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芈月传-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她是一只未曾出壳的雏鹰,混混噩噩,不敢迈出最关键的一步来,便如他当日混混噩噩地在昭阳门下一样。但他很有兴趣,看着有她啄破自己的壳,一飞冲天的那一刻。

    他愿意等,因为对于他这种过份聪明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其实会在大部份时间因此显得很无趣,能找到一两件有趣的事,是值得慢慢等的,若是太急,反而无趣了。

    其实黄歇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只是,黄歇的身上少了一些有趣的东西。那些东西,非经黑暗而不足有,却因经历了黑暗,显得更危险、也更吸引人。

    这种体质,他有、秦王有、眼前的这个女子身上,亦有。

    也唯其如此,有些话,他愿意告诉眼前的这个女子,因为他知道她能懂,哪怕她现在不懂,终有一天会懂的。

    而她一旦懂了,这个天下,将会有不一样的走向。

    芈月独自出神了很久,才幽幽地道:“张仪爱财,只会自取。所以你利用了王后和魏夫人之争而获利,更在挑起风波和平息风波后,抬高了身份。”

    张仪微笑:“你要这样理解,也算可以。”

    芈月道:“难道还有其他的用意不成?”

    张仪冷笑:“后宫如何,与我何干,太子谁做,与我何益。你忘记了,我是什么人?”

    芈月慢慢地道:“张子是策士,要的就是立足朝堂,纵横列国。”

    张仪点头:“不错。”

    芈月继续想着,她说得很慢,慢到要停下来等着她想好:“你不是收礼办事,是借礼生事,

    张仪抚须微笑:”知我者,季芈也。“

    芈月却叹了一声:”我却宁可不知你。“

    两人沉默无语。

    这时候,庑廊上的脚步,或许才是打破沉默最好的插入。

    张仪身边那个侍童恭谨地在门外道:”先生,魏夫人又派宫使来了。“

    芈月站了起来:”张子,容我告辞。“

    张仪却举手制止道:”且慢。“见芈月诧异,他却笑道:”季芈何妨暂避邻室,也可看一出好戏。“

    芈月会意,当下便暂避邻室,但听得那侍童出去,不久之后,引了数人,脚步杂乱而沉重,似还抬着东西进来。便听得邻室有人道:”奴婢井监,见过张子。“

    但听张仪淡淡道:”井监有礼。

    又听得井监令小内侍将礼物奉上:“张子,这是魏夫人的一点心意,请张子笑纳。”

    张仪道:“无功不受禄,张仪不敢领魏夫人之礼。”

    井监挥手令小内侍退下,陪笑道:“张子说哪里话来。其实我们夫人对张子是最为看重的,只是身边总有些过于小心的人,想着人多些事情也好办些,却不晓得得罪了张子。夫人也晓得做事差了,因此特派奴才来向张子赔礼。”事实上,魏夫人恨得差点想杀了张仪,幸好卫良人及时相劝,又请教了人,这才决定结好张仪,这个人既然不能除之,便不能成为自己的障碍,若能为自己的助力,才是上上策。所以,最终还是派了井监来示好。

    张仪故作思忖:“非是我张仪无情,只是你家夫人断事不明。人人都以为大良造是国之重臣,求他自然是更好。只是越是人人都认为可做之事,做起来就越不容易成。”

    井监道:“张子这话,奴才是越听越糊涂了。”

    张仪道:“凡事有直中取,曲中取,这两条路径是不一样的。敢问立公子华为太子,你家夫人意欲直中取,还是曲中取?”

    井监尴尬地道:“嘿嘿,张子,瞧您说的,此事若能直中取,还来求您吗?”

    张仪一拍大腿道:“着哇,求我是曲中取,求公孙衍是直中取,一件事你们既想直中取,又想曲中取,以昏昏思,能成昭昭事焉?”

    井监恭敬行了个大礼道:“张子之言,如雷贯耳。还请张子教我。”

    张仪道:“大王春秋正富,嫡子未生,他哪来的心思这会儿立太子?若早依我,以非常之法曲中取,此事早成。偏让公孙衍在朝堂上提出来,岂不是打草惊蛇?以后若再提立公子华为太子的事,只怕张不开嘴了。”

    井监抹汗道:“正是,正是。”

    张仪道:“唯今之计,那就只能曲中取。我且问你,大秦以何立国?”

    井监不假思索:“大秦以军功立国。”

    张仪微笑不语。

第102章 谋士策〔2〕() 
井监顿时明白:“张子之意,是要让公子华先立军功?”

    张仪漫不经心地道:“当日楚国屈原曾经试图联合五国同共伐秦,此事虽然在楚国被破坏,但诸侯若生此事,合纵还是会继续实施。大秦与列国之间,战事将发。我自会设法奏请大王,和公子华一起领兵出征。公子华若以庶长之名久在宫中,而大王其余诸子不谙兵事,你说大王将来会考虑立谁为嗣?”

    井监如醍醐灌顶,激动地站起来向张仪一揖:“多谢张子。此后魏夫人当只倚重张子,再无他人。”

    张仪却只呵呵一笑:“好说,好说。”

    见井监走了,芈月推开门,从邻室出来轻轻鼓掌道:“张子左右逢源的本事,又更加厉害了。”

    张仪矜持道:“季芈夸奖了。”却见芈月向他行了一礼,张仪诧异:“季芈何以多礼?”

    芈月叹道:“妾身如今身在深宫,进退维谷,还请张子教我。”她此时实在是有些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她自年幼时起,便一心要脱离宫庭,逍遥天外。不想一步错,步步错,为了替黄歇报仇,为了胸中一股不甘不服之气,为了张仪的激将,她又入了宫庭。

    而如今,她在宫庭中所有的努力和挣扎却无法达到目地的时候,她想,她是不应该抽身而出了。可是,如何才能够再一次离开这宫庭呢?

    她想请教眼前这个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事可以难得到他的聪明人。

    不想张仪却摇了摇头道:“季芈,旁人我倒有兴趣教,只是你嘛,实在是不用教。季芈,许多事其实你都知道,也能想到,只是如今你却不肯迈出这一步来。一个人过于聪明其实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许多应该经历和面对的事情,都想凭着小聪明去躲开。许多摆在眼前的事,却非经大痛苦大挫折,而不肯睁开眼睛去看。”

    芈月恼了:“你又是这句话来敷衍我,亏我还当你是朋友,告辞。”

    见芈月转身离去,张仪看着房门叹息:“季芈啊季芈,你掩耳盗铃,还能维持到几时?”

    宣室殿内,秦王驷正与樗里疾议事。

    在外人眼中,或云过去大良造公孙衍深得秦王倚重,或云近来客卿张仪可令秦王言听计从,但事实上,真正能够被秦王驷倚为心腹,无事不可直言之人,却只有樗里疾这个自幼到大一直紧紧追随,任何时候都可以让自己放心把后背交给他的弟弟。

    此时秦王驷便将公孙衍策论交给了樗里疾,问道:“你看这公孙衍上书,劝寡人或伐义渠、东胡等狄戎部族,或征楚国,你意下如何?”

    樗里疾看了看,沉吟道:“臣以为不可,魏国自雕阴之战以后,国势衰弱,这只病了的老虎我们不抓紧时机把他打下去,恐怕以后就难办了。再说,魏国是大国,不管割地还是赔款,都有利可图。而义渠、东胡等狄戎,是以游牧为主,一打就逃,一溃就散,得不偿失。更何况”

    秦王驷见他吞吞吐吐,便问:“更何况什么?”

    樗里疾直视秦王,劝道:“大王,公孙衍身为大良造,执掌军政大权,手中的权力几乎和商君无异。当日先公封商君为大良造,将国政尽付商君,为的是支持商君变法。而公孙衍的对国家的作用却远不能和商君相比,臣以为封他为大良造,实有权力过大之嫌。公孙衍不能警惕自守,为国建功,却把手插进后宫之争中,意图谋立太子,大王不得不防啊。”

    说到这里,樗里疾也不禁叹息一声。

    且说公孙衍虽为大良造,乍看上去,与商鞅权势相当,秦王驷对他也甚为倚重。但实际上,秦王驷与公孙衍之间的关系,却远不及当日秦孝公与商鞅之间互为知己,以国相托的默契和信任。

    公孙衍心中亦知此事,心中不免有些不安,以商君曾刑太傅公子虔、黥太师公孙贾之前例,欲寻一个有违法度的公子重臣处置而立威。樗里疾知其意,处处小心避让,两人这才没有发生冲突。

    然而终究心中埋下怨气,且公孙衍于秦之功,实不如商君,尤其在头几年见其征伐之利后,这几年无所建树,见秦王驷已经有些不喜,便终于把忍耐了甚久的话说了出来。

    秦王驷亦知其想法,安抚道:“樗里子,寡人知道你的意思。如今军国大事,还离不开公孙衍。”

    樗里疾摇头,不以为然:“大王,商君变法,虽然国力大振,军威大壮,可我大秦毕竟国小力弱,底子单薄。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胜仗,可是青壮年都派出去连年征战,田园荒芜啊。虽然也得到一些割地赔款,但是收不抵支,这些年来都是靠秘密派出商贾向楚国和巴蜀购买粮食才能够运转得上。大王,秦国不能再继续打仗了,要休生养息啊。”

    秦王驷沉默。

    铜壶滴漏的声音一滴滴似打在樗里疾的心上。

    过了好一会儿,秦王驷才长叹一声:“是啊,秦国是不能再继续打仗了,打不起了啊。可是秦国却又不能不继续打仗,大秦立国,一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大秦一味休生养息,只怕什么样的东西都敢欺上来了。”

    樗里疾叹气道:“说得也是啊。”忽然想起一事,忙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呈上道:“大王,这是臣入宫前,客卿张仪托臣交给大王的策论。”

    秦王驷接过竹简,诧异道:“哦,这张仪自楚国跟着寡人来咸阳后,寡人故意冷着他,就料定他一定不甘寂寞,如今这是要写一些惊世之论出来了。”

    秦王驷飞快翻看着竹简,看着看着,忽然又卷到开头,再仔细地一行行研读过来。拍案赞道:“善,大善!疾弟,你可曾看了没有。”

    樗里疾摇头苦笑:“臣弟自然是看过了,可是觉得忒荒唐了些,诚如其说言,就这么不动一兵一卒,能够搅得列国如此?我们只消打几场小战,能够得到大战更有利的结果?”

    秦王驷叹道:“此人有些鬼才,你看他当年一文不名,就能够将楚王及其后妃耍得团团转。”他抬头,看着樗里疾,两人相视一笑,秦王驷继续道:“他既然敢夸此海口,且让他试试也好。如果他能够三寸舌胜于百万兵,那么他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

    樗里疾鞠身应道:“是。”

    见樗里疾离开,缪监悄悄进来,又向秦王驷低声回了芈月再度奉王后之命出宫与张仪会面之事,秦王驷点了点头,不以为意。王后能有什么心思,他闭着眼睛也能猜得出来终究,不过是后宫女人的心思罢了。

    缪监退出,秦王驷却看着几案上的匣子沉吟,这是当日樗里疾在打扫战场之后,找到的一只玉箫。只是当日芈月已经被义渠王所劫,因此这只玉箫,就留在了他的手中。

    只是,如今

    他想到了那个小女子,倔强、大胆、无所畏惧,又心志坚定。他喜欢芈姝那样的女子,省心、简单,可是他亦是不由自主会去欣赏那个跟她完全不一样的女子。

    想到这里,他站了起来,顺手取上木匣,沿着庑廊信步慢慢走到了蕙院门口,却见芈月正在院子里教魏冉用沙盘写字。

    但听得她轻声说:“这四个字是什么,小冉认得吗?”

    但听得魏冉脆生生的童声道:“是‘岂曰无衣’。”

    秦王驷笑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你这么快就教到这首诗了吗?”说着,推门走了进来。

    芈月闻声抬头看见竟是秦王驷到来,心中一惊,连忙行礼:“大王。”

    秦王驷进来时,便见院中一场沙地,上面用树枝写着诗句,芈月与魏冉正蹲在旁边,显见正在教弟习字,见了他进来,忙站起来行礼。

    秦王驷凝目看去,见芈月低着头,神情拘谨,心中有些不悦,他看着芈月好一会儿,才笑道:“你怎么如此拘谨,莫不是你还记恨寡人毁了你的心血吗?”

    芈月知他说的是之前自己私制节符为他所毁之事,不禁汗颜,垂首道:“臣妾岂敢,是臣妾愚蠢冒失,若非大王睿智,臣妾做出这样失当的事情,必会被人治罪了。”

    秦王驷也笑了:“你能自己明白,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女萝正侍立一旁,见状连忙领着魏冉行了一礼之后退出,院中只余芈月与秦王驷二人。

    芈月低头,却不知他忽然到此,出于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