那个身影转向了她们所在的这个方向,杨玉环忍不住掩着嘴惊呼了一声。

    “如何会是他?”

    

第三百六十九章 争夺(十九)() 
就在二女各怀心思的时候,下面突然起了动静,随着一个声响,大门被人关上了,一个身着锦衣头戴碛巾的中年男子走到池子当中的拱桥上,桥面的高度加上他的身高,一下子显得十分突出,身体半隐在热气当中,就像飘浮在云端里。

    他先是看了一眼男子的这一边,然后拱拱手,大声说道。

    “诸位高人雅士,列位贵府千金,承敝府主人邀约,屈尊踏足,何其有幸矣。”

    说完停顿了一下,让所有人的注意力转到他的身上,前院的面积除了一个人工挖掘的活水池子,便是周围的一圈山石以及相应的坐席,算起来并不大,讲求的就是一个精致,坐满之后的男女宾客大约在三十人左右,加上下人也就不到百余人,因此,他的声音从正当中发出来,恰好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听得见,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在建设之初,刘稷就命人做过试验,保证每一处坐席都可以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屈屈不才,忝为府中管事,奉家主之命执行诸位,席中美酒佳肴,应有尽有,皆为城中一时之选,倘有不适之处,请诸位不吝赐教,在下先行陪罪了。”

    他的话音刚落,男子那边马上有人接口道。

    “美酒佳肴固然要紧,得见佳人才是正经,贵主人缘何不肯现身,这可不是待客之道。”

    管事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薛郎君稍安勿燥,家主非是托大,而是另有情由。”

    “什么情由,说来听听,若是不实,我等可是不依的。”

    一帮子名士纷纷架秧子起哄,管事依然是不慌不忙,做了一个团团揖,连女子这一边也照顾到了。

    “能将诸位贵客请来,自然不是区区酒肴可以说动的,家主出自龟兹,此次上京,原是奉了龟兹王室谕令,为我大唐盛事献上一曲,可敝主自知,天子脚下京城之地,能者何其多也,若是寻常歌舞,如何入得了天子之眼,是故费了些心思,重新作曲编排,历时数月之久,遂有此曲,今日邀诸位前来,便是为此品评,在座都是高人,见多识广,倘若真有可取之处,还望雅评一二,家主便感激不尽了。”

    这话放到后世就是电影公映之前的小范围点映,请一些业内大拿名嘴网络大V,妙笔生花吹棒一番,吊起普通观众的胃口,这个时空也是一样,没有名士的吹棒,就凭通讯基本靠吼的传播水平,再好的东西也怕巷子深啊。

    “好说好说,既如此,我等倒要见识见识,这新鲜曲儿,倒底是何等妙趣?”

    “是极是极,闲话休说,快些上曲子是正经。”

    。。。。。。

    不得不说,大唐的名士基本上不讲矜持,所以才会诞生李白那种怪胎,环境使然,国家越是强盛,对于文化就会越包容,他们急吼吼的样子,连女眷那边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许多珠帘都被偷偷撩开了一道缝,为得是看得更清楚。

    管事的等的就是这个时机,闻言举起双手,拍出一个响亮的巴掌。

    “列位看官,这便来了。”

    一阵悠扬的丝竹之声响起,整个院子安静了下来,拱桥上的男子神色肃穆,双手垂立,声音伴随着音乐缓缓吐出。

    “此曲说得是本朝故事,迄今已四十有三载了,那一年的长安城,正是一个春天。。。。。。”

    一段简短的背景交待之后,管事的昂声说道。

    “请欣赏新制《和蕃曲》第一叠,景龙天子念慈恩,亲送帝女出京华。”

    说罢,他便悄然退却,就连做为背景音乐的丝竹声也沉寂了下去,现场一片寂静,观众们更是鸦雀无声,有一多半是为这种形式的演绎所惊讶,另一半则是期待接下来的会是什么。

    片刻之后,突然“咣”得一声响,沉沉的低音宛若敲在众人的心上,让人不由自主地一紧,像杨玉环等识货之人一听就知道,那是大号的编钟被敲击时发出来的。

    紧接着,是一阵齐声的吟唱,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唱法迥异于当下,而词语却是听得清楚。

    “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

    戎王子婿宠,汉家舅家慈。

    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

    空弹马上曲,怇减凤楼思。”

    “是张相国的应制诗!”早有名士一口将其来历叫破。

    所谓应制诗,便是由天子出题,即席所赋的诗词,大多以颂圣为主,就是拍皇帝的马屁,做为臣子,特别是近臣这是免不了的,当然了也没有人会妄自菲薄,认为失了身份,这首被一群女子用特别的唱法吟唱出来的诗,便是开元名相张说所制,正是做于景龙四年。

    诗虽然是四十三年前的旧诗,曲子却完全不一样,并不太符合五音之道,在这样的气氛下,别有一番空灵之感。

    就在这样的咏唱之中,一个小小的身影缓步走来,头梳双环髻,身穿普通的汉家服饰,一步三回头,眼中含泪语带悲怆,站到了拱桥的最高处。

    “阿爹,奴去也!”

    稚嫩的童音穿云而出,让在座的每个人心中一颤,就连始作甬者刘稷也是一样,小女孩将那种对家人的不舍,演绎得淋漓尽致,这里头只怕完全是出自本色。

    喊声之后,响起的是一阵雨点般的琵琶声,小女孩的身姿随音而动,时而舒展时而旋转,在那片小小的方寸之地,奉献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独舞,之所以说与众不同,是因为动作编排,刘稷参考了许多后世的经验,饶是如此,第一次看到完整的作品,他在不知不觉中也沉浸了进去。

    杜妙如说得不错,这个名为薛瑶英的女孩的确有些天份,短短不到两个朋的训练,已经演绎得相当熟练,有些动作,需要相当的韧性,她做起来却毫不费力,身体柔若无骨,协调性更是一流,在那么小的桥面上,左右都是池水,不光不惧,每一步都踩得恰到好处,可见练习得有多刻苦,难怪会被选为开幕第一舞者。

    男子那一头,许多人为了看得清楚,全都长身而起,女子这边也大都掀起了帘子,在长约一刻钟的琵琶曲行将奏完之际,女孩的步子越来越快,双脚的脚尖颠起,交错旋转着,裙摆还在飞扬,双手伸向空中,头部后仰,恰好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停住。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一叠已尽,众人愣了半晌,喝彩声才次第响了起来。

    “好!”

第三百七十章 争夺(二十)() 
这个时代的曲子长得话可分为数叠,以便表现出一个复杂的主题,就像后世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