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振这边,只有李振一个人坐下,龙熬、叶澄衷等人都站在李振的身后。

    李振没有直入主题,摆手指着曾国藩身边的人,笑说道:“伯涵兄,先介绍一下你身边的人吧。来了一趟,总不能让我用‘那谁、喂、喂’之类的称呼,这样多不好。”

    曾国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举止更显从容了些。

    旁边的人,都是面带笑容。

    李振一句调侃的话,顿时让气氛活跃了起来。

    曾国藩摆手指着左手侧的中年人,说道:“这位是我门下弟子李鸿章”

    “李少荃!”

    李振眉头一挑,眼中闪过惊讶之色。

    李鸿章闻言,也很惊讶。此时的李鸿章名声不显,并没有过多的人知道。‘少荃’是他自己取的号,李振却张口说了出来,让李鸿章很惊讶。不过,李鸿章还是很快恢复过来,站起身抱拳道:“下官李鸿章,见过钦差大人。”

    李振打量着这个东方的‘俾斯麦’,心中感慨。

    这一次,真是名人大聚会啊!

    晚清的两大重臣都汇聚到了他的营中,绝对是世所罕见。李振见李鸿章站着,也站起身,伸手说道:“少荃兄,我这边不兴抱拳礼,除了军礼之外,都是握手。”

    李鸿章点点头,赶忙伸手和李振握手。

    旋即,李鸿章坐下。

    不过,李振却仍然是站着,曾国藩也不好继续坐下,立刻站了起来。尤其是他见到李振和李鸿章握手,才回想起李振在营地门口迎接的时候也曾伸出手,只是当时他抱拳相对,两人并没有握手,事情发生了,曾国藩就没有去考虑了。

    他继续介绍了剩下的人,坐在曾国藩右侧的人是曾国潢,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接下来依次左右排列,是三弟曾国华、四弟曾国荃、五弟曾国葆,曾家五兄弟全部都列席。

    李振一一和几人握手,然后才坐下。

    叶澄衷让人上茶,又站在旁边。

    李振呷了一口茶,笑说道:“伯涵兄千里迢迢来我营中,有什么事情吗?”对此,李振心中也在琢磨,思考曾国藩是想要借兵、还是要借钱,亦或者是借武器。

    曾国藩说道:“不瞒弘毅,我此番来,是向弘毅取经的。”

    “哦,此话怎讲?”李振问道。

    曾国藩叹了口气,一脸落寞之色,说道:“这几年剿匪,虽时有获胜,但都是胜少败多,尤其是两次遭到惨败,我这一把老脸都丢尽了。反观弘毅,率领士兵以少胜多,连战连胜,打得发匪无力抵抗,当为我辈之楷模啊!”

    李振说道:“伯涵兄过谦了!”

    曾国藩肯定的说道:“事实胜于雄辩,弘毅打了胜仗,打败了发匪,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次我来江北大营,是想要向弘毅请教用兵、练兵之道,希望弘毅能不吝赐教。”说着话,他站起身,恭敬的朝李振揖礼。

    ps:第一更;

第526章开眼看世界() 
曾国藩可以做到屡败屡战,一方面是心境,另一方面是他不甘心,。然而,曾国藩的心毕竟不是铁做的,会有气馁的时候,会感到沮丧和落魄。正如他两次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一次想要投水自尽,一次想骑马冲入敌阵拼死一战,只是都被部下阻拦,才保住了性命。

    他这一次来拜见李振,是诚心诚意,是打定了注意要学到东西的。

    他没有而别人有的,他可以学习。曾国藩有了这个想法,抛去了自身一把年龄的问题,所作所为发自内心,并没有装腔作势。

    李振摆手道:“伯涵兄请坐,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作为一个晚辈,也是初出茅庐,也有事情要向伯涵兄请教的。”

    李鸿章说道:“李大人,您不要谦虚了。大清国的汉人将军中,当以李大人为首,称得上是我汉人中的顶梁柱。放之四海,李大人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将。这次我和老师一起前来,也是想要向李大人取经的。”

    “少荃兄过谦了!”

    李振见李鸿章如此自谦,心中也颇为的用意。

    想一想,晚清的两大名臣坐在他面前,并且谦卑的向他请教,这是何等的荣耀?李振也不推辞,缓缓说道:“伯涵兄、少荃兄,对于行军打仗方面的事情,我这个出身行伍的人,的确是有一点看法的,不过仅限于自己的一点经验。”

    顿了顿,李振又道:“若有不对的地方,请两位兄长多多指教。你们二人都是出身名门世家,学问比我丰富;又都比我年长,处事的经验比我丰富;而且在官场的时间也长,对官场更是比我了解。我们交流一番,不存在请教这个说法。”

    李鸿章说道:“李大人,关于”

    李振道:“少荃兄,直接称呼字就好,再叫李大人我可要生气了。”

    “好,好!”

    李鸿章也是一脸笑意,觉得眼前的人没架子。他说道:“弘毅贤弟,关于做官这一条,我的理解是皇上的恩宠。只要得到皇上的器重,一切都不是问题。正如弘毅贤弟得到皇上重用,这就是关键,有这一点足够了。”

    曾国藩瞪了李鸿章一眼,道:“弘毅,别听少荃的话。这是半截话,若只是邀宠,可能是忠臣,也可能是佞臣。所以,还要三省吾身,这是我目前的看法。”

    李鸿章乖乖的道:“老师说得对!”

    李振笑道:“伯涵兄不愧是名门出身,学问和做人都是极为优秀的。”

    曾国藩说道:“言归正传,说说你如何练兵的?”

    李振点点头,说道:“伯涵兄称之为练兵,其实我也就是一点看法。我认为,一个军队称之为军队,至少有三个条件。首先,一支军队能凝聚起来,而不是一盘散沙,主帅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常言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个没有能耐的将领,军队肯定是不行的。这支军队不能成为军队,只能说是一盘散沙。”

    曾国藩听后,立刻开始思考,他到底有能力没有呢?

    有!

    曾国藩思考后,心中毫不犹豫的肯定。

    李振接着说道:“伯涵兄是当世大才,能耐不凡,能将兵,亦能将帅,所以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并非是伯涵兄的问题,也不是少荃兄的问题。我认为在主帅正常的情况下,第二个重要的条件是军中士兵使用的武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兵们没有锋利的武器拼杀,军队的士兵肯定难以发挥出强横的战斗力。”

    “明代以前,其实包括明代,大多数的交战都是用刀、剑、长枪等冷兵器交战。那时候的比拼,靠的是武勇,靠的是武器的锋利。谁的力气大,谁的武器锋利,就更加的厉害。到了现在,已经不是力气大,不是刀刃锋利,就能取胜的。”

    “现在比拼的是火枪的厉害,是武器的先进性,这是取胜的关键。不管你练了什么武艺,或者是金钟罩,或者是铁布衫,我一颗子弹打出去,立刻就能杀了你。当两军交战的时候,我的士兵都使用火枪,伯涵兄的士兵全部用刀,你说谁能胜利呢?”

    李振一脸的笑意,目光落在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叹口气,点点头。

    显然,曾国藩也认可李振第二点的看法。

    李鸿章说道:“弘毅贤弟,我的士兵可能武器不怎么样,但是还有士气啊。军队的士气上来了,众志成城,同样是可取的。”

    李振轻轻摇头道:“少荃兄,你钻牛角尖了。在相同的情况下,士气高昂的军队的确是占有优势的。但我的第一点就说清楚,必须有一个正常的主帅。自己这方的主帅看到对方鼓舞士气,他难道不会鼓舞自己军队的士气吗?和尚可以做,道士也可以做的。”

    李鸿章点点头,道:“继续说!”

    曾国藩一言不发,等着李振继续讲。

    李振继续道:“第三点,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我认为一个军队要有一股军魂,让所有的士兵们有向着军队的士气,这是这一股精神。有了这股精神,才能把所有的士兵凝聚在一起,让他们可以把后背交给同袍战友,让他们可以拼命的厮杀,让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浴血拼命。这一点,我认为是最困难的,也是军队失败了也不散的关键。”

    “呼!!”

    李振说完后,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

    此时,以曾国藩为首的人,全都是陷入了沉思中。仔细想想,李振说的很简单,都是能懂的,具体操作起来,却又是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良久后,曾国藩叹息道:“说到底,重点是武器不够厉害啊!”

    李鸿章说道:“若是我们的武器厉害,早把发匪解决了。”

    李振眼珠子一转,心中有了另外的想法,严肃的说道:“要改变武器,就必须要向外国的洋人学习。如今洋人船坚炮利,火器厉害,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东西。不管是洋人的政治,亦或是经济,或者是文化,都值得学习,凡是洋人的,都可以去研究。”

    李振这么说,是想让两人接触更多的信息,让两人开眼看世界。

    ps:第二更;推荐一本玄幻好书,无上圣主,这本书很经典,值得一看。

第527章刺头挑事() 
李振的想法是想让曾国藩和李鸿章尽快接触外面的世界,当两人看到外面的世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见识了更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思想会渐渐的发生改变。如此一来,有一定的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两人忠君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两人都还没有崛起,地位不高,能虚心的接受新事物。

    曾国藩说道:“弘毅的意见,我会采纳的。”

    李鸿章也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弘毅一番话振聋发聩,让我大开眼界。看来,还真是小觑了洋夷。”

    李振笑说道:“其实要获取更多的新信息,国内就有来源。我在广州开办了‘九州日报’,报纸上专门刊登洋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内容,还涉及洋人的武器。主办报纸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名士魏源,他和林则徐是好友,接触了许多外国的事情,本身在这方面有经验。所以,你们可以多看‘九州日报’,多学习外国的制度、武器等,学强国之道,学强自身之法。”

    李鸿章点头道:“弘毅贤弟的建议我会去做的,一定身体力行。不过,我还想参观弘毅贤弟军队士兵的操练,可否?”

    这话出口,曾国藩、曾国潢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李振。

    显然,这是曾国藩一行人来此的重头戏。

    李振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说道:“好,去看一看士兵的操练。”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脸上露出喜色,立即起身,兴致高昂的跟着李振出了中军大帐。叶澄衷跟在李振身旁,说道:“大帅,先去哪里看呢?”

    曾国葆插嘴道:“既然去看操练,自然是随意走,不能有安排。”

    叶澄衷年纪不大,跟着李振却有一段时间。见曾国葆突然插话,一点都不讲规矩,心中略微有些不喜。他看了曾国葆一眼,收回目光等着李振说话。

    李振笑说道:“好,随意看看。”

    曾国藩见李振没有生气,顿时松了口气,然后瞪了曾国葆一眼,才开口道:“弘毅,五弟说话口无遮拦,请不要放在心上。”

    李振摇摇头,说道:“伯涵兄严重了,我认为国葆大哥说得很对。既然去看操练,自然是不能事先准备好的,否则就是去看表演,不是真正的操练。现在这个时段,军中的士兵还在练武,我们先去看练武的士兵。”

    李振带着一行人,直奔军中的大校场。

    “哈!!”

    “嘿!!”

    校场中,大喝声此起彼伏,声如洪钟,响彻云霄。

    两千四百名士兵,正在校场中练武。

    这两千四百人分成两拨,其中一拨跟着杨露禅练武,一共一千二百人,分别是杨班侯、戚镇海、鲁少川和史密斯麾下各自一个营的士兵凑起的。另一波的一千二百人跟着董海川练武的,这些士兵的组成,也跟杨露禅麾下练武的士兵一样,都从四个团中挑选了一个营的士兵。

    李振带人来的时候,正是杨露禅和董海川亲自领兵练武的时候。

    两人带队,两拨士兵联系不同的套路。

    一拨士兵练习的是太极拳,一拨士兵练习的是八卦拳。杨露禅交给士兵的拳法并不是完整的练拳,因为完整的太极拳练习下来耗时太长,也不容易学习,所以杨露禅教导的都是太极拳中容易学习并且有杀伤力的招式,简单迅速,容易施展的。

    董海川教导的八卦拳同样如此,交给士兵训练的都是经过他修改的招式,凶狠快速,能在短时间内杀伤敌人。

    李振停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