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奇幻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奇幻人生-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月明如昼,这才有一丝丝的光线,曹操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却不知吕布是按计划追来了,还是这做饭的火光引来了吕布,反正吕布是来了。

    只听得周围喊杀声四起,吕布率兵尽出。曹操见状大惊,连忙指挥军队继续向东突围。双方军队顿时混战在一起,曹操军由于猝不及防兼且敌众我寡,形势岌岌可危。

    幸好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乐进等众多猛将护在曹操身边,拼命向东突围,这才有一丝缝隙,曹操手下猛将真是骁勇无比,莫说是三国前期,就是在三国后期,猛将辈出的年代,也是一把好手。

    仗着武艺,有猛将开路,曹操败军硬是在乱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也幸好有猛将在,否则曹操恐怕早已死在乱军之中了。

    护卫着曹操出了重围,连忙让曹操上马先行。曹操执意不肯,却不料正撞见了吕布,曹操使人掩护,转身便走。

    吕布急切间追不到了,只是弯弓搭箭,吕布箭法极准,一箭就射中了曹操肩膊,曹操只能带这箭矢逃命。

    没料到前出虎口,又遇群狼,曹操敢踅过山坡,就遇到董卓军士伏于草中,见曹操马来,二枪齐发,曹操胯下骏马中枪而倒,曹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

    可怜曹操也是武艺不差,只是臂膀受伤,用不了力,只能被小兵卒给擒住了,慌忙间,又是一曹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这伙步军,下马救起曹操。

    曹操定眼一看,正是曹洪。

    曹操暗淡心神,道:“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

    曹洪道:“公急上马!洪愿步行。”

    “贼兵赶上,汝将奈何?”

    听了曹操问话,曹洪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即是那句:“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曹操感动,也是情况危急,急忙上马逃生,边走便说道:“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曹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

    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冈下少歇。

    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正是吕布从上流渡河来追。

    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吕布无伤吾主!”吕布却也不惧,抖擞精神与夏侯兄弟交战,交马还未数合,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到,吕布敌不过众人,引军退去了。

    曹操众部将又是杀散余兵。见了曹操,忧喜交集,曹操嘴角干涩,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聚集残兵五百余人,败退了下来。

    自此番经历之后,曹操也是成长了很多,一代枭雄气势初显。

第243章 绝非善茬的韩馥() 
曹操逃回虎牢关之后,依然认为联军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天天在这里喝酒聚会,寻欢作乐,这样不思进取下去,只会令天下人失望,也不会给联军带来胜利。他向众人提出建议,袁绍领河内兵到孟津,酸枣将领进驻成皋,占据敖仓,在轘辕、太谷建立营塞,控制险要,而袁术则由南阳到丹、析,入武关偷袭关中。

    三路出击,定能取胜。

    然而,当然还是诸侯愿意听他的,林凡上前劝说,却无意看见曹操嘴角若有若无的狰狞笑意。

    诡异且阴冷!

    吓了林凡一跳,林凡也意识到曹操身上的变化,刚要开口的话语也被堵回喉咙里了。

    。。。。。。。。。。。。。。。。。。。。。。。

    继续吃喝玩乐,美名曰“修整”的日子,这段时间,韩馥也放出了他的獠牙,以冀州粮草实在不够为由,开始逐渐减少对于联军的补给。

    两处联军军粮耗尽之后,大军不得已守成,只能退守酸枣,回到最初的起点,再做打算。

    回到酸枣不久,情况再度恶化,酸枣也待不住了,各诸侯各自率军回到自己的地盘,之后大家仍然保持了相互之间的盟友关系,依然商定共同讨伐董卓。

    但这名义上的盟友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不得而知了。四散之后的各诸侯,要想再次聚集起来,恐怕是不可能了。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暂且不说。

    来说说韩馥与袁绍的关系,韩馥真的如历史上的那般懦弱,那般善良不成?就因为他是袁家故吏的关系,就把富硕的冀州拱手让人了?

    事实必然不是这个样子的。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韩馥也绝非善良之辈,袁绍来到冀州之后,被董卓追封了一个渤海郡太守的职位,韩馥很不情愿地将渤海郡让给了袁绍。

    可见渤海郡让给袁绍又如何,袁绍还是弱小,韩馥派重兵屯与渤海郡周围,袁绍根本动弹不得。

    按照惯例,若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袁绍这一辈子就算是被韩馥看管住了。

    时势造英雄,说的一点不假,若是没有讨董之事,袁绍真的就这样泯然众人矣了,可是偏偏就让他赶上了讨董之事,你说巧不巧。

    反过来一想,历史上的能人无数,可出名的就只有几个,不仅要英雄自身了得,也要时局配合才行,这金鳞若是不遇风云,便化不了真龙。

    袁绍就是赶上了讨董之事,袁绍最为当时最有号召力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举动。

    本来,冀州牧韩馥恐怕袁绍起兵,害怕袁绍得势,故而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勃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可以说压制袁绍到了极点。

    这时,东郡太守桥瑁假作三公文书发给各州郡,诉说董卓的罪恶,天子受到威逼,处境危险,踮着脚跟盼望义兵来消除国家灾难,韩馥的压制稍微收敛了一些,这才让袁绍喘了口气。

    这就是袁绍的第一个阶段。

    接到信件,韩馥召集部属商议,问大家说:“如今该怎么办,应当继续对付袁氏呢,还是对付董氏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严肃地说道:“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这才让袁绍度过了最开始的难关。

    然而袁绍还是比不上韩馥强大,不管是读过三国演义也好,还是看过正史也罢,大家都不觉得袁绍这个盟主太弱吗?袁绍虽然是关东联军的盟主但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威风。

    事实上的确如此,袁绍一开始混的也是很惨,他的盟主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下面那些诸侯他根本就调动不了,别看王匡、张扬、曹操等人依附于他,可实际上只是盟友关系,并不是从属关系。他也没有那个实力调动别的诸侯,单单比较军队实力的话一开始他都没比曹操强到哪里去。

    说的可能有些复杂,前文说的袁绍从者颇多,到这里就不行了,实际上这都是相对而言。

    其实说到林凡大家都会明白,林凡也是依附于袁术,平时吆五喝六,为袁术马前卒,可若是扯到最根本的兵权问题,那就不一样了。袁术若是要强行调动林凡兵马攻打豫州,那真是要翻脸了。

    就此而言,袁绍也无法召集别人一起对付韩馥,而袁绍相对韩馥还是弱了不少。

    但袁绍也是趁机发展了一会,正好遇到韩馥的部将曲义反叛,韩馥交战却失利,袁绍就与曲义结交,这就是袁绍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比第一阶段好很多了。

    还有第三个阶段,就是相约公孙瓒狩猎冀州,韩馥也是脑袋一热,在害怕之下,受了手下谋士的挑唆,竟然要把冀州献给袁绍。

    。。。。。。。就阴谋论的角度来看,这韩遂的几个谋士手下,必然是收了袁绍好处的。

    袁绍经过了三个阶段,终于搞定了韩遂,总结着来说,韩遂并非善良之辈,绝不是本意让出冀州之地,他就是个瓜皮而已,用阴谋没玩过袁绍而已。

    回到正题,众诸侯又回到了酸枣大营,韩馥的这一手掐断粮草,绝非明智之选。

    君不见袁绍还在讨董的最前线,而韩馥却掐断了粮草供给,这让智谋之士看见,两人高下立判,韩馥此举虽得到了一时的好处,却失了人心,为日后的丢失冀州埋下了伏笔。

    林凡这边,林凡见联军日散,也是时候回九江了,让周泰与三壮领导着步兵大队人马往九江郡赶去。

    来讨董联军战了一年时间,以战养战,损失了不少兵马,但也收降俘虏了不杀兵马,林凡军兵马不减反增,单单步兵就到达了近万之数。

    这部兵马让三壮与周泰带领着,赶回九江郡,就以周泰为主,三壮为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将这支兵马带回九江郡去,这两人都是稍有些鲁莽之人,不适合独自带领一军。

    这支兵马可都是上过战场,杀过敌人的,算不上老兵,但也绝不是新兵可比的,林凡这才紧张万分,手中也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了,为此,林凡将小周瑜扔给他两,说一切都要听周瑜的注意。

    只希望周瑜能出谋划策一番了,林凡还想着把周瑜带到身边好好调教调教的,现在却不能了。

    另外,书信一封给张辽,让他带兵接应,应该无事才对。

    你问林凡身为主帅,不带兵作甚?

    自然是有要事去办,这才让步骑分开,步兵自回九江郡,而一千余精骑在马超的带领下,跟着林凡,星夜出了联军大营,往不知名方向去了。

第244章 行为怪异的袁术() 
天还未明就出了酸枣,一路寂静无声,鸡不鸣,狗不叫的时候,平原之中略显暗淡,空气也是冷冽,虽过了年关,但这风雪还未停下,刮得人脸疼,暮色显得更加孤寂与凄清。

    林凡只带着马超与一千精骑,往南边赶去,一路疾行。

    前日与公孙瓒商议好了结盟之事,公孙瓒欣然应诺,不仅如此,害怕林凡反悔,还有定金奉上。由此可见,林凡对马匹的需求极大,而公孙瓒对粮草的需求也是如此。

    这定金便是良马五百匹,这定金也是颇重,正解燃眉之急,林凡高兴不已,公孙瓒也是哈哈大笑,这幽州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马。

    这事就算是成了,公孙瓒什么都没得到,却心甘情愿送出五百良马,林凡自然不会放过,此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只是虽然马匹有了,战上也截获一些,但精锐骑兵光靠有马可不行,人手还得训练才行,如此,林凡就让人带着马匹回九江去了,日夜操练。

    。。。。。。。。。。。。。。。。。。。。。。。。。。。。

    讨董联军其中袁术功劳最大。

    讨董联军其中袁术功劳最大。

    讨董联军其中袁术功劳最大。

    并不是水字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管历史上也好,现在也好,酸枣联军若有若无,在各路诸侯纷纷放弃之时,只有一路诸侯仍然在坚持,那便是袁术。

    三国演义中写的颇有偏妥,人们印象中一直是袁术拉后腿。而事实上,讨董联军中出力最多的却是袁术。

    罗贯中这顶大帽子,袁术表示我不愿背!

    袁术与孙坚一路徐徐收集散兵,进占太谷阳人,并以此为据点,越关击敌,严加防范,以图再起。

    董卓派韩融、阴修、胡母班、吴循、王瑰等人前来议和,但很快袁绍、袁术拒绝和董卓谈和,然而袁绍此时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

    兄弟两抢地盘,豫州乃是袁家发家之地,袁术前去占了,袁绍自然不岔,派兵去争一争倒也无可厚非,但也导致了袁术和袁绍之间彻底决裂,随着关东讨董联军声势最大的两大诸侯开始对立正式,以及讨董联军中各诸侯的相互猜忌,董卓讨伐战基本结束。

    袁绍是这般做法,之后没占到什么便宜,就将目光转向了冀州,此事暂且不提,先来看看袁术这边。

    在讨董联军将散未散之际,袁术依旧在向北击贼,一路过关斩将,才有了后来董卓许亲之事。

    可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在林凡的印象中,袁术绝不是为了汉室江山而不顾身的人,从一早在洛阳之中的接触,到现在先是占据了豫州,明明是个满怀鬼胎的枭雄。

    然而,讨董联军都各自收力,各自散了,他却一人依旧坚持着,又像个大忠臣。

    里面的差距不可谓不大,要知道,现在的刘表正在屁股后面作乱,袁术不向南收服荆州,而是向北攻打洛阳,洛阳久经董卓荼毒,十里无人烟,而且董卓势力还在,兵马尚全,干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袁术莫非想掩盖什么?

    心中疑惑,就连熟悉袁术的林凡都是猜不透,这次,林凡就是专门往南边一行,去找袁术问问清楚。

    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