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极崛起-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咳,老了,有些事都注意不到,国甫,这位是多伦商业局的局长,淑珍的得力手下,也是多伦商会的会长孙名望孙先生。”

    “不碍事,不碍事。”孙名望慌忙道。

    “孙先生,这位便是阳高的县长薛儒,他还有个身份你绝对想不到。”王颂笑道。

    见孙名望有些迷惑,王颂解释道:“你的顶头上司可是他的夫人。”

    孙名望恍然大悟,他刚才就奇怪薛儒口中的淑珍怎么会和本县县长同名,原来是一家人,一家出了两个县长,也是奇事,赵子梧还真敢用。

    “见笑了,按我本意,淑珍去做多伦县长,我就卸任,不然传出去不好听。”薛儒解释道。

    “迂腐!这是好事,怎么不好听了?你国甫凭本事做事,淑珍也一样,我觉得你应该骄傲!以后断不可这么想。”王颂严肃道。

    此时薛儒更多的是感慨妻子当初看得比他远,如今日新月异的阳高让他很有成就感,赵子梧是不是想当军阀,他已经不在乎了。

    “先生教训得对,薛儒以后再也不提了。”

    “孙局长此次来阳高有事?”添过茶水后,薛儒问孙名望。

    “此次前来是受陈县长委托,与罗尔夫商量购买机器的事情,不过今天一路所见,我又有了在此考察一番的想法,还望薛县长给予协助。”

    “这个没问题,孙局长想看什么都行,至于购买机器的事我看孙局长不如交给子赟去办,那个大鼻子最怕子赟,说和他做生意只有亏本,没有钱赚。”

    “子赟还有这本事?”王颂不太相信。

    “具体怎么弄的我也不清楚,每次交易子赟都会给上海、天津发电报,说是了解市场价格,然后才和罗尔夫谈,弄得罗尔夫每次都要给些折扣才行。”

    王颂知道赵子赟是用相互压价的法子,上海有孙经理,自然可以了解,天津却是第一次听说,“他什么时候认识天津的人了?”

    “不是认识,是他派过去的,说是准备在那里建立一个办事处,方便以后采购,还想在天津做生意。”

    “他派过去的?谁啊?”

    “我只知道先生走后,上海有人给他发来电报,好像是他的同学,叫什么李良,说要来阳高投靠他,不知怎的,就给他弄到天津去了。”

    “李良啊,我知道,他是子赟当初最要好的同学,算算也毕业了,那小子不错,能帮子赟也是好事。”

    “所以说,先生不能用老眼光看子赟了,他如今可比一开始成熟稳重多了。”

    “还会不会朝你拍枪?”王颂笑问。

    “怎么会,自从他受伤后,就不再鲁莽了,还常说用枪解决不了问题,对了,我忘了告诉先生,阳高县府也准备做些改变,效仿南方,知事改为县长,下面设民政、财政、农业等局,我们已经上报省府,并提议由子赟出任副县长,主管工、农、商业。”

    “是不是快了些?我觉得他还是在磨练下。再说省府恐怕也不一定同意。”

    “先生多虑了,省府那边子赟比我还吃香,如今他不但可随意出入省党部,连德国驻太原的领事都成了他的朋友,在太原不知道薛儒的人遍地都是,不知道赵子赟的恐怕不多。”

    正说着,走廊里传来奔跑声,“爷爷,爷爷”

    一个娇小的身影飞了进来,王颂刚起身,陈娇儿就扑到他怀里,“爷爷,想死娇儿了。”

    王颂轻轻抚摸着她的背,眼角微微有些湿润,分别三月,他也很想念这个乖巧的孙女。

    “娇儿,让爷爷好好瞧瞧,好像又长高了?”

    一身淡蓝色衣裙,陈娇儿显得很有青春活力,听到二哥说爷爷回来了,她就丢下手里的事,一路飞奔过来。离开王颂怀抱,她才发现屋里还有陌生人,急忙站到王颂边上,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我说你跑那么快干嘛!”赵子赟紧跟着气喘吁吁走了进来,“一个大姑娘家,不顾形象在街上跑,像什么样子。”

    “要你管!”

    “行,行,我不管!”

    见赵子赟有些不高兴,陈娇儿心又虚了,“二哥,我是听爷爷回来,才这样的嘛,下次我一定注意。”

    “还下次?你要记住,如今你也是县里有影响的人,说话做事别人都看着,女孩子满街跑本来就不妥,加上认识你的人多,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会让别人心慌的。”

    “二哥说的是,娇儿知错了。”

    二人一番言语,王颂看得直点头,三个月不见,赵子赟变化果然很大,孙名望则是被他们两个的称呼搞糊涂了,低声问薛儒,这才明白其中原因。

    “子赟,娇儿想见爷爷也是人之常情,平时你不也夸娇儿能干嘛,她还小,别太严厉了。”

    “薛大哥,我哪小了?”陈娇儿不满,她最怕别人说她小,这样她和赵子赟就不是一个年龄段了。

    “就是因为她能干,才要严格要求。”

    孙名望听得直乐,两人岁数都不大,尤其是陈娇儿,看着也就十六岁上下,说话语气如大人一般。

    薛儒见他笑,笑道:“孙局长可别小瞧娇儿,她可是那些农户心中的女神,子赟说的不是没道理,她在街上乱跑,肯定有人会瞎猜,不信你可以看看外面,是不是聚集了一群人?”

    孙名望心道怎么可能,起身来到窗前一望,顿时呆了,不是一群,是一大群,足有两三百人,聚集在县府外的街道上,一边张望,一边交头接耳。

    “孙局长,没错吧?子赟,你还是出去解释下。”

    赵子赟瞪了陈娇儿一眼,她则是冲着他吐了吐舌头。

    见孙名望疑惑,薛儒解释了陈娇儿的身份,自从陈淑珍走后,陈娇儿便接管了基金,为发挥基金的作用,她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四处走访了解情况,合理安排物资的分配,在春耕后,还经常回访,并根据县府土地上的种植情况,及时提醒农户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来二去,农户都非常喜爱这个小天使,可以说走到哪里都有人招呼她。

    基金一事让孙名望大感兴趣,这完全可以在多伦实施,以往救济用的钱和商户的善款,花了就没了,还真不如弄成基金,滚动发展,他不敢小看陈娇儿,拉着她在一边详细了解。

    “咦,淑珍嫂子在多伦没弄基金?”陈娇儿对此事很是迷惑,别人不清楚基金的事,可陈淑珍是非常清楚的。

    她却不知陈淑珍不是没这个想法,是实在忙不过来,何况对效果还不清楚,不敢贸然实施。

    不过孙名望询问,陈娇儿还是一五一十的和他说了起来。

    时间过得飞快,天色渐暗,薛儒提议也别回去吃,他做东,也算是给多伦来的孙名望接风。

    晚上安顿好孙名望,王颂和赵子赟。陈娇儿一起回赵家大院,街道上留下三个长长的身影和一连串的笑声。

    回到家中,两个年轻人依然兴奋,拖着王颂还要叙话,三人来到书房,照例是陈娇儿泡茶。

    “子赟,没想到我不在,你做得这么好,我可以放心了。”

    受到老师的认可,赵子赟心里高兴,“都是老师尽心教我。”

    “还有我呢?二哥,我可是帮你出了不少主意。”陈娇儿嚷道。

    “是,还有我的小妹妹,谢谢你。”

    “爷爷,你看二哥说得多勉强。”

    “那里勉强了?”

    “就勉强!”陈娇儿小嘴嘟了起来。

    赵子赟见她娇憨神态,心跳了一下,随即摇摇头,“真不勉强,娇儿你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有人可以商量,这一点是别人做不到。”

    “嗯,知道我身份的人也只有你们兄妹几个,我不能陪你们走一辈子,以后遇事要相互多商量。”

    陈娇儿闻言眼圈红了,“爷爷,我不准你这么说,娇儿要陪着你一辈子。”

    “好好,爷爷不说,娇儿还没出嫁,爷爷怎么舍得走。”

    “爷爷!”陈娇儿羞红了脸。

    三人有说了会闲话,王颂随即想到一事,问道:“我今天进城,看到不少蒙古人,是怎么回事?”

    “这还是娇儿想到的,她说大哥军中有不少长城以北的蒙古人,要是他们生活不好,大哥军中可能不稳,于是便将基金一部分用来帮助那些牧民,这些牧民自然感激,买卖东西也自然想到来阳高交易。后来特木德大哥的骑兵剿匪到了这一带,牧民更是愿意来阳高,人就多了起来,有一些人开始往返阳高和大漠,来回交易物品,如今县城里已经有几家专门做生意的蒙古人。”

    “做得好。”

    “爷爷,其实二哥才是做了不少事,有些爷爷绝对想不到。”

    “哦?娇儿你说说。”

    “爷爷还记得二哥收缴土地的那些地主吗?”

    “记得,他不是还被打了一枪,差点丢了小命。”

    “是啊,可爷爷猜不到二哥会将土地还给他们吧?”

    “子赟,怎么回事?”

    赵子赟笑了笑,“老师,其实也没有全部还,只是重新核定了他们人均占有的土地数量,老师还记得我提过的那个杨继先吧?”

    王颂点点头。

    “后来我又去过一次,他家里早已不成样子,我后来打听到他还是很本分的,对雇农也不算差,只是头脑发热和别人一起不交粮而已,我回来想了很久,其实很多中小地主也是几辈子辛辛苦苦才有了这些土地,我不分青红皂白就全收了确实不妥,今后还有人会靠自己的双手富裕起来,拥有更多的土地,我总在想,靠强行收土地并不是解决的办法。”

    “后来我回来和薛大哥商量,要从制度上限制土地的兼并,我想了个法子,当土地拥有数量达到一个限度,税金就大幅增加,整个土地上的收入就只够交税,让地主没有利益,这样他们就不会想法兼并土地。这个上限我暂时定在一户一千亩,按照这个想法,我就重新核算了人均土地量,然后将当初多收缴的土地还给那些地主,当然,不是白还,我要求他们租子不得超过五成。”

    “效果怎么样?”

    “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前次因为收缴土地造成的风波基本平复,按亩收取税金的政策他们也接受了,如今县府取消了不少摊派,他们的压力也少了不少,那杨继先后来还听了我的建议,在县城开了个铺子,生活和以前差不多。”

    “好啊,子赟,有些矛盾不是不可以化解,地主也不全是坏人,穷人也不全是好人,要让靠自己双手的人能够富裕起来,也许有些事做得欠考虑,但只要及时发现,敢于改正,就是好的,你也别过于只考虑民生,这是个动荡的年代,我们还需要维持一定的强权,建立强大的军队,否则这些成果难以保留。”

    “老师我懂了,有些事能温和就温和,必要时也需要铁腕,只要战争不结束,国家没统一,就必须用一定的手段维护我们的利益。”

    “嗯,是这个理,对了,你怎么想起来要建水泥厂的?”

    “我主要有两个考虑,老师您不是说过一年后还有中原大战吗?我想战后很多地方都需要重建,水泥有市场,再说阳高也有原料,另外就是军事上的了,以后我们能占多大的地盘不清楚,但防御肯定是要有的,我看过南口大战的一些材料,坚固的工事对防守很有用,有自己的水泥厂自然要便利得多。”

    “发展经济不忘警惕外来之敌,子赟,你真的进步了。”

第81章 晋北第一县() 
第二天,在孙名望的请求下,王颂陪同他在阳高四处走走,他也想看看阳高的变化,和罗尔夫商谈机器的事情也在赵子赟的建议下退后,等他了解下天津和上海的行情后再说。

    这段时间陈娇儿的事情并不太多,她自然要陪同爷爷四处走走,商业是孙名望最为关注的,阳高城里店铺林立,已经是晋北数得上的贸易集散地,规模已经不亚于大同。

    孙名望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粗略估计,阳高城里数得上的各种贸易行有上千家,远远超过多伦,这应该不仅仅是铁路带来的效应,经过交谈,孙名望发现很多贸易行来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赵子梧名声大震后,各方报纸都有报道这个年轻将军家乡的文章,间接算是给阳高做了宣传,二是贸易商看中这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县府并不刁难往来客商,在阳高县内,还给予安全上的一些保障,做生意最怕乌七八糟的事,在阳高有收获的客商口口相传,自然有人愿意来。

    相对公平的市场也促使晋北、塞外的人愿意来这交易,种类多、数量足,客商能够采购到大宗物资,大交易量有吸引更多的生产者将产品运到阳高来卖,这就形成了良性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