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易红莲对几个昔日的姐妹说:“京城四美,从此成为传说了。”

    几日后一个震惊的消息传遍了京城官场,宋州参军洪川做了可耻的叛徒。他抛家弃业跑到了江都,向萧咸摇尾乞怜。

    萧咸对这条主动找上门的狗很感兴趣,封他做了谏议大夫,还专门为他在江都敕建了府邸。这一幕让长安的皇帝倍感屈辱,他恶狠狠地在左寺坊呈报的处置方案上批了一个“可”字。

    半个月后,江都新贵洪川在后园赏花时不慎失足落水,溺死在自家的藕塘里。

    洪川叛逃后,有关他的种种恶行都被无情地揭露了出来。

    抄家灭门,祸及子孙。

    许多人从落井下石的无情杀戮中找到了一丝快感,一些因洪川被贬的官员也重新回到了朝堂并重新得到重用。

    洪川就像是一枚被意外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了一圈涟漪,这圈涟漪当初在飓风的帮衬下差点演化成席卷朝堂的滔天巨浪,但可惜的是它尚未成势就被人无情地掐灭了。

    浮华散尽,李默不情愿地被人推上了神坛。

    但他知道站在神坛上的未必一定就是神,也有可能是献祭的牲口。

    推他上神坛的人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奇男子,为了一个女人跟天掰了一回手腕,而且竟然奇迹般地赢了。

    但李默心里明白跟天掰手腕的不是他一个,而且一大群人。

    天输了,这证明天也不是万能的,万物运行自有他的规律,逆天行之,天也会输。

    “天”后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不应该火力全开,更不应该对着一群人火力全开。臣工们也是人,他们有着人的全部弱点,自私,冷漠,鼠目寸光,他们的个体是渺小的,匍匐在“天”的面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但一旦面临生死存亡,他们也会抱团,抱团之后他们就不再恐惧,而变得凶残无比。

    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更何况是这样一群狼?

    低估他们,就会收获屈辱。

    而他非但低估了他们,也高估了自己,所以这杯苦酒是他自己酿造的。

    饮下这杯苦酒后,天想通了很多道理,丢失的自信满满又恢复了起来。

    天毕竟是天,宇宙中最厉害的。

    臣终究是臣,朕一日为君,尔等终归是臣。来日方长,咱们君臣有的是时间,慢慢磨吧。

    为了表彰李默在京兆尹任内督造的两条大街,宁是勤敕令李默改任军器使,仍然管着军器监。但与判军器监事不同,军器使是皇帝的使者,天子的代表,代表的是皇帝本人,干起来更有面子,监管起军器监来更显得名正言顺。

    只是有一样宁是勤不方便告诉李默,这军器使素来是内官出任,内官也有能干的,但再能干的内官也没有男人的那个东西,内官都是去了势的嘛。

    你李默不是能干吗,那好,朕先去了你的势,看你还能得瑟到几时。

    李默为此郁闷了一晚上,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进宫谢恩去了。

    “势”在我的心里,只要我的心不垮,谁又能奈我何?

    你是君我是臣,你筹码多占据上风,你有首先叫牌的权力,但也不要玩的太过分,否则别怪我掀了桌子不陪你玩。

    君臣之间的紧张对峙最终随着中秋节的到来而告一段落。

    这年中秋,江都的皇帝萧咸公布了洪川被害的调查结果,指名道姓地说宁是勤是幕后主谋,正是这位长安的伪皇帝指使刺客杀害了洪川。

    这件事让宁是勤颜面尽失,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干出了买凶杀人的勾当,丢人啊。

    这件事让宁是勤明白,天下还不太平,敌人依然有力量指着他的鼻子骂他的娘,江山尚未一统,他这个皇帝还未曾拥有四海,“飞鸟尽良弓藏”的豪迈暂时还行不通。

    对李默这样的柱国大臣敲打敲打意思一下就行了,适可而止吧。

    中秋宴上,皇帝不仅单独敬了卫国公的酒,随后在太液池游船赏月时,还让李默跟他同乘一条船,中途虽不免有嘲讽之语,奚落之词,但口吻完全可以归为玩笑一类,没有了剑拔弩张,也不再具有敌意了。

    皇帝吃一堑长一智,重新恢复了英明神武,李默的好日子就又回来了。

    (本章完)

第316章 未央宫() 
李仙儿又回到了春风里,她的江湖太深,想立即脱身几乎没有可能,李默给她时间,让她慢慢隐退,直到她完全适应新的身份为止。

    安抚一个受伤的女人要耗费很大的力气,而掌管好偌大的军工系统压力也可想而知。

    他是胜天半子,但天还在,正憋着劲儿找他麻烦呢,只要他敢犯浑,天谴立即就至。

    所以这段时间李默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给老天爷报复他的机会。

    出京巡视五天回到宅中疲惫不堪,但他丝毫不敢懈怠,偌大个军器监、宁州机器制造局都压在他的身上呢。

    在前堂处理了一些正事后,天已经黑了下来。

    本想跟张显对弈一局,消消乏,唐百川却从宁州来了,走的风尘仆仆

    唐百川是来告状的,说兴元府府尹宁世乐最近给机器局送了一份函件,让他们补缴税款。唐百川上门解释说军品不必缴税,这是圣上的意思。宁世乐说他不管,他没见到相关文书,必须得按照户部定下的规矩来办。

    李默听完笑了笑,说:“宁老师在宁州呆烦了,这是借故生事,要挪位置呢。”

    张显也是这个看法,宁州毕竟苦寒之地,又有一堆破事要管,不如出来找个安稳的州做个刺史舒服受用。

    李默道:“宁老师要舒服,那是不可能的。兵部高等马军学校正在筹备,昨日圣上还要我推荐人选,可巧人就来了。”

    张显哈哈大笑,说:“你这样做会得罪人的,办学校千头万绪的,哪如放出去当个刺史舒坦。”唐百川也是这个看法:“亲王出去做个刺史,那可真是舒服到家了。”

    李默又对唐百川说:“近来吏部对关东十几个州的刺史进行考核,大部都不合格,你准备一下,准备接受朝廷的重用。先沉下去干三年刺史,然后再回长安,继续干你的老本行。”

    这件事唐百川也听说了,关东的刺史多是萧梁旧臣,当初为了稳定不得已用之,久后必然是要调换的。许多州都是李默带兵打下来的,地方更熟悉,所以吏部在甄选官员时就请教他多出主意,说白了吏部是怕担事,毕竟当初为何要这些人留任刺史,这些人的背景是怎样的,有多少是李默的私人,他们并不十分清楚,怕误伤权贵和朝廷的面子,所以只能退让一步,多征求李默的意见,这种情况下李默塞进个私人进去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唐百川不急着表态,却问张显:“听说有人推荐先生出任东都河南府长史,您没去。”

    张显道:“不去,我哪都不去,我就舒舒服服地呆在长安做个清散官。”

    李默道:“张先生是军师谋主,运筹帷幄,厌恶庶务,不去也罢。唐先生却是文班大将,不经一番历练,只怕难以服众。”

    唐百川对自己的才干素来自负的很,他的兴趣是财税系统,目标是户部侍郎,至少是个郎中,但部院高官多有在地方行政的背景,所以李默安排他下去做个刺史积累资历十分恰当,而且对李默说他是文班大将的评价,唐百川也是满心欢喜。

    当下安排了宵夜,给唐百川接风洗尘。

    因为酒喝的有点多,李默就宿在听松阁休息,刚刚睡下没多久文芫就来了,给李默带来了醒酒汤,服侍他喝了下去。

    这些醒酒汤用的是太医院的方子,效力显著,李默的头清醒了不少。

    这才留意到文芫的打扮,略施粉黛,睡衣宽松,衣料是半透明的,玲珑曲线若隐若现。她主动投效,李默当然不能让她白来一趟,就留她晚上侍寝。

    二日一早便是大朝会,大朝会不是决策会,而是君臣沟通的一种特殊方式,君臣面对面,中间无遮无拦,什么话都可以当面说,任何人都可以弹劾。

    借此彰显皇帝的权威,防止奸臣玩弄权柄,欺上瞒下。

    这次大朝会上决定了几件事,一是设立兵部高等马军学校,二是李德安出镇凤翔,任大都督兼凤翔府府尹,都督周边军务使。

    李德安在东巡后销声匿迹的一段时间,挂着五军都督府左军大都督的牌子在家疗养,连大朝会都很少参加,舆论都认为他是犯事失宠被雪藏了,但实情并非如此,他一直在为攻取汉中做准备。

    汉中名义上是大夏的,但实际上却被萧梁旧将万世忠和赵申功盘踞。

    二人首鼠两端,割据之雄,并不服从长安调度。

    汉中不取,长安不安。

    汉中不取,蜀地难平。过去是没有条件,现在大夏立国已稳,条件渐渐成熟,此刻不取更待何时?

    早在更始三年冬季宁是勤东巡时就有传言说要对汉中下手,当时的舆论说会让李默或傅西山挂帅,但事过一阵风此后就没人再提起此事。

    现在是大兴元年的秋季,悬而未决一年的答案终于揭晓,大夏要对汉中动手,操刀者改成了李德安。

    李德安自有李德安的好处,他为人谨慎,德高望重,也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经验,由他操刀很合适。

    大朝会散了之后,李默正要回军器监,却被束英拦住,说宁是勤要单独召见他。

    李默不由得眉头一蹙,君臣之间不知不觉的已经有了隔阂,过去宁是勤召见李默,他会毫不犹豫地赶过去,路上什么都不想,现在却不由得他不把利害在脑子里转一转。

    “主上今日心情不错,走吧。”

    束英看破李默的心思,喂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宁是勤没有在勤政殿见李默,而是选在了含凉殿,这座宫殿位于后宫太液池畔,四周景致极佳,登高远眺,人恍如置身仙境。

    未央宫宫墙之内的面积有三万亩,除去一万亩的花圃园林,真正的宫室面积在两万亩左右,前三后七,前朝约六千亩,后宫一万四千亩,这个太液池的面积有五千亩之巨,足足是李默宅邸的五倍。

    池中有岛,岛上有山,有晨雾时望去,恍如蓬莱仙境,所以这座岛就被称之为蓬莱岛。

    此时晨雾尚未散尽,湖面晨雾袅袅正如仙景一般。

    宁是勤已经褪去袍服,换上了便装,正在受用茶点,见了李默就招呼一起用餐。在宁州时君臣之间尚没有那么多的礼仪,一起吃一起喝,乃至同榻而眠都是正常的事,但现在礼制已定,哪还能像先前那样随便。

    李默谢了恩,侧身坐下。

    大夏建国后庖厨用的都是前朝的人,这些人都是天下奇珍异才,厨艺精湛,所做的糕点极尽精美,光看造型就是一种享受。

    宁是勤饶有兴致地做了一番介绍,重点推荐了几个他自己喜欢的糕点。

    皇帝的口味跟李默的诧异很大,但不可否认,这几样糕点都很好吃。

    (本章完)

第317章 伴虎() 
宁是勤吃的很快,很快就擦了嘴,李默忙着结束,被他止住。他不无感慨地说:“自入主长安以来,规矩大了,我们之间已经不像以前在宁州时那么随便了。人说伴君如伴虎,让人很不自在,总是战战兢兢的,过去我没觉得,现今却深有体会,也感慨良多。譬如你李默,过去你我之间心有灵犀,毫无猜忌之心。”

    李默大惊,忙道:“臣下不敢。”

    宁是勤道:“不敢,还是没有?你心里清楚,朕的心里也清楚。朕过去因此事怨恨过,怨恨你们不肯同朕一条心,后细细思来,却又怪不得你们。朕是老虎,是朕把你们吓着了。”

    宁是勤这份推心置腹的话,让李默颇感意外。一时不明就里,没敢答话。

    宁是勤话锋一转,忽然问道:“听闻你府中有位商姓厨娘,手艺十分了得,可是真的?”

    李默道:“她本是夏县弥陀镇芙蓉楼主人商安邦的女儿,跟着父兄会做几样菜,味道还算过得去。昔日我陪宁樱回乡省亲路过弥陀镇,见这女子朴实憨厚就留在了府中。陛下若是怀念家乡菜,改日我领她入宫来服侍。”

    宁是勤道:“罢了,你的所爱,我就不掠人之美了。朕的后厨里会做宁州菜的人一大堆,你需要我送两个给你。”

    李默忙道不敢。

    宁是勤变色道:“又说不敢,朕在你们的眼里真的成了老虎么。唉,这新朝初立,规矩越来越多,讲究越来越大,你不觉得很烦人吗?”

    李默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些规矩还是必要的。”

    宁是勤道:“说的好,有些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