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代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要代隋-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皇!”望着弥留之际仍心系天下的父亲,杨广伤感地流着泪道。

    “记住,宁可错杀一万,不,不可放过一个!”杨坚似乎是不放心,仍强瞪着眼,板着脸道。

    杨广想了想,会意道:“父皇是说杨素?”

    闻言,杨坚的脸色立刻缓了下去,重新躺在床上,道:“防着点他,位极人臣了。”

    “父皇,您放心,孩儿一定遵照您的旨意办!”杨广拜伏于地,重重地道。

    见此,杨坚终是放心的点了点头,道:“去吧,把杨素叫进来。”

第71章 仁寿宫之变(四)() 
待杨素快步来到寝殿,正要做礼,杨坚制止道:“免了,爱卿,过来,朕有话对你说。”

    待杨素近前,杨坚欲言又止,转而道:“处道啊,我儿杨广就拜托你了。”

    闻言,杨素急忙下拜,道:“老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望着年已六旬,与自己一样满头白发、满脸皱眉的杨素,杨坚一下又想起了许多往事,想起了数十年的君臣岁月。

    只是近年来,杨素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地位,自己与他疏远了,重用了自己的女婿柳述,分了他的权。

    “宫外现在形势如何?”杨坚此刻似有千言万语,但却不知从何说起,随意地问道。

    “现在宫外一切正常,朝廷上下各司其职,国家富足,百姓安康,全是仰仗陛下的洪福!”杨素回道。

    杨坚重重地叹了口气,道:“这样最好,大隋以后还要多多仰仗你,大隋离不开你啊!”

    闻言,杨素惶恐道:“臣不过是全赖陛下赏识才有臣的今天,臣万死不忘陛下的重恩,大隋可以没有我杨素,但大隋不能没有陛下啊!”

    闻言,却是让杨坚想起了高颎,自己的独孤公,大隋第一位宰相,为大隋的建立,朝廷的稳固,江山的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提拔了诸如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一大批能臣良相,最后却是被自己的“千里马”杨素挤掉了自己的位置。

    当然,前提是离不开自己的帝王之术和猜忌之心!

    想到这,杨坚无奈地笑了笑,道:“罢了,你先退下吧,朕现在这个样子,国事还要仰仗广儿和爱卿你,你们各司其职吧,不要为了朕而荒废了国事。”

    “微臣谨记陛下教诲,微臣告退。”杨素再次行大拜礼,道。

    “嗯。”杨坚点了点头,道:“去吧柳述和元岩叫进来吧。”

    待杨素退下,柳述和元岩进来,杨坚径直道:“前段时间,薛胄和刘仁恩上的折子,上面说太子仗着兰陵萧氏的财力,通过宇文述贿赂朝臣、拉帮结派的事,你们查的怎么样了?”

    元岩回道:“已经查清楚了,太子多年以来确实通过各种关系联络朝臣,上自宰相,下到各州的总管、刺史,就连微臣也曾收到过太子的礼物,只是让微臣拒绝了。”

    杨坚笑道:“你怎么不收下啊,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是朕的亲生儿子,送礼就收了嘛,就当是朕赏给你的。”

    “微臣不敢,微臣食君禄,就应该为皇上尽忠,拿自己该的拿俸禄,不属于微臣的,微臣是断不敢要。”元岩恭身道。

    见此,柳述恐杨坚不会追究这件事,与元岩对视一眼,上前道:“皇上。。。”

    杨坚罢了罢手,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业隆啊,你是朕的女婿,太子是朕的儿子,大家都是一家人嘛!朕知道你与太子关系不睦,这事搁以前,哪怕是一年前,朕也要问个清楚,但现在,朕老了,朕要不行了,太子的事,只要不是太过分,朕都忍了,毕竟大隋还是要交给他的。”

    闻言,柳述一下就伤感起来,自己乃是河东柳家的嫡传长子,祖父和父亲在西魏和大隋都分别做到过仆射或纳言级别的宰相之位。

    河东柳家更是传承了几百年的超级世家豪门,加之自己从小就闻名于乡里,也是极为优秀的人材,所以入仕时就成了原太子杨勇的亲卫,与杨勇脾气相投,年纪轻轻就娶到杨坚最宠爱的小女儿兰陵公主。

    现在,自己的亲人、靠山都要倒了,自己却是要为了今后的前程和大隋的未来搏上一搏,也不知结果如何,想到这,柳述没由来的就是一阵伤感。

    见柳述的样子,杨坚笑道:“好了,好了,业隆啊,大男人哭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段日子还有很多事要劳烦你,可不能颓废了啊!”

    闻言,柳述抹了把泪,抱拳道:“孩儿一定不负父皇重托!”

    杨坚看了下元岩,道:“好了,朕要休息了,你们退下吧,有事在通禀于我。”

    “微臣告退!”

    “儿臣告退!”

    半夜,仁寿宫。

    杨素书房,三四丈见方,原来也只是值守卫士长临时休息的一个地方。杨素来后,在这里临时搬了张书桌,一张太师椅,又放了张屏风,后面临时摆了张小床,晚上就睡在那张床上。

    杨素一身紫色便服,金丝束发,玉簪插髻,面色严肃而威武,此时正头也不抬地伏案疾书,书案上已经摆放了好几份已经涂抹过的草稿,看他那字字斟酌、小心翼翼地样子,一定是在给什么重要的人回信。

    杨素身旁站着一个八尺开外高的武将,此人全身戎装,头戴亮银盔,上身明光铠。腹前吞云兽。一身大红披风。犀皮腰带,胫甲之下摩云金翅靴,单手按剑,腕上几颗袖甲上的黄铜钉在烛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

    此人便是越国公杨素的长子,官至柱国、宋州刺史,扬名于天下,威震突厥的天下第一勇将——杨玄感!

    此刻杨素正在给太子杨广的问信回书,问信上一条条都是在问碰到紧急突发情况如何处理,万一父皇杨坚突然驾崩,汉王杨谅那里怎么办,大兴城那里怎么办,何时发丧,原太子杨勇如何处置等事。

    而杨素的回复则是杨坚一旦归天,先密不发丧,回大兴登基,其间大兴的守卫部队一定要以杨坚的名义调换成东宫左右卫率的部队,杨勇要先移到大兴宫内严加看管,不允许与外界有任何接触,然后再正式发布杨坚驾崩的消息,同时在百官面前登基,并大赦天下。

    至于杨谅,需要在登基后马上派特使召其回京奔父丧,如果他肯来,则给他亲王的身份,免除其并州总管的职务,长住大兴,并州那里则把原汉王府的留守官员们分散打乱到各地,让其形不成一个势力。

    然后同时征发关中和陇右的府兵,加上大兴的卫戍部队,第一时间守住黄河东西两岸的渡口,尤其是派精兵驰援蒲州,防止杨谅起兵袭取渡口,然后大军强渡黄河进入关中。

    如果杨谅真的起兵造反的话,则一方面死守黄河西岸,不让并州军进入关中,另一方面则传令全国,集结军队一起平叛,其中要派得力可靠的人去幽州撤换总管窦抗,以幽州兵从背后袭击杨谅。

第72章 仁寿宫之变(五)() 
良久,杨素终于写好了于杨广的回信,郑重的装进信封,封好火漆,交给儿子杨玄感道:“玄感,去,将这封信送往大宝殿的太子殿下。”

    杨玄感双手接过信件,道:“好的,父亲,孩儿去去就回。”

    杨玄感正待转身离开,杨素拉住杨玄感的手臂,叮嘱道:“切记,一定要交到太子的亲信手里。”

    “放心吧,父亲,孩儿也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包在我身上!”杨玄感大大咧咧地一拍胸脯,道。

    杨素拿起那几张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揉成一团,放到烛台的火上点了起来,那团纸迅速地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火球落到了地上,转瞬间变成了片片黑烬,飘然无踪。

    见此,杨玄感向杨素施礼后,转身离去,径直到了大宝殿门口,守在门前的有十余名矫健的卫士,为首的一名叫张童儿的队正看到有人靠近,警惕着上前一步,伸手制止道:“宫寝禁地,休得靠近!”

    杨玄感也不惧,淡淡地望着眼前的将军,一言不发。

    张童儿见杨玄感不再靠近,也不逼迫,退后一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只是一双眼睛亮闪闪地望着杨玄感,有如妙龄少女看到了自己的偶像。

    天下第一勇将杨玄感,突厥的梦魇,骁果军中的大英雄!

    出身骁果军的张童儿自然认得杨玄感,开皇十九年,反击突厥之战,自己也有幸跟随杨玄感一起出征,自己只是众多仰望杨玄感项背中的一个,只怕杨玄感不认识自己。

    片刻后,一个内侍打扮的太监自大宝殿内疾出,来到殿门口。

    杨玄感识得此人,乃太子亲信,于是自怀中掏出杨素给杨广的回信,准备递给那个小太监。

    “且慢!”

    张童儿突然醒悟过来,横亘在二人中间,发声道:“且交于我查查看一番!”

    杨玄感瞬间脸色一变,转而沉声道:“尚书左仆射杨大人命我前来送信,还请大人行个方便。”

    张童儿面露难色道:“杨将军,此乃非常时期,不是在下信不过将军,实在是上命难违,职责所在,还请体谅一下兄弟们的苦衷。”

    见此,杨玄感上前一步,低声对张童儿道:“家父这份信是紧急给太子的,你应该明白此中利害,将来是太子登位,少不了你的好处,你可要考虑清楚!”

    张童儿听了后脸色一变,道:“小人失言,小人失言!还请二位快快完成交接,然后速速离去吧!”

    “理应如此!”杨玄感笑着拍了拍张童儿的肩膀,将信封递给了小太监后,转身离去。

    小太监接过信,低着头,匆匆向偏殿,杨广寝殿赶去。

    “低着头,往哪去呢!”一声细长的声音忽然响起,接着一个身着蓝绣仙鹤长袍,手拿拂尘,头戴孔雀毛顶帽的总管太监文一刀忽然闪身出现在小太监面前,道。

    小太监大惊,本能的将袖筒中的信封紧了紧,却不料被文一刀抓了个正着。

    只见文一刀一手抓住小太监的左手,一手伸进去,拿出了杨素给杨广的回信,笑道:“你准备把这封信送到哪去?”

    “文公公,我。。。”小太监惶恐不已,作势求饶道。

    “带走!随咱家去面见圣上!”

    深夜,大宝殿偏殿,杨广寝殿。

    此时的杨广是坐立难安,只穿着一件黄色绢衣,头发散乱、额前的的一绺头发贴在了脑门上,两只脚上也是空空如也,居然连鞋子都没穿,正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来回在寝殿内走来走去,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减缓他内心的焦灼。

    “三个时辰!都快三个时辰啦!杨素的信怎么还没到!?”杨广又重复了一遍他今晚已经说过数十次的话。

    “太子殿下,切勿焦躁,也许杨仆射还没给殿下回信呢,彦文已经亲自去各个殿门口、宫门口盘问禁军了,马上就会有消息了!”侍立在一旁的右庶子、兼任给事黄门侍郎的张衡不断地宽慰道。

    终于,左监门率、太子左宗卫率郭衍自殿外疾驰而入,上气不接下气地禀报道:“太,太子殿下,大,大事不好了!”

    闻言,杨广脸色一变,急忙问道:“你且细细说来!”

    张衡也赶忙给郭衍递了一碗水,郭衍一饮而尽后,道:“我问过张童儿了,他说杨玄感在三个时辰前就已经到了大宝殿门口,他亲眼盯着杨玄感和我们的人转送了的信件!”

    “可现在我们的人还没回来啊!都三个时辰了!”杨广急着跳起来道。

    “殿下,是不是皇上。。。”张衡在一旁小声提醒道。

    闻言,杨广整个人如遭五雷轰顶。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晕倒,他晃了两晃,好不容易站住,定了定心神,道:“现在可如何是好!?”

    杨广太了解自己的父皇了,自己跟父皇打了一辈子交道,深知他对权力的警惕,任何人哪怕只要具有了威胁他权力的可能,他都会毫不犹豫的铲除。

    现在自己以储君的身份,在父皇病重之时,就与当朝宰相商量处理皇上的身后事,那事情的性质就严重了,这是太子勾结重臣,有图谋不轨之嫌,想必父皇现在已经是出离愤怒啦。

    张衡低声道:“太子殿下,现在当务之急,我们要捋清楚头绪,皇上现在应该已经看完了这封信,却是没有任何动作,这证明我们现在还是安全的。只是这一封信,皇上也未必会对太子绝望,信中虽然说了不少他身后的应对之事,但毕竟没有直接针对过皇上本人,他看了会愤怒,但未必就会因此行废太子之事,毕竟皇上他病得太重了。”

    张衡看了看院墙外柳述住的签押房的方向,继续道:“要是皇上真的想对您不利,一定是会派柳驸马去大兴传旨,所以只要我们紧紧地盯住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