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才由作者改编而写成书的。吴承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章回体的开山之作。作品描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通过这些描写,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也反映了人民反对战争要求统一与和平的善良愿望。与三国几乎同时出现的水浒传则以水泊梁山地区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为前景,深刻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历史趋势。书中还揭示了农民起义失败的社会根源。其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出现于明嘉靖年间,是一部神话。它以孙悟空的形象曲折地昭示了作者赞美反抗,呼唤变革的内心世界。从形式上看,明前期的章回体突破了说话说本的框子,描写细腻,人物生动,结构恢宏,而且主要是面向读者而不是以听众为对象的。

    明代中叶商业手工业日渐繁荣,城镇迅速扩展,市民阶层人数越来越多,因而对章回体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与明显明代后期的章回体总的来说思想水平未超过前期的作品,但这一时期章回体的艺术形式更加成熟,作品数量也大大增加。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这时期的作品中占有独特地位。该书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为引子,通过对官僚、恶霸、奸商西门庆及其家族罪恶历史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贵族阶层政治上的昏庸与生活上的腐败。金瓶梅中有大量自然主义描写,思想情趣也存在着严重问题,但它开辟了章回体描写市井日常生活的先例,另外,它还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创作作品。

第241章 明朝(21)() 
这时期章回体还依据题材演化出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等几种形式。明后期先后出现历史演义二十余部。从远古到明代,几乎每个朝代的历史都被写成演义。这些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兴亡史实为线索,采撷史料,铺叙成书,但除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孙庞演义等几部外,皆其余的都很少见到。这时期的英雄传奇也有二十余部,英雄传奇的成就较历史演义高。这类受三国、水浒的影响,以描写英雄为主,选择的大都是史书没有记录下来的英雄故事。英雄传奇中,“说唐”系统的即有六部,崇祯年间出现的隋唐遗文一书,标志着“说唐”故事的最高成就。隋唐遗文从隋杨文弑父杀儿讲起,直至李世民继位,前后共十二卷六十回,书中已不以帝王的更替为中心,而是将乱世奸雄秦琼做为主要人物,这表明该书是一部英雄传奇,开始围绕一个主人公来叙述故事,更具近代的特色。杨家将通俗演义在明代英雄传奇中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部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抗敌决心,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冲出闺阁的女英雄形象,深受读者欢迎。其它几部英雄传奇如飞龙传、英烈传则因有浓厚的富贵天定的宿命思想,成就不如前几部高。英雄传奇在艺术上具有朴素、粗犷的民间风格,情节曲折,语言通俗,但也存在结构不严谨,人物性格有时不统一的毛病。明代后期出现的神魔有十余部。其中有的是西游记的续书,有的是托史编撰的怪诞故事,如东游记、北游记、南游记、三遂平妖传、三宝太监下西泽等。神魔中,影响最大的是封神演义。该书大约成于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明舒载阳刊本题有“仲钟山逸叟许仲末编辑”字样。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为背景,描写了神怪斗法的种种现象。书中的两大思想支柱是神权与王权,而其背后则贯穿着一条宿命的基线。总的来说,明后期的神魔宗教迷信与封建伦理说教的色彩较浓,思想水平与艺术成就不高。

    章回体在形成于明代并出现繁荣,它开创了我国创作的崭新阶段。明代章回体家以自己的实践创造了为读者喜闻乐见的艺术新形式,开拓了作品的表现题材,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为清代长篇的进一步繁荣准备了条件。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徐宏祖(1586—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属江苏省)人。他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祖父辈都是隐居学者。他自幼就喜欢阅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一类的书籍。他把功名利禄看成过眼烟云,弃之如弊敝,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厌弃世俗,欲问奇于名山大川”。他对友人说:“大丈夫应当朝游碧海暮到苍梧,怎能一辈子局促于海疆一隅!”所以,从22岁开始,他就走出书斋,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

    徐霞客的抱负深得母亲王夫人的理解和赞许,她鼓励儿子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哪能像藩篱中的雉鸡,车辕下的马驹一样,坐困家园!”在徐霞客初次出游太湖时,她还特地为他缝制了“远游冠”,以壮行色。此后,徐霞客每次出游,算好旅程,预定日期,按时返回。每次远游归来,都带点地方特产孝敬母亲。王夫人常是坐在豆棚下,一边织布,一边仔细地听着儿子对她倾谈旅途中的种种新鲜见闻与惊险经历。每当听完之后,她总是喜形于色,欣慰地对徐霞客说:“儿啊,你外出爬山涉水,我坐守家中,看着豆荚一天天长大,望着天际飘荡的白云,秋天到了,知道你该回家了。听着你介绍新鲜的旅途见闻,真叫人惊喜赞叹。比起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你也算问心无愧了。”为了显示自己身体的强健,消除儿子远游的顾虑,王夫人还在73岁那年和儿子一起游览了荆溪(在江苏宜兴)、句曲(在安徽宣城)。在封建社会里,一位年逾古稀的妇女能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和行动,实在难能可贵。

    母亲的衷心支持与勉励,更坚定了徐霞客的信念,使他以坚强的毅力,持续30余年,经历千难万险,周游祖国大地,遍览名山大川,在科学考察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徐霞客每次出游,都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感受。无论是在山村茅屋的油灯前,还是在荒野破庙的松明下,他都坚持写作。他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笔触,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同时也记录了他敏锐考察所得的一切,因而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山脉江河、地形地貌、奇峰异洞、瀑布温泉,乃至风土人情、民族关系、边疆防务、矿石物产等等的详尽记录。这些文字记载,经后人编辑刊行,就是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游记是一部用清新绮丽的散文体裁写成的科学文献,既是文学名篇,又是重要的地理学文献。它的“文字质直,不事雕饰”,是“世间真文字”。它对景物风光的描绘,如诗如画,拟人状物,挥洒自如,读来有如气势雄伟、景色瑰丽的山水画卷,令人神往。

    游记的更高价值,还在于它是一部科学巨著。在这部著作里,有对江河源流的勘察和辨讹,有对地形地貌的考察和研究,有对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和鉴别,有对矿产物产、水文气候的观察和记述,等等。其中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创造性考察和研究,比欧洲人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研究早了200年左右,尤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徐霞客游历所经的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带,是世界上最广大的石灰岩地貌区域之一。他在游记中描述了石灰岩地貌的种种特征,如“铮铮骨立”的石山和“攒出碧莲玉笋世界”的峰林;又如“坠壑成井,小者为眢井,大者为盘洼”的圆洼地,以及各种幽邃曲折的石灰岩溶洞等等,生动、具体、准确。他还探讨了这些地形的成因,观测其方位,研究它们的结构。他用目测和步量得出的数据,和现代科学测量十分接近。

    徐霞客不迷信经典,通过实地查勘,写出了著名的溯江纪源(又名江源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推翻了二千年来被人们陈陈因袭的尚书禹贡提出的“岷山导江”说。

    此外,他还对盘江等诸多江河的源流作了辨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有关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在我国历史上,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条件下,不出于任何政治、宗教企图,纯粹以考察自然为目的,毕生从事旅行事业的,徐霞客是亘古第一人。他的行迹遍及今天的19个省、市、自治区,旅行考察区域之广,自古至今少有。他开创了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新方向,闪灼着近代科学精神的光芒。

    著名书画家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借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徇私情开后门,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生儒审查处治,董其昌终于辞职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

    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1622年),提升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遣闻佚事,董其昌文事搜集,记录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詹事府事务,不久特为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晋升为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对东林党惨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用为原官,并掌詹事府事。在任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就去世了,终年83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

    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绘画,在集宋、元各家的长处的基础上,自创新意,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并非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认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随和,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兆页。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昌。

    莫如忠,字子良。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为人洁身自好。夏言死后,经营他的丧事。擅长草书,诗文,也规整得体。莫是龙,字云卿,后以字通行,又改字廷韩。他十岁时就能写文章,长大以后也擅长书法。皇甫汸、王世贞等人对他交口称赞。临终仍是贡生。

    邢侗,字子愿。万历二年中进士,官至陕西行太仆卿。他有巨万家产,在古犁丘上修筑来禽馆。他不惜出卖家产招待宾客,因此家道衰落。他的妹妹慈静,善于摹仿他的书体。

    米万钟,字友石。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天启五年,遭魏忠贤的党羽仉文焕的弹劾,于是被免官。崇祯初年,起用为太仆少卿,死于官任。

    张瑞图这个人,官至大学士,是名列逆案的宦官党羽。

    明宫三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三月,万历帝命福王到洛阳封地,但是郑氏集团阴谋夺取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并未终止,他们一再策划谋害太子常洛,因而发生了明末著名的宫廷三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梃击案发生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四日。这一天,有个不知姓名的男子,手持枣木棍,从东华门直奔内廷,闯入皇太子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内官李钅监,一直闯到前殿檐下,才被内官韩本用抓获,交东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