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仆鄄坑朐ふ接谪6海蟀芏印:6贾坏贸吠耍局胁∈拧s仆塾盗⒑6汲ぷ硬彀硕

    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使双方都精疲力尽。大德七年(1303年),笃哇主动求和。元成宗派遣使者招抚。大德十年(1306年),笃哇、察八儿失和,交战于忽毡(今苏联列宁纳巴德)。察八儿大败。元怀宁王海山趁机越过按台山追击察八儿,叛王秃满等投降。察八儿投奔笃哇。笃哇善待察八儿,收回了海都时占去的察合台领地。至此,西北诸王之乱才彻底平息。

    元军征高丽

    后梁末年贞明四年(918年),王建建立高丽国,在于长兴四年(933年)得到后唐的册封。二年后,高丽灭新罗。第二年,灭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与辽、宋、金、元等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辽东契丹贵族耶厮不、乞奴等起兵反抗蒙古。第二年八月,乞奴、喊舍在蒙古军队打击下,率众九万渡过鸭绿江,攻占高丽北部的江东城。不久,成吉思汗派都元帅哈赤温等率兵10万进入高丽。蒙古军联合高丽军消灭了契丹叛军。哈赤温送还契丹军中的高丽俘虏,与高丽大将赵冲结盟,然后班师。此后,高丽年年进贡,双方使节往来不断。直到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年)十二月,蒙古使臣在高丽境内被强盗杀害。

第211章 元朝(8)() 
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八月,窝阔台以使臣被杀为借口派撒礼塔进军高丽。蒙古军在高丽降将洪福源配合下,攻占四十多座城。第二年年初,包围王京(今开城),迫使高丽王求和。撒礼塔奉旨向高丽北部州县派遣72名监督官达鲁花赤,然后班师。同年四月,高丽王派人杀死各地达鲁花赤,然后率军民退入江华岛。八月,撒礼塔率领军队再攻高丽。十二月,高丽军民在武士服饰王京以南的处仁城,射死撒礼塔,迫使蒙军撤退,乘胜收复了北部州县。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派唐古、洪福源进攻高丽。到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蒙军攻下十余座城池。窝阔台汗十一年(1239年),王求和。第二年,恢复了对蒙古的岁贡。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年),王将族子王纟享冒充自己的儿子送往蒙古作人质。贵由汗元年(1246年),高丽又停止了岁贡。因此,蒙军在贵由汉二年(1247年)至蒙哥汗八年(1258年)间四次进攻高丽,先后攻占24城,迫使王派遣世子王倎入蒙为人质。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春,王逝世。元世祖忽必烈采纳了陕西宣抚使廉希宪的建议,派兵护送王倎回国继位。同时宣布在高丽境内实行大赦,送还高丽俘虏及逃入辽东的民户,禁止蒙古边将侵扰高丽,以安抚民心。终元世祖朝31年间,高丽贡使有36次之多,王倎(后改名王禃)本人也亲自到京师朝觐。忽必烈不仅用对待属国的办法加强对高丽的控制,更把它看作进攻日本的跳板,多次要求王禃派重臣陪同蒙古使节出使日本。至元五年(1268年)夏,责令王禃征集军粮,修造可载4000石的大型海船1000艘,准备进攻日本或南宋。

    上述政策引起高丽朝野上下不满。至元六年(1269年)夏,高丽权臣林衍废王禃,立其弟王淐为国王。忽必烈闻讯后,派国王头辇哥率大军压境。封在京朝觐的高丽世子王愖为特进、上柱国,并派兵护送他回国平乱。派兵部侍郎里的等出使高丽,限期王禃、淐、林衍来京陈情,听候决断。在元朝三慑之下,高丽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以西京(今平壤)等50余城归降。王禃恢复了王位,并亲自朝见忽必烈。

    至元七年(1270年)正月,忽必烈采纳了枢密院经历马希骥分而治之的建议,将高丽西京改为东宁府,划归辽阳行省。同时,派头辇哥率领军队护送王禃父子回国,委任脱脱朵儿、焦天翼为高丽国达鲁花赤。同年春,元军兵临王京(今开城)城下。此时林衍已死,其党三别杪军首领裴仲孙等拥立王室庶族承化侯王温,退守珍岛(今南金罗道)。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元将忻都率兵攻占珍岛,王温等被杀,金通精退往耽罗(今济州岛)。至元十年(1273年)四月,忻都攻占耽罗,擒金通精等人。元朝设耽罗国诏讨司,屯兵驻守。

    至元二十一年(1274年)五月,忽必烈将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嫁给王愖。六月,王禃逝世,王愖继位。第二年,应忽必烈要求,王愖改变了所有与元朝相类似的省、院、台、部等职官名称,派遣二十名贵族子弟到元朝作人质。至元十七年(1280年)夏,元在高丽创设驿站,忽必烈加封王贝春为开府仪同三司、行省左丞相。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在高丽征发军士、水手25000人,战船九百艘,参加侵日战争。高丽民众不堪其扰。第二年,因日本侵扰沿海,在王贝春请求下,元军驻防金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五月,忽必烈设征东行省,以王贝春、阿塔海共掌行省事,仍保留王贝春驸马高丽国王的名号。至元二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将耽罗划归高丽。后来元朝虽撤销了征东行省,但直到元末,高丽的内政外交都受到元朝的控制。

    元军征日本

    元世祖忽必烈征服高丽之后,企图迫使日本臣服,以扬威海外。

    至元三年(1266年)八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命高丽派人作为向导。高丽向导将蒙古使臣引至巨济岛就返回,未能到达日本。第二年六月,忽必烈再派黑的等出使,严令高丽务必将使臣护送到日本。高丽国王王禃派朝臣潘阜等代替蒙古使节传书,在日本逗留五个月。日本执政的镰仓幕府拒不答复元朝国书,潘阜等人不得要领而归。至元五年(1268年),忽必烈第三次派黑的等人出使。元使到达对马岛,仍被日方拒之门外。后来在至元八年(1271年)和九年(1272年),忽必烈两次派秘书监赵良弼出使,均滞留于日本太宰府,未能进入京都。

    日本拒绝朝贡,忽必烈决心使用武力。早在至元七年(1270年)便下令在高丽屯田,储备攻日的粮饷。至元十一年(1274年)三月,命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等率兵15000人,大小战船900艘进攻日本。后又设立征东元帅府,以忻都、洪茶丘为都、副元帅,增加军队到25000人。十月,元军从合浦(今朝鲜马山)出发,攻占对马、一岐两岛,在肥前松浦郡、筑前博多湾(今福冈附近)登陆。但在日军坚决抵抗下,获小胜,未能深入。不久,因台风将大部分战船毁坏,元军仓卒撤退。该年是日本龟山天皇文永十一年,这场战役在日本史上被称为“文永之役”。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忽必烈派礼部侍郎杜世忠等出使日本。后来,又在高丽、江南等地大批制造战船,继续备战。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即被镰仓幕府处死。这一消息直到至元十七年(1280年)才传到元朝。于是,忽必烈决心再次征讨日本。至元十七年(1280年)下半年,元朝征调军队,招募士卒,成立征东行省(亦称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计。

    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忽必烈分两路出兵。五月,征东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和都元帅金方庆等率蒙、汉、高丽军四万人组成东路军,乘战船九百艘,仍从合浦出发,在筑前去驾岛登陆。遭到日军顽强抵抗之后,元军退到鹰岛,转攻对马、一岐、长门等地。六月,行省右丞相阿塔海、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张禧等率新附军及强行征发来来的江南士卒共10万人组成的江南军,乘战船3500艘从庆元(今宁波)起航,抵达日本平户岛。两军会合后,主力屯驻鹰岛,偏师进屯平户岛,计划分数路进攻太宰府。但是,元军统帅之间不和,影响了军务。受命指挥征日的范文虎是南宋降将,被诸将轻视,不能节制部署。高丽军统帅洪茶丘、金方庆之间积怨甚深,无法通力合作。将帅不和,再加上日军戒备森严,元军滞留鹰岛达一个月之久。八月初一夜,台风侵袭元舰停泊地,大部分船只被毁。初五,范文虎、忻都等将领丢下十余万大军,各乘坚固船只逃回国内。留在日本的元军大部分被日军歼灭,被俘者就达二、三万之多,逃回国内的只有五分之一。二征日本以惨败结束,这一年是日本后宇多天皇弘安四年,日本史称这一战役为“弘安之役”。

    两次失利并未使忽必烈放弃征服日本的计划。至元二十年(1283年)年初,他下令重组大军,修造船只,搜集粮草,引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迫使其暂缓造船事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再次下令大造战船。年底,征调江淮等漕米百万石运往高丽合浦,下令禁军五卫、江南、高丽等处军队于第二年春天出师,秋天集结于合浦。后来因为部分大臣反对,尤其是要对安南用兵,忽必烈才不得不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月下诏罢征日本。此后,元朝虽还有过征伐日本的议论和准备,但均未能实现。直至元末,元和日本政府之间始终处于僵局。中日交往主要是民间贸易往来和僧侣间的往来。元朝政府对这种经济、文化交流采取了支持的态度。

    元军征安南

    元蒙哥汗三年(1253年)十二月,忽必烈攻占大理后,留下大将兀良哈台镇守。兀良合台平定云南各部之后,于蒙哥汗七年(1257年)秋派使节招降安南陈朝(今越南北部)。安南国王陈日扣留使节,拒绝投降。同年十一月,兀良合台率大军沿红河进攻安南。十二月,蒙军大败安南军,进入安南国都升龙,屠城。陈日逃到海岛。蒙军不服水土,只在升龙停留了九天便班师回国,退兵时再派使节招降陈日。第二年二月,陈日传位于其子光。夏,陈光派使者晋见兀良合台,表示臣服。

    元中统元年十二月(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礼部郎中孟甲等出使安南,允许安南保持衣冠典礼风俗等本国旧制。作为回报,陈光派族人通侍大夫陈奉公等觐见忽必烈,请求三年一贡。忽必烈同意其要求,封陈光为安南国王。此后,两国使节往来不断。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应陈光请求,任命讷剌丁为安南达鲁花赤。不久,又下诏要安南君长亲自来朝,贵族子弟入质,编制户口,出军役,交纳赋税,设置各级达鲁花赤。陈光不接受这些要求,也不向元使跪拜,反而提出了取消达鲁花赤的要求。这时,元朝忙于灭南宋,无力南顾。

    至元十四年(1277年),陈光去世,世子日继位。陈日坚持光的对元方针。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消灭了南宋残余势力之后,讨论对安南用兵,因南方各地人民不断起义而作罢。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朝成立安南宣慰司,以卜颜铁木儿为参知政事、行宣慰使都元帅,进行战争准备。同时,以陈日不请命而自立,称病不朝为借口,改立陈日叔父陈遗爱为安南国王,遭到安南拒绝。至元二十年(1283年),忽必烈以进攻占城为名,派其子镇南王脱欢率大军南征,要求安南提供军粮,仍旧遭拒绝。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二月,元军分六路侵入安南。安南兴道王陈峻率兵凭险节节抵抗,陈日布防于升龙以北的富良江一线。经过激战,陈日等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十三日撤离升龙,退往天长府,集结兵力,坚持抵抗。脱欢占领升龙,焚毁王宫,挥师南下。同时命令驻扎在占城(今越南南方)的元将唆都北上,合击安南主力。元军会合后,分水陆两路追击陈日。陈日屡战屡败,逃往安邦海口,藏于山林,后又逃往清化。其弟陈益稷投降。元军虽获胜,但帅老兵疲,不服水土,尤其是骑兵无法在丛林、水网地区发挥特长。加上安南援兵逐渐集结,不断袭击元军。脱欢被迫于同年夏撤兵。元军撤退途中,在如月江、册江(乾满江)等地一再遭到安南军民的截击,损失惨重,唆都、李恒等元帅战死。安南收复了全部失地。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月,忽必烈罢征日本,调集军队、粮草,准备大举进攻安南。同时另立陈益稷为安南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正月,他调集八万大军,成立征交趾行省。以奥鲁赤为平章政事;乌马儿、樊楫为参知政事,受镇南王脱欢节制。十一月,元军分三路侵入安南境内。程鹏飞、孛罗合答儿由西道攻永平,大小十七战,连破老鼠、陷沙、茨竹三关,直抵万劫。脱欢、奥鲁赤从东道攻女儿关。乌马儿、樊楫从海道攻安邦口。各路元军会合后,矛头直指升龙。十二月,脱欢率诸军渡过富良江,击败守军,进占升龙。陈日等逃往敢喃堡。次年正月,脱欢挥师追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