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191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亮剑1918- 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崇禧上前道:“他现在在株洲修整。”

    “修整的怎么样了?”黄柯问道。

    白崇禧摇摇头:“这支部队的兵员和装备补充一直都不怎么好,再加上之前的伤亡太大,所以一时间难以恢复元气。”

    黄柯皱起了眉头,他紧接着问道:“那么这支部队现在有多少人?”

    白崇禧翻开手里的文件夹道:“在册的是官兵8532人。”

    “好!”黄柯说完之后,开始向回走去,他边走边对旁边的陈绍宽道:“邵宽,你给我提了一个好建议,我看这个孙立人就是远征军司令的最合适人选。走,咱们去常委会上提出来。”

    军事委员会常委会在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后继续召开。在派出哪支部队远征的问题上,蒋中正首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派出胡宗南的部队倒不是不可以,只是临阵易将士战场大忌。胡宗南带兵”

    “蒋部长请稍等一下。”黄柯打断了他的发言:“我刚才和咱们参谋等部门的同志商量了一下,胡宗南的那几个师在两湖地区驻扎不能动。日军近期的攻势比较猛烈,所以纳入咱们预备部队的队伍都不能动。”

    所有人都对黄柯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始料未及,难不成他是欲擒故纵?何应钦问道:“那么,该派哪支部队出征缅甸呢?”

    “这也是我正要和大家说的。我查看了一下后方修整部队的情况,孙立人的武装警察部队长时间修整,又是久经沙场的硬骨头,他们是比较适合的。”

    所有人都注意到,黄柯这次用的是“说”而不是“商议”,这表明他本人已经就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空军部长许绍周听后满意的说道:“总长的这个提议很好。孙立人本人毕业自美国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有着丰富的欧美经历,远征军除了打仗还要和英美打交道,他过去是很合适的。”

    政治部秘书长李济深也点头道:“孙立人我是了解过的,这位同志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很强,在上海是打过很多次硬仗的。我也赞同。”

    国防部军委秘书长李宗仁也跟着说:“任潮说的没错,孙立人不光是打过很多硬仗,在作战方法上海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我记得在淞沪会战之时,他曾经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张治中发生过分歧,后来竟然能够说服了张治中听从了他的建议。事实证明,他的建议是正确的。我也赞同。”

    蒋中正面露微笑,极力保持着应有的镇定。他没有想到的是,本来是发言表达意见,没想到竟然变成了委员们的临时表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他和何应钦投了反对票,远征军依旧是要派孙立人的。

    就在他准备和何应钦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不料何应钦却开口了:“孙立人的武装警察部队一直驻扎在南部地区修整,也算是适应了丛林的环境。我觉得无论是从将领个人,还是部队上派他们去都是极为合适的。”

    下面的表决自当然的在意料之中了,几个委员都相继表态,也就表明这项决议通过。蒋中正看了一眼黄柯,他的身子向后仰去,一副掌控全局的态势。现在,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军事委员会上已经被孤立了,连唯一的盟友何应钦也在这个时候“反了水”。

    他有一种被人阻击的感觉,难道黄柯先前的提议是故意为之?试想一下,如果黄柯在最初的时候抛出他的嫡系孙立人去担任远征军司令,势必会遭到反对,而黄柯很巧妙的将首提的人选和部队定在了杜聿明和胡宗南的部队,把矛盾的焦点进行了转移,从而更巧妙的推出自己的意见。

    这正是黄柯的高明之处,先前有过很多次的决议他都是这样进行的。

    “蒋部长,你的意见呢?”会议的主持人李宗仁转向蒋中正问道。他的思绪被打乱,硬生生的拉回到了这场会议之中。

    他点点头道:“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远征军筹备的文件已经正式下发了。原淞沪武装警察部队改编为中国国防军远征军第1军,在昆明完成集结的改编之后,将开赴缅甸战场。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问题,远征军的招兵工作面向社会进行。远征军的组建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全国各地都有不少青年报名应征。

    在命令颁发之后不久,孙立人即从驻地赶至南京,办理一些必要的履行手续,同时向国防部进行汇报。

    孙立人之前所在的部队,因为当时的历史原因总称为武装警察部队,他们的军装虽然和其他部队没有什么异同,但军衔和职称还是按照警察系统来的。组建了远征军,自然不能再称之为警察部队了,所以对应的职称之类的应该改变一下。

    这其中的一些繁琐手续还都是要走的,先是到警察部门办理转移,再到国防部去办理接收,再去后勤部门填报有关申领的装备和衣服之类。一件件琐事的确很是让人头疼,不过却是一件都不能少的。

    在南京忙活了三天的时间之后,孙立人才接到了国防部秘书处的电话,说是让他下午的时候,到国防部等候,黄柯将亲自接见他。

    孙立人收拾停当之后,换上新发的陆军将官军装,早早的就到了国防部。军装是新发的,来之前他还特意的去旁边的店里花了几块钱熨烫了一下,裤子上明显一条笔直的折缝,皮鞋也是铮亮的。

    面见最高长官,军容齐整是最基本的礼节。到国防部,拿着通行证过了几层警卫之后,秘书处的军官引他到休息室等待,孙立人也没有坐下,而是站在那里。

    他的内心此时是激动的,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将领重新被委以重用,那种激动之感是难以言表的,更何况是向最高统帅单独汇报工作。

    过了十几分钟之后,秘书陈烈文走过来对孙立人道:“孙将军,请这边来。总长在等你。”

    孙立人立刻起身,他又整了整自己头上的军帽,迈着有力的步子走了进去。

    进门之后,黄柯正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批阅着文件,陈烈文走进来道:“总长,孙将军来了。”

    黄柯放下手里的笔,起身道:“立人来了,快坐吧。”

    孙立人啪的一个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总长好!”

    黄柯简单的回个礼道:“快坐吧。”

    孙立人坐在了黄柯对面,腰杆挺直不触及后面的椅背。

    陈烈文端来了两杯泡好的茶水,然后走了出去。

    黄柯笑呵呵的问道:“中央已经决定了,决定任命你为远征军的司令。淞沪武装警察部队的基本情况和你个人的这些情况我也看过了,我想听一听你的看法。”

    黄柯所问的问题,其实在孙立人的预料之中,他先前早就打好了腹稿。孙立人报出了现有部队的人数和具体装备的数目,指出了不少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表达了远征胜利的决心。

    黄柯听着频频点头,他对这种认真踏实的态度是肯定的。

    “那么就说一说最近几年你的情况吧?自从淞沪会战之后,你的部队就一直在后方修整,这是怎么回事?”黄柯对具体部队的关心不多,但也觉得这样一支劲旅一直在后方修整也是件怪事,自然,他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说这是因为兵力紧缺,而该部队又损失惨重,一时间难以恢复战斗力的缘故所致。

    不过黄柯自然不会太相信这些冠冕荒唐的理由,他还是想听一听孙立人真实的说法。

    这个问题是孙立人事先没有准备的。他想着的时候表情不由得发生了轻微的变化,这些年的委屈和不得志如同一罐子苦水,今天有希望倒一倒了。

    可能不能说呢?自己刚刚脚未站稳,又因为留学美国在军中没有什么朋友,万万不能够去得罪人的。

    想了想之后,孙立人还是决定说出来,不过不是全盘托出罢了。

    他苦笑道:“实际上这些理由也是特殊原因造成的。我们淞沪武装警察部队在行政上是隶属于警察系统,但在实际上属于国防部管理。在淞沪会战之后,上海地区沦陷,淞沪警察部队的番号虽然是保留了,可因为归属问题补充给养上却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在退到后方之后,本该按照普通序列的部队进行补充,不过地军政部门却难以把握,因为我们不在受补给之列。我去找警察部门,警察部门只负责修整后方的维护法纪的警察,再说他们也没有重武器发放给我们。”

    黄柯点点头:“这个是我的责任,当初只是考虑到和日本的关系,所以才将你们的部队弄成武装警察部队。你为什么不亲自来国防部申述呢?”

    孙立人挠了挠头皮道:“我来了,但当时正处于南京保卫战的关键时期,各部门都在搬迁转移,我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部门申述。”

    孙立人说着,黄柯的表情越发的凝重起来。他见这样有些超出自己的预期,便接着说道:“不过手续上这样规定,但军政和警察部门都给予了我们相应的补充,所以也就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维持了现在8000多人的规模和装备。”

    黄柯点点头:“好,辛苦你了。这一次去缅甸作战,在人员和装备上我们会尽力补充。还有,你要记住一点,不要受命于美国和英国人的限制,要做到独立自主。政府现在策略是从缅甸进行反攻,你们是打响这个反攻的第一枪。你们也是甲午之战后,我们中国首次派出国的部队,要打出军威和国威来!”

第079章 燃灯者() 
远征军成立了。孙立人带着他新改编的远征军开拔到了昆明,在这里进行休整和训练,准备随时出征缅甸。

    报纸上、广播上也开始铺天盖地的宣传远征军即将入缅的消息,街头上的百姓也都奔走相告,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首次对海外派出军队,民族自信心在媒体的渲染一下开始蔓延。

    此时,南京国防部也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发动知识青年从军”的会议。会议决定,由张伯苓、白崇禧等人组成知识青年从军委员会,发动全国的十万青年参军。

    不日之后,国防部发布命令,宣布在校青年可以参军,战后还可以继续完成学业计划。

    一时间,“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在全国各地高校之中传开,青年们踊跃报名参军,这股风气也感染了诸多在校的学生们。春节过后,在西南联大的课堂上和宿舍里,学生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参军。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在西南联大校歌的鼓舞下,联大的学子们踊跃应征。早有从军之意的穆旦学长和朱景行等人决定报名参加远征军,黄正忠也瞒着父母,和朱景行、穆旦学长以及外语系的管立民一起报了名。

    之所以瞒着父母,倒不是他有意为之,只是他怕母亲知道后会不同意。在南京的时候,他就向母亲提起过要休学参军的想法。结果还没有说完,就被母亲当场否定。

    赵小婉告诉他,“儿子,报效国家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去前线。你的哥哥现在每天都在前线让我担心,难道你还想让我再多操一份心吗?再说你身体不是很好,去了不一定能够符合人家的要求。”

    黄正忠自然不认同母亲的观点,国难临头,男儿自当挂吴钩,至于自己的学业和各种理想追求,等到打退了日本人之后再说吧。

    黄正忠悄悄地去报了名,一行人高兴的来到了远征军的报名处。报名处在昆明市区设立的有点,离他们的距离不算远,所以走过没多久就到了。

    报名站的军官是一个年轻的上尉,看着和他们年纪相仿,可空荡荡的左臂证明了他曾经经历过不少残酷的战斗。

    听说几人是西南联大的学子,这个上尉喜笑颜开,他高兴的说道:“欢迎欢迎,欢迎你们这些有志青年加入远征军,咱们要和美国人英国人打交道,你们文化高、懂外语,能来远征军是再好不过了。来,你们先填一份表格。”

    说着,上尉让人递过来了四份空白的表格让他们填写,填写完成之后,再对他们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个基本的检查。

    因为远征军急需翻译人才,所以在各大高校学子参军的问题上,他们往往都网开一面,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就低了很多。

    一行人排着队进行身体检查,这里只是一个初步的检查,回头还要在兵站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学识考试。

    几个人挨个检查之后,都在外面等待着身体检查的结果。其实刚才在身体检查结束的时候,医生已经私下里告诉他们了,他们几个的身体情况都符合要求,也就是说都能够参加远征军。

    又等了十几分钟之后,上尉从里面出来了:“谁是赵正忠?”

    听到上尉喊了自己的名字,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