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棍厨子在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棍厨子在大唐-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这些看着耳熟能详的历史剧情,对杨萧来说却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自己只是个厨子,一个在长安开酒楼的厨子。

    至于这正月月尾的倒数第三天,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是平淡的一天,对于皇亲国戚而言或许只是继续熟悉新势力的一天,对乞丐和商贩而言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

    可对于杨萧来说却非常的特殊,因为今天,月醉楼要开业了,自己在大唐生活的崭新篇章要开始了,与现代的北漂一族一样。

    刚开始杨萧还想,在这里圆了段千雪的梦,自己便回清河,去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可现在看来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了,因为杨萧也有些喜欢这里了,如果可以的话,他可能会一直留在这里。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如今杨萧需要做的便是好好的经营好月醉楼,打响长安行的第一枪。

    每个酒楼开业都会图一个喜庆,杨萧也是一样。不过与一些普通的酒楼开业不同,杨萧虽然也准备了烘托开业气氛的节目,但却并不是所谓的舞狮戏龙,而是一个专场表演,演员自然就是如今在青阳县家喻户晓的大唐版——女子十二乐坊。

    没错,就是杨萧在青阳县培养出来的那十二个姑娘,如今她们在贝州已经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了,几乎每天都有通告演出,出场费也是节节攀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说,在贝州,就算有钱,你没有关系,那都请不来她们,如今的女子十二乐坊绝对是当今大唐最红的女子合奏组合。

    当然,她们跟别人可能会有一身傲骨,可对杨萧却绝对不会有,因为她们今天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杨萧给予的。

    无论是演奏乐曲的编曲,还是乐器的和音,都是杨萧仔细斟酌后教给她们的。更主要的是,她们之间可是有契约的,这在现代便相当于劳动合同,违背了需要赔偿的,所以得到了杨萧的征召后,这些姑娘还是在第一时间乘飞机飞抵了长……额,乘马车火速赶到了长安。

    ……

    清晨六时,蒙在月醉楼上的一块红色的巨大遮光布被正式与楼体剥离,月醉楼的真容再现人间。

    由于月醉楼之前装修的工程浩大,而且还提前做了宣传,再加上小笼包重现长安的噱头,所以早早的,月醉楼前便聚满了人,当月醉楼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

    只见,三层的月醉楼已经是焕然一新,除了楼阁整体的框架没有翻改之外,剩下的几乎全部更换了一遍,无论是门窗还是楼阁的漆面,都被杨萧精雕细琢了一番,可谓旧貌换新颜。

    至于门脸上的变化,主要还是一楼到三楼的中间部分,除了传统的楼阁门窗外貌,以及琉璃瓦片状的低矮房檐之外,杨萧还在上面添加了一首词《水调歌头》。

    月醉楼的名字与《水调歌头》描写的对酒赏月的意境很像,所以为了让月醉楼更加的高大尚一些,杨萧便将这首苏轼的词挂在了整个楼阁的中间。

    因为古代的工艺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杨萧先是花钱找人将这套字用篆体给抄写了下来,然后拿着字,又找人用上好的红木抠出了所有的字,每个字都不小估计有两个巴掌合在一起那么大。

    接着把其镶嵌在了一个巨大的交叉木架上,最后再把木架嵌入了整个楼体之中,其中还作了六十几处的固定措施,那般效果,估计比现代的某些酒楼都要震撼人心。

    不过,这也是让杨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单单就《水调歌头》这一首词,就让杨萧耗费了八百两银子,这装修可谓奢侈到了极致。

    “这是……那个月醉楼吗?”

    “是吧,你看楼阁中央的牌匾上明明写着‘月醉楼’三个字。”

    “你们看楼体中央的诗句,是用木材镶嵌出来的吗?”

    “嗯嗯,不过这中间写的是什么啊?《水调歌头》这是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的天啊,这么美的句子?究竟是谁写出来的句子?”

    “五子、五子,快去通知李先生,说长安里出了个大才。”

    ……

    杨萧的月醉楼还没有正式开放,单单一个门面便在长安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首词——《水调歌头》。

    其实这首词,杨萧在青阳的时候便自己弹奏吉他演唱过王菲的版本。

    当时的确是在青阳引起了不小的共鸣,一些人认为这首词是旷古绝今的好词,拥有无法比拟的意境,甚至有人将其推上了神坛进行膜拜。

    不过当时的杨萧也算不上是文学圈的人,再加上这首词是唱出来的,虽然意境不错,可当真正放在那些迂腐老者的口中,就变了味道。

    不但抨击这词上不了大雅之堂,还有人一味的往杨萧身上抹黑,说这是一首求爱的词,是低俗之作,只适合在青楼传唱。

    一时间两派的人争论不休,所以在褒贬不一的前提下,很快《水调歌头》在青阳便失去了热度,当时也没有互联网这种传播方式,因此也很少有人知道。

    可杨萧今天之所以再把这旷古绝今的神作搬上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长安是整个大唐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对于诗歌的品鉴肯定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想法。

    再加上杨萧实在是太喜欢这首词了,所以才是将其嵌入了自己的酒楼之中,也算是让自己的月醉楼显得更诗情画意一些,档次也上来了,希望可以给自己的酒楼带来更多的生意,同时增加一些噱头。

    可杨萧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月醉楼还没正式开张,在长安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然,这罪魁祸首就是这首——《水调歌头》。

    19

第二百四十一章 震惊长安【第二更】() 
长安城,虞府。

    虞世南正在书房研究在张记典当坊花了一万两银子买回来的那张羊皮,经过七八天的专研琢磨,虞世南查了大量的资料,却始终无法解答出什么,一时间也是有些泄气。

    虞世南靠在椅子上,始终想不通。可就在这时,虞世南的贴身书童突然来到了他的房前,敲了敲虞世南的房门。

    “虞老、虞老,不好了!”

    虞世南一惊,连忙开门,见书童的手中拿着一张很大的宣纸,上边还写了不少的字,便问道。

    “怎么了?大惊小怪的。”

    那书童气喘吁吁的将手中的宣纸递给了虞世南。

    “虞老,你还是先看看这个吧。”

    虞世南接过书童手中的宣纸,皱了皱眉,然后看了起来。可越看,眉宇之间的惊讶之色便越足,看到最后居然不受控制的大喊了一声。

    “好词啊!好词!”

    说着,虞世南看向那十五六岁的书童,眼神中尽是激动之色。

    “小于子,这《水调歌头》是你写的?”

    那书童连忙摆手。

    “虞老净开玩笑,我哪有那两下子啊。”

    “那你是哪儿抄来的,难道是这次科举新进的状元?还是榜眼?这文采就算是我都无法比拟啊。”

    书童听虞世南这么一说,一脸的得意之色,但马上变得神秘了起来。

    “虞老,这《水调歌头》不是出自状元和榜眼之手。”

    虞世南一惊。

    “难道是探花?”

    书童连忙摆手。

    “不是,都不是,是出自一个厨子之手。”

    虞世南一听,顿时脑袋忽悠一下,吓得一惊。

    “什么?厨子?你是一大早拿我寻开心呢吗?什么厨子能写出这么好的词?什么厨子……厨子?等等。”

    虞世南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

    “你这首词是不是从一个叫月醉楼的地方抄来的?”

    这次该轮到那书童惊讶了,瞪着大眼睛点了点头。

    “是啊、是啊,就是月醉楼,那个前段时间推出了风靡长安城的小笼包的地方。今天月醉楼开业,店面进行了全面的翻新,这首词就嵌在了月醉楼的门面上。”

    “如今这月醉楼还没正式开门迎客呢,就已经成了整个长安城议论的焦点,我记得那里的厨子,也是写这首词的人,似乎叫……杨……”

    虞世南无奈一笑。

    “杨萧。”

    “对,杨萧,怎么?虞老认识这人?”

    虞世南一阵的苦笑,然后又仔细品读了一下这《水调歌头》。

    “认识,那是个很神奇的年轻人,无论是魄力还是厨艺,都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可没想到文学方面还有这么高的造诣,还真是小看了他。”

    那书童显然也是个吃货,跟着虞世南显然也不愁吃喝。

    “虞老,那杨萧作菜很好吃吗?”

    虞世南摇了摇头,然后淡淡的道。

    “我也不知道,没吃过。不过,庄家的大夫人你认识吧。”

    那书童点了点头,因为虞世南跟庄家大夫人是友人,所以他们之间经常走动。

    “那大夫人最近不是闹着要不行了吗?”

    虞世南点了点头,然后笑着道。

    “我这位老友也算前世积了不少的阴德,本来以为病入膏肓了,就算有千年野山参和血灵芝续命,怕是也活不过一年。”

    “可现在病居然好了大半,气色也回归了本色,估计再有一段时间便可以痊愈了。”

    书童闻言大惊。

    “虞老,难道是宫中的太医出手了?不是说太医是不可以给平民看病的吗?怎么会?”

    虞世南上去给了书童一个脑勺。

    “少乱说,不是太医,就是那个叫杨萧的厨子,他给大夫人吃了一种叫‘五净食’的东西,硬是把我这老友从阎王爷那里给硬拉了回来。”

    书童闻言,顿时目瞪口呆,半晌都未回过神来。

    虞世南见书童的样子微微一笑,又撇了一眼桌子上的山羊皮,叹了口气。

    “也罢,既然苦想也得不到什么答案,不如出去换换心情。走,小于子。”

    那书童回过神来一惊。

    “去哪儿,虞老?”

    虞世南淡淡一笑,带你去月醉楼吃大餐。

    书童闻言,顿时两眼放光。

    “好嘞。”

    ……

    宣阳坊,于府。

    这段日子,于夫人先后卖掉了于家两个明面上很赚钱,但背地里却在赔钱的店。

    因为经营的得当,卖了不错的价钱,再加上长安城内大量私盐被查,盐价有所回升,所以自己的燃眉之急也算解了,于夫人也终于是能坐下好好喘口气,悠闲的在庭院里喝些茶水。

    就在这时,于夫人的贴身丫鬟,欢儿,居然乐呵呵的跑了进来,看着眼前并没有带面纱,而是将一张倾城绝世的脸颊露在外面的于夫人,笑着道。

    “夫人,有个消息你一定想知道。”

    于夫人见一向沉稳的欢儿居然跟自己开起了玩笑,知道这家伙肯定是得到了什么自己感兴趣的消息,于是一副云淡风清的道。

    “说吧,别卖关子了,难道是官府又抓到盐贩子了?”

    欢儿诡异一笑,然后一脸兴奋的道。

    “不是,是月醉楼,开业了。”

    于夫人听到月醉楼,顿时身子微微一颤,这些天一直忙着处理家族中的生意,还没时间去想月醉楼的事,没想到这就开业了。

    “什么时候的事?今天吗?”

    欢儿点了点头。

    “嗯,是今天,不过还没营业呢,现在刚刚打开了那个蒙了半个月的黑布。不过小姐,你还真是没看错这杨公子,他也厉害了,如今他店里的东西还没卖,这月醉楼便成了现在长安城最火的话题。”

    于夫人眉头微微一皱,淡淡的道。

    “东西没卖?难道还是因为那小笼包吗?也对,这么久都没卖了,突然又出现了,引起一些轰动也在情理之中,这有什么的。”

    欢儿非常懂得察言观色,她一看于夫人的样子便知道她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已经乐开花了,就好像是她家的买卖一样。

    不过欢儿并没有点破,而是递给了于夫人一张宣纸,上面写的正是《水调歌头》。

    于夫人一愣。

    “这是什么?”

    欢儿微微一笑。

    “《水调歌头》,杨公子写的,现在让他用木头刻成了文字,都挂在月醉楼新修复的墙面上了。”

    于夫人闻言,接过那张宣纸一看,顿时那倾城的容颜也是微微一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词真美啊。”

    欢儿也是异常的兴奋。

    “是吧,现在整个长安城都炸了,那些才子才女几乎全都向着月醉楼涌去了,就连一些文学馆的院士也都去了,现在的月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