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相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面相公-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09章 沉溺() 
夏去秋至,八月天气进一步转凉的时候,金陵城外进入收获的时节。

    若是身处其内,整片天地给人的感觉都是富有的殷实,对于寻常人家来说,秋季大概是最好过的日子。

    这时食物充盈价美,手头富有盈余,年前预定好的一些些计划,往往也会在近些日子里去实施。生活虽是忙碌,但也有了奔头。

    这里没有春日的绵软,没有夏日的暑热,没有冬日的严寒。气温正好,月撒均匀,春华秋实,穰穰满家,一切明媚降临让人心旷神怡。

    秋忙,人也忙,就是这样,谁也不能停歇。

    男人背负着一家老小的指望,他们只能挺着背脊硬抗;女人操持着家务忙内忙外,织线缝针填补些家用,她们好似不会感到疲倦一样;孩童早早的入了社会,知事乖巧只是最基本的家教素养,在这里,他们没有保护教育,没有童年幻想,在大多数的孩童眼里,有的只是活下去,好好活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奢望

    所有忙碌的人们都将继续,转入到今天这个节日里,才能稍稍歇息,停下他们的脚步。

    所以,每一个节日,人们都会份外珍惜。

    江南四地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如诗如画,曲径回廊通幽婉约,田园春舍杏花烟雨。

    拨开那烟雨迷蒙,看不清她的尊容,只能在香雾袅绕里,忘了来时的锋。

    从近一些的淮南东、西两路、两浙路,远一点的京东东、西两路、福建路,各地文人墨客纷纷涌入江东,也使得江东首府金陵城里人满为患,处处显拥堵。

    对于读书人而言,若是兴致来了,天天都跟过节一样。

    在仲秋节这样意喻团圆的日子,对他们来说,离乡出游、访友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譬如那淮南才子刘庆琮,自称江北第一词人,应友人相邀前来,想要见识见识传闻中的沈秀才到底是何方神圣。对方竟能在一年之内声名鹊起,那沈词也不过两篇而已,却已然风靡了半个天完,便是对沈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表现的有些跃跃欲试,想与他切磋一番。

    自京东两路而来的才子也不少,他们大多是抱着学习和交流的心态前往,重点在于参与文会,若是能结识几位名士风流人物就更好了,还能增进一番学识见闻。

    要说这地域歧视,那也是古已有之,这京东两路来的才子在江南人眼里,如同那没开化的蛮子。也没办法啊,在地域划分上他们算是北人,不自觉地矮下一头。

    可大家毕竟是读书人,明面上虽是不会表露的太过明显,但在日常的沟通交流,酒后游戏时候,不可避免的流露出些许调侃、挤兑的言语。至于双方有没有将这些话放去心上,却是不好说了。

    仲秋之夜,节味浓郁。

    一圈又一圈的人群围在秦淮河畔,那些平日里不常露面的才子佳人,今日犹如过江之鲫般粉墨登台,乘上一艘艘小船,游向河间诗会召开的地方。

    此次诗会名为知秋,听说是苏知州所起,众人听后无不说好,算得上是给诗会开了个好头。

    至于诗会的场地,也就自然的落在了秦淮河上,毕竟,这里诞生过无数华美的篇章,也就成了诗会场地的首选。

    接下来,船舫又成了问题,便有人提议将十艘船捆绑组合,组成一个较为宽阔的船面,称之为纲。对了,就是运送花石纲的那个纲。

    出这种主意的人,立马惹得众人不悦,一系列小家子气啊,有失我江东气派的责难那是铺天盖地一个个见了如此情形,也就不再出言建议。

    倒是何通判在这种时候敢于发声,提议从杭州借调“鼎新利涉怀元康济神舟”来

    这“神舟”也是赫赫有名,早年作为出访高丽的主船,自然是经受过滔天巨浪的洗涤,无论是从规格上,还是质量上,都毫无二话可讲。

    如今气派是气派了,诗会的档次也上去了,可问题是这船长十丈,宽三丈余,如何入得了这淮水,进得了金陵城?

    要不说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呢,作为常年搬运花石纲,经常拆毁城墙的天完官员,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老方法

    直接将下水门的城墙拆了,再把淮河上的石桥毁了,至于朱雀桥嘛,由于其历史悠久,赋有特殊意义所以得以幸免,也就成了诗会航行的起点。

    不得不说,金陵城上上下下为了这次知秋诗会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不仅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各路神仙也尽显神通,搭进去数不清的人脉关系,一心想把这诗会办好,办成专属于金陵的地方特色。

    官员要政绩,员外要生意,文人要名气,百姓要热闹几乎是所有人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下达成的结果,至少目前来看,还算是令人满意。

    往后天完人但凡提到仲秋诗会,首先想到的便是金陵,如此就行。

    实际上,金陵人如此热心,也说不上是有多大目的性。如果非要有一个解释的话,大抵上就是为了那抓不住,握不牢,再难见,难忘怀的情怀吧

    毕竟,这里是金陵!

    南城老巷里的一处阴暗地内,有四目相接,有相互撕咬,难得他二人尚能保持住理智,没有在露天野外里做些出格事。

    说来也是好笑,这二人一个风流倜傥,一个舞技无双,却在关于接吻方面毫无技巧可言,一个比一个青涩。

    沈默作为鉴赏过大片的后世青年,便下意识的去模仿。

    他将将使出一击长舌探出,陈映容便以贝齿轻咬来挡,钳住他片刻,随后还之以灵舌

    二人就这样在盲中摸索,互啃了很久。

    分分合合,各自整理了妆容片刻,再次站定后,各多一分羞涩。

    “你”

    “你”

    彼此的问话没有再往下说,像是已经得到了答案。

    “走吧?跟为夫去混吃混喝可好?”

    “嗯!妾有些渴了你干嘛你别过来正经点”

    分割线

    这是去诗会的车。

    哐当哐当呜呜

    哐当呜

第110章 知秋不知愁(一)() 
八月十五日仲秋,夜。

    朱雀桥犹如飞鸿横卧览阅秀柔河,灯烛挂四街约百余丈辉煌蜿蜒如龙。

    长街至岸边两廊搭绵延乐棚,红罗绿彩幕,乐人作乐杂戏,漆木柚台铺绒毯,若能在这里坐下去,端的是奢侈惬意。

    亭台楼阁内、锦座临窗台,瓜果点心齐备,清茶伺候,品几音袅袅出尘曲,抿一口精致脆酥月饼。若有几片碎屑落在手里,就拿食指沾起来好了,悄悄转过身放去嘴里,这般也是乐趣。

    金陵本地人家提前预定了酒楼客席,他们这个时候正在享受着节日气氛。然而此次前来参加诗会的外地人或因种种原因,大多停留在长街上,每逢乐声高潮时,便有万众山呼涌现,无数人抬手揽月的场面着实有些壮观。

    近水楼台历来是有能者居之,所以越靠近中间位置,那台上表演者的技艺越是精湛,台下的观众除了拍手叫好外,少不得要解囊表示一二。

    在较外围的地方,台上表演的形式就很宽泛了,除去歌舞曲艺外,又有皮影、猴戏、相扑、杂技就连平时只在瓦舍里表演的“幻术”,也会在露天展示。

    听说从杭州来了位有名的“幻术师”,此人姓杜,因其最拿手的幻术名为“七圣法”,所以民间百姓便称他为杜七圣。

    据传,杜七圣一身功法高明,可以当众将人头切下,再以符法将人缝合,可谓是一等一的大师。此人游历江南四地,最后一站来到金陵,身后拥蹙如云,其中不乏高官显贵的身影。

    这天夜里,有人为了讨生活,有人为了闯名声,也有人只是为了出风头。

    台上的少年郎身手灵巧,点、挑、提、掂等各式花样信手拈来。矮下头使一出“鱼跃龙门”,就将蹴鞠接去头顶,在头上颠了几下来回,同时还不忘手舞足蹈,一副技艺娴熟的模样。

    他这种踢法又叫“白打”,是不需要风流眼做球门的,属于单人的表演形式。

    少年郎甩动脖颈向后一扭,使蹴鞠高高跃起划出弧线向脑后飞去,旋即伏地向后翻滚,抬起左脚去拿后脚跟提点,精准踢中蹴鞠再使其原路翻飞就在少年郎挺身跃起接球的间隙,还不忘向台下摆一个鬼脸,他快速地脱掉脚下牛皮软靴握在手里,最后往左侧跳上一步,那蹴鞠便稳稳地落在了靴尖

    霎时间台下掌声雷动,高声叫好,少年郎就喜欢别人追捧,望了眼台边的燃香眼看就要烧到尽头,这时候不免有些得意。在他稍稍出神的工夫蹴鞠落了下去,少年郎反应迅速,抬脚去接,不想终是慢了半步,只蹭到了球边,一脚出去,蹴鞠飞去很远

    如此功亏一篑

    少年郎只需再坚持上片刻,待到坛中香火燃尽,便可进入下一轮比拼。

    台下见了这番场景,哄笑声顿时响起,不少人叹这少年郎终是少年心性。技艺虽是高超,却是沉不住气。

    少年郎立刻委屈,脸上一副懊恼的表情,瘫坐在台上快要哭了出来。

    望着飞来的蹴鞠,沈默扯着嘴角,心中默念:你别靠近我别来求求你了

    “蹦蹦蹦蹦”

    蹴鞠的弹性不佳,落地后只翻滚了几下,落在沈默脚下。

    便是怕什么来什么!

    我沈默除了蹴鞠什么不会?

    他虽然不太会踢,但也知道这里面的规矩。

    甭管你是接住了,还是被蹴鞠砸中,总归是要把蹴鞠还给台上的表演者才是。

    这时候就有了两种选择,要么直接登台将别人挤下去,要么就在原地耍一番花样后传回去。

    你要说不踢的话,行不行?

    也行,也没什么,只是会被人说没气量,没风度,不合群而已

    奶奶的!

    我沈默好不容易决定去诗会上装个逼,岂能折在这里?

    弯下腰,忍着头皮拾起地上的蹴鞠,他准备拿手抛回去!

    丢人就丢人呗,咱又不是没丢过,不在乎多这一回!

    就在他捡球的同时,身旁的陈映容抬起左脚轻轻一勾

    “妾身今天穿的红裙有些紧,好不方便的,不然的话还能踢得更好呢”

    “妾方才的追星赶月和花心尖两式没踢好,不过应该没人看出来,还好,还好,夫君可不要笑话”

    “妾往后要多抽些空练练了呢,许久没踢,生疏了许多”

    沈默只能在一旁点头,他根本就不懂怎么踢,实际上方才陈映容在踢的时候,他也没怎么看,没好意思去看。

    他做为一个天完人,一个大才子,竟然连踢蹴鞠都不会?

    岂不是笑话?

    用当今官家的话来说,那便是“爱卿啊,你这般成何体统!”

    这就是当今的“体统”,上下都好这一口,世风如此,沈默也没办法。

    些许插曲过后,沈默二人站定了身姿,面对着眼前摩肩擦踵的人群,他们走不动了。

    前方就是秦淮河,站在这里能模糊的看见那艘传闻里的“神舟”,又因为距离隔的有点远,就只能借着船上的灯火,来估摸一下“神舟”的大致规模。

    这是沈默没有见过的场面,几乎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巨船就在他眼前,在那熟悉的朱雀桥旁停泊着。

    他此前对于天完的船舶技术没有多少了解,如今巨船当面所带来的震撼太过强烈,因此揉了揉眼。

    稍稍目测了一下距离,离河边大约三百来步。直到这一刻,沈默才感觉到自己是来对了,若是依着他的性子不来参加诗会,如何能见识到这番场面。

    那送进宅子里的请帖上说,诗会会在戌时开幕,如今已是戌时两刻,巨船却仍是停靠在岸边,想来是出了什么变故,又或是在等什么关键人物莫非是在等我沈默?这样的念头只在他的脑子里一闪而过,旋即自嘲一笑。

    身旁的陈映容有些焦急,显然是注意到了时辰。

    “夫君人好多,我们过不去了。”

    沈默闻言轻轻点头,随后拍打起长袖,再抽出腰间纸扇,深呼吸。

    “呀!古逸叶来啦!”

    “啊!苏馨语来啦!”

    “嘿!秦三娘来啦!”

    他喊了半天,也没引起多大的反响,除了周围的几人回头看了他一眼外,再无旁人理会。

    那些个回头的目光,像似、像似看白痴一样

    索性将心一横,不管了!

    这个逼我今天是装定了!

    振臂高呼。

    “沈秀才又又又,又打人了!”

    分割线

    其实看到这个章节名,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嗯这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情节(我不会说是因为懒得去取章节名,哈哈)。

    不过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