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国家或友邦既然来示好,多多少少都进点贡,这就相当于向大明示弱,或者俯首称臣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支持者,朱由崧当然高兴。

    至于进贡的多少,有多大诚心,大可不必去较真儿。因为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强大才是王道,落后就要挨打。

    现在的大明,朱由崧已经开启了王者之路,万事开头难,当然不能以进贡的多少论英雄,那样就太势力了,朱由崧身为帝王,这点素质还是有的。

    陆陆续续的就有五六个邦国前来与大明示好。具体来说,有漠西蒙古,还有缅甸王国,还有西洋南洋的一些岛国和半岛国家,朝鲜也背着大清与日本偷偷派来了使者。

    其他的邦国来使示好,朱由崧完全可以让内阁和六部的高官替自己接见应酬,朱由崧最感兴趣的两个示好邦国,一个是漠西蒙古,另一个就是朝鲜。

    他必须得亲自接见,他要利用这两个邦国的特殊关系,孤立大清,瓦解大清。

    这几天朱由崧常抽时间到远东军的训练基地,20多万军队的兵员选拔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各军种已经陆续开到了训练基地,开始接受远征军的正式训练。

    训练他们的执行教官全是大将,职务最高的,当然是皇妃娘娘,马金花,贺宣娇,慧梅,还有,侯爷夫人高桂英等等,加上朱由崧这个帝王时不时亲自到场,几十万军将大受鼓舞,很快掀起了练兵热潮。

    朱由崧有时候还到天津卫港,看水师营的训练工作。远征军的水师营,主要是在天津卫港和长江流域分开训练。

    这一天,他在天津水师营训练基地的时候接到接到奏报说,朝鲜偷偷的派来了使者,朱由崧立即飞马赶到了京师。

    在西台,朱由崧亲自接见了这位朝鲜来的大使,也是对朝鲜负责,朱由崧当然是秘密会见。

    朝鲜的来使名叫李兴祚,奉他们国王之命化装成商人走水路,绕开了大清的视线。因为现在朝鲜是大清的附庸国,这是因为朝鲜本是大明的附属国。后金崛起,皇太极不断骚扰大明的边境,还对朝鲜出兵,打败了朝鲜,使得朝鲜国王臣服。

    朝鲜曾经向大明朝求救,但是内忧外患的崇祯帝自顾不暇,援朝战争也失败了。现在朝鲜看到大明又崛起了,不甘心忍受鞑子的奴役,这才又来派使者,向大明通好。

    这位李使者见到朱由崧。先施礼后呈上了礼单。朱由崧一看有朝鲜美女,有金银珠宝,还有地方土特产。朱由崧当然是照单全收,然后赐座。朱由崧和这位李使者客套了几句,转入正题。

    “陛下,在下这次造访,是为了鞑子的事,鞑子不只是奴役着我们,关外的宁远,锦州,皮岛,均是贵国疆土,现为鞑子之所占,陛下兴兵北伐之师,就是我们朝鲜出兵内应之时。但不知陛下作何打算,何时出兵关外?”

    朱由崧当然知道使者说这句话的用意,是想让大明出兵,收拾了鞑子给他们撑腰做主出气。

    中朝友谊朱由崧是受过多次熏陶的。明清时期,朝鲜就是中国的附属国,无论是后金侵略朝鲜,还是日本侵略朝鲜,明清政府都不会袖手旁观。

    现在他也真想出兵关外,但是时机还没有成熟。远征军的训练,才刚刚开始,另外他要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汤若望还在盛京。因此他必须得先忍一阵子。

    听完使者的话,朱由崧一笑,“贵使请放心,转告你们的国王陛下,朕不久的将来必然灭掉大清,出兵关外之时,一定照会贵国。”

    “多谢陛下。”

    朝鲜使者得到大明帝王如此的答复,很是满意。朱由崧隆重招待了他之后,朝鲜使者,辞离了朱由崧,又秘密地顺原路,返回了朝鲜。

    朱由崧送走了朝鲜使者,又想到了漠西蒙古派来的使者,朱由崧也亲自接见了他,虽然他跟朝鲜一样也是来与大明通好的。但是,漠西蒙古的事比较复杂。

    原因是现在沙俄向东扩张,已经越过了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进入了西伯利亚地区。漠西蒙古无力对抗,想让大明出兵。

    对付沙俄朱由崧,早在强国计划计划之内了,当出兵绝不是现在,原因同上。另外朱由崧通过锦衣卫传来的消息,他还了解到,漠西蒙古还向大清派去了使者,这岂不是想要脚踩两只船?

    (本章完)

第790章 出兵漠西(一更)() 
    现在的蒙古,分为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相对来说,漠北蒙古实力比较雄厚,曾经是蒙元的主力。

    蒙元当然与元朝有关,元朝可以说是蒙古人最辉煌的时期。这只草原上的雄鹰,以太祖铁木真和忽必烈为代表,凡是他们展翅腾飞能飞到的地方,全是他们的领地,一直到中亚西亚和北极。可以说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时代,敢比法国的拿破仑时期。

    但是好景不长,铁木真和忽必烈相继死去,从此以后,大元辉煌不再,渐趋衰落,元朝只存在了不到100年,民变四起。

    这时买酸梅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带领淮西二十四将,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是明朝建立的时候,并不等于蒙古灭亡了。只不过是北迁而已,实力仍然很强大,被称为北元或蒙元。北元一直是大明朝的劲敌之一,大明朝与北元的战争,基本上没有断过。

    虽然燕王朱棣登基后北赶蒙元,使得蒙古鞑子很长时间不敢南下入侵中原。但是后来还是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再后来,蒙古与大明战多和少,直到后金崛起,大清朝的建立,大明跟蒙古鞑子的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只是改变了方式而已。

    女真崛起,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开始对外扩张,皇太极继位后建立大清,继续对外扩张,不仅是征服了朝鲜,还征服了蒙古,这就是漠北蒙古,也即是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

    要对付清鞑子,必须得对付蒙古鞑子。对付这些鞑子有两种办法,一个是征服,另一个就是消灭。历史上第一种办法用的多一点。征服的办法就多了,直接用兵,联姻,扶植反动势力分裂,孤立瓦解等等。

    朱由崧觉得现在不是直接用兵的时候,扶植反动势力,分化瓦解他们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清鞑子与漠北的蒙古鞑子结成了铁杆联盟。自从皇太极娶了科尔沁部的十三岁小姑娘为侧福晋,这个铁杆联盟就接下了。

    这个侧福晋就是现在在盛京坐皇帝的12岁少年天子顺治的生母,地位飙升为皇太后。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太后。

    因此要瓦解清鞑子与漠北蒙古鞑子,不太好下手,朱由崧就把目标盯向了漠西蒙古。漠西蒙古相对漠北蒙古来说,实力相对要弱一些,这是次要的,毕竟人家也强大过,瓦刺和也先的威名在蒙古人的眼中不次于汉人眼中的岳飞和戚继光。

    正因为他们相对弱小,眼瞎下朱由崧驾驭他利用他,才有这个可能。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漠西蒙古的当家人固始汗脚踩两只船。

    西北部面临着沙俄气势汹汹的扩张,东部是大清对他的威胁,南部是他的宿敌大明。固始汉汗想要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建立自己和硕特汗国,统一整个蒙古,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现在采取的策略是,联明或者联清对抗沙俄,以保存壮大自身。

    朱由崧摸清这些情况之后,立即把宋献策,严锡命,这些谋士召到宫中商议对策。

    商议的结果是,目前大明的远征军尚未形成战力,不宜大规模的动用兵力劳师远征,拉拢漠西蒙古是必要的,但需要断了他们与大清的联系,让固始汗对清鞑子死心,最好能让他们反目成仇。大明暗中派出力量,帮助固始汗抗击沙俄,这样漠西蒙古势必要倒向大明朝。

    因此朱由崧立即派内阁次辅王铎出使漠西蒙古,其实漠蒙古的使臣把贡品留到了北京刚走,王铎就带着朱由崧的旨意进了西藏的布达拉宫。

    来而不往非礼也,双方互派使者交流,这是两个邦国友好的开始。

    漠西蒙古现在已经占领了西藏,在布达拉宫,王铎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与固始汗进行了促膝长谈,表达了朱由崧的极大诚意,愿意以非公开出兵的方式,帮助他们对抗沙俄的侵略骚扰。

    固始汗双掌合十,向南而拜,感谢弘光大帝的隆恩,并表示愿意向大明朝年年进贡,岁岁称臣。

    王铎表示赞赏,辞别了固始汗满载而归。回到大明京师,见朱由崧交旨。

    这等于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了,接下来朱由崧须派出一支队伍,进入漠西蒙古,帮助固始汗战斗。

    这支队伍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朱由崧定为两万人。但是带兵主将很关键,一是武力上要能够帮助固始汗对抗沙俄,二是要能够自保,域外作战不比在国内,三还有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切断固始汗与大清的往来。该来明的就来明的,该来暗的就来暗的,该来文的时候就来文的,该动武的时候就动武。

    谁能当此重任呢?朱由崧倒背着双手,在勤政殿里,走来走去。脑子里对百官众将一个一个过数,最后他锁定了一个人。

    “传朕的口谕,立即让李定国进宫见驾。”

    “遵旨。”当值的小太监答应一声,赶紧传他的口谕。

    现在的李定国正在远征军的训练基地,协助李自成训练几万马军。

    接到旨意以后,李定国不敢怠慢,立即飞马进了京城。

    朱由崧正在勤政殿等他,李定国拜伏在地,“微臣李定国,参见陛下。”

    李定国现在20多岁,跟穿越过来的朱由崧真实年纪差不多。

    朱由崧看到这个气宇轩昂的年轻将军,心情就舒畅,在明朝末清初,要提起李定国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名望甚至盖过李自成和张献忠。

    “小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李定国站起来,规规距距,聆听圣训。

    “你把练兵之事交给李自成和马万年他们,朕给你2万人马,秘密开进天山,协助固始汗抗击沙俄向东南扩张。据朕所知,固始汗对大清并不死心,多尔衮也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你要想办法切断漠西蒙古与大清的一切联系,必要的时候,嗯,”朱由崧说着做了个杀的手势。

    “微臣明白,微臣遵旨。请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辱使命。”

    (本章完)

第791章 解不开的仇疙瘩(二更)() 
    李定国领旨以后,挑选了3万精兵。这些所谓的精兵当然是指大明的旧军队,而不是朱由崧现在如火如荼正在训练中的远征军。

    这3万人马,虽然是大明的旧军队,但也都是跟随朱由崧亲征过来的,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旧部,还有江北四镇军阀的老部下,另外还有刘肇基当年为朱由崧训练的一部分御营兵马。

    新的御营成立了,因为压缩编制,淘汰了一部分原来御营中的兵马,这一部分也教给了李定国。

    因此这3万人马,也可谓是身经百战,其战斗力在现在的大明军队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因此称他们为精兵也是名副其实。

    这3万人马的兵种组成也是复合的,有骑兵,有步兵,还有炮兵。没有水师,因为这主要是内陆作战。

    几天以后,李定国带着3万人马,拉着40门红衣大炮,出了京师一路向西北走居庸关,往今天的西宁和乌鲁木齐方向而来。

    这等于暗中派兵援助漠西蒙古,因此只要出了大明政府的地盘,进入漠西蒙古的势力范围,这支队伍所需要的粮草给养,就不用大明政府负担了,理应由固始汗负责承担。

    送走了李定国之后,朱由崧又来到了远征军训练基地,马军的训练现在少了李定国,他的训练教官空缺朱由崧把刘文秀调了过来填补。

    虽然这里有李自成,马万年和陆校这三将负责训练,李自成的统兵水平,朱由崧当然不会怀疑,再加上有独目将军马万年和陆校协助,这两位都是朱由崧当年钦点的武进士,这几年又跟着朱由崧,南征北战,二将的能力自不必说,但是要一下子训练5万马军,他们三将可忙不过来。

    因为朱由崧要求他们亲临一线执教,不是只让他们挂个虚名当领导,必须把他们的本事亲自传授出来。连原来的李定国算上他们四个人负责训练五万人马,人手都有些紧张,现在又少了一个李定国,教官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在李自成的要求下,朱由崧又从水师营给他们调过来一员得力的干将以顶替李定国。

    这个人的本事仅次于李定国,这就是刘文秀。熟悉张献忠的人,对这员大将肯定不陌生。张献忠手下,有四个最有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