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全面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全面战争-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监斩台上,居中高坐的摄政王载沣被气得浑身颤抖,他的胡子诡异的来回抖动着,他脸色铁青,手中高举着斩首令,就要投下。

    坐在一旁的肃亲王善耆一把抓住了他的手,低声道:“摄政王,你这斩首令一投下,可就遗臭万年了,这个作诗的汪精卫成了忠肝义胆,以死报国的大英雄。你载沣成了扼杀忠良,臭名昭着的刽子手。”

    肃亲王闭着双眼,摇头晃脑仔细品味着汪精卫的诀别诗,屡屡点头,拦住了摄政王载沣再次举起的手,称赞道:“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好诗呀好诗!荡气回肠,豪气干云。想来这首诀别诗从此之后,必将流传千古,被世人传颂。”

    “这首诀别诗可以跟戊戌六君子之首,谭嗣同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相提并论,摄政王要是杀了此人,定将背负一世的骂名。人们每每提及此诗,定要骂上你两句。摄政王何不高抬贵手,网开一面饶他一条狗命。让他在天牢中关上一辈子,或许比杀了他,还要让他难受。”

    摄政王载沣收回了手,阴森的发出一阵冷笑,阴沉的道:“还是贤弟高明,就饶他一条狗命,判这两人终身监禁,吃一辈子牢饭。”

    在老百姓的欢呼鼓掌声中,汪精卫和黄复兴两人被押回了天牢,再次吃起了牢饭。可是,汪精卫慷慨就义的诀别诗,却传遍了神州大地,被无数有血性的革命党人竞相传颂,以此来鼓动老百姓反抗满清王朝的决心。

    盘龙岭赵家小厅里,赵神召集了十名心灵手巧女人,这些人都是虎奔军中军官的老婆。他将手榴弹的制作方法讲解给几人,又手把手的传授技艺,她们经过七天的学习和实践,终于学会了。

    赵神很满意,他在山寨里清理出一大片空房,召集了三千名妇人,她们各个做得一手好针线活,还是喽啰兵的家属。

    忠诚度没有问题,赵神把手榴弹的制作分成明确的五个步骤。把三千妇人分成五组,每组完成一个步骤。先学会的十个女人升为了小头目,负责传授妇人技术,她们很快学会一个步骤。简易的手榴弹小作坊,正式成立了。

    盘龙岭从县城里采购了大量原材料,一轮风风火火的手榴弹制作开始了。这些女子成为了盘龙岭上,第一批实际意义上的女工,每人一个月一两银子,供午饭一顿,一周休息两天。这些女人有了事做,还有银子拿,都十分开心,个个勤奋工作,挥汗如雨,大量的手榴弹被生产出来。

    赵信和赵神站在军火库里,瞧着新制造的几万颗崭新的手榴弹,静静的摆放在箱子里。赵信满意的点点头,摸着赵神的头,笑道:“你小子干得漂亮,有了这么多手榴弹,山上的实力大大增强了。”

    赵神拿起一颗手榴弹来回看看,讯问道:“要不要再组织一批女工制造新式地雷,来增加山上的防御。”

    赵信沉思了片刻,低头看了看赵神,轻声道:“造一批地雷也行,不过就不用再组织女工了,就用那批造手榴弹的女工就可以。”

    赵神点点头,又问道:“能不能把山上的军装统一一下,不然看上去太乱。”

    赵信表情古怪的摇摇头,调侃道:“你小子,还是不要胡闹了,你研究的那套军装太难看了,头上戴着绿帽子,身上穿着绿衣服,你自己想想像什么。你知道喽啰兵私下怎么说你的手下,绿帽子兵。”

    “绿帽子兵!”赵神憋笑的一捂脸,小脸通红,戏谑的道:“这是谁起的雅号,太邪恶了!我一定要把这人找出来,罚他天天戴绿帽子洗茅厕。”

    赵信哈哈大笑,抬手给了他一个暴栗,轻松的道:“我看你才邪恶,小小年纪不学好。就知道到处惹祸,到处捣乱,把山寨搞得乱七八糟。”

    “不然这样吧!军服统一,绿帽子就算了,省得两边的人互相老吵架。”赵神揉着额头,憋屈的道。

    赵信轻笑道:“就依你吧,这事我不管了,还有个好事要告诉你,你五姨娘白红莺怀上宝宝了,看来不久,你就要多个弟弟或是妹妹。”

    赵神表情古怪,低声道:“早就该有了,也不知道爹那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刹那之间!

    赵信的脸变成了嘴茄子色,他暴跳如雷,怒吼道:“你刚才说什么,大声点,我没听清。”

    赵神快速的飞奔出军火库,头也不回,大声说道:“我说我很高兴,爹那里没有问题。”

    赵信重重的一跺脚,恶狠狠的道:“这个小王八蛋,越来越坏了,真是欠揍。”

第165章 西伯利亚冰() 
盘龙岭上,手榴弹作坊里,女工们热火朝天,大肆生产长柄手榴弹和新式高爆地雷。山寨里的所有喽啰兵换上了统一的草绿色军服,一个个看起来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山寨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实力越来越强大。

    。。

    遥远的西伯利亚冰原,冰封万里,到处是冰天雪地。放眼望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刺骨的寒风席卷天地。这里的气温常年在零下40度以下,真可谓滴水成冰,撒泡尿尿没沾地,在途中就结了冰。

    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有着一大帮华工在勤奋的劳作着,他们穿着各种野兽皮毛的大衣,脚上穿着厚实的鹿皮靴,戴着清一色的兽皮帽子。

    他们挥舞着锄头和铁镐,疯狂的挖掘着结满坚冰的河床,一阵冰屑飞舞,一米多深的厚厚冰层,被这帮汉子艰难的刨开。露出了河床里金黄色的细沙,华工们激动的发出了一阵欢呼。

    就在此时,一个身高一米八五以上,三十岁左右年纪,虎背熊腰,相貌威武的大汉。走到人群当中,他穿着一件黑色尼子大衣,头戴鹿皮帽子,腰里挎着一把洋刀,别着一把左轮手枪。

    他一对虎目扫视四周,兴奋的大笑道:“兄弟们,干得漂亮,这里要是能淘出金子来,我跟老毛子说说,每个兄弟赏二两银子,吃一顿好的。”

    在场的一群大汉,齐声大喊道:“多谢张老大,多谢张老大。”

    华工们拾走河道下的沙土,取出淘金筛子,来回的摇晃。“老大,真有金子!”

    很快一名华工筛出了两粒金沙,恭敬的交给了张老大,他把金沙放在牙上咬了一下,兴奋的满脸通红,他举起大手,大声喊道:“老少爷们,大家都忙活起来,我去找老毛子,大家等着发银子吧。”众华工干劲十足,河道上很快热闹起来。

    张老大,本名张宗昌,山东掖县人。张宗昌出生于1882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由于这一天是上元节,又称灯节,而民间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一说法,因此给张宗昌起了个小名叫“灯官”。

    张宗昌幼时曾接受短暂的私塾教育,为后来张宗昌能读书、写字打下了基础。少年时代的张宗昌,经常衣食无着,饱尝挨饿受冻之苦。为了度日糊口,张宗昌放过牛,当过放铳手、酒计等。

    痛苦不堪的童年生活既让他过早地饱尝了人间的冰凉,又磨练了他的意志,增强、提高了他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1897年,胶东一带又遇荒年,民不聊生,张宗昌逃荒关外。在东北流荡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

    1899年,张宗昌应招到中东铁路当筑路工。在这期间,当过装卸工,干过扳道工,由于张宗昌身材高大,勇于干重活,宽厚大度,重义轻利,所以在工人当中很有威信,也逐渐得到俄国人的青睐。并且学会说一口流利而又发音准确的俄语,前往西伯利亚淘金充任总工头。

    在淘金营地里,临时搭建了许多难看的小平房。只有一座二层小楼异常醒目,门口站立着四名沙俄大兵。他们高材高大,身材魁梧,头上戴着貂皮帽子,身穿双排扣棕色的长款军服。他们肩上扛着沙俄新式的莫辛。纳干m1891步枪,一个个精神抖擞,趾高气扬。

    张宗昌快步走到小楼前,向站岗的沙俄大兵打了个招呼,跨步走进了小楼。一个沙俄新兵上前拦阻,被身旁的三个沙俄老兵拉住。

    一个老兵抬脚踹了下新兵的屁股,解释道:“小子,你新来的,不认识那个华人吧,你差点惹了麻烦。我给你说说,那华人叫张宗昌,是鲍里斯大人的好朋友。也是西伯利亚淘金的总工头,深得鲍里斯大人信任,他出入办公楼是不用通报的。”

    沙俄新兵低着头,苦涩的小声道:“多谢大哥指点,一会我请几位大哥喝伏特加酒。”

    老兵拍了拍他的肩头笑道:“小兄弟,很上道。”

    在一个极富异国风情的小楼里,张宗昌推门走进了西伯利亚淘金主管鲍里斯大人的办公室。

    室子里发出了一声女性的尖叫,张宗昌瞧了一眼,快速的关上了门。办公室的桌子上,一个光头红胡子老外,露出一身的肥肉,正骑着一个身材火爆的金发女郎做着快乐的运动。

    这红胡子老外正是鲍里斯,他被吓得一机灵,下面瞬间软了,他愤怒的咆哮道:“是哪个王八蛋,打扰老子的雅兴。”

    张宗昌脸色古怪的推开了门,嘿嘿一笑道:“鲍里斯大人,有大好事,我们在河道里发现了金沙,你看看这粒金沙成色多好。”

    他把金沙递给了鲍里斯,偷眼打量金发女郎,原来是新来的秘书加莉娜。可惜了,一颗鲜嫩的洋白菜,让大肥猪拱了。

    鲍里斯抓过金沙,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点头笑道:“张工头做得不错,我们这就去考察一下淘金河道。”

    “这一阵子,工人们干活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不如逞此机会打赏每人二两银子,让他们吃顿好的,鼓舞一下士气,以提高工人的淘金效率。”张宗昌陪着笑脸,委婉的说着。

    鲍里斯皱着眉头,勉强点了点头,阴沉的道:“就听你的,不过工人的淘金效率最少要增加一成,不然就一人扣二两银子。”

    三人下了小楼,带着二名沙俄士兵。骑上大洋马,五人快马夹鞭赶往原始森林中的河道,远处的密林白茫茫一片,地上的积雪莫过了战马的小腿,战马艰难的在雪地上行走着。

    突然,在不远处跑来了一只狍子,鲍里斯兴奋的端起步枪果断的扣动扳机,狍子发出了一声惨叫,应声倒地。二名沙俄士兵吹着口哨,嚎叫着拍马冲向了狍子,两人下马走近狍子。

    悚然之间,二名士兵身后的密林中,传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咆哮。大地发出一阵颤抖,树技上的积雪轰然落下。

    二匹战马瞧都不瞧主人,掉头就跑,二名老兵警觉的端起了步枪。就在这时,密林中冲出了一只三米多高,重达千斤以上的棕熊。它带起了一阵凛冽的腥风,如同一辆大卡麻子般迎头冲来。

    寒风吹得两位士兵,睁不开双眼,他俩盲目的放了两枪。棕熊巨大的身躯轰然撞到一名沙俄士兵的身上,老兵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惨叫,他身上爆出了一连串,骨头碎裂的脆响。他被撞得飞出很远,高高的摔在松树的树干上,狂喷鲜血,七穴流血而亡。

    棕熊抡起了熊掌,指头上冒出了五根锐利的钢钩,狠狠的扇在另一名沙俄老兵的脸上。老兵嚎叫一声,旋转着飞出了老远,最最的摔在了地上,他的脸被一巴掌抽没了,只剩下血淋淋的白骨,双颗眼珠子直接被打爆了,黄白的脑浆子,从脸上的裂缝间流出。

    这突然间的变故,张宗昌三人吓傻了,好大的一头熊,鲍里斯几人打马就要逃走,可是不管怎么打马,战马就是不动。张宗昌一把抢过鲍里斯手中的步枪,他翻身下马,大喊道:“鲍里斯,你带着娘们先走,俺老张帮你殿后,要是此次不死,鲍里斯你欠老子1000两黄金。”

    鲍里斯像个肉球一样翻身下马,也不管加莉娜那个金发洋妞,四肢着地连滚带爬的向回路逃去。加莉娜吓得全身乱颤,手脚酥麻怎么也动不了,她焦急的呐喊着鲍里斯救她。可是鲍里斯装做没听见,头也不回,逃得越来越快。

    张宗昌咬了咬后槽牙,瞪大了虎目,脸上的肌肉不停的抽搐着,他端着步枪,警惕的望着棕熊。不远外的棕熊,双眼血红放出了两道凶光。疯狂的奔跑起来,直冲向张宗昌,大地不停的颤动,刺鼻的腥风扑面而来。

    张宗昌虎目瞪得溜圆,心中泛起了一股舍我其谁的豪气,俺老张一无所有,穷困潦倒,尝遍了人世间的痛苦。能活到现在,靠的就是一股不认输的劲。

    老子烂命一条,天不怕地不怕,玉皇大帝都跟老子一个姓。如若今日不死,来日我必杀回山东,让那些欺辱过老子的人,知道俺老张的厉害。

    “嘭嘭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