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191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亮剑1918-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够种!够种!”光头笑嘻嘻的竖起大拇指:“兄弟几个还傻站着干嘛呀?咱们给长官‘看座’呀?”

    “那是,看座”话音刚落,几个兵痞就闹哄哄的围成一圈,黄正刚好在车厢里面的一个角落,被他们围住就是揍一顿外面的长官也不知道。

    吵杂的火车声在掩盖住了他的吵闹声,没有人注意这里,兵们都是分群的,黄正刚来还不到半天,他穿着考究抽着纸卷烟,一副富家子弟打扮,自然跟他们不是一个群里的,所以车厢里的大头兵们对这个白脸少尉都没啥想要帮助的意思。

    黄正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异样,不过他并不在乎,他刚到苏联红军的时候,一群老毛子看着他的样子就在那洗脑怒骂,不过在他打掉了一个老毛子大兵满嘴牙齿之后,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不过在这里黄正不打算用这招,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尽管很烂,但都是和他生死与共的弟兄,用一个现在提及频率很高的词叫——英雄。

    “赶紧滚蛋,老子没功夫跟你废话!”黄正悠闲的吐着烟圈,根本没把眼前这几个人放在眼里。

    “艹!”光头朝地上吐了口吐沫。吐沫还未落地的时候,他直面一拳就打了过来,看得出来他是练家子,那一拳直接本着黄正的鼻梁前去。

    啪!黄正没有被打,他把手里的烟头弹出去,用手掌生生的接住了他的拳头。他把光头的拳头攥住,咯吱作响。

    光头没想到眼前这个白面军官的手劲头这么大,他的手被捏的有些发疼了,最可气的是现在竟然还收不回来。其他的人这个时候竟然忘记了动手,他们都呆呆的看着,不知道是在欣赏这场较量,还是不愿意动手?

    秃头用力的往回收,两人争执了一会之后才善罢甘休。

    “吴彪!干什么呐?”一声严厉的声音传来,众人都循声望去,是连长张顺水。张顺水扶着腰里的武装带走了过来,兵们自发的让开一条路。

    张顺水走到吴彪面前,眼睛瞪了一下,吴彪的嚣张气焰少了不少,他打量的吴彪一眼后道:“滚过去!”

    吴彪竟然老老实实的走了过去,几个兵痞都散开了。吴彪还没走远,张顺水就喊住了他,他头也不回的对吴彪说道:“把帽子戴好!”

    吴彪停住了,站在那规规矩矩的把帽子戴好,灰溜溜的走到了一边。

    车厢里恢复了平静,兵们都闲散的坐下继续打发时间。张顺水走到黄正跟前上下打量了一下,心不在焉的问道:“你就是那个新来的排长?”

    “是!长官。”黄正立正答道。

    张顺水从口袋里掏出一包散装的纸卷烟,他只给自己嘴里叼了一根,嗤!他轻轻的滑着了火柴,点着了叼在嘴里的烟,然后又摇摇手把火柴杆摇灭。

    “我叫张顺水,是新编九连的连长。”张顺手伸出了右手,黄正也赶忙伸了过去和他握手。张顺水中等个头,只有一米七,厚实的手掌让人感觉很踏实,他今年二十八岁,但却当兵十年了,他参加过很多战斗,是名副其实的老兵。

    没有简单的寒暄,张顺水就直截了当的说:“这里的弟兄是以前老三排的底子,东拼西凑组建的,他们几个是我以前的兵,人孬点别介意。”

    黄正笑笑说没事。

    “那就好!以后你就带他们吧,别着急!兵好带,咱们又不是黄柯、张治中他们,几十个人当自己弟兄带就行了。”

    张顺水说完走到车厢连接处透风了,黄正坐在那苦笑了。虽然之前他心里有所准备,不过这地方还是比他想象的要糟糕。

    黄正透过那个不大的窗户看着外面,他的思绪飞回了遥远的莫斯科

    在距离黄正的数千公里外的中国东北,一群和他一样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也在经历着内心的煎熬。

    这是一个凉爽的下午,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无数人已经开始了晚饭的准备。辽阳城外,勤劳的东北人家开始了晚饭的准备,袅袅炊烟升起,茅草、青砖拉起来的宽阔院落、地里干枯的玉米秸一副东北地区的特有的景色在午后的夕阳下勾勒的格外美丽。

    不过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欣赏这里美丽的景色,即将到来的大战让每个人都不能闲下心来去欣赏这个景色,尤其是一帮新兵。

    “他妈了个巴子!日本鬼子到底还出不出来了?咋个一个也瞅不着?”一个脾气不好的新兵低声骂道。

    “闭嘴!保持安静!”一个摸样老成的士官冲着这群新兵压低声音骂道。新兵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士官不禁叹口气。这些年,随着对日战争规模的扩大,很多乙种部队编制完全扩,编至甲种部队,预备役部队转为现役部队,部队里补充了大量的新兵。他们往往经过两个月的基本军事训练就送到了战场,显然他们对血肉横飞的战场没有任何概念。

    这群新兵蛋子,等会战斗打响不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打吧!打吧!打完这一仗你们就是老兵了。”这个士官在心里默默念道,他抚了抚头上的钢盔,眼睛瞟了一眼后面的那群新兵蛋子。

    新兵的到来也让不少老兵升官了,这个士官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官,不过现在他成了一个排长,手底下管理着几十号人。想想这些,他觉得真有意思!

    夜幕降临,天渐渐的黑了下来,部队已经在这里埋伏了许久,他们不知道周围有多少部队,也不知道附近有什么队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这次行动集中了驻扎在东北的国防军主力。

    几十万大军已经调动了数天,日军为之做出了相应的准备,双方都在等待最后决战时候的来临

第025章 铁马() 
对东北地区的日军围攻在晚上发起了!

    国防军集中了数个集团军十几万之众,在数百门火炮的冲天炮火下,从辽阳等地对日军展开进攻。

    冈村宁次在睡梦中被惊醒,他醒来急忙前往指挥部督战。对于这次的进攻他是有所预料的,但他没有料想到中国军队的实力。他发现自己好像已经身处在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四处都是敌情,到处都是敌人

    隆隆的炮声撕裂人心,冈村宁次眉头紧皱,他将手里攥住的钢笔狠狠地扔在地图上。

    “八嘎!”冈村宁次大声骂道,屋子里人参谋们都停下手里的工作,把目光投向了他这里。

    “板垣这个家伙究竟是在干什么?为什么他的师团所在的防线出现了大量的支那政府军?为什么他在这个时候还是联系不上?”

    无人回答他,战端开始后不久,关东军的板垣征四郎率领的师团就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这一次进攻的时候却主动权尽失,甚至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石原莞尔走过来摇头叹息:“我们已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我之前就说过,现在不适合对中国展开全面战争,军部这帮愚蠢的家伙!”

    石原一拳砸在桌子上,桌子上的水杯被震动的左右晃动。

    两个人发火是有理由的,因为现在他搞不清楚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关东军部署在一线那些战斗力强悍的联队、旅团甚至在一夜间丧失了所有的阵地,有的干脆被完全围歼,到处都是遇到支那军重兵进攻的消息,到处都是伤亡的报告。

    这种情况让人无法预料,饶是再有涵养的将领,也会在这个时候失去了理智。

    日出东方,但关东军的天并没有亮。

    “报告,第五师团的有消息了”一个参谋夺门进去,手里拿着刚刚抄写好的电报纸。冈村宁次抬起头,一脸疲惫之态。不过看过之后他脸上渐渐浓缩到了一起,精神一下提了起来。

    “搞清楚了,板垣的部队受到攻击,他们的师团指挥所受到了轰炸,板垣这个家伙命大,逃过了一劫,但防线已经崩溃,他们的两个大队和一个旅团已经被围困,其他的部队现在已经退回到后面,正在组织2道防线进行防御。”冈村宁次淡淡说道。

    石原皱起眉头道:“怪不得他们一直没有上报战情,原来是这样的。”石原又转过头问道:“是支那军的哪支部队干的?”

    “第五军!指挥官是林祚大。”冈村宁次咬牙切齿的说道,“第五军?他们的主力不一直在支那西北地区吗?怎么会忽然间调集到东北?”

    石原叹口气道:“看来他已经和苏联人达成了协议。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恐怕支那军队不可能从西北地区调集重兵前来支援。”

    冈村宁次点点头,他赞同石原的说法,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最终的目的却是政治,但他仍旧有不解的地方:“只是他们的调动怎么会如此的迅速?要知道那可是一个重装的机械化集团军!人员装备、武器辎重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怎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集结?要知道西北地区很多地方是没有铁路的。”

    “情报部门在这个地方是存在失职的。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眼下最重要的是收拢现有的军队,和支那军展开一场会战!”石原道。

    冈村宁次看着石原坚定的眼神,信心也有了,是啊!虽然前期遭受了一些损失,但现在言败还为时尚早,他的手里还有十万关东军的虎狼之师,背后还依靠着强大的日本海空军实力,纵然是处于劣势,也不至于全盘皆输,他知道自己仍旧有翻盘的机会,自己仍旧有继续战斗的可能。

    冈村宁次目光如炬,盯着眼前的情景一动不动,片刻之后他下达了部署命令:调集所有在满洲部队,展开同支那军会战。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兵团作战,前后持续了40多天,东北战区的总司令张学良将军亲自前往辽阳一线指挥,双方军队在东北战场展开一场激烈的厮杀。日军负隅顽抗,最后不得不从国内调集援军驰援,不过仍旧无济于事,日军数个师团到最后的时候甚至动员全员玉碎,展开自杀式攻击。

    战场上的血腥程度超出想象,无数好男儿血洒疆场,辽南地区一度荒无人烟,到处都是布满硝烟的弹坑和

    但这一仗,却歼灭了消灭了日军数个成建制旅团,有效打击了日军在东北的有生力量,使得日军龟缩在旅顺和关东州地区,成功阻止了日军在东北地区继续扩张的可能,双方形成了战略上的对峙状态。

    冈村宁次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东北地区的部队会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一下集中调动了那么多部队、辎重和弹药?

    直到十几天后,战役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从前线部队缴获的一些军车上他才分析出了答案。

    他才获悉原来东北的国防军主力之所以能够大规模的运输,依靠的正是中国强大的后勤动员力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军队使用了大规模的汽车进行运输。

    冈村宁次并不知道,在中日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月,迁址到陕西西安的江南重工集团机械部已经按照军方要求,研制生产出了一种新型的卡车,命名为“秦岭”。

    秦岭卡车的数据很快汇报到了军队的装备部,装备部在进行讨论后将意见汇总送抵黄柯的案头。

    当夜,黄柯对着秦岭卡车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了一夜。

    资料上标注着秦岭卡车最基本的一些性能。秦岭卡车,自重3800公斤,装有90匹马力、四行程六缸发动机,载重量为4。5吨,最大时速60公里,这种大马力的家伙在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主要道路行驶,除了可以运载士兵和相关装备外,延伸型号的秦岭卡车还能够拖拽152口径以下的各种火炮。

    第2天,黄柯听取了装备部的专门汇报。一个戴着眼镜的工程师对黄柯直言道:“‘秦岭’卡车虽然更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突破,不过也有一些瓶颈,原因是秦岭卡车不能牵引重型火炮,如果要成批量生产,恐怕不能实现整个部队的快速调度。”

    黄柯皱起眉头打量着这个工程师,他点点头道:“你接着说。”

    年轻的工程师抚了抚眼镜道:“我们装备部给出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是在‘秦岭’的基础上再研制出载重更强的新型卡车,还有一种是现有的‘秦岭’卡车不变,再批量生产一种履带式的牵引车,专门负责牵引重型火炮。”

    黄柯点点头,示意让他继续说下去。工程师得到默许后摊开面前的文件夹说道:“这两种方案各有优劣。第一个是长期性强,一旦研制成功部队的机械化转运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不过缺点是研发周期长,投入经费也较大。再说说第2种就很明显了,研发周期短,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不过履带式的牵引车速度较慢,难以跟上现有卡车的速度,所以也就会影响到部队整体的投放能力。”

    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