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拦泊嫱觥

    第二,画地分守,互相策应。袁崇焕命满桂守宁远城东面,左辅守宁远城西面,祖大寿守宁远城南面,朱梅守宁远城北面。总兵满桂提督全城,分将把守,相互支援。

    第三,城上设炮,严明军纪。接受王喇嘛之议,撤西洋大炮入城,制作炮车,设于城上,备置弹药,由孙元化和罗立等教习燃放。原先茅元仪学会使用洋炮,炮弹可“平发十五里”之遥。遂用茅元仪议,在城上设置洋炮。同时,将得力官员巡视全城,下令对擅自行动者,违反军纪者和城上之兵随意下城者,即杀勿论。

    第四,坚壁清野,严查内奸。令将城外房屋尽行焚烧,城郊商民全部转入城内。派专门人员稽查奸细,又派诸生巡守街巷路口,故宁远无内应之奸细。

    另外,派专人负责带领城内商民鸠办物料、送弹药、运矢石,以供守城将士。令通判金启倧编民夫,供给守城将士饮食用水。袁崇焕的周密布防,于二十二日甫定,将士们同仇敌忾,准备迎击努尔哈赤的进犯。

    努尔哈赤统率13万大军西渡辽河之后,长驱直入,于二十三日到达宁远城郊。努尔哈赤命令军队远离城五里,横截山海大路,安营扎寨。在宁远城北设大营。他在发起攻城之前,释放被虏汉人回宁远城,劝袁崇焕投降,遭到崇焕严辞拒绝。袁崇焕命孙元化、罗立等向宁远城北后金军大营燃放西洋大炮,一炮歼敌数百,迫使努尔哈赤西移大营,并下令准备战具,明日攻城。

    二十四日,后金兵发起猛攻。步骑蜂拥至城前,万矢齐射城上,城堞箭镞如雨注。后金军集中攻打城西南隅,左辅率兵坚守,祖大寿率军支援,两支军队发西洋大炮下射,抛矢石、铁铳、后金兵死伤累累,只好移师南面。努尔哈赤命在城门角两台间火力弱处凿城,后金兵冒严寒、顶炮火,用斧凿城不止,明军掷礌石、飞火球,投药罐,炮击不断。后金兵前仆后继,冒死凿城,凿开高二丈余之大洞三、四处,宁远城危急。袁崇焕急中生智,缚柴浇油并搀火药,用铁索系下烧之。选50名壮士缒下,以棉花、火药等物烧杀挖城之后金兵。是日,自清晨至深夜,后金兵久攻不下,尸首堆积如山。

    二十五日,后金兵再次奋力攻城。城上施放火炮,炮击之处,后金兵死伤一片。后金兵一面继续攻城,一面抢走城下尸体,至城西门外焚化。此日后金兵攻城仍不克,死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500。

    二十六日,后金兵继续围城,仍久攻不下。又下令武讷格率军履冰渡海,攻觉华岛,杀明将,焚营房,烧民舍以及船只,掠走粮货。

    二十七日,努尔哈赤这位久经沙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老将,在久攻宁远不克,损兵又折将的情况下,“遂大怀忿恨而回”。后金军全部回师。袁崇焕守卫宁远城取得辉煌胜利。

    宁远之捷,是明朝从抚顺失陷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辽左发难”,八年来第一次击败后金之大进犯。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立下殊功,理应得到明廷的嘉奖。但是正由于他击败努尔哈赤所取得的奇勋,遭到敌仇众忌,加上后金反间,阉党诬陷和明帝昏暗,使之含冤被磔。

    袁崇焕

第243章 明朝(23)()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时候,主事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过了几天,袁崇焕才回来,原来他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去了。

    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并且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能负责守住辽东。”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出关后,带着几个随从兵士,连夜在荒野上骑马奔驰,天没亮就到了宁远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难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将士对袁崇焕的勇气和毅力,没有一个不钦佩的。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的主张报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孙承宗的支持。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袁崇焕像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魏忠贤专权

    魏忠贤初名进忠,河间肃宁人。少年时无赖,专好吃喝嫖赌,家财败尽,生活无依,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入宫,隶属于司礼监掌东厂太监孙暹。时熹宗为皇太孙,魏忠贤求为皇太孙母王才人掌管膳,也皇太孙照顾负责皇太孙的吃喝玩乐,深得皇太孙的欢心。魏忠贤深夜入宫,精心为皇太孙母办膳,是由魏朝引见的。魏朝是大太监王安属下,王安主持一宫之事,魏朝尽在王安面前表彰魏忠贤,故王安也很善视魏忠贤。魏朝初与太孙乳母客氏私通,即所谓“对食者”。然而,魏朝一方面侍候王安,又一方面又要侍奉太孙,忙碌不堪。魏忠贤乘间也与客氏私通。客氏,系定兴民侯二之妻,18岁进宫,20岁而寡,生一子名国兴。光宗登基,册立太孙为东宫,魏忠贤为太子典膳,全凭客氏之力。魏忠贤得益于魏朝,两人结为兄弟,都与客氏私通。熹宗即位刚数月,一日夜,魏忠贤与魏朝在乾清宫暖阁争抢拥抱客氏,两人大骂特骂,又打又拉,吵闹声远近以闻。时皇帝已寝,声达御前。官司打到皇帝前,都跪御榻前,听皇帝之令。因客氏厌恶魏朝儇薄,喜欢魏忠贤憨猛。熹宗皇帝由乳母客氏养大,故顺从乳母之意。从此,魏忠贤改了圣旨发落魏朝于凤阳,缢杀。从此客氏为忠贤专有。两人相结极深,后酿成魏忠贤专权乱政、尾大不掉之患。

    熹宗即位后不久,大太监王安见忠贤不断侵权,想重重的惩罚他。忠贤亦视王安为自己进行专权的最大障碍,于是凭借他善于拍马逢迎,极得熹宗的欢心的优势,在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将王安矫杀。熹宗对忠贤、客氏都很宠爱,不足一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其子侯国兴、弟客光先以及忠贤兄魏钊均为锦衣千户。忠贤本来目不识丁,按例不能当任不当任司礼,由于客氏之力,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在明朝宦官机构二十四监中居于首位,而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势极重,太监能代替皇帝批答臣下奏章,向外朝传达皇帝旨意,既掌握最高机密,又便于假借皇帝之命干预朝政。后来魏忠贤又提督特务机构东厂,让他的大爪牙、“五彪”之一的许显纯掌握锦衣卫,还在北京宫内创立“内操”,建立一支由万余名宦官组成的武装,其党羽盘踞其中,使人不寒而慄。东厂和锦衣卫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专门从事侦缉刑讯的军事专政机构。魏忠贤每日引熹宗皇帝在宫内宴戏作乐,倡优声伎,或到郊外玩狗马射猎。他又同熹宗乳母客氏狼狈为奸,利用熹宗昏庸而无能,窃取了皇帝最高权力。

    魏忠贤矫杀大太监王安后,更为骄横。反东林党的各党官员看到魏忠贤大权在握,纷纷投靠魏忠贤,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与反东林党结合成了极端反动的阉党,这使明朝在明末出现了最黑暗最残酷的反动统治。魏忠贤在内阁、六部和外地总督、巡抚中遍植死党,“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大学士顾秉谦、阁臣魏广微等,对忠贤毕恭毕敬,如同奴仆,卑躬屈膝到了极点。有的朝臣路遇魏忠贤,在道旁拜伏于地,连连高呼“九千岁”。在北京城内、郊外以及全国许多府州县,到处为他建立生祠,如北京崇文门内立广仁祠,宣武门外立茂动祠,芦沟桥立隆恩祠,通州立怀仁祠,通州、昌平立崇仁祠和彰德祠,密云立崇功祠,苏州立普惠祠,杭州立普德祠,陕西立祝恩祠,四川立显德祠,杨州立沾恩祠,河南立戴德祠,湖广立隆仁祠,大同立嘉德祠等。不同意给他立生祠的官员,竟被逮捕入狱,惨遭毒打。魏忠贤的爪牙遍及全国,无处不有,其中最为凶狠险毒的有所谓“五虎”,是阉党的武臣干将,即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等,崔呈秀又为其首;还有所谓的“五彪”,是阉党的武臣干将,即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许显纯又为其最凶者。还有所谓“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这些都是他专政乱政的得力心腹。在京师内外,有宫城内外,遍布魏忠贤的密探,有人背后或私下说魏一句坏话,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