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鲁少川接过三棱军刺,仔细认真的端详着,并且说道:“大帅,您打造的这柄武器三面有着血槽,尖端又是扁平的形状。我估摸着,您是想要制造出独一无二的武器,所以才制造了这样的外形。您想啊,一般的人都使用钢刀、宝剑,或者是匕首,尖刀营的士兵却是使用”

    “停!停!”

    没等鲁少川说完,李振直接打断了鲁少川说话。

    这厮纯粹是凑热闹,没有找出其中的要点。

    黄士海嘿嘿直笑,心中乐不可支。

    接下来,杨班侯也看了看,包括史密斯、戚镇海和周秀英都看了武器,又看了李振画出来的图形,但是没有一个人猜出三棱军刺的主要特点。李振见没有一个人能猜出来,沉声说道:“也罢,既然你们都猜不出来,我们找一头猪来试试。管中窥豹,就能比较出差别。”

    说出这番话,李振心中叹了口气。

    原本是杀敌的利器,却要用在杀猪身上,真是可惜了。

    鲁少川第一个响应,说道:“走,去试试。”

    当即,一行人离开了书房,径直朝养猪的猪舍行去。来到猪圈外,李振把三棱刺递到鲁少川手中,说道:“你原来是海盗,杀猪宰羊的事情应该干过不少。你拿着三棱刺杀一头猪,再用普通的匕首杀另外的一头猪。两相比较,就可以比较出各方面的情况。”

    鲁少川嘿嘿一笑,翻身跳进猪舍中,扑向其中的一头猪。

    “噗!”

    三棱军刺轻易的刺入了一头猪的身体,旋即就响起这头猪的惨叫声。鲁少川轻车熟路,猛地一抽三棱军刺,滑溜的拉了出来,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被刺中的猪不停嚎叫着,血窟窿更是像泉水般喷溅出鲜血,血流不止。

    鲁少川嘀咕道:“的确有点不同!”

    李振又让人递给了鲁少川一柄匕首,鲁少川再次翻了进去,匕首迅猛的往前刺出。

    “噗嗤!”

    匕首刺入猪皮,戳入身体中,立刻喷溅出一蓬鲜血。

    剧烈的痛楚刺激下,猪开始反抗。鲁少川又抽出匕首,但是抽出匕首的过程中,鲁少川却是真切的感受到了两种武器的不同。鲁少川退出猪舍后,盯着用匕首刺伤的伤口,再一次瞅瞅用三棱军刺刺伤的伤口,心中隐隐已经有了答案。

    李振笑问道:“亲自感受了,怎么样?”

    鲁少川道:“大帅,您设计出来的这柄武器,的确是一把杀人的利器。”

    李振露出满意的神情,说道:“感受到好处了吧!”

    鲁少川点头道:“真是感受到了。”

    李振目光掠过黄士海、杨班侯等人,伸手指着受伤的两头猪,说道:“先看伤口,三棱军刺刺中后一个窟窿,伤口大,造成的伤害也大。普通匕首刺中后,却是一条缝隙,除非你用力搅动,才能加重伤口。这一点,可以直观的看出来,看了后就能有大致的了解。”

    众人连连点头,因为这是事实。

    李振又说道:“鲁少川亲身感受了,肯定明白使用不同的武器,受到的阻力是不同的。三棱刺刺入身体后,因为三面有着血槽,抽出的时候不会有阻力,能够一气呵成的抽出来。匕首抽出来的时候,会有一种滞涩感,像是被夹在里面,要用力才能抽出来。”

    鲁少川脑袋像是小鸡啄米般点头,连连说道:“真是这样的,感觉大不一样。”

    杨班侯、黄士海等人闻言,眼睛都亮了起来。

    武器刺入身体里面,然后抽出来,必定会有一个用力拔出的过程。李振设计出来的武器却是不受阻碍,大大的提高了杀人的效率。

    试想一下,双方武艺相当并且拼命的时候。一旦武器都插在对方的身上,三棱军刺却是瞬间拔出然后第二次出手,对方却不可能,立刻就拉开了差距。

    李振伸手指着猪舍里面的猪,又说道:“再看看伤口,以及留出来的鲜血。”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望去,却见被三棱军刺刺中的猪身前已经是布满了一大滩血泊,奄奄一息处在濒临死亡的边缘。至于被匕首刺中的猪虽然也很痛苦,流淌出来的鲜血却不是太多,没有那么严重,还不至于死亡。

    这时候,几个人都想到了其中的奥妙。

    杨班侯立刻说道:“大帅,尖刀营的士兵是精锐,经常要执行单独的任务。我认为,先给所有的尖刀营士兵配备三棱军刺,增强他们的战斗力。”

    鲁少川却道:“杨小子,你傻啊。你现在不是尖刀营的人,要为自己的兵考虑。”

    杨班侯眉头一挑,才反应过来自己不在尖刀营了。

    看来,还是有些不习惯啊!

    李振沉声说道:“关于三棱军刺的问题,制作过程很慢,还要加入一些不同的金属,暂时是不可能推广开来的。就按照杨班侯的说法,暂时装备尖刀营的士兵。至于你们这些个军中的主将,一个人配备一柄武器。”

    鲁少川眼珠子滴溜溜转动,心中却考虑着多捞几把。李振让几位将领明白了三棱刺的威力后,才带着几人返回书房。

    李振说道:“大致的事情已经说完了,现在只剩下募兵的问题。我们连续击败洋人,又击败了发匪,军队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尤其是上海的百姓得知募兵,肯定会踊跃参军。到时候可能会人满为患,所以你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务必要精,不要滥竽充数。”

    黄士海大声道:“请大帅放心,末将一定会处理好募兵的事情。”

    事情商议完,几人便离开了。

    此次,每一个人都是喜笑颜开的离去,每个人都升官了,都成为了李振麾下屈指可数的主要人物。李振处理完后,又是朝后院行去,直奔芷兰的院子。

    ps:三更完成;

第200章转折点() 
咸丰四年,对于建都南京并改名为天京的太平天国来说,无疑是诸事不顺的一年。这一年,北伐的太平军失去了咸丰三年的锐气,连战连败。

    实际上,早在咸丰三年冬天的时候,北伐军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颓势。

    和清军相比较,林凤祥、李开芳等人所率领的太平军更善于运动作战。因为运动作战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太平军吸收沿途各地的流民,增加兵员的储备,并且收编各地的武装。同时,再以接连不断的战斗来培养士兵的经验和素质,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这样的战斗模式,像滚雪球般迅速的扩大自身实力。

    然而,在咸丰三年的冬天,形势急转直下。

    由于天气寒冷和各地府衙的防范,林凤祥和李开芳的部队严重的缺乏粮草和弹药,只能在天津附近原地驻扎,想熬过这个冬天。然而,清军却抓住了这个机会,将停下来固守待援的太平军团团围住,死死的咬住出现颓势的太平军。

    局势不利,太平军被迫在咸丰四年正月初八向南突围,退至河间县的束城。

    太平军还没有站稳脚跟,清军已经杀来了。

    无奈之下,太平军又退往阜城。

    还没到阜城,北伐的太平军再度被清军包围起来。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太平军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锐气,岌岌可危。

    时间回到咸丰四年,正月初七。

    东王杨秀清得知了林凤祥、李开芳等人被围的消息,紧急派出以黄生才、陈仕保、曾立昌及许宗扬等为主的将领率领7500人的援兵从安徽安庆出发,增援北伐军。

    这一路北上的援军,和当初的林凤祥、李开芳一样,势不可挡。一路上都在不断的扩大队伍,三月初就击败张亮基、善禄、胜保等人,攻占了工商业重镇临清。

    因为驻守临清的清军在撤退时将城中的所有粮草全部焚烧殆尽,致使北伐援军没有了事物。如此,北伐援军也出现了和林凤祥、李开芳一样的问题——补给困难。这时候,胜保和新任山东巡抚崇恩再一次抵达临清,包围了临清,断绝了城中一切接济。

    此时的北伐援军的军心已经开始涣散,哗变和逃跑几乎天天都出现。

    三月二十一日,北伐援军撤出临清,想要北上阜城和北伐军汇合。

    半路上,新归附的流民百姓却不听指挥,改道往南跑去,想要返回天京。这一举动,立刻给了满清大军机会。清军乘机截击,北伐援军遭到了惨烈的损失,便放弃了和北伐援军汇合的任务,直接后撤。

    三月二十七日,北伐援军退到了清水镇。

    四月一日,北伐援军继续往南后退,退到了冠县。

    常言道墙倒众人推,太平军出现颓势的时候,地方的团练活跃了起来。冠县的地方团练和胜保的马队前后夹击,杀得太平军溃不成军。

    裹在军中的流民百姓四处乱窜,军不成军,全军溃败。

    北伐援军彻底失利,只好退到了江苏丰县,准备渡过丰县境内的旧黄河,从而摆脱追击。大军骑马渡河,却没想到河中竟是淤泥深沟,战马无法前行,除了两千多士兵渡河南下,其余的人全部殉难。

    其中,北伐援军的主将之一曾立昌跃马跳河自杀,黄生才在冠县孔家集被杀。

    渡过旧黄河的士兵成了没头苍蝇四处乱窜,转战凤台展沟集。陈仕保力战而死,只剩下许宗扬逃回天京,却被打入了东牢。

    如此,太平军的北伐援军彻底失利。

    林凤祥和李开芳也被困住,无法脱身返回天京。

    不过,太平天国却没有放弃,四月初又派出了燕王秦日纲领兵第二次北援。然而,这一次却更是蛇头蛇尾,大军还没走远,刚刚抵达舒城秦日纲就兵败了,灰溜溜的带着大军返回。林凤祥和李开芳失去了支援,只能在北方转战,再也无法南下。

    北伐和北伐援军的失利,沉重的敲在太平天国诸王的心中。

    大军锐气尽失,已经无法威胁到满清。

    然而,北伐军的失利,却仅仅是一个开头。

    在此之前,太平军还有一支军队进攻湖南、湖北等地,这里的战场在咸丰四年初还是较为顺利的。太平军南北夹攻长沙,曾国藩为解长沙之危,率领大军反扑湘潭,又亲自率领水师战船四十艘,陆师八百人在四月初二日进攻靖港。

    太平军见曾国藩水军和陆军杀来,开炮轰击湘军水师。曾国藩借着河水流向和风向,让士兵在两岸用缆绳牵舟缓行。太平军见状,又派兵歼灭牵缆之人,然后派出了小划艇二百余艘逼近,乘风防火,大败湘军水师,烧毁了战船,陆路湘军也被太平军击溃。

    曾国藩损兵折将,愧恨交加,在靖港对岸铜官渚投水寻死,幸好被其属下所救。

    一连串的胜利,这一路太平军的尾巴开始翘了起。

    尤其是太平军的主将林绍璋已经昏头了,指挥不当,内部的将领又各自不服,水师更是临时用民船组成的,战斗力较弱,致使作战失利。军队出现了内部矛盾,曾国藩却磨亮了钢刀水陆并进,再一次杀回了湘潭。

    两军交战,太平军陆路、水师接连受挫。

    四月初五,太平军连战连败,迫不得已从湘潭撤退。

    此战,太平军的水陆交战一共有十次,十次皆败,死伤了万余人,其余溃逃的士兵不低于五六万,甚至更多。并且,被毁坏的船只近两千艘。湘潭之战后,曾国藩声名鹊起,太平军却是撤出湖南。曾国藩趁势杀出昏暗,攻打江西九江,迫使太平军防守。

    林绍璋所率大军的失利,更是削弱了太平军的实力,使得太平军抽调不出力量救援林凤祥和李开芳。

    太平军各方面惨败的消息传回天京,立刻掀起了滔天巨浪。

    天王府,天王洪秀全身穿明黄色龙袍衮服,端坐在大殿正上方,位于最高位置。左侧的斜下角坐着九千岁杨秀清,两人是天国的最高领导者,位置有别于其余诸王。大殿的左右两侧,坐着翼王石达开,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

    诸王齐聚天王府,便是商议太平天国接下来的走势。

    ps:三更之一;转眼间,已经200章了,四十多万字了,真快啊!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第201章攻打两江大营() 
天王府内,坐在当中的洪秀全用目光扫过杨秀清、韦昌辉等众人,神色异常严肃。此时的洪秀全,眼圈有些发黑和浮肿,双眼布满了猩红的血丝,一脸的疲倦。

    但是,洪秀全这一脸的疲倦不是因为战事不利失眠忧虑引起的。是因为洪秀全在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整日呆在深宫之内,忙着料理自己的老婆给弄的。

    常言道色字头上一把刀,洪秀全便是如此。

    此时的洪秀全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魁梧和英气勃发,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长久抽大烟的烟鬼一样的身材。关于洪秀全的妻妾数量,有的说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