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余烬-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说,后营的工匠奉命收拾那些攻城器械,或许可以看做即将进军的先兆,可迁移本地的百姓,让他们往大勃律而去,就令人有些费解了。

    他首先找到了田珍,因为两人有个共同之处,自己的儿子还在尼婆罗,对方的徒弟也不在营中。

    “你觉得,中丞有退兵之意?”

    “只怕不是有意,而是正在实施。”

    田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两人没什么交情,要说有,也是跟封常清走得近的缘故,可此时,相同的牵挂,让两人有了天然接近的基础。

    “老杨头,你意欲如何,不妨直言。”

    “是与不是,一问便知,你我同去见中丞罢。”

    杨和的话让他笑了笑:“你们这些老酸,就知道怂恿粗人出头。”

    “田麻子,五郎的乾坑戍可是你的部众。”

    “若不是因此,某会同你鸹噪?忒多废话。”

    田珍斜了他一眼,转身便走,杨和摇摇头,赶紧加快脚步,跟在他后头。

    中军大帐显得很平静,全副甲胄的节度牙兵围绕四周,封常清的押衙看到他们到来,并没有为难,而是依足规矩,让他们自行解兵,唱名入内。

    帐中已经有数人在,除了刚刚抵达的李栖筠,还有段秀实、梁宰,以及正在回报军情的马璘,他那一口浑厚的雍凉口音,显得抑扬顿挫,回味悠长。

    “昨日,象雄人大举集结,各处皆是一样,看他们行进的方向,是朝着穹隆银城而去的,属下怕有什么变故,故此连夜赶回,望中丞早做准备。”

    封常清听完,面色有些不豫,目前他们与象雄人更像是达成了某种不成文的默契,他们不曾逼近,对方也很少出来,只是隔着高原远远地对峙着。

    但是这样的默契,根本就没有约束力,如今突然来了这么一手,是打算集结重兵反攻么?在场的所有人,听到马璘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子,原因很简单,巴扎多城,本就是象雄的一部分。

    若是象雄人真有进军之意,了不起打上一仗,或是不战而走,可那样一来,他们就只能退往大勃律了,一旦巴扎多城失陷,与尼婆罗方向被彻底截断,那边的人怎么办?

    “本帅知道了,兹事体大,辛苦你一趟,再去打探清楚,看看象雄人究竟是个什么心思。”

    “属下听令。”马璘毫不犹豫地一抱拳,接令而去。

    封常清吩咐了一声,朝着刚刚进来的二人一点头:“你二人来得正好,咱们须得做个决定,让李嗣业和五郎他们退回来。”

    杨和与田珍都是吃了一惊,没想到,他们还没有开口,结果就摆到了眼前。

    “出了何事?”

    “李相国病体难愈,已经发下敕令,让我等速速回师,献俘京师。”封常清简单地解释了一句,两人立刻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这么说,往尼婆罗的信使已经派出了?”杨和开口问道。

    “嗯,昨日夜里就发出了,希望还能赶得及,李嗣业动作太快,某怕他们已经不在康提普尔城了。”

    他没有提到五郎,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位置,更没有人知道那件事的结果,很明显,封常清之所以还停留在此,不是因为象雄人的动静,而是等着那个结果。

    他不提,自然有人提,田珍冲他一抱拳,朗声说道:“末将身为归仁军使,本就驻守勃律,乾坑戍一日不回,我的人便在此等候一日,还请中丞恩准。”

    紧接着,杨和不紧不慢地说道:“于阗镇军,须得全军而还。”

    封常清看着两人,摇摇头,转身对李栖筠说道:“某说他二人必不肯退,如何?”

    段秀实与他相视一笑:“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法子了,中丞与后营先走,左右李相国要的是战果,我等在此接应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了,什么时候再退兵。”

    这倒是个稳妥的法子,杨和二人都是松了一口气,有了大军主力,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故,终归有法子可想,否则,就凭两人加一块儿的四千来人,还真有些不好说。

    毕竟,象雄人的都城里,有着几十万人口,万一发了疯,集结个数万人还是很有可能的。

    “如此甚好,先让这里百姓撤往勃律,贞一你同后营先行,我同牙兵再多待几日,到时候,咱们在归仁军会面。”封常清点点头,显然这是计议已定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到来。

    “谨遵中丞之令,属下今日就动身,免得那位相府中人,等得不耐烦了。”

    李栖筠自然没有二话,旁人却知道封常海还是想等一等前方的结果,不然心里不塌实,真上了京城,也不好说话。

    第二日一早,李栖筠就同后营的工匠、傔人上了路,与他们同行的,是扶老携幼的本地百姓,无论他们情不情愿,唐人的话是不容更改的,这些人只有一个选择。

    几乎在他们离去的同一时刻,咄骨利跌跌撞撞地赶到了巴扎多城下,他只比马璘晚了一天,同样是连夜赶路。

    他的到来,让封常清等人大喜过望,犹其是听到了刘稷的消息,只是没想到,他居然深入敌境那么远,已经到达了吐蕃人的背后。

    好在事情办得很顺利,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还留给了他们一个进兵的口实,那就是。

    吐蕃人杀害了大唐的使者。

    这个结果让封常清再一次犹豫了,因为无论朝廷想要与吐蕃人达成何种协议,都饶不过一件事去,讨回公道。

    可是段秀实的判断同样在理,一旦别处退了兵,吐蕃人的压力就会全数转到安西唐军的身上,只凭这点子人马,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的。

    怎么办?面对咄骨利等人期盼的目光,他不得不面临更加困难的选择。

第一百九十三章 暴乱() 
穹隆银城的暴乱来得十分突然,大批的牧民涌入城中,刚开始还算正常,因为自从唐人进入象雄地区,这样的事情天天都会发生。

    然而这一次,来得人实在太多,当守军发现不太对劲里,城门已经关不上了,从山脚下,源源不断的人流充斥了整个高原,更多的人还在从远处赶来,就连这个国家的统治者都在吃惊,不知道自己的民众居然会有如此之多。

    他们在街道上聚集,嘴里念着一种奇怪的咒语,据说是来自于邻国的某种特殊教宗,与这个国家,特别是在上层人物中流行的苯教完全不同。

    “佛语?”王宫的高处,老妇人看着城中发生的一切,喃喃地说道:“吉桑央措,没想到,你的心会这么大。”

    “王后,我们该怎么办?”护卫王宫的卫队首领忧心不已。

    “你觉得他们的目标是这里吗?”

    “不好说,他们在朝吐蕃人的营地聚集,可能会起冲突,我们需要出动吗?”

    老妇人沉默地看了一会儿,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选择,搞不好就会让这些人的怒火,指向自己,她的沉默,被卫队长理解为否认,因此,所有的守备力量全都集中到了王宫附近。

    冲突很快到来,为数不过一千人的吐蕃人营地,被数不清的象雄百姓团团围住,这种明显的敌意,立刻引起了吐蕃人的警觉,做为这个国家的特殊存在,他们不允许权威被挑战,然而当武力无法起到阻吓的作用时,那些愤怒的人群马上冲进了营地,流血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所有的吐蕃人都没能逃脱,鲜血让这些普通的民众变成了嗜血的暴民,他们毫无畏惧地迎向吐蕃人的刀枪,用身体挡住那些杀人的利器,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变得强大,超越了死亡。

    接下来就轮到了脚下的城池,那些城中的大户人家,首先遭到了洗劫,许多人的尸体被扔到街上,城中到处都燃起了火光,暴乱在迅速地蔓延着,就连一些守军都加入了民众的行列。

    这种情形渐渐地波及到了王宫附近,守卫这里的是王国最忠心的队伍,他们身家丰厚、待遇不凡,与这些民众天然就有着隔阂,但致命的一点就是人数太少,对于全城十多万暴民来说,为数五千的卫队,就像汪洋中的一条小船,随时都可能倾覆。

    “怎么办?他们越来越近了。”卫队首领已经下令所有人戒备,一支支闪着寒光的利箭,指向黑压压的人群。

    “让其他的人从地道离开。”老妇人终于做出了决定。

    卫队长吃惊地说道:“你不走?”

    “我要和她谈谈。”

    老妇人神色不变地说道,卫队长有些不明所以,但没有再问什么,而是马上去安排王室成员的离去。

    第二天清晨时分,老妇人等到了她想见的人,在小四和小五的护卫下,曾九娘骑着马从大街上通过,沿途的百姓纷纷向她合什作礼,眼中冒出狂热的神情,嘴里更是高呼着一个陌生的称呼。

    “度母!”

    在老妇人的眼中,此刻的曾九娘披着经幔,头戴花冠,恍若佛经中的真神化身,再也不是那个一脸谦逊的吐蕃贵妇模样。

    到了石阶前,她拒绝了护卫者的陪同,在满城民众的欢呼声中,自己一个人缓步走入王宫,像是回到了家中。

    “吉桑央措,你真让我吃惊,原以为,是我们保护了你,现在看来,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

    “尊敬的王后,吉桑央措从来没有忘记你的恩惠,没有它,我可能活不到现在,十多年来,我一直心存感激,希望有一天能回报这份恩情。”曾九娘款款而上,与她站在了一块儿。

    老妇人笑了:“你的感激还真是特别。”

    曾九娘看着王宫外的人山人海,也笑了笑:“我提醒过,不只一次,你应该记得。”

    “是的,我记得,当时我放了你一马。”

    “放与不放,这一切都会发生,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不会有这样的谈话,他们会直接冲进来,将这里夷为平地,包括那条地道。”

    老妇人一惊,连这种秘密都被知道了,那也意味着这个王国已经不再安全,他们就算逃出了穹隆银城,又能往哪里去?

    “我已经活够了,随便你怎么处置,让他们离开,我保证,这里的护卫全都放下武器。”

    曾九娘看着她,语带诚挚地说道:“离开吧,叫他们不要抵抗,我保证他们的安全,这就是我的感激。”

    “你放我走?”老妇人有些不太相信。

    “我不想伤害你,就像你不想伤害我一样。”

    曾九娘说完,转身走下台阶,随后不久,王宫的大门就被打开了,那些护卫全都放下了兵器,一个接一个地走出来,狂热的民众,马上拾起他们丢下的武器,控制了整个王宫。

    小四和小五跟在她的身边,有些担心,直到她回到了人群中。

    “你们去送她一程,下手利落些,不要让她太痛苦。”

    曾九娘面色淡淡地说道,眼神中有些落寞。

    贡塘城中,刘稷接到咄骨利传回来的消息,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也亏得这个家伙耐力惊人,又擅长山路,才会将别人五天才能跑完的路程,缩短了将近一半。

    当然,这个消息让他有些失望,李林甫果然病倒了,事情也果然按他想像得发展,一次庞大的军事行动,即将以虎头蛇尾而结束,他做了这么大的努力,依然无法挽救这个国家的命运,或许这就是所谓历史的惯性么?

    主力唐军止步不前,他就算发动了尼婆罗人又有什么用?前进的路上,有着无数的凶险,自己又不是超人,真的能一个打一百个。

    正如段秀实预料的那样,连远在象雄的安西唐军都接到了敕令,其余各部又怎么可能没有收到?

    真实的历史已经告诉了他结果,可笑自己还以为能改变。

    这一刻,刘稷感到了心灰意冷,就像喜玛拉雅山脉吹来的寒风。

    从未有过的冷,

第一百九十四章 遗迹() 
高原的清晨朔风凛冽,身上的大氅镶了厚厚的毛领,依然挡不住无孔不入的寒意。

    刘稷看着前面不远处的厚实背影,不禁缩了缩脖子,人和人果然是有区别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好筋骨,他似乎就没看到,咄骨利换过别的衣衫,除了那套粗麻织就的猎户装束。

    他们这一行不过五人,除了他们两个,还有两名随行的军士,以及一个俘虏,尽管知道希望不大,刘稷还是想再争取一回,如果事情成了定局,那就意味着,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有一些计划也得提前安排下去了。

    “吁”

    当先的咄骨利口中作声,缓缓地勒住马儿,用手搭了一个凉棚,朝着远处张望。

    “走岔路了么?”刘稷与他骑在一起,四下看了看,这个时代的荒凉,让他根本无法通过道路来辨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