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然而他想罢免赵汝愚,却苦于找不到借口给人定罪名,他就去找右宰相京镗商量。京镗说:“他赵汝愚是皇上的宗亲,可以诬告他以谋略危害国家。”于是韩胄就指使右正言李沐上书,声称与皇帝同姓的人做宰相对国家不利。赵汝愚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罢去了宰相之职。

    韩胄搬倒了赵汝愚之后,为了彻底打击赵汝愚一派的势力,又诬蔑朱熹创立的新理学是伪学,并指使何淡、胡对新理学肆意攻击。何淡扬言,伪学当彻底清除,不仅要打倒伪学的罪魁祸首赵汝愚,还要扫清赵汝愚的余党。胡更是上书,言说赵汝愚有十大罪状。于是白色恐怖笼罩了朝野上下,而韩胄大行“指鹿为马”之能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庆元学案,由此而发。留正过去曾当众侮辱过韩胄,韩胄便指使刘德秀诬告留正是伪学一党,被罢免远放。吏部尚书叶翥邀侍郎倪思一同写文章批判伪学,倪思不从,韩胄便提升了叶翥,而罢免了倪思。一时间,台谏之臣都违心地迎合韩胄,大批伪学,然而这些官员们又惧怕社会舆论,谁也不公开地点名批判朱熹。韩胄心里很不高兴。有一个叫陈贾的人曾攻击过朱熹,韩胄便提升他为兵部侍郎,想以此让朝官对伪学群起而攻,可这个陈贾却拒绝上任,弄得韩胄大丢面子。直到他的死党刘三杰上书,说旧日的伪学之党,如今则变成了犯上作乱的逆贼,韩胄才转怒为喜,当即提升为右正言。一时间,趋炎附势者纷纷登台出场。王沇献建议给伪学者记名造册,姚愈建议降旨严禁伪学,还有施康年、陈谠、邓友龙、林采等,都因批判伪学得到韩胄的重用。而在庆元党禁中获罪的多达五十九人,更有甚者,宰相赵汝愚被贬永州途中,更被韩胄指使衡州太守秘密处死。

    韩胄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极大不满,虽然朝中的官员大多敢怒而不敢言,可在野的老百姓则舆论哗然。庆元六年(1200年),婺州布衣吕祖泰就上书,极言道学不可禁,并强烈要求处斩韩胄。这时韩胄迫于舆论,更担心“后恐不免报复之祸”,伪学之禁才逐渐解除。

    朱熹在斋居感兴中说:

    东京失其御,刑臣弄天纲。

    西园植奷秽,五族沈忠良。

    青春千里岁,乘时起陆梁。

    当途转凶悖,炎精遂无光。

    便是借咏史来讲述党禁之祸,揭露权奸误国。

    话本的流行

    白话始于“说话”的“话本”。“说话”是古代城市中的一种民间技艺,以讲述故事为主。从事“说话”的艺人称为“说话人”。所讲故事的底本称“话本”。这种技艺最迟在唐代就已出现,至今还保存下来诸如叶净能话、唐太宗入冥记之类的早期话本。宋元时代,随着城市经济的更加繁荣及市民阶层的逐渐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和审美趣味的“说话”技艺空前的发达起来,成为当时主要的文艺形式之一。说话人向听众讲说(间有吟唱)故事,事先有一个文字简略、往往只记录唱词和主要故事情节的底本。一些“书会才人”常常将这种底本加以增饰润色,写成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书面文学作品,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它在文言之外,又开辟的一种更具生命力、大众化的新形式。

    话本在体裁上具有不同于唐传奇和变文的特色。说话人为等候听众,并稳定早到听众的情绪,于是汲取变文里押座文的经验,在正文之前吟诵几首诗词或讲一两个小故事,以便延迟正文开讲时间。因而话本里有了“入话”或“得胜头回”、“笑耍头回”等名称的内容。这些诗词、小故事大都和正文意思相关,可以互相引发。说话人为渲染故事场景或人物神态,往往还在话本中穿插骈文或诗词。话本的故事情节大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通俗而传神。结尾又常用诗句总括全篇,劝戒听众。短篇话本篇幅较短,说话人可一次讲完。而长篇话本为了便于说话人吸引听众再来听讲,则往往选择故事引人入胜处突然中止。这成为后来章回分回的起源。

    从种类上看,宋元时代的“说话”及话本大致分为四类:一、:又名银字儿,专门敷衍有关“烟粉、灵怪、传奇、朴刀杆棒、发迹变态”等内容,演述短篇故事;二、说经:讲述宗教故事;三、讲史:演长篇历史故事,又称“平话”;四、合生:指物为题,应命成咏。四类中以“”与“讲史”两类最重要,其中的“”类,因其题材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内容新鲜生动,形式短小精悍,因而最受群众欢迎。

    宋元“”话本,仅据宋代罗烨醉翁谈录所载就有一百多种。现存的约有四、五十种,主要收录在京本通俗、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四种以及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中。这些短篇话本,多以城市现实生活为题材,广泛地反映了宋元时代的社会风貌,给古代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内容上看,以爱情婚姻和侠义公案两类作品最多,成就也最高。其中有许多优秀之作。碾玉观音描写裱褙匠的女儿璩秀秀和碾玉工人崔宁的个人遭际,敷演他们为追求爱情、建立幸福小家庭而惨遭迫害的悲剧,揭露和控诉封建统治阶级对小手工业者的剥削、压迫与人身摧残,讴歌秀秀坚强不屈、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人物性格塑造得十分成功。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富商的女儿周胜仙主动追求开酒肆的青年范二郎,虽因遭父亲阻挠与情人误解而两次死去,但其鬼魂仍然不懈地追求,生动地反映出当时女性民主意识的觉醒。此外,快嘴李翠莲、志诚张主管、鸳鸯灯、杨思温燕山遇故人等,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爱情婚姻问题,塑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宋元话本中的侠义公案作品,较著名的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错勘赃、合同文字记及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它们通过描写公案讼狱事件,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矛盾,揭露了现实的黑暗与官吏的昏愦,表现出对被摧残者的深刻同情和对反抗者的热情礼赞。这些作品往往描写细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宋元“”话本中还有一些搜奇录异的作品,如西山一窟鬼、洛阳三怪记、定州三怪、菩萨蛮、三星度世等,宣扬神鬼迷信、宿命论思想,糟粕明显。

第199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37)() 
宋元时代的“讲史”话本(即平话),大都根据史书材料连缀成篇,篇幅较长,虽然在文字上比较粗糙,但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长篇的雏形,也是后代历史演义的起源。现存宋元讲史话本寥寥无几。新编五代史平话出现较早,存有宋刻本,全书依照正史讲述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兴亡交替,其间杂采民间传说,生动描写了刘知远、郭威等人发迹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在封建暴政和长期战乱中的苦难。大宋宣和遗事讲述宋徽宗荒淫失政,招致金人入侵,国内动荡,表现出对黑暗政治的愤慨。其中梁山泊故事已出现水浒传的雏形。全相平话五种刻于元代至治年间,它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又名吕后斩韩信)和三国志平话共五部作品,其中三国志平话成就较高,有些人物(如张飞)写得生动传神,已初具后来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主要情节和基本倾向。此外,现存还有一部宋刊本“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该书讲述唐僧去西天取经,遇白衣秀才猴行者一路保护等事,共十七节,写降魔斩妖情节十分生动,为后代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蓝本。

    宋元话本对后代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直到明代中叶,一些文人争相对流传的话本进行编辑加工,独立创作出大量的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模拟话本,即“拟话本”,将话本这种新形式,推向了成熟与完备。

    开禧北伐

    嘉泰四年(1204年)春,南宋权臣韩胄在苏师旦等鼓动下,为立盖世功名以坚固宠位,商定伐金。聚财摹卒,出封椿库黄金万两以待赏功,并请令吴曦练兵西蜀。接着安丰守臣厉仲方上言,淮北流民均愿归附南宋;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也见宋宁宗,说金国必亡,应该备兵以应变。此时,出使金国的邓友龙归国,言蒙古各部经常骚扰金国,使得金国兵连祸结,生民涂炭,库府空虚,国力衰退,是用兵的大好时机。这些都坚定了韩胄伐金的决心。四月,在镇江立韩世忠庙,五月,为鼓励诸将,追封岳飞为鄂王,随后又追封刘光世为王,赠宇文虚中少保。

    自韩胄动议北伐以来,就有不少大臣上书反对,都受到韩胄不同程度的打击。开禧元年(1205年)四月,武学生华岳又上书,指出南宋“将帅庸愚,军民怨怼;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便不固;出砦不修,堡垒不设”,反对用兵。谏议大夫李大异也反对用兵。结果华岳被流放,李大异被罢斥。五月,金章宗(完颜)闻宋将用兵,命平章事布萨揆会兵于汴(今河南开封),严加防备。六月,韩胄力排对北伐的不同意见,以程松为四川制置使(后改宣抚使),吴曦为副使,准备北伐时袭击陕西。与此同时,宋宁宗下诏内外诸军秘密进行行军的计划,并令诸路安抚司教阅禁军,准备北伐。七月,宋以韩胄“平章军国事”,位居丞相之上,并兼“国用使”,集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置“机速房”于私第,总理一切军务,成为北伐的大本营。八月,宋声言增戍边境是为防备他盗,决无意与金对抗。金章宗听信此言,罢河南宣抚使及新置兵。就在金国边备松弛之时,宋命湖北安抚司增招神劲军,以郭倪为镇江都统兼知扬州,积极备战。

    开禧二年(1206年)三月,以邓友龙为两淮宣谕使(后改宣抚使),镇江都统制郭倪兼山东说东招抚使,准备进军山东。四月,为振作士气,韩胄追论秦桧主和误国之罪,削夺其王爵,改谥缪丑。同时以荆鄂都统制赵淳兼京西招抚使,副都统皇甫斌为副使,准备从襄汉北上。皇甫斌在金防备松懈的情况下,发兵四万取今河南邓县,三万取唐州(今河南唐河。)金章宗闻讯大惊,复命布萨揆领行省于汴,河南诸军皆听节制,分兵驻守要害之地。此时,宋兵已分路攻金,镇江武锋军统制陈孝庆与武义大夫毕再遇克复泗州(今江苏盱眙北),江州左军统制许进克复新息县(今河南息县),光州忠义军孙成克复褒信县(今河南新蔡县南)。五月,陈孝庆又克复虹县(今安徽泗县),接着,马军司后统制田俊迈率兵渡淮,淮河岸边的忠义也与官军配合,相继克复了一些县城。宋军一连串的胜利使韩胄认为大事可成,于是下诏伐金,各路一齐进击。但此时金军已做好迎战准备。郭倪所派进军宿州(今安徽宿县)的田俊迈、郭倬、李汝翼被金军击败,退屯蕲州(今湖北蕲春),田俊迈被郭倬出卖,被金军所杀。接着金军又追击郭、李至灵壁(今安徽灵壁),幸有毕再遇英勇抵抗,郭、李方才能安然回到泗州。与此同时,建康都统李爽攻寿州(今安徽寿县)失败,皇甫斌败绩于唐州,江州都统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不克而溃。韩胄几次督促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出兵陕西,吴却早有异心,按兵不动,暗中与金人勾结,准备降金。六月,韩胄以师出无功,罢免两淮宣抚使邓友龙,以丘崈代之,驻军扬州。丘崈主张放弃泗州,还军盱眙,同时要求惩治败军之将。韩胄一一听从,斩郭倬,贬斥王大节、李汝翼、皇甫斌、李爽等,苏师旦也被除名韶州(今广东韶关)安置。十月,金分兵九路大举南下,平章事布萨揆率兵三万出颍(今安徽阜阳)、寿,元帅完颜匡率兵二万五千出唐、邓,河南路统军使赫舍里子仁率兵三万出涡口(今涡水入淮河处),左监军赫舍呼沙呼率山东兵二万出清河口(今江苏淮安北),左监军完颜充率关中兵一万出陈仓(今陕西宝鸡),右都监富察贞率兵一万出成纪(今甘肃天水),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率汉、蕃步骑一万出临潭(今甘肃临洮),临洮路兵马都总管石抹仲率陇右步骑五千出盐川(今甘肃陇西西),陇州防御使完颜匡率兵五千出来远(今甘肃武山西南)。十一月,完颜匡一路南下,陷枣阳、襄阳、随州,进围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并派军攻下应城、云梦、孝感、汉川等地,襄汉很快沦陷。韩胄急以丘崈督视江淮军马,在淮河南岸增兵防守,企图保住两淮。无奈宋军军心已散,在布萨揆的攻击下四处奔逃,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布萨揆一路所向披靡,夺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