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秋七月,朝廷下令征发贫苦农民,到远在数千里外的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去戍守边防,陈胜、吴广等九百人也在应征之列。上面派了两名县尉(负责一县军事的武官)押送这批戍卒。这两个县尉虽然都是酒囊饭袋,寻清闲却很有点办法。他们见陈胜、吴广在戍卒中的人缘不错,又很会办事,就委派陈、吴二人做了屯长,将行军、宿营等一应杂事全都推在了陈胜、吴广身上。

    这支老弱不齐、破衣烂衫的队伍,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急如星火,向渔阳进发。当时正是初秋季节,阴雨天来到。队伍刚刚走到蕲县以南的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便遇上了大暴风雨,一连数天,下个不停。山洪暴发,冲毁了桥梁和道路,到处都是一片汪洋。队伍无法行进,都被围困在泽国水乡。

    军情紧急。误了行军期限,按照朝廷的法令,就要处斩。戍卒们个个心急如焚,都在为前途和生命担忧。行军期限已经耽误,就是冒雨赶去,终归是去送死;衣服行李全被雨水打湿,干粮也已发霉,住无住处,吃没吃的。进是死,不进也是死,死亡在威胁着每一个人,每个人的心里都蕴藏着反抗的怒火。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陈胜和吴广私下商量道:如今逃跑是个死,暴动也是个死,同样是死,我们豁出这条性命,为起义而死,行不行?陈胜胸有成竹地分析了形势,他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皇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秦始皇宽刑少杀,被赶去北边监军。有人说扶苏根本无罪,二世却把他害死了。百姓只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有名的将领,多次立下大功,又爱惜士卒,在秦灭楚的时候不幸阵亡,楚国人都很怀念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说他逃走了。现在我们起来造反,如果借重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首先起事,倡导天下,响应的人必然会有很多。”陈胜和吴广一向很谈得来,陈胜说的一番话,吴广都很赞成。

    行事之前,两个人又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先去问卜。算卦先生问他们占卜什么事,陈胜说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于是,算卦先生迎合他们说:“二位所卜之事皆成,而且有大功。虽然是这样,二位是不是再去祷告一下鬼神?”听了卦意,两人都很高兴,付了卦金,就兴冲冲地走了。两个人一边走一边在想:算卦先生让我们去祷告鬼神是个什么用意呢?走了一段路,两个人恍然大悟:“这是教我们凭借鬼神的力量,先去威服众人啊!”于是,二人一边走一边安排了下一步的行动。

    戍卒们断了粮,纷纷到市场上去买鱼充饥。陈胜、吴广在一方绢帕上写了“陈胜王”三个鲜红大字,又把绢帕塞进鱼腹中。戍卒们买了这尾鱼,剖开鱼腹,发现了帕上的字,感到非常惊奇。

    傍晚的时候,细雨如丝,云重天黑。吴广乘众人不注意,人不知鬼不觉地进了驻地近旁的一片茂林中,闪身躲进一座断壁残垣的神祠里,捡一块雨淋不到的干爽地面隐蔽起来。入夜,吴广点起了一堆黄火。这时候,瑟索在草棚中的戍卒们正三一群、两一伙地谈论着“鱼腹丹书”的事。忽然有人发现了火光,在树林中忽隐忽现。接着又从林中传来了像是狐狸的嚎叫声。初时听得不甚分明,大家倾耳细听,隐隐约约听见了“大楚兴,陈胜王”几个字。狐狸居然讲起了人话,戍卒们都很惊恐。第二天一大早,戍卒们一边神秘地交头接耳,一边用奇异的目光暗中望着陈胜。这些事情只有两个县尉不知道,因为他们坐在屋子里喝得醉醺醺的。

    陈胜、吴广见第一步行动已经奏效,便等待时机,采取第二步行动。吴广平时很会体贴戍卒,同戍卒们相处得很好,有什么事情,大家都愿意替吴广出力。吴广凭借这点有利条件,乘两个县尉喝醉了酒的当儿,当着他们的面,多次在戍卒中扬言自己要逃跑,用来激怒县尉,让他们惩罚自己,借以引起戍卒们的公愤。

    陈胜像两个县尉对逃跑的事本来就很头疼,一见身为屯长的吴广也鼓动逃跑,立即火冒三丈,又借着点酒意,不容分说,将吴广放倒在地,当众鞭打。戍卒们都为吴广捏了一把汗,不少人从旁替他讲情。两个县尉正在火头上,半句也听不进去。吴广伏在地上,一边受刑,一边不住声地叫嚷:“打吧!你们打吧!打不死我就跑!”两个县尉大怒,一个唰地抽出佩剑,要杀吴广。周围的戍卒马上假装上前劝阻,保护吴广。吴广乘机一跃而起,一把夺过县尉手中的佩剑。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刀光一闪,县尉的人头早已滚落在泥水中。站在旁边的陈胜大喊道:“弟兄们,杀掉赃官!”话音刚落,戍卒们一拥而前,七手八脚,把另一个县尉也干掉了。

    正当戍卒们都在想下一步怎么办的时候,陈胜站到高处,集合戍卒说:“众位在这里遇上了暴雨,全都耽误了行军期限,按照朝廷的法令,误期就要处斩。即使侥幸活命,守卫边塞也会死去一大半。仕士不死则已,要死,也要干一番事业,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有种的吗!”

    戍卒们早就想反抗了,现在又杀了朝廷命官,罪上加罪,更是没有第二条路好走。陈胜的一番话,说到了每一个戍卒的心坎上。几百人的队伍立刻沸腾了,千百双手臂高高举起,像山洪爆发一样高呼:“好啊,我们听您的,快说怎么干吧!”陈胜见群情激愤,立即袒开右臂,高喊道:“不怕死的,袒开右臂!”只听呼啦一声,几百名戍卒全都露出了瘦骨嶙峋的右肩膀。陈胜宣布:我们是公子扶苏、楚将项燕领导的队伍。接着,命人把写有“大楚”二字的战旗,高高竖立在堆好的土坛前。几百名戍卒面对自己的战旗,发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庄严誓词。又从泥水中捞出两个县尉的人头,隆重地祭祀了战旗。

    戍卒们从来就把陈胜、吴广看成是自己的主心骨,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先听听他们二位的想法。杀掉两个县尉以后,戍卒们更加敬重他们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再加上“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启示,大家一致推举陈胜做将军,吴广为都尉。陈、吴二人按照军事编制,重新组织了队伍,委派了各级领兵将校。这支农民起义大军,在陈胜、吴广两位领袖的率领下,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首先卷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革命风暴,展开了一场英勇而又悲壮的反秦斗争。

    刘邦和项羽

    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第40章 秦汉(4)()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在南方的会稽郡。声势更大。

    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羽像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

    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的年轻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这一回,他们听到陈胜起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几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子弟兵”。

    项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广陵,接着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由刘邦带领,来投靠项梁。

    刘邦本来是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工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一天天赶路,每天总有几个民工开小差逃走,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工们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

    民工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

    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儿是哪儿。”

    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工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同十几个民工逃到芒砀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

    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为沛公。

    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又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

    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别处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正好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两人遇在一起,很谈得来。他们一商量,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大,遂决定去投奔项梁。

    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助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

    陈胜、吴广等主要起义领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起义的领导权都落在旧六国贵族手里,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国的大将章邯、李由,想趁机会把起义军一个个击破。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决心把起义军整顿一下。为了扩大号召,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找了来,立为楚王。因为楚国人对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一直为他抱不平。为了提高号召力,大家把他的孙子仍称作楚怀王。

    巨鹿之战

    项梁在整顿了军队以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项羽、刘邦带领另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项梁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有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章邯重新补充了兵力,趁项梁不防备,发动了猛烈的反扑。项梁在战斗中被杀了。项羽、刘邦也只好退守彭城。

    章邯打败项梁,认为楚军大伤元气,就暂时撇开黄河以南这一头,带领秦军北上进攻赵国,很快就攻下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章邯派秦将王离把巨鹿包围起来,自己带领大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他还在棘原和巨鹿之间修筑了一条粮道,给王离军运送粮草。

    赵王歇几次三番派人向楚怀王求救。当时,楚怀王正想派人往西进攻咸阳。项羽急于想为叔父报仇,要求带兵进关。

    怀王身边有几个老臣暗地对怀王说:“项羽性子太暴躁,杀人太多;刘邦倒是个忠厚人,不如派他去。”正好赵国来讨救兵。楚怀王就派刘邦打咸阳,另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到巨鹿去救赵国。

    宋义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