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96年),下诏不准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手工业也继续发展。河南、河北诸郡和蜀郡一带,都是当时重要的丝织品产地。在河南巩县和河北磁县都发现了隋代的青瓷窑址。造船技术也有所提高,能够制造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的龙舟。长安和洛阳的官手工业作坊,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

    开皇元年(581年),隋王朝统一货币,更铸五铢钱,重五铢,解决了周齐以来货币名品甚多,轻重不等的问题,由此也便利了商品的流通。

    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开皇三年,隋王朝发兵打败突厥,促使突厥内部分裂为东、西二部。为了防范突厥族的再次进攻,隋王朝还几次征发大量农民整修长城。

    北部边疆得到巩固后,隋王朝的力量开始转向江南。开皇八年(588年)二月,隋文帝下诏伐陈。十一月,五十余万隋军,以晋王杨广为统帅,沿着长江中、下游分兵八路,大举南进。次年正月,隋军直捣建康(今江苏南京),俘后主陈叔宝。这场统一战争从发兵到战事结束,还不到四个月。至此,持续了近300年的分裂状况终于又为统一局面所代替。

    隋代名将韩擒虎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垣人,后来家住新安(今在河南)。父韩雄,因有武艺忠烈而知名,在北周任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韩擒虎少年时激昂振奋,以胆大有谋略被人所称赞,容貌端正身材魁梧,有男子汉气慨。又爱好读书,经史百家等书都略知其大意。周太祖宇文泰见到他后感到与众不同,命他与儿子们交游。后来因为军功拜都督、新安太守,不久升为仪同三司,承袭父的封爵为新义郡公。周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洛阳金墉城,韩擒虎说服他投降。进而平定范阳,加官上仪同,拜永州刺史。陈朝军队逼近光州,韩擒虎作为行军总管击败了他们。又随从宇文忻平定合州。高祖杨坚作宰相时,升官为和州刺史。陈朝将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相互呼应声援,多次进犯长江以北地区,先后侵入边界。韩擒虎屡次出击,挫了他们的锋芒,陈朝的军队丧失了锐气。

    隋开皇年间初期,高祖杨坚暗有并吞江南陈朝的打算,因韩擒虎有文武才干,早有名声,于是拜为庐州总部管,委任他以平定陈朝的重任,很为敌人所害怕。等到大举伐陈,任命韩擒虎为先锋。于是他率领五百士兵在夜晚渡过长江,袭击采石,陈朝守卫士兵都喝醉睡了,韩擒虎就攻取了采石。然后进攻姑熟,半天就攻下了,进驻到了新林。江南的父老一向听说他威名,纷纷前来军门拜见,昼夜不断。陈朝军队十分害怕,他们的将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来投降。晋王杨广把这状况上报,高祖知道后十分高兴,设宴赏赐群臣庆贺。晋王派行军总管杜彦与韩擒虎联合,共有步兵骑兵两万。陈朝皇帝陈叔宝派领军蔡征守朱雀航,大家听说陈擒虎快来到,都害怕而溃散。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弃军向韩擒虎投降。韩擒虎带五百名精锐骑兵,直接冲入朱雀门。陈朝军队打算抵抗,任蛮奴挥挥手说:“老夫尚且投降,诸君何必再抵抗!”于是大家都一哄而散,平定了金陵,擒获了陈主陈叔宝。当时贺若弼也有功,高祖下诏给晋王说:“这两个人,都有深谋大略,平定东南的逃寇,朕把这任务委托给他们,结果占领土地抚恤百姓,都很合朕的心意。全国九州不统一,已经有数百年,用名臣的功劳,来成就天下太平的事业,这是值得庆贺的大事,还有什么能超过它呢!朕听到消息后很是欣慰,实在值得庆贺和快乐。平定江南,是这两人的努力结果呀。”赐给织物万段。又下表扬的诏书给韩擒虎、贺若弼说:“把国家的威力伸展到万里之外,把朝廷的教化宣扬到边境一角,使东南地区的百姓摆脱水深火热的境遇,使数百年的贼寇在几十天中清除,这完全是您等的功劳。你们的高大的名声充满在宇宙间,伟大的业绩光耀于天地中,从古以来,很少听到能与你们相比的。凯旋回师的日子,知道已经不远,但想念你们的殷切程度,过一寸光阴就好像要过一年。”

    等两人回到了京城,贺若弼与韩擒虎就在皇帝面前争功劳,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死战,打败他们的精兵,抓获他们的猛将,威武无比震惊敌人,才平定了陈国。韩擒虎很少上阵作战,岂能和臣相比!”韩擒虎说:“本来遵照英明的旨意,命令臣与贺若弼同时合力进攻,以取伪国都城。而贺若弼竟敢先到,逢到贼里就战斗,以致使将领士兵伤亡很多。臣用五百名轻装骑兵,没有经过流血,直接攻取金陵,使任蛮奴投降,抓获了陈叔宝,占据他们的府第仓库,捣毁他们的巢穴。贺若弼到傍晚,方才来敲北掖门,臣通知守关人开门才让他们进来。他是讲自己罪过还来不及,哪里能和臣相比!”皇帝说:“两位将军都可以算上等功勋。”于是进韩擒虎为上柱国,赐给织物八千段。有关衙门弹劾韩擒虎放纵士兵,淫污陈朝宫女,由此他不加封爵和食邑。

    早先,江南有歌谣说:“黄斑青马忽马,发自寿阳边,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韩擒虎本名豹,在平陈之际,又骑青马忽马,往返的时节也正与歌谣中所说的相合,到这时大家才领悟到歌谣所说的含意。后来突厥来朝贡,皇帝对他们使者说:“你听说江南有个陈国天子吗?”使者答:“听说。”上命令左右侍从把突厥使者引到韩擒虎面前,说:“这位就是抓获陈国天子的人。”韩擒虎很严厉地盯着使者看,突厥使者恐慌,不敢直视,他的威严就是这样。另封他寿光县公,食邑一千户。又以行军总管屯兵在金城,防御胡族的进攻,拜官为凉州总管。

    不久征召他回京城,皇帝在内殿宴请,对他感情真切,礼遇优厚。没有多少时候,他的邻居老大娘看到韩擒虎门前仪仗队很煊赫,如同王家的,老大娘惊异地询问。其中有人说:“我来迎接王。”忽然什么都不见了。又有一人病很重,忽然仓惶失措地走到韩擒虎家说:“我想拜见王。”左右待从问:“什么王?”答道:“阎罗王。”韩擒虎的子弟要打他,韩擒虎制止,说:“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这也就满足了。”因此生病,数天后竟然去世,当时年龄55岁。儿子韩世谔继承爵位。

    隋朝名将贺若弼

第114章 隋唐(2)()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说:“朝延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隋五牙战船模型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麾下开府员明擒获萧摩诃,贺若弼命令左右拉出去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贺若弼释放了他,并以礼相待。从北掖门进入陈朝皇宫。当时韩擒虎已经捉到了陈叔宝,贺若弼到来,叫陈叔宝来被他看看。陈叔宝惶恐害怕,汗流夹背,浑身发抖不断叩头。贺若弼对他说:“小国的国君,面对大国的大臣,应该下拜,这是礼节。进入我朝后仍不失做一个归命侯,不必恐惧。”

    过后贺若弼怨恨没有抓得陈叔宝,功劳在韩擒虎之后,于是与韩擒虎相争吵,刀也拔出来了。皇帝听说贺若弼有功,大为高兴,下诏褒奖表扬,晋王杨广因贺若弼在预定攻敌时间之前出军决战,违反军命,于是把贺若弼交付有关官吏,皇帝派驿马召他回来,相见后,欢迎慰劳他说:“攻克安定三吴地区,是您的功劳。”命他登上御座,赐给织物八千段,加官位上柱国,进封爵宋国公,真食襄邑封户三千户,加赐有宝剑、宝带、金瓮、金盘各一件。还有雉尾扇、略曲的伞、杂色丝织品2000段,女鼓吹乐队二部,又赐他陈叔宝的妹妹为妾。拜官右领军大将军,不久转为右武侯大将军。

    贺若弼当时正尊贵得势,地位和名望都很高。他的哥哥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都是刺史、列将。贺若弼家里珍奇玩物不可胜数,婢妾穿绮罗的有数百人,当时人认为这是很荣耀的。贺若弼自己认为功劳和名声比朝廷里的大臣都高,常常认为自己应该当宰相。后来杨素担任了右仆射,贺若弼仍然是个将军,心中很不平,表现在言论和脸色上,因此被免官,贺若弼埋怨和忿恨更加厉害。数年后,贺若弼下到了监狱,皇帝对他说:“我任命高、杨素为宰相,你每每议论,说这二个人只会吃饭,是什么意思呀?”贺若弼说:“高是臣的老朋友,杨素是臣的表兄弟,臣都知道他们的为人故而有这些话。”公卿大臣上奏说贺若弼对朝廷怨恨不满,他的罪应当处死。皇帝珍惜他过去有功,于是除去官名成为平民。一年多后。又恢复了他的爵位。皇帝也对他有所顾忌,不再重用他,然而每次宴会赏赐,对待他总是很优厚。开皇十九年,皇帝到仁寿宫,宴请王公,诏命贺若弼做五言诗,词句和意思都表现出愤愤不平和怨恨,皇帝看了后也宽容了他。有一次遇到突厥人入朝,皇帝赏赐他们射箭,突厥人一箭就中的。皇帝说:“非贺若弼不能与他们相比。”于是命贺若弼射。贺若弼再拜祈祷说:“臣如果是赤心忠诚于国家的,就应当一发破的。如果不是那样的人,发箭就不中。”结果射箭后,一发而中的。皇帝十分高兴,回头对突厥人说:“这个人,是天赐我的呀!”

    隋炀帝在东宫当太子时,曾对贺若弼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可称良将,但优劣如何呢?”贺若弼说:“杨素是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