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道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道主-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近日,楚飞传来捷报,王妃唐姬有喜了,已经有三个月!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刘辩当时不敢相信,原来幸福来得突然。即便刘辩两世为人,也从未体会过身为人父的感觉。忽然之间,刘辩的心灵成熟了许多,因为在那一刻,刘辩知道,自己有了孩子,身上的担子更加的具象,容不得自己有丝毫的懈怠。

    在三国乱世,一个懈怠,就会引来不复万劫之地,到时候遭殃的可不仅仅是自己,和自己所有关系亲密的人,都逃不开!刘辩那天开心的像个孩子,放下手中的事情,整整陪了唐姬两天的时间。唐姬很是感动,但是仍然贤惠的让刘辩放心,建议刘辩专心处理政务。

    太后更是吩咐十个侍女伺候唐姬的日常生活,往日唐姬都要给太后捏肩捶背,现在太后哪里让唐姬做这事儿,每天人前人后的围着唐姬,深怕唐姬出现意外。

    唐姬怀孕的消息传递开来,刘辩麾下的文武官员也纷纷开心。他们跟着刘辩博取功名,自然希望刘辩早日有继承人。不然日后大业功成之后,却是没有继承人,也就等于一辈子的辛苦拼搏付诸东流。

    整个青州的百姓更是欢天喜地,自发的上街相聚,民间的各种乐事和说讲相声更是滔滔不绝。太后更是急切着让刘辩为孩子取名,刘辩只称此事太早,待得孩儿出生再说不迟。

    唐姬怀孕消息出现之后,游侠徐庶也来到了北海相府,求见刘辩。

    刘辩岂会怠慢,亲自走出相府大门相迎,让徐庶很是惊诧,更多的是感动。“颍川徐庶拜见大王!”

    刘辩哈哈大笑,毫不客气的搂着徐庶,半开玩笑的道:“元直你可等的我好苦啊。在我刚来北海之时,就得孔融公举荐你,奈何寡人寻之不得,苦恼万分啊。快快请进”刘辩笑的合不拢嘴,拉着徐庶走进北海相府。

    看守的门侍纷纷奇怪,其中一年轻的门侍疑惑道:此人身着布衣,一看就不是豪门贵族,为何主公如此看重与他?

    旁边一个年纪大一些的门侍爽朗自豪的拍着胸脯,竖起大拇指道:“你个憨货不知道吧,但凡有才之人,主公向来礼贤下士,从不看出身。你若是有能力,大王也会如此礼遇你,可不管你是豪门贵族还是寒门学子。这就是咱们家主公,能够效忠这样的主公,是咱们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元直,不知你都在哪些地方游行,期间又有何体会?”刘辩领着徐庶走入相府,徐庶与陈宫等人一一行礼算是见过,随后各自落座,刘辩如是问道。

    徐庶叹口气,道:“曾经,徐庶一心想要仗剑走天涯,平天下不平之事。奈何一路见闻,却知道一己之力,难造福百姓。庶行走冀州、司隶、兖州、青州,各地皆有孤寡老人,无夫君之寡妇弱子,路由饿殍,朱门酒肉,奈何奈何”

    刘辩面色沉重的点点头,道:“这一切还要怪我无能,以致我大汉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但是现在寡人立志筹谋,定要光复我大汉,诛灭董贼,给百姓一个安定泰康的生活!”这个目标并不是假大空,并不是刘辩称霸天下的野心,而是纯粹的为百姓出发!

    因为前世刘辩的出身,便是在军队之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是深处灵魂之中的。这番豪言霸气说出来,真诚至切,徐庶从刘辩的眼睛之中,看出了刘辩的坚决和信心,更看到了真诚为百姓谋生的信念,心里道,我徐庶果真没有看错人。

    徐庶本就是游侠儿,心中存一豪爽之气,当即拜服道:“愿追随大王,诛杀董贼,光复大汉,为大汉百姓谋生!”刘辩立即起身,情真意切的将徐庶扶起来,道:“元直既然跟随与我,当称呼我为主公才是。”

    徐庶愣了愣,跟随刘辩的人能够称呼刘辩为主公的人,可就拿翎毛凤角的几个啊!即便是如镇守临淄的孙绍,也只是称呼刘辩为大王!没想到自己刚来,刘辩就如此看重并信任自己,当即感激的再次跪地“多谢主公信任,庶必定以命效死力!”

    刘辩哈哈大笑,将徐庶扶起来,众人再次坐下,刘辩笑着道:“哈哈,这几日寡人甚是开心。唐姬为寡人怀上麟儿,又有元直辅佐,后日又是寡人大婚之日,可谓三喜临门啊,哈哈”

    的确,对于刘辩来说,的确是三喜临门,实际上是四喜临门。还有一喜便是原先青州兵悉数收纳完毕,在太史慈的精心训练下,战斗力明显上升,如今刘辩在青州发展的顺风顺水,名声又是大噪一番,加之太史慈练兵之时,善于挖掘人才,太史慈为历练这些新提拔的士兵统领,安排这些将领各自率领着新练的青州兵四处剿匪。

    奈何刘辩励精图治,整个青州,所有山匪聚集的山头,纷纷望风而降,很快,太史慈又收纳了一万多由山匪游侠组成的一只队伍。

    刘辩一向相信太史慈的眼光和忠义,放手让太史慈大干一番。然而太史慈发展的如此飞速,却是惹来了一些人的嫉妒,比如孙绍。期间,镇守临淄的孙绍更是差人送来密函,建议刘辩要注意约束太史慈。

    对此,刘辩嗤之以鼻,只回信:寡人心中有数,子邵还需好好治理临淄才是。小小插曲一笔带过,时光荏苒,现在的刘辩身子骨已经完全长开,现在已经足有一米八出头的身高!只是由于身高的急速增高,刘辩整个人看上去很是瘦削。

    刘辩坚持每天早晨起床,都要武动一番。在每天的忙碌之中,期待已久的婚礼筹划也在紧凑中筹划。这几日以来,太后是最高兴的一个人,每天笑的合不拢嘴,下人们更是屡受封赏,整个青州都徜徉在一片欢乐笑声之中。

    青州有刘辩坐镇,即便强如袁绍,也不敢轻犯青州。因为刘辩的身份摆在那儿,大汉弘农王!袁绍稍有不慎,就背上和董卓一般的悖上之名。提到董卓,依靠郭嘉的计谋,分封所有诸侯为异性王,可是实实在在的将大汉推向了名存实亡的地步。然而刘姓诸侯大都接受了封王,袁绍曹操等精明之人虽说心动,却是仍然忍耐下来。

    虽然刘辩将青州治理的井井有条,不代表刘辩不关心天下大事。天下所有诸侯的动向,刘辩统统掌握在手中,只是刘辩心中知道,自己的弘农王身份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因为诸如益州牧刘焉、荆州刘表等人,都有着大王头衔。刘焉和刘表二人皆是大汉名士,在士族人群之中,声名极大,刘辩根本比之不过。刘辩不能只龟缩在青州,不然只怕会让天下贤才以为自己胸无大志,只固守一州之地,如此无疑自掘坟墓!

    刘辩取出一布帛,在其上写上了十多个人的名字:荀彧,荀攸,张昭,鲁肃、黄忠、赵云、许褚一系列统统是三国有名的忠义有谋之人,将之交给上官赏,让其想尽办法收拢这些人。

    上官赏拿到布帛将之打开,却是微微愣了愣,满脸的疑惑,道:“主公,这些人大部分我都调查过,只是主公为何知晓这些人?”

    刘辩自然不会说自己是后世穿越而来,早就准备好了托辞,只道“寡人身在宫中之时,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说完,刘辩还俏皮的对上官赏眨了眨眼睛!这一举动,虽说是刘辩无心之举,但是却让上官赏重新考量他自己。

    之前上官赏以为自己是刘辩离开不掉的强力左右手,更是其耳目,现在看来,是不是自己想当然了!、

    刘辩见上官赏面色有点怪,以为上官赏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接着说道:“寡人在宫中,处处受到董卓及何进限制,自然不能坐以待毙,自然想尽力的拉拢自己的势力,就让我的心腹搜集天下贤才的资料,这才有了眼前的这个名单。秋香,你一定要为寡人找来这些大才啊!”

    上官赏点点头,道:“主公放心,秋香定当为大王寻到这些人,只是为首的这个人,荀彧荀攸乃是叔侄关系,据我所知,已经跟随骁骑将军曹操,他二人也是仁忠之人,只怕不会轻易转投他人背弃旧主。”

    刘辩自然知道,只是道:“秋香你尽力就好,能找到多少是多少。”上官赏拱手领命,退步出去。走出房门外,刘辩和上官赏二人皆是呼出一口气。

    刘辩是怕精明的上官赏发觉自己语言的漏洞,而上官赏则是忌惮刘辩的能力!在房中面对刘辩之时,上官赏内心是尴尬的。为什么?上官赏一直视己甚高,经常在其他官员身前摆架子,现在发觉自己有点恃才傲物了。因为刘辩能在做皇帝的时候,在何进的监督下,在董卓的控制下,在太后的眼皮子底下仍然有手段调查宫外的人才!

    意思就是说,刘辩定然有着不为人知的一只力量,统领这只力量的能是谁呢?陈宫?无疑是不可能的,陈宫是在刘辩入主东莱之后方才跟随,典韦?那更不可能,典韦典型的一个大憨子,冲锋打仗,典韦首屈一指!这收集人才事情就算了吧。上官赏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究竟是谁为刘辩收集情报。

    聪明人总是喜欢想很多。上官赏自我分析道:主公手下定然还有一只秘密队伍,既然主公查到了这些人才的消息,为什么还要交给自己?只有一个可能:刘辩在告诉自己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便是掌握情报部门,并不能超然物外!

    上官赏领会到这层意思之后,脚步更快的离开了相府,立即着手寻找人才一事。

    婚礼已经筹备完毕,驻守各地的典韦孙绍等人也纷纷赶到北海,包括徐州牧也派来了自己的儿子陶商陶应二人带着彩礼,将陶芷送到了北海。按照礼数,大婚之前,刘辩是不能见陶芷的,太后将陶芷安排在德高望重的孔融家中,也好避过流言。由于典香家中并无直系亲人,太后做主让孔融认了典香为义女,如此也好门当户对。

    转眼大婚之日来临了!

第68章 大婚之日迎娶双娇() 
天际蒙蒙黑的时候,整个北海的百姓都早早起床,因为今天北海要发生一件大事,那边是弘农王刘辩要在北海举行大婚之礼。百姓们自发的上街,等候在街道两边。早晨,刘辩住宅大门大开,从中走出足有两百人的迎亲队伍,为首的典韦柱子二人,领路人为大汉大儒卢植,刘辩身着红袍,上锈紫金虎首,胯下骑一白马,浩浩荡荡往孔融家中开进。

    一路上百姓环绕跟随,整个北海几十年来首次那么热闹。迎亲队伍从两百人,延伸到足有几千人。太史慈负责一路的秩序,派出士卒严格控制百姓,以防有刺客混入其中。

    本来几炷香的时间的路程,由于人数实在太多,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方才赶到孔融家门口。此时的孔融不顾形象的咧嘴哈哈大笑,能让堂堂弘农王上门娶亲,那是多大的面子啊!孔融更是邀请了自己好多个好友,见证这一时刻。当然这是刘辩让孔融如此做的,这些孔融的好友能是一般人吗?来了北海自然要被送到北海学堂当老师,哈哈

    来到府前,刘辩翻身下马,走到门前,对孔融微微点点头,孔融仿佛嫁的是自家的闺女一般,乐呵呵的对屋中笑着说道:“快快请王妃。”话音刚落,府中两个星婆背着两个头盖红布,身着红衣的喜娘走了出来。尽管二女伏在星婆背上,仍然掩不住身材的傲人曲线!

    在百姓们的惊呼声中,星婆将陶芷背上了花轿,盖上帘子,说句喜庆话:新娘上轿,旺夫旺家旺功名话音落下,花轿也被轻轻抬起,柱子典韦二人咧嘴大嘴相视一眼,随后喊道道:“同福门,转福运!”

    伴随着柱子和典韦的声音,整个迎亲队伍转头,开往刘辩王府。就在转头的关键之际,人群之中忽然一阵骚动!刘辩骑在马上,视角足够开阔,原来是自己士卒馒头大汉的奔跑而来,不想被人群阻塞脚步,满面焦急!

    刘辩疑惑,仍然是下令让迎亲队伍停下,吩咐让那士兵走到近前。该士卒走到刘辩身前之后,跪地禀告道:“大王,军师命令属下通知大王,豫州有变,速请大王议事。”

    典韦当即不开心的训斥道:“什么事儿,能比大王结婚更加重要?”

    那士卒被典韦吼的一愣一愣的,跪在地上不知所措。刘辩瞪了典韦一眼,道:“恶来放肆!这样,卢植大人你负责带队,将二位王妃送至家中,待我先去议事,回去后再行拜堂。”

    卢植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点头。随后刘辩骑着白马,先行往北海府中赶去,街道上百姓自觉让道,纷纷称赞刘辩果然勤政为民,一片夸赞之词。

    刘辩来到相府门前,翻身下马,大步上前。此时陈宫已经迎了上来,见到刘辩就要行礼。刘辩伸手打断,开门见山的问陈宫道:“豫州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如此着急?”

    陈宫身后跟着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