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美国实现其控制中国的计划创造了条件。

    华盛顿会议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极力扩大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造成他们分别操纵的中国各级军阀之间的混战日益加剧。1920年爆发的直皖战争,正是美、英与日本矛盾斗争的反映。结果皖系军阀失败,北方政权落到了直、奉两系军阀手中。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1922年4月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奉系失败,撤回关外,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从此直系军阀独占了北京中央政权,并以出卖国家主权为代价,从美帝国主义那里取得价值200万美元的军火,又从英帝国主义那里获得150万英磅的借款,打起“武力统一”的旗号,连续发动了对四川、湖南、福建等省的军阀战争。各省地方军阀,为了抵制直系军阀“武力统一”政策的推行和保住自己的地盘,则唱起“联省自治”的高调。对于所谓“武力统一”和“联省自治”的本质,正如桑和森曾指出:“力能进取的军阀,便倡武力统一,或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如曹吴),仅能自保或希图自保的军阀,使倡联省自治或筹备制省宪,选举省长(如川滇);同一军阀,进攻时宣布武力统一,退守时宣布联省自治(如奉张),凡此种种,无非是封建的残局之下,军阀专政、军阀割据的必然现象。”中国的政局陷于内争迭起,战乱绵延的极端混乱的境地。

    由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封建军阀连年混战,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更为激烈。中国的出路何在?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为了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革命纲领,给人民指明前进的方向,以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制定现阶段革命纲领时,得到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列宁在1920年7月至8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出各国共产党必须帮助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解放运动。大会还明确指出:“殖民地革命在最初时期不会是共产主义革命。”在革命的第一阶段中,应当是推翻外国资本主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派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和瞿秋白等出席了这次大会。会议期间,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进一步指出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南湖游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李达、张太雷、向警予、包惠僧、张国焘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我党的状况,总结了以往的革命经验,讨论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改变了党的“一大”作出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和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组织章程决议案旗帜鲜明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比“一大”通过的党纲更加完整地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推选为委员长,大会还决定出版党的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蔡和森主编。

    大会的中心议题和突出贡献是制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大会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宣言。宣言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高纲领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规定了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以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大成果,给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集中力量领导全国工人运动,1921年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总部设在上海,后来迁到北京。总部主任先是张特立(张国焘),后来是邓中夏。下设北京、武汉、湖南、广东、上海等地方分部。书记部出版了劳动周刊(后改为工人周刊,作为党指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刊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推动下,工人运动很快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罢工高潮。

    这次罢工高潮的起点,是1922年1月的香港海东大罢工。香港的中国海员,长期受英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剥削,生活极艰苦。苏北征等海外积极分子很早就在海员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并于1921年3月成立了中国海员工业联合会。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为了反抗英国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要求改善待遇增加工资,在工会领导下举行大罢工。罢工至3月初发展成为有10万多人参加的香港全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港英当局采取各种办法破坏罢工。他们封闭海员工会,强行拆建工会的牌子,并以武力相威胁。3月4日,港英军警开枪扫射回广州路径河田的罢工工人,制造了死6人,伤数百人的“河田惨案”。但罢工工人没有屈服;继续坚持斗争。罢工使来往于香港的远洋、近海和内河的航运全部瘫痪,致使香港海运中断,工商贸易几乎停止,食物和生活用品来源断绝,使香港变成了“死港”。终于迫使英帝国主义在3月6日取消了封闭工会的反动命令,释放被捕工人,答应增加工资15%至30%,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极大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了适应工人运动高涨形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于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一致承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这次大会,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此后,各地罢工斗争更加汹涌澎湃开展起来。其中,以安源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影响最大。

第312章 民国(8)() 
安源路矿是德、日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官僚资本企业,有1。7万多工人。1921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两次到安源调查,向工人作宣传。年底,湖南党组织派李立三等到安源开展工作。1922年2月建立中共安源支部,到7月,党员发展到30多人,并于1922年5月1日成立了安源工人俱乐部。9月13日,为抗议路矿当局长期拖欠工人工员和阴谋科教工人俱乐部。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发动下,1。7万多工人举行了大罢工。他们高呼“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发布宣言,提出保证工人政治权利,增加工资和改良待遇等17项条件。并在罢工斗争中采用毛泽东提出的“哀兵必胜”的策略,提出“哀而动人”的口号,团结战斗,使敌人的阴谋遭到破产,终于迫使路矿当局于9月18日本答应了工人的要求,安源路矿工人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10月末,开滦五大煤矿的大罢工,使工人运动达到新的高峰。开滦煤矿最初由官僚资本所创办,后因资本不足,改为中英合办,实际上大权操纵在英帝国主义手里。1922年10月16日,五矿工人向矿务局提出了增加工员和承认工人俱乐部的要求,而矿局却一面用镇压之计,一面勾结军阀部队扣押工人代表。工人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10月23日发起了开滦五矿大罢工,参加罢工人数达5万多人,使整个开滦煤矿生产陷于停顿。10月25日,英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军阀政府,调集3000名军警进行残酷镇压,当场打死5名工人,打伤50余人,并乘机封闭工会。工人们坚持斗争达25天之久,最后迫使开滦矿务局答应了工人的部分要求,罢工于11月16日宣告结束。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最高峰。铁路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了很快发展。到1922年底,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京汉铁路各站已建立了16个工会分会。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为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直系军阀吴佩孚撕下“保护劳工”的假面具,派出军警强行冲占会场。总工会决定全路自2月4日起实行总罢工,号召全路工人“为争取自由而战,为争取人权而战”。罢工主要领导人有张国焘、项英、罗章龙等。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于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地对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屠杀,50余人惨死,300多人受伤,1000多人被开除。京汉铁路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谦和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评惨遭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后,在军阀统治下的各地工会大部分被捣毁和封闭,许多工人领袖被逮捕和杀害。自1922年1月以来,全国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有30多万,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二七惨案”后,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英勇革命精神和坚强斗志,也启发了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必须同其他民主力量合作,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的胜利。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长期效法西欧、北美,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重压下,革命一再遭受失败。他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1921年5月回粤就任非常大总统,再度揭起护法的旗帜。但他长期栽培的“老部下”粤军首领陈炯明却与帝国主义、直系军阀相勾结,1922年6月16日凌晨,正当孙中山准备北战之际,围攻和炮轰总统府,公开判变孙中山。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

    孙中山著述孙文学说孙中山在屡经失败和挫折后,使他痛切也感到过去所采用的依靠军阀打军阀的办法是不能成功的,必须寻找新的力量和新的道路。而此时,孙中山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曾给孙中山以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给孙中山以深刻的影响,孙中山曾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看到民众的伟大力量,并认为:“于此甚短之期内,以绝伦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若诸君于此举足轻重之机来助或主张,予信北京政府从此更不能再拒吾人也。”十月革命后不久,孙中山即与列宁及其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有函电往来,商讨中国革命与中苏合作问题。1921年8月,他在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表示了要学习苏俄的愿望。信中说:“我非常注意你们的事业,特别是你们的苏维埃组织,你们的军队和教育组织。”1921年冬,孙中山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进一步表示了“与苏俄公开建立联盟”的愿望。马林向孙中山建议:一是要建立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党必须联合各阶层,尤其是工农群众,二是要开办军官学校,培训一支革命军队的骨干力量。1922年8月下旬,马林在上海又向孙中山提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和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建议问题。这些建议都得到孙中山的赞同。

    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一方面肯定“中国现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旅”,分一方面也善意地批评了国民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