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厉害,王顺德怎会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李默道:“是骡子是马,很快就能知道。”

    王顺德束手就擒,亲王重臣被一网打尽,大秦皇朝风雨飘摇。

    但也有人拒不投降,泽州守将张侃,壶关守将王墨都不肯投降。

    李默让梅华庵去招降王墨,若他能建此功,便认他是个有能耐的人,留下用作军师也不是不可以,若是不能,倒省了一份俸禄。

    梅华庵欣然领命,去了三天,果然把王顺德的侄儿、定山王王墨给招降了。

    李默大喜,留梅华庵在中军帐前参赞军事。潞州新定,他需要一个熟悉内情的人做参谋,否则如何肃清王顺德留在潞泽的遗毒?

    遗毒不肃清,他就无法真正的占有这块土地。

    潞州已定,泽州未平。泽州守将是王顺德的外甥、羽林军大将军、河阳王张侃。得知潞州被李默袭破,三万精锐损失殆尽,王顺德及满朝文武,皇室亲贵被张炳坤一网打尽,一时气的张侃直吐血。潞州有王顺德的精锐禁军三万人和耗费重金打造的神机营,李默轻军突进,事先瞒得风雨不透,只能说明一件事,李默兵不多且无辎重随身,只要自家不乱了阵脚,凭险守住城池,待泽州援军杀至,李默只能滚蛋,纵然不能全歼李默,那也不至于输啊。

    但结果却是李默以区区两千人凭着一次大冒险,就把大秦皇朝的根基给动摇了。

    潞州三万精锐不战而溃,已经是丢人丢到了姥姥家,更丢人的是王顺德竟然一头撞进张炳坤张好的口袋,华丽丽地搞了个全军覆没。

    张炳坤部在崇山峻岭间急行军数百里,前锋找不到后队,将军找不到士卒,乱成一锅粥,这样的军队莫说打仗,排队都成问题,却居然把大秦皇帝一网收了。

    张侃仰天长啸,泪流满面,任你有天纵之才,也扶保不了一头猪啊。

    他看破大势已去,倒也不迂腐,率亲兵一千,带着珠宝图籍和宠妻朱氏,翻越大山奔河北投奔王寅去了。

    皇帝被擒,守将失踪,泽州军心人心瞬间就崩溃了。

    但副将张伯驹不信这个邪,仍然在率部抵抗,但泽州军早已没有任何战斗力。

    胡志庸、李文喜部只用了半天就把城池攻破了,张伯驹力屈被擒。

    大军进城之日,前金吾卫司戈、王顺德的“诛邪将军”石杜卜率部顽抗,手刃夏军十余人,寡不敌众,只得卷了细软,带着妻、妹出城逃命。

    泽州城破,大秦国土沦丧殆尽,就此覆灭。

    (本章完)

第362章 立足之战() 
李默在潞州和泽州设立招抚处,任用王墨和梅华庵为安抚使,收编秦军余部,得兵两万。

    恰在此时,宁是勤的诏书也到了潞州,赦免王柳川父子和龙云洲,却不同意赦免梅华庵,李默据理力争,以梅华庵招降王墨有功,再次上书。

    这一回宁是勤才勉强同意赦免梅华庵,让他以白衣身份留在李默军中效命。

    梅华庵料知王顺德必败,但以潞州的险恶地形,加上王顺德不惜血本训练的五万兵马,他料想会有一场硬仗要打,估计要打个三五个月。

    谁能想到,李默竟甘冒奇险,孤军深入,以区区两千人不仅攻占了潞州,还吓破了王皇帝的胆,他更没想到,张炳坤会丢弃一切辎重,翻山越岭,硬是用一双铁脚板跑赢了王皇帝的马,把他截了下来。

    他还没想到王皇帝和他的太子、诸王、大臣会以这样一种魔幻的形式退出历史舞台。

    简直是……

    梅华庵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一切。也无法道明背后的原因,也就只能把这一切不可能归结为天意。

    既然天意灭秦,他也只好顺天应命了。

    所以潞州城破时,他没有跟着王顺德逃命,他带着老妻躲了起来。他藏身暗处冷眼旁观,观察他的下一个猎物。当他看到李默治军严整,大军进入潞州城后秋毫无犯时,认定这个人值得他去倾力辅佐,于是他就追赶王顺德去了。

    一头钻进张炳坤的罗网,去做他的俘虏。

    这是他考察李默的最后一项,看看他的容人之心。

    李默没有让他失望,他收纳了自己,他可不是沽名钓誉之徒,转手就给他出了道考题。招降王墨不是什么难事,当初王墨跟着王源起哄要夺王粲的太子之位,被王顺德盯上了,王皇帝的心狠手毒是出了名的,王墨那时候吓得面无人色,一个劲的要寻死,危难时刻是他指点王墨去了壶关,保全了性命。

    从此这小伙子就唯他马首是瞻,对他是言听计从。

    王墨一降,沁州刺史郭若也跟着降了,那刺史也是他梅华庵点化的。

    这是什么,这就是天意。

    考察结束,李默诚心请他出山辅佐,梅华庵也不矫情,他的心很大,要做的事很多,辅佐李默在潞州站稳脚跟只是第一步。

    前后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李默就攻灭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

    比预期的半年到八个月少多了。

    消息传回长安,宁是勤并无特别的高兴,他很冷静地拟了道手诏给张炳坤,叫他押解大秦皇帝、太子、亲王等回长安议罪,赦免王墨的罪过,征调进禁卫担任将军。

    以骠骑大将军、五军都督府中军副大都督、上柱国、卫国公李默为潞州大都督,总督潞、泽、沁三州军事。

    为了攻克潞州,枢密院为李默调配了飞龙军、火凤军、经远军、铁旗军和卫府军狮虎营,四军一营加上地方武装,合计八万人。

    但事实上李默只动用了狮虎营一部和火凤军张炳坤部就搞定了潞州,其余各军还在行军路上忽闻潞州已平,王顺德父子已经被押往长安,顿时狂呼万岁。

    上党地势险恶,王顺德兵马强锐,人人都认为这是一场硬仗,没想到却被李默打成了神仙仗,他们人还没到那边就结束了。

    战后各军陆续撤回驻地,为了加强潞州的防御力量,枢密院将爹不亲娘不爱的天狼军给李默调了过去。

    天狼军的源头在宁州,宁州靠近草原,常年与草原游牧民作战,俘虏了大量草原游牧族武士,这些人早年间都被罚作奴隶,后来也将他们补充进军队作为辅兵使用,宁是勤执政时以这些俘虏和奴隶为基础,组建了一支骑兵队,命名为天狼营,希望以此弥补天宁军在骑兵和机动性上的不足。但事与愿违,这些狼崽子们特别热衷于内讧,这个部族和那个部族,这个部落和那个部落个个血海深仇,根本就拧不到一块,平时是狼,合在一起不是狼群而是内斗群。

    所以天狼营的特点是一百人以下的小规模战斗中基本上没输过,超过五百人的大场面从来没赢过,败仗多的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大夏建政后,原来的营纷纷升格为军,天狼营变成了天狼军,但是“小仗必胜大仗必败”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这样一支军队到哪都不受待见。

    枢密院把这支军队配给李默,算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天狼军(营)的将军(都尉)比任何一支军队换的都勤,现任将军是方伯言,属于临时过渡性质,屁股上像装了弹簧,无时无刻不想飞。

    李默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把尚铁牛派给他做助手,尚铁牛是丁零人,不是汉人,更容易跟这些狼崽子们说到一块。

    李默发现天狼军之所以搞不好跟历任都尉、将军有直接关系,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汉人,骨子里鄙视这些狼崽子,自然难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军将互相猜疑,这事就搞不好。

    方伯言爽快地答应了,按他的意思,巴不得李默赶紧接手,他好奔向更加美好、光辉、灿烂的未来。

    如何改造天狼军现在还不在议事议程上,上党易手,让河东的萧健寝食不安,趁李默立足未稳,萧健便三路并进,准备扼杀李默于摇篮之中了。

    三路大军,一路出晋州,由西向东攻,一路出仪州,由北向南打,最后一路攻打沁州,三路人马来势汹汹,一时分不清主次。

    李默叫军中议论。

    梅华庵推断说晋州南面是绛州,必然不敢全力出击,仪州孤悬在外,本来兵马就不多,即便倾巢而出,也没多少人,应该是一路疑兵。河东的主力应该是攻打沁州的姜如斌、薛士农部。只要打掉这一路,其他两路不战自退。

    张显和萧震川也是这个意见。

    李默于是将天狼军一分为十二,撒在了沁州城外,令其在沁州外围独立作战,破袭敌营,截其粮路,攻其城池,随便他们怎么打,不必事事禀报。

    一面以铁旗营韩江上部为主力正面对敌,郭槐的狮虎营迂回至敌后,待机而动。

    (本章完)

第363章 三路退敌() 
事实正如梅华庵所预判的,萧健的三路大军以姜如斌、薛士农部为主力,其余两路都是疑兵,意在牵制。

    这一仗,天狼军立了大功,十二部人马各自为战灵活出击,似给沁州装上了一道金钟罩,姜如斌和薛士农的实力很快暴露出来,韩江山以主力迎头痛击。萧健吃过李默新军的亏,所以这段时间也组建了一支新军,但装备训练远不及王顺德的神机营,神机营尚且不是铁旗军的对手,这支临时拼凑的新军自然也不是对手,尽管萧健战前再三叮嘱,不要用新军迎敌,以免战败后挫伤士气,但危急时刻谁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能让河东新军上阵,结果是一触即溃,非但未能建功,反而挫动主阵,让河东军一开始就陷入被动。

    不过姜如斌和薛士农都是将才,河东军也异常骁勇善战,韩江上部兵力不足,弹药有限,于是主动选择撤退。

    河东军趁势猛攻,在沁水河畔与李默督率的两万大秦降军相遇。

    这支降军的统帅是王墨,军师是梅华庵,这是他们投降大夏后的首次亮相。

    王顺德时代,河东跟潞州经常争斗,双方互有胜败,河东略占上风。王顺德现在已经被押往长安等着砍头,这支军队士气低落,组织涣散,王墨也绝非良将。

    所以这场仗打一开始就能看到结局,王墨大败,渡河时落水被擒,大秦降卒争相逃命,把沁水都阻断了。

    姜如斌和薛士农趁机渡河。

    兵马正在渡河,姜如斌忽然得到消息自己的后军辎重被李默袭击了,粮草军械损失殆尽。姜如斌心惊肉跳,对薛士农说了情况。薛士农知道这仗没法打了,潞州城高池深,绝非一时半会儿能攻克的,顿兵坚城之下,四周都是李默的兵马,这便是死地。

    薛士农问:“偷袭辎重的是谁?”

    姜如斌道:“李默麾下大将郭槐。”

    薛士农道:“我们败了,得赶紧走。”

    一时不顾已经渡河的前锋,下令后队改前锋立即撤军。

    李默闻言惊道:“河东有大将,走的这么快,我的如意算盘落空啦。”

    李默的本意是诱使姜如斌和薛士农渡河,然后合围全歼,但薛士农闻之有变立即撤军,却让他的设计落空。

    于是李默下令全面反击,埋伏在沁水河周围的火凤军奋起反击。

    河东军大败。

    半道又被郭槐截击,姜如斌受伤,薛士农被擒,俘虏三千。

    杀的河东人胆战心寒,

    李默趁势鼓噪向东,大有一举攻占晋州的架势,吓得萧健主动求和。

    是战是和,李默有便宜之权。不必事事奏报宁是勤,萧健希望能用王墨换回薛士农,李默觉得薛士农比王墨值钱的多,何况他还有三千俘虏做筹码,于是要萧健解散河东新军,把武器交出来,并立即遣散军官训练团。

    萧健自然不想自己的辛苦付诸东流,提出拿钱来赎回薛士农。

    李默断然拒绝了。

    小七问李默:“河东的新军用的都是宁州造,甚至更老的那种鸟枪,而且他们也不会制造兵器,你担心什么?干嘛非要他们解散新军。”

    李默道:“你是不是收了人家贿赂,来帮薛士农做说客。”

    小七道:“没有,这不可能。”

    李默一拍桌子,小七立即赔笑道:“是,但人家妹妹冒险来救哥哥,咱们不好就这么翻脸不认人吧。你就算把她抓了,杀了,传出去也不光彩。”

    李默道:“薛琼英到了潞州?”

    小七道:“咋,你不知道?怪我,你当我什么都没说。”

    李默道:“薛士农出身河东大族,这个人咱们得罪不起,薛三娘子既然来了,这个面子还是得给。你现在能见到她吗?”

    小七其实已经见过薛琼英了,不知深浅,没敢承认,便道:“想见,自然能见着,怎么你想会会她。”

    李默道:“我就不见了,你去跟她谈,就说我们这么做并非针对薛家,只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