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极崛起-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原则上是认可的,不知赵君有何想法?”

    赵子赟瞥了土肥原一眼,开始抛出狗骨头:“土肥原先生,外界都说你们日本一贯掠夺成性,我觉得首先要为此正名。”

    土肥原脸皮微微发红,有些恼怒道:“这是造谣!”

    赵子赟点头:“我也这么觉得,但还是要做些事情让人信服,我建议你们日本可以加大对察省的投入”

    桥本正康顿时心悬了起来,有些不安的看着他。

    赵子赟装作没看到他的表情,抛出了第一根骨头:“比如这龙烟铁矿,我考虑是不是和你们合作,做出个样板来。”

    “龙烟铁矿?”桥本正康顿时来了兴趣,“赵主席想怎么合作?”

    “现在龙烟铁矿主要是察哈尔工业集团和察哈尔银行的股份,我打算先期出让百分之四十九给你们,我们在私下里定一个五年的协议,由你们免费投入机器,建立矿山交通,前两年的矿石全部供应张家口钢铁厂,从第三年起,我再私下转让百分之二十的股权给你们,那个时候,你们想把矿石卖到什么地方都可以。”

    桥本正康直觉觉得可行,可他太了解赵子赟了,这等事怕是没这么好,有什么阴谋呢?

    “套用赵君的话来说,此事好像赵君也没什么好处啊?”土肥原也敏锐发现这一点。

    “这是引子,做给外人看的,我想通过此事,让你们的人来察省投资,更重要的是,我想借此加大你我双方的贸易,当然,不能是我吃亏的事。”

    “这样啊?不知赵君所说投资和加大贸易是指什么?”

    “你看啊,这察省生产牲畜和皮毛,其余的都缺,既然提到满洲和日本,那我想着华北的很多物资是不是可以通过我们来做,比如这人造丝,你们可以动员商人直接来察省生产,比如你们控制的满洲,可以供应我们大米,冀东可以供应我们盐”赵子赟一口气提到了很多东西,桥本正康心里雪亮,这些东西赵子赟话里没说的便是低价交易。

    “可让我们的商人吃亏总不太好吧?”

    赵子赟露出一丝失望之色:“看来什么经济圈也是虚的,土肥原先生,我们怕是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基础了。”

    土肥原心中一动,问道:“赵君,你所说的事要是会让南京不满,你怎么办?”

第291章 自己挖了个坑() 
赵子赟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道:“我和你们合作,南京本来就不满,这还需要明说么?政治上的事情难道你们外务省搞不定?”

    “你的意思是涉及政治上的事情交由我们出面?”

    “是啊,不然我和你们合作岂不一点意思都没有?”

    土肥原喜出望外,“那就好办了!和满洲的交易,完全可行,至于我们国内,甚至平津等地,我们可以通过冀东和热河来做。”

    赵子赟心里吓了一跳,面不改色问道:“你是说走私?”

    “这不叫走私,只是一种自由贸易,赵君,南京也从未在财政上帮助过你,何必为他们付出不必要的关税呢?所谓自制,也是你我双方贸易平等化的体现,换句话说,是你我双方免收关税罢了。”土肥原**道。

    这一手倒是出乎赵子赟预料,看来占便宜多了,总会埋下隐患的,这次可谓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如今不跳恐怕是不行的,除非推翻刚才自己所说的话。

    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问题,他露出一丝贪婪的笑容:“那南京和英美,你们日本能够应付?”

    土肥原笑着点头。

    “那好,不过丑化说在前头,第一,这政治上的事情可不能让察省受损失,第二,税收一个大子都不能少。”

    “那是自然,赵君还有其他要求么?”

    想了想,赵子赟道:“其余的只有一点,宋哲元怎么折腾我给土肥原先生面子,不干涉,但别把我牵扯进去。”

    “行,没问题。”土肥原没有多想,他知道赵、宋二人不对路子,华北自治也需要这些中国人相互牵制,铁板一块是不大好的。

    日本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赵子赟却是头皮发麻,这个坑到底有多深,坑里有多大的火不得而知,心中有些后悔过于想占便宜了。

    紧急召集会议,他首先检讨了自己过于大意,被对方抓住漏洞,出乎意料,二陈和楚峰都没太当回事,也是,这个年代政治、军事的事情更为敏感,相比之下,经济到不是那么引人注目,陈淑珍反而认为土肥原至少有句话是对的,凭什么给从不支援察省的南京缴纳关税?如今察省关这一向就给南京带来不少收益。

    “子赟,再说了,这关税把持在那些人手里,你不是不清楚,他们走私起来,可也是肆无忌惮的。”

    赵子赟苦笑了下:“就是因为察省贡献大,真要走私起来,会很明显的,那老蒋”

    陈振林打断他的话:“考虑太多是不行的,察省已经这样,如果南京有意见,我们也好以此搪塞日本人,总之我认为是不吃亏的。”

    核心领导层没意见,随后的扩大会议却是反对声不少,俞鸿钧就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么做对日本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察省不但会进一步被孤立,还将成为日本人的帮凶,彻底摧毁中国的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赵子赟不置可否,政治、军事不行,工业又能怎样?民族工业都集中在沿海,越发达,日本人开战后的红利就越大,他巴不得从经济上将其摧毁。

    可底是不能交的,他随即提出一个说法,当前也就是察省的各种制度较好,华北自治,中央态度不坚决,避开政治上的纠葛,转为经济上的,是化解当前局势的最好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这至少对察省是有利的。

    俞鸿钧还想说什么,不过总觉得那里不对劲,别的不说,这龙烟铁矿的事情居然没有反对就非常让他诧异,合作还未开始,先看看再说吧。

    土肥原回到平津,和多田俊回报后,开始和外务省一同操办此事,授意察铁和陈淑珍进入实质性的的商谈,而此时,日本军方之间的矛盾便体现出来了,华北驻屯军很想自主推动此事,土肥原作为关东军派往华北活动的人,其取得的成果自然不能算在驻屯军头上,加之他和赵子赟商谈的是经济上的事情,远不如政治上那么重要,多田俊也没太当回事,他也不会想到这事会弄出乱子来。

    一个龙烟铁矿,就能勾起日本人极大的兴趣,察铁应过于敏感,渡边二郎随即便请兴中公司的十河信二立刻飞赴张恒,参与谈判,将龙烟铁矿作为兴中公司的第一笔在华投资业务。

    兴中公司的背景赵子赟早已知晓,这是满铁的子公司,日本政府官方入侵华北经济的先锋,属于经济工作的国策机关,是否需要狮子大张口呢?和老师商量良久,他决定在龙烟铁矿上按规矩来办。

    当下龙烟铁矿的开采量已经达到年三十万吨,全部供应张家口钢铁厂,经过评估,整个铁矿作价一千万元,兴中公司以七百万元拿到百分之五十股份和未来密不公布的百分之二十股份,兴中公司答应引进日本钢铁企业,在矿山交通和开采方面采取新的技术,以提高产量。

    有了这个引子,十河信二对人造丝就谈得比较快了,兴中公司将和察哈尔联合化工厂合作成立张北人造丝厂,计划投产二百万磅的生产线,兴中公司占百分之六十股份,出资两百四十万元。

    工业方面的合作还有不少小的,不过都是兴中牵头,由随后进入的日本公司具体商谈,十河信二这次重点之一还有贸易,他在张恒设立办事处,与永兴、光华达成协议,三方共同开展察哈尔和满洲、日本本土的贸易,也就是走私,主要大宗商品为察省的皮毛、猪鬃,满洲的大米和日本的糖、人造丝、药品、橡胶等,同时,由兴中公司出面,替察省采购华北沿海的盐、河北的棉花。

    涉及走私,自然和冀东有瓜葛,殷汝耕便搀和进来,日本人是主子,赵子赟是恶霸,他谁也不敢得罪,任凭察省各种办事机构入雨后春笋般在冀东设立,当月,日本商人便从冀东走私到察省白糖两百万公斤,人造丝六百万公斤,棉布一千捆,汽油煤油两千多箱,光人造丝一项,永兴就能获取差价一千五百万元,还未算这些东西给察省带来的税收。

    这么大面积走私,外界虽然知之不多,可察省突然间有大量非本省出厂货物南下,傻子都明白,各界一片哗然,不过奇怪的是南京却沉默了,个中缘由,只有少数人知道,比如熊斌,赵子赟在和日本人达成经济秘密合作后,便让俞鸿钧飞赴太原向正在那里说服阎锡山的老蒋汇报,损失的关税,由察省秘密送抵中央。

    走私一事老蒋其实没有什么办法,赵子赟这么做反而能够让走私有那么一点约束,至少两百多万的关税还是秘密回到自己手里,他只是忽略了孔、宋家族在其中的损失。

    那一个小头来堵住南京的嘴,核心领导层是没意见的,俞鸿钧虽然达成使命,但心里非常不安,其中利弊他非常清楚,可老蒋答应了,他也不好多说,并且对老蒋密令他关注察省到底走私多少,岁入多少感到深深失望。

    受这件事最大的影响便是平津,赵子赟后来说跳火坑居然跳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便指的是这个,平津是华北的经济命脉,冀东和察省联手走私,影响可想而知,赵子赟开心的看到,平津不仅仅是关税损失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民族工业收到打击,可以说,走私直接摧毁了平津的经济基础,渡边二郎和十河信二不是没有预见这个结果,他们认为,此举可以逼迫宋哲元就范,可现实是华北驻屯军和他们的沟通协调不够,他们也小觑了赵子赟的实力和动作。

    进入十二月,平津一片萧条,宋哲元压力巨大,现在他不但不能从平津获取收益,还得考虑民生,局势变成这样,他对赵子赟的恼怒可想而知,幕僚对察省如此胆大妄为真的是瞠目结舌,看人家这才叫顺势而谋,占尽了便宜。

    如今赵子赟已经把爪子都伸到冀东,胁迫平津,宋哲元如何肯答应?迫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压力,他一边和老蒋沟通,希望南京能够给察省施压,一边和多田俊打着太极,要求天津必须限制赵子赟的走私,否则他不会考虑自治一事。

第292章 借题发挥() 
从心底说,老蒋对赵子赟如此压迫平津还是乐于见到的,他不担心一个宋哲元乱,北方几个省主席走到一个圈子里才是可怕的,但宋哲元的请求不能不重视,放任察省胡来也不是事,为此,他派赵子赟名义上的老师张继再赴张恒。

    张继对赵子赟已经很有戒心了,他在一边旁观,觉得这个名义上的弟子真不是省油的灯,随时都有可能弄出不好收拾的事情来,这些时日,他也刻意冷落了双方的联系。

    此次密会,他并不指望赵子赟会给面子,不过一番商谈后,赵子赟居然答应收敛些,当然,前提是等日本人提出来,这一刻,张继发现越发看不懂这个弟子了。

    他不知道,真逼迫宋哲元倒向日本人是赵子赟不愿意见到的,先不说他还不是这种人,光从军事角度,他就不能接受宋哲元和日本人合作,拿察省开刀,那样变数就太大了。

    政治还是大于经济。赵子赟相信日本人会给台阶,他也可以从华北当前的风雨中抽身出来,不过事情变化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一个一二九运动不但把宋哲元,也把他弄到风口浪尖上,老宋急于摆脱政治上的风波,见何应钦言辞尖锐,他便把目光放到冀东上,对外宣布是察省大肆走私在先,造成平津动荡,赵子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算是官方第一次明确指责赵子赟,确实把目标从平津转移到察省,平津学子怒斥赵子赟为卖国贼,要求中央严惩,并号召平津抵制察省所有货品。

    小子太不地道,不过赵子赟却是笑容满面,心情大好,老宋还真跳起来了,这回他有无穷的借口抽身了。一边约见桥本正康,质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一边和南京沟通。这乱麻麻的局面老蒋开心啊,他大致已经猜到赵子赟搅局的想法,眼下宋赵矛盾再次爆发,华北自治恐怕有些难了。

    需要给赵子赟的支持也简单,张继已经带回来他的意见,那就是中央不在此事上置评察省,避免赵子赟下不来台。不过这一来,却让宋哲元产生了误会,他认为这是老蒋想要逼迫他离开平津,于是,他决定向日本人那边靠一靠。

    结果也确实达到他的预期,南京退让了,何应钦离开北平,北平军分会取消,潜在威胁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即,宋哲元提出限制冀东的走私,恢复平津的经济,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