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皇帝-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那玉儿的父母呢?”丁珂儿有些奇怪的问道。

    “唉此事说来话长请听老朽慢慢道来”老者听到丁珂儿此话,脸色微微一变,长叹一声,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原来这小女孩玉儿并不是老者的亲孙女,在竹林里遇到的,那时玉儿还是襁褓里的一个婴儿,不知是被人遗弃还是什么原因,这个婴儿并没有哭闹,老者见这个婴儿可怜,便起了怜悯之心,收养了这个婴儿。

    想他也一大把年纪了,从来没结过婚,更别提子女了,他收养了玉儿后,虽然又当爹又当妈,但是他也觉得很开心,看来已无大碍,慢慢的也把玉儿当成了他唯一的亲人,还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经常偷偷跑出去玩,这次就是因为跑出去玩,才被毒蛇咬了一口,要不是乐文他们,想必现在的玉儿已经中毒身亡了。(。)

第238章 军情紧急() 
正德十年六月十日(1515年),鞑靼军出兵十余万进攻蓟州,也就是鞑靼军派来使臣后的三日后,九边蓟州就已经发来了告急,然后接着蓟州三十里外的马兰峪很快就被鞑靼军攻破了。

    而历史的记载的这场鞑靼大举入侵,不管时间、地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乐文预料不及的,看来历史已经由于乐文的原因,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原来那鞑靼军派来使臣讲和,是为了迷惑大明朝廷,让大明军放松警惕,鞑靼大军压境,鞑靼攻马兰峪,直奔蓟州,并掠夺通化县。

    而蓟州镇常年的守备兵力在8万人左右,包括山海关的部队,组建战车营,共7营,每营4000步军3000骑兵,共49000人。

    蓟州的地形有三种,广阔的平原田野,是内地百里以南的地形。险阻平易参半,是内地靠近边塞的地形。山谷狭隘,树大林深,是边塞之外的地形。敌人进入平原,利于车战。在靠近边关的内地长于马战。在边关之外,宜于步战。三者交互使用,才可能获得战争胜利的主动权。而现今边兵只练习骑马,不熟悉山战、林战、狭谷之战的阵法。

    蓟州之兵,名义上众多而实际上不足,为何如此说呢?

    原因有七条:第一,驻屯军人不习兵事,而好微末之技,壮健的兵卒为将帅役使差遣,只有老弱的兵卒在部队充数。

    第二,边寨曲折漫长,却极少设立通邮机构,使臣宾客来往不断,每天迎接不暇,参将、游击成为驿使,营房关垒变成了驿站。

    第三,敌寇来犯,而调遣无方,长途奔赴,人马两伤。

    第四,防守边塞的士卒缺乏严明的约束,行伍不整。

    第五,作战中骑兵不用马,反而徒步。

    第六,家兵气盛而军心离散。

    第七,树立边寨障碍而不选择轻重缓急,防备地点众多而使兵力分散。

    乐文命令征北大元帅领兵三十万征讨鞑靼,因为军情紧急,还有十万兵未能到达,便匆匆忙出兵了,在崔志领兵达到蓟州城时,蓟州守城的八万步骑兵已经剩下一万多的残兵,还在誓死抵抗,见到征北大元帅崔志到来,连忙把南门打开,引军入城。

    而后两军在蓟州城北外发生战斗,崔志勇武异常,领兵亲自出战,一战告捷,斩敌九千,而这被斩首的九千敌军中,有一千鞑靼敌军,都是他亲手斩杀的,可谓是军中的战神,大大激励了全军士气。

    鞑靼军看一时攻不下来,便又分兵到数十里地连着扎营,向宣州、大州的要地进攻,同时派另外一万骑兵去劫掠怀安。

    怀安防守尉李忠告急,乐文便命令郑良才监督宣州、大州、延绥的军队,拜守御所千总凌锐为宣慰使司佥事,协助李忠守卫,京城的军队也戒严。

    而在此时,白莲教总舵竟然发动内乱,带领十万教众突然偷袭京城,京城告急。

    原来那两个鞑靼使臣在来拜访大明时,就已经事先与白莲教的万教主暗中联络,只要鞑靼军起兵突袭大明边境,趁大明内部空虚时,白莲教便从中接应,里应外合,袭击京城,直捣皇城。

    白莲教主带领十万白莲教众,夜袭京城,军情紧急,乐文也不顾上那么多,亲自带领锦衣卫左都督苏浩,锦衣卫指挥使,霍宏,出五万锦衣卫剿灭白莲教。

    正德年间的锦衣卫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本来乐文还觉得十万锦衣卫还有点多,看来此时算是派上用场了。

    乐文身着一袭黑色锦衣戎装,上面绣着一条九爪金龙,在火把的映衬下看起来格外显眼,这件戎装是他从朱厚照的平时狩猎的服饰里找到的,他当时也没仔细看,等他骑着骅骝马,带领身后的五万锦衣卫准备出城迎战时,才注意到这九爪金龙,他不禁暗暗摇头,心道:“我日,这戎装上绣这么明显一条九爪金龙,老子不是要被那白莲教主盯上嘛”

    不过,乐文倒也不怕,他还正想领教一下那白莲教主的功夫倒底如何呢,还有传说中白莲教主的那把承影剑,也是乐文梦寐以求的,如果能拿下这白莲教主,那承影剑自然就归他所有了,只不是不知他的那把黑金剑能否与之对抗,要是被那承影剑一下给劈断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陛下,您怎能亲自出城迎敌,还是让微臣来领兵吧!”

    锦衣卫左都督苏浩,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长的人高马大,彪悍异常,尤其是他脸上的那道伤疤,格外显眼,他是刚被乐文从指挥使同知提拔上来的,只见他见到皇帝竟然骑上战马,要亲自出城迎敌,他的瞳孔就是猛地向里一缩,脑中的那条锁链似乎在霎那间碎去了,他便连忙跪在乐文骑着的骅骝身侧,抱拳行礼,想要劝阻皇帝。

    “苏都督言之有理,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保重龙体,不要亲自带兵出城迎敌。”

    那锦衣卫左都督苏浩话刚说完,接着锦衣卫指挥使霍宏便也跪倒在乐文骑在骅骝马的另一侧,请求皇帝不要亲自带兵迎敌,他也是怕皇帝万一出个什么闪失,他们这些锦衣卫全家老小都要给皇帝陪葬,那可就有他们受的了,所以他们是宁愿自己战死,也不愿意看到皇帝陛下有半点闪失。

    很快,那群留守京城的文官便也赶来劝阻陛下,由于事发突然,京城里除了锦衣卫之外的能打仗的武官都被派出去征讨鞑靼了,现在留在京城内的就这些只会舞文弄墨,连杀鸡都害怕的文官腐儒,让他们提笔写字可以,要是让他们去打战,吓都能把他们吓死。

    “众位不必多言,如今京城已危在旦夕,如若朕不亲自领兵剿贼,恐怕朕就真的要坐守待毙了。”

    乐文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能征善战的大将都被派出去了,这两个刚被提拔上来的锦衣卫长官虽然在这些锦衣卫里算是顶尖的武功,可要是让他们去跟白莲教主打,恐怕他们两个加起来也不够白莲教主揍的。

    (。)

第239章 白莲教主() 
乐文想起他原先在上海县做县令时,那焦山的白莲分舵赵舵主就相当难对付,不过以他现在的功夫对付那早已死去的赵舵主还是很轻松的,可是这白莲教主,他还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不过即便打不过,他相信,以他现在已经练的炉火纯青的武当轻功秘术,梯云纵,如果想要脱身,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不过乐文倒也不必担心他的黑金剑会有什么闪失,因为他现在手中所用的是朱厚照的那把天子剑,这把天子剑也非寻常之物,乃是朱元璋得天下时,聚天下宝器,熔炼后,寻名匠所铸的一把绝世利器,乐文也在他当皇帝后,用过此剑,斩金截铁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他也没敢真的拿这把天子剑和他那把黑金剑对碰,要知道,不管对碰后的结果,哪把剑断了对他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啊。

    而乐文现在倒是有机会可以试下这天子剑的威力倒底如何了,乐文现在很期待他手中的天子剑与那白莲教主手中的承影剑对碰的那一刻,倒底会发生什么情况。

    于是,乐文便身着黑色锦衣戎装,手提三尺天子剑,一催胯下骅骝天子马,在那些文臣无可奈何的目光中,便朝宣武门方向奔去。

    明朝并没有九门提督这个官职,守卫皇家城池的是御林军,亦称“羽林军”,御林军并不是锦衣卫,设立亲军都尉府,统领中、左、右、前、后五卫,专事对皇城的保卫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皇城,洪武年间,御林军和锦衣卫都直接受皇上控制,御林军的职责是拱卫皇城,锦衣卫则执行监查职责。与御史不同的是,御史监查百官,锦衣卫监查一切。

    明代实行“卫所制”(军籍世袭,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卫所。皇帝亲军上直“二十六卫”中,有“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和“羽林前卫”。这时的“羽林”,只是一种名号了,只是为诸多皇帝亲军中的一支所按的好听的名号而已,并无特别之处。明朝之后军队皆无“羽林”。

    京城九门都分别由御林军统领负责把守,即便是一处京门被袭击了,负责把守其他京门的御林军没有得到皇帝的旨意也是不能前去支援的。

    乐文也不想随意调动正在负责守卫其他城门的御林军,这样是为了防止白莲教声东击西,所以他就只能调动紫禁城的五万锦衣卫暂时充当御林军来剿灭乱贼,而剩余的五万锦衣卫,有一半还都在明朝的个个地方调查情报,另一半要留下守卫紫禁城,防止内乱。

    宣武门位于西城区南部,城楼面活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

    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儿:“后悔迟”,可不是后悔迟嘛,都要问斩了,再后悔哪儿还来得及啊。

    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因为此地比较阴森,一般人都不敢从此过,所以这边的城防相对也比较松懈。

    白莲教也是觉得此门相对来说容易攻破,而且也可以暗中集聚教众,才在半夜来攻打此门。

    此时的城门的之下与围墙之内已经倒着无数的白莲教与御林军的尸体了,可是白莲教在白莲教四位堂主的指挥下却还是像蚂蚁般搭着云梯往上爬,而会轻功的都已经跃到了城楼之上,与御林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御林军也非泛泛之辈,都是皇帝万里挑一的好手,武功自然也是响当当,不过毕竟人手不足,面对十万之众的白莲乱贼,也已经损失惨重了。

    而白莲教的万教主却远远的站在一处陡峭的小山坡之上,监督与指挥这一场攻城战,只见他大概五十多岁,头发却还是如墨一般的黑亮,国字脸,长的宽鼻阔口,粗眉大眼,眼中还隐隐透着一缕精光,他身着一袭白袍教主服饰,上面绣着一朵白色的莲花,头戴四方平定巾,手里提着一把宝剑,此剑正是承影剑是也,这把承影剑已在江湖上成名多年,死在它的剑锋之下的亡魂数不胜数,久而久之,让人看上一眼都觉得心中胆寒。

    万教主所学甚杂,基本江湖上什么功夫都会,纵横江湖数十年,都不曾遇到对手,白莲教在他的手中也日益壮大,可是渐渐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了,他觉得凭他的武功和白莲教如今的声势,他为什么只能当这白莲教主,却不能当皇帝呢,俗话说的好,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于是,他便通敌卖国,不但与倭寇密谋合作,而且还与那鞑靼人合力想要一举把这大明朝给推翻,然后江山各分一半,他也好在这半壁江山的皇帝,可谓是野心勃勃。

    而在他身后同样站立着两名左右护法,一个是手执一柄淡银色的长枪,身着一袭蓝袍,长的很是清秀,眉心处透着几分俊毅,眼中却透出一丝狂傲之色的青年男子,而另一名却是一位年轻美貌的淡红色宫装少妇,如果乍眼一看,想必所有人都不会认为这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白莲教万教主的左右护法吧。

    可是事实却就是这样,这青年男子名叫杨兴,可不是杨家将里的杨再兴,不过他却使得一手好枪法,使得那叫一个出神入化,不过他却从生下来就不知道他自己的身世,而在他腰间上却挂着一副玉质的挂坠,上面深深刻着一个楊字。

    在他从小被万教主收养后,万教主觉得他很是可爱,而且又姓杨,万教主便教他使杨家枪法,希望他日后能成为他得力的杀人工具,经过二十多年的培养与教导,结果也让他很是满意,便任命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