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过了黄河,已经是三更天了。

    河对岸就是大顺军的势力范围,有兵将过来接驾,人困马乏的李自成等人,草草地吃了点东西,然后到倒头便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李自成聚将议事,然后调兵遣将,分兵部将,等所有的大炮全都布置好了,打算凭借天嵌之险与朱由崧再次决战,绝对不能让朱由崧的人马渡过黄河。

    此时的朱由崧带着文武众将正在悲哀分享胜利果实。

    这一次大胜仗打的比原武之战还漂亮。不但破了却月阵,救了小柳是,很一举把大顺军的连营给端了,将李自成的人马赶回到了黄河南岸。

    此战共歼灭大顺军四万多人,其中俘虏了一万多人,所得的器械骡马粮草无算。

    这次大战还有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一种比较原始的当威力无比的武器,那就是你发射飞矛小木车,朱由崧命部下把它收好,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朱由崧的人马,此战也伤亡了一万余人。

    追杀了李自成的人马一阵之后,朱由崧传旨停止追击,连夜命人清扫战场,扑灭残火,掩埋尸体,救治伤员,妥善处置俘虏,同时一部分人员埋锅造饭。

    晚饭之后,天已经过二更了。又打了一整天的仗,人马的体力消耗太大了,必须得休整兵马,以恢复战力。

    因此留下警戒人员之外,明军开始休息了。

    小柳是经过此劫,成长了不少,被困大顺军营的这几天,她也受了不少苦。

    但毕竟是小孩子,恢复的很快,回到朱由崧身边几个小时之后,便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聪明,想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有说有笑的,围着朱由崧和马金花,贺宣娇,慧梅蹦蹦跳跳的,像依人的小鸟。

    是夜三更天,征战了一整天的朱由崧忙完了军中的一切,携众美妃也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朱由崧天近午时才从床榻上起来,昨天晚上休息的太好了,他觉得从离开北京亲征李自成以来,从来没这么舒服过,这当然是连续几场胜仗的积累,主要是心灵上的舒适和放松。

    朱由崧起来洗漱已毕,有几位美陪着用过早膳,然后又和小柳是等人舞了一通宝剑,浑身筋骨活动的微微见汗,觉得更舒畅了。

    此时满营的众兵将正忙得不亦乐乎,有将战利品登记造册入库的,有按他的政策处置俘虏的,有忙着救治伤病号的,有记军功的,有因昨晚战场没清理完,今天接着清理的。

    两天之后,朱由崧的六万多水师数千条战船,从官渡开到,整个水师营沿黄河北岸排了十几里长,旗帆招展,号带飘扬,威武雄壮。

    朱由崧把马金花马万年堵胤锡等贺兆雄的等人招集到一起商议过黄河之策。

    现在明军的探子已经把黄河南岸大顺军的兵力情况部署基本上搞清楚了,李自成在短短的几天内就调集了五万大军,在黄河南岸深沟高垒,四十多门重炮封锁了整个河道。

    另外,河南总理陈潜夫和袁枢等带着河南道的兵马前来勤王,打算从黄河南岸的东部攻击李自成部,配合和朱由崧的大军过河,但是兵锋刚到郑州南的杞县一代,被李自成手下的大将李过带兵阻住。

    朱由崧和众将商议之后,只有强渡黄河,但为了尽量减少伤亡,强渡黄河也得讲究些策略。

    决定仍然找一部分人潜水过河,跟当初强渡长江一样,破坏大顺军的炮台。

    因为红衣大炮射程有限,无论是李自成的大炮,还是朱由崧的大炮,都无法从河岸打到对岸,水师船头家有千斤佛郎机,然而这种火力跟红衣大炮相比逊色的太多。

    抢渡黄河的任务自然落到了铁臂苍龙和赵雄身上,另外把李全,柳春红仍然派给贺兆雄听用。

    方案已定下来之后,朱由崧传营传旨,击鼓升帐,他现在不只是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还是全军的总司令。

    鼓响三通,文武众将甲衣整齐,精神抖擞地列立两厢,朱由崧开始分兵派将。

    PS:这两天孩子发烧更新又不准时了,尽量为大家保证每天两更,由此为您带来的不便,请见谅。

    (本章完)

第493章 强渡黄河(2)() 
    算上六万水师,朱由崧在黄河北岸集结了十几万大军,打算强渡黄河,继续追歼李自成的残余。

    立马在黄河北岸,面对滔滔的黄河水,与曾经立马执剑站在长江边上的感觉大不相同。

    同样是两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时隔仅一年有半,然而那时的朱由崧刚刚稳定了朝堂局面,四家不听话的军阀拾掇了三家,最强大的左良玉和江淮以北的鞑子正在猖獗,大明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然而现在今非昔比啦!左家父子已经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多尔衮为首的清鞑子被收拾得差不多了,只有携着小顺治狼狈的滚出北京,滚回关外的老家。

    虽然出现了两个国中之国,但现在的大明版图基本上恢复了崇祯时代的辽阔,朝堂稳定下来,党争消除,军队不听朝廷的顽疾也不复存在,只要朱由崧一道旨意下,几十万忠于朝廷,忠于大明的军队云集,指哪儿打哪儿。

    外驱鞑子,内迁北京,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大明帝国,他的弘光大帝,名副其实。

    现在御驾亲征流贼李自成,又是连战皆捷,一举把李自成赶到了黄河南岸。

    立马在黄河岸边,朱由崧追昔抚今,心潮起伏,思绪翻滚,不无感慨,要说这成绩还是满满的,尽管自己的使命还远远未完成。

    初夏的黄河迎来了初汛期,洪水滔天,涨满了整个河床,浊浪排空如万马奔腾,辽阔的河面一眼望不到边。

    第一梯队的二百只小战船整装待发。

    此时一千二百名水师精壮,已经在河岸边集结,准备登船,贺兆雄在给他们训话。

    几天前大破却月阵的战斗,贺兆雄的水师营立下汗马功劳,贺兆雄亲自带领一千五百名敢死队通过逆流潜水,突然插入敌后,让大阵首先乱了阵脚,然后他们浴血奋战破坏小木车,大破缺月阵他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可惜的是,此战令这支英雄的队伍伤亡过半,一千五百人有战斗力的只剩下六百八十余人,要潜渡黄河完成陛下交给他们的特殊任务,不足七百人,人手太少了。

    贺兆雄到水师营又重新精挑细选了五百余人,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千二百人的敢死队。

    为了提振士气,一千二百名勇士在河边集结誓师,作为贺兆雄的副将,李全和柳春红也在。

    朱由崧命人把御酒御肉运到河边,每人一碗酒,一方肉,人人有份分发下去。

    贺兆雄道:“弟兄们,抢渡黄河,剿灭流贼李自成,在此一举,不胜不归!”

    “不胜不归,誓死效忠陛下,效忠大明!”……

    一千二百名勇壮内穿水师衣,外罩牛皮战甲,内藏匕首,外挎腰刀,虎目圆睁,高举拳头,声彻云霄。

    这喊声震动了不远处的朱由崧,看这阵势,热血沸腾,若非他是一国的帝王要指挥千军万马,他也真想当一回敢死队,他水里的功夫现在跟贺宣娇学的也可以啦,吸一口气,在水下待个十几分钟绝对没问题,至于各种游泳潜泳更是不在话下,然而这批敢死队注定没有他的份儿,此时朱由崧只有满意地看着他们,不无羡慕与希望地点了点头。

    贺兆雄讲完之后,用刀扎起方肉放入嘴中大嚼起来,然后端起酒碗,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啪嚓一声把酒碗摔了个粉碎。

    一千二百名勇士也都把肉吃完,把酒喝干,把碗摔在了黄河岸边。

    贺兆雄刚要下令登船,“指挥使大人,等一等。”随着喊声,跑过来一名军将。

    “金武?……何事?”贺兆雄看到此人不由得一怔道。

    “报告指挥使大人,贺金武请令参战!”来人慢慢的举臂抱拳施礼。

    “你行吗?”贺兆雄不无气愤道。

    “回大人的话,金武没绝对有问题!”贺金武回答的斩钉截铁。

    一千二百名精壮,还有李全和柳春红,此时目光全都投向了贺金武。

    不少人都认识这个贺金武,此人个头不高,三十岁左右,面膛微黑,是个看上去很结实的车轴汉子。

    他来自绿柳山庄,曾经是庄主铁臂苍龙贺兆雄的亲兵头目,也就是庄兵之中的卫队长,在山上他带着百十个人专门负责贺兆雄的人身安全,并执行老头的山寨令。

    小伙子擅长使一口单刀,舞动起来呼呼刮风,胆大心细,作战勇敢,是贺兆雄的左膀右臂。

    当初朱由崧对东平伯刘泽清实施斩首行动时,乔装改扮路过宿州招安绿柳山庄那帮山贼的时候的时候,朱由崧勇闯山庄,三场比武定输赢,这个贺金武与御营统领刘肇基先比武了一场,哪一战贺金武虽然输了,但他的勇武给朱由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场朱由崧现绝艺降服了铁臂苍龙,那一战山的两千多庄兵大都印象深刻,朱由松对这个小伙子更是记忆犹新。

    在山上那些年跟着老头,他学了一身水中的本事。

    一年前,在朱由崧平定左家父子叛乱的战斗中,战九江,潜渡长江的敢死队成员就有他一个,破坏做梦的炮台,他立下大功。

    这次大战之后,他立功受升赏,已经成为军中的一名千总。几天前潜入黄河,跟随老当家的贺兆雄逆流而上,这支队伍之中也有他一个。

    不幸的是,几天前的那次战斗,小伙子一口气砍翻了好几个大顺军的兵将,正在破坏一架发射车时,被凌空飞来的一箭射中了左膀子,成了伤号。

    贺兆雄看他目光坚毅,什么也没说,走到他的近前,慢慢的把他的甲衣扯开,肩膀上医官包扎的伤口赫然在目。

    “这就是你的绝对没问题?”贺兆雄把眼一瞪,喝道。

    “回大人,一点皮肉伤,经过这几天的调整,已经不妨事了,下水,作战,都没有问题,大人若不信,在下可以当场下水一试……”

    贺金武没有说完,贺兆雄扭头便走了。

    贺兆雄走了几步,又回来了,“本指挥使也想带着你,但陛下有旨,好好养伤吧,下一仗少不了你的功劳。”

    说完贺兆雄也不管贺金武,径直来到队伍之前,喝一声:“蹬船!”

    (本章完)

第494章 强渡黄河(3)() 
    铁臂苍龙贺兆雄一声令下,一千二百名勇士,陆续登上二百只小战船,当然一些小船上,仍然有他们需要的一些器械,如锥子,凿子等。

    每条战船上六个人,一名负责人,一名掌舵的,另四名一边两个是水手,但是他们六个人,又全都是军事战斗员。

    贺兆雄,李全和刘柳春红则登上了一条稍大一点的指挥船。

    他们这二百只小战船任务特殊,朱由崧给他们的时间是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

    四个小时之后,第二梯队大批的明军将士有水军和岸上的步骑组成的混编队队伍,也就是真正的强渡黄河就开始啦!

    二百只小战船,成雁翅形排开,向对岸冲去。每只船上的四名水手拼命的划船,水打船帮,船压水浪,向河对岸开进。

    朱由崧立马河岸,目送着这二百只小战船,渐渐远去,渐渐变小。

    “开始登船!”朱由崧一声令下,六万水师将一千多条大小战船全部准备好了,其中大型的运兵船有三百多艘,除了六万水师之外,朱有松有派了四万人上了这三百多艘大船。

    也就是说朱由崧这次强渡黄河,除去一千多名敢死队,明军共出动十万人马,其中六万水师,四万步兵和骑兵。

    半个时辰之后,十万人马全部登船完毕。

    随后,朱由崧连人带马也登上一只大型指挥船,马金花和贺宣娇,慧英,慧梅,张耐和小柳是紧随左右。

    登上这只大船的还有赵甫指挥的五百名火枪营,另外还有一百多名锦衣卫的精英,加上随行的水手和铁甲兵,这只大船护驾的兵将有一千余人。

    河岸这边还有四万多人马,包括几千名水师,三百多条大小战船,这四万多人马的主要任务是,看守明军大营,负责接应朱由崧他们,以防万一。

    朱由崧的这些人马,刚刚登上这只大船,突然从河对岸传来隆隆的炮声。

    朱由崧知道,第一梯队的二百只小战船,一千多名敢死队与大顺军已经接火了。

    朱由崧传旨,所有船只,两个小时之后出发。

    视线暂时转到贺兆雄指挥的这二百只小战船。

    他们也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向前冲锋,隐隐约约能看到河对岸大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