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默停止喝茶,放下茶碗,舒服地把手叠放在腹部,闭着眼睛对穆坤说:“讨好谁,不讨好谁,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早日平定蜀地,少死些人。”

    宁全忠日夜兼程赶到陇州后,却又担心李默暗中使绊子,迁延观望了好几天,后得知李默在剑门关下连续组织了好几场大的战事,这才下令向绵州方向挺进。

    前锋程十万率两千人换上蜀军服装,打着蜀军旗号,抄小道突然出现在绵州城下,扬言剑门已破,乘势夺城。

    宁全忠率部至城下,却不入城。

    程十万问宁全忠:“李默向来诡计多端,这次为何如此服顺?”

    宁全忠冷笑:“他若再敢两面三刀,天谴立至。他并不是服顺,而是畏惧。”

    大将毛遇春询问下一步方略,宁全忠让众人各抒己见。

    绵州既失,剑门势不可守。

    众人多主张驻守绵州,堵截从剑门撤下来的萧克真,与李默大军聚歼蜀军精锐,则成都可不战而下。

    议论完毕,请宁全忠裁决,宁全忠道:“兵贵神速,趁萧克磨迷茫,一举攻克成都,你我皆为功勋。”

    众皆听命。

    宁全忠挑拣五千精锐,舍弃一切辎重,轻装向前。

    剑门是成都北部最后一道屏障,剑门破则成都无险可守,所以剑门关一带集中了蜀军全部精锐。重兵集于前,后方极度空虚,萧克磨虽有两万羽林军,却都是些权贵富家子弟,刀兵纯熟,却不习战阵,战斗力很弱。

    城北绵竹滩一战,在幽云铁骑的强攻之下瞬间崩溃。

    宁全忠兵临城下,萧克磨惊恐万端,宰相程泛力主迁都再战,但大部分朝臣都无心恋战,尤其姬氏一门不愿为萧克磨陪葬,暗中与宁全忠接触。

    萧克磨深知大势已去,无可挽回,遣宰相杜延与宁全忠谈判。

    宁全忠虽屡战屡胜,但兵力不多,且粮草断绝,因此不敢迁延,爽快地答应了萧克磨提出的条件。

    萧克磨出城投降,幽云铁骑入城接管。

    (本章完)

第472章 平蜀4() 
成都即下,屯驻在剑门关下的萧克真率部投降了李默。

    剑州刺史季云普随之开门请降,在剑州养病的蜀中大将窦融女扮男装准备混出城,被夏军所获,带去见李默。

    李默迎出辕门外,见窦融还穿着裙子,便呵斥左右赶紧为窦融更衣,更衣之后再见,李默劝慰道:“天命所归,将军何必执着,李默入蜀是为安民。”

    窦融道:“然我听说贵军入成都后所行绝无王者风范。”

    穆坤道:“入成都的是幽云军。”

    李默喝退穆坤,请罪道:“约束不严,乃李默失职。”

    当着窦融的面下令撤出成都城中驻军,出榜安民,不得骚扰地方。

    蜀地萧克磨虽是小朝廷,小格局,但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宫中府中集聚的财货着实不少,而成都又是蜀地精华所在,土著大户、豪门不在少数。家资丰饶,颇有积蓄。

    萧克磨投降后,去帝号,迁居别宫,

    宁全忠歇宿于萧克磨的后宫,珍馐宝玩,美女任意取舍。

    所部各将有样学样,在城中肆意侵占民财民女。幽州悍将元老石霸占了窦融妻弟的儿媳妇,这就是窦融不肯投降李默的原因,他要出走去南方组织军队驱逐这伙来自北方的盗贼。

    李默军令到达成都时,宁全忠正在御花园里钓鱼,身边簇拥着萧克磨的宠妃,看完这道军令,他微微一笑,随手扔在一边。

    一个十六七岁的宫妃剥了颗荔枝放进他嘴里。

    宁全忠搂着她的脖子亲了一口,逗的那女子咯咯直笑。

    这时左右报谋臣盛忠良来求见,宁全忠推开莺莺燕燕们,坐起身来。

    盛忠良见宁全忠的脸上全是口红印,脸色就有些不好看。进成都后,他曾谏言让宁全忠住军营不要进宫,更不要跟萧克磨后宫里的女人们混在一起。萧克磨去帝号,臣服大夏,他的一切包括这些女人都是大夏皇帝的私产。

    皇帝的女人岂是能随意侵犯的?

    但宁全忠不听,非但住进宫里,还随意动皇帝的私产,包括这些女人。

    今天一早盛忠良听人说昨晚宁全忠让萧克磨之妻姬氏侍寝,盛忠良顿觉天崩地裂,果然如此的话那便太可怕了。

    姬氏过去是萧克磨的皇后,姬家是蜀地大族,即便萧克磨已经投降了大夏,但在许多蜀人的心里,她仍然是皇后,有着崇高的地位。

    宁全忠真是昏了头了,夺人城池,占人妻妾,这是自取灭亡啊。

    宁全忠很信赖盛忠良,也有些惧怕他,因为盛忠良虽然喜欢用些阴损诡道的手段,但为人极其刚直,对他又极度忠心。

    盛忠良捡起被宁全忠扔在地上的军令,拍了拍递给宁全忠。

    宁全忠吩咐左右:“封存府库,今晚就撤出城去。”

    盛忠良又谏言道:“姬氏一族还是要连根拔除。”

    宁全忠抬眼看了盛忠良一眼,有些惊讶,但到底还是点了头。

    盛忠良走后,莺莺燕燕们又飞了回来,但宁全忠已经兴趣萧瑟,他站起来,默默地一个人登上高台,凭栏眺望着这金碧辉煌的宫殿。

    久后,发出了一声充满遗憾的吁叹。

    姬氏在蜀地根深蒂固,树大枝茂,一直都是萧克磨割据的中流砥柱,要消除蜀地的割据隐患就必须连根拔除之,所以迁移萧克磨北上之前,必须对姬氏下手。

    宁全忠答应盛忠良晚上撤军,但到了晚上他又后悔了,他叫心腹燕小奇对盛忠良说:“大帅思虑再三,觉得还是要给姬氏一条生路,李默收降了萧克真和窦融,安抚人心,已有割据蜀地的意思,大军撤离之日,谁来牵制他?倒不如留下姬氏,让他们狗咬狗去。”

    盛忠良问燕小奇:“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大帅的意思?”

    燕小奇笑道:“先生,瞧你说的,我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我敢说这话?”

    盛忠良微微点头,道:“如此,咱们就收拾家伙什吧。记着蜀道难,拣一些要紧的带上,那些累赘统统扔掉,会害死人的。”

    燕小奇眨巴眨巴眼睛,嘻嘻一笑。

    回头就将这话告诉了宁全忠,宁全忠在黄昏时分见了姬氏一面,在她的恳求下,答应了不动姬氏,却又担心盛忠良会不高兴,所以没敢去见盛忠良,而是打发燕小奇去说。

    如今见盛忠良没有反对他的意思,这才放下了心。

    想想,这是在成都的最后一晚了,平蜀他是首功,注定青史留名,他不图那些虚名,只是有些舍不得眼下的锦绣,他不想把这些东西留给李默,决定今晚之后没有明晚,等喝完了酒他会放一把火,既向长安的皇帝表明他的忠心,顺便也掩盖一下自己的斑斑劣迹。

    宁全忠邀请众将在萧克磨举行大朝会的建极殿饮宴,众将皆至,唯独不见盛忠良,宁全忠就有些不快。

    饮至一更天左右,忽然皇城方向烈焰冲天,紧接着宫城内外杀声惊天动地,众人大呼姬氏造反,宁全忠已有八九分醉意,闻言大怒,要披挂出战,结果勒绊带时却吐了起来。

    勉强披甲出阵,建极殿前的宫门已经被蜀军攻破,迎面一员大将,金盔重甲,却是蜀中大将姬名镇。姬名镇本不姓姬,因为有大功于姬氏,入姬氏族谱改姓了姬。

    萧克磨麾下有五虎将,首屈一指的便是窦融第一,孔安第二,姬名镇第三,孔奋第四,萧遵第五。

    窦融被李默所俘,孔安被李德安斩杀,孔奋败阵后被贬渝州,萧遵畏罪潜逃。成都蜀军以大将姬名镇为首。盛忠良曾劝宁全忠斩杀姬名镇,以防姬氏作乱。

    宁全忠不是没动过这个念头,只是被姬氏的枕头风吹的意志飘摇,所以迟迟没有下手,没想到会有今日之困。

    姬名镇凶猛异常,连斩幽云十将。

    宁全忠酒醉不能骑马,众将饮宴没有马匹,也无长兵器,只得仓皇败走御花园。

    御花园里花木繁多,又多池沼,骑兵优势丧失,幽云军拼死作战,宁全忠才得以脱身。

    出了宫城,方才知道姬氏一面曲意奉承,重金贿赂稳住他,一面却在暗中集结人马突然发难,而他毫无防备,大败特输,亏得有卫士拼命护卫,才勉强逃出成都城。

    姬名镇夜袭宁全忠,杀的幽云铁骑胆颤心惊,但宁全忠却趁乱跑了,恨的他下令将俘虏的三百幽云兵全部斩杀,又跃马挺枪追出城外。

    宁全忠一肚子酒早化作凉气冒了出去,脑袋虽然清醒,但身边已无可用之人,所以也只能继续跑路。

    追兵日益迫近,而身边的武士却越来越少,正是穷途末路时,忽有一支伏兵杀出,半道截下姬名镇。

    原来是饮宴时不见踪影的盛忠良。

    宁全忠泣道:“悔不听军师,竟是一败涂地。”

    盛忠良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且回幽州再说。”

    (本章完)

第473章 平蜀5() 
盛忠良护着宁全忠一路狂奔而去,走了一夜,天明时分,前方忽然出现一支人马,宁全忠大惊,看时却是李默的河东军。

    宁全忠道:“李默嫉恨我,此番必要杀我,速走。”

    盛忠良道:“无路可走,大帅要想活命,只能去他营中。”

    宁全忠道:“他不会杀我?”

    盛忠良道:“至少不会亲手杀你。”

    一时附耳低语几句,宁全忠点头应承。

    拦截宁全忠的是李默麾下大将郭槐,郭槐得到的军令是若宁全忠肯随他来大营则带他来大营,如若不肯便就地格杀。

    宁全忠下马请罪,求见李默,郭槐遂将其带到大营。

    宁全忠入营后嚎啕大哭,只求速死,李默安抚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大都督且将养身体,再图来日。”

    一时安顿宁全忠住下。

    宁全忠败军不可怕,但纵兵劫掠成都,夜宿皇宫,择萧克磨妾侍侍寝却是大忌,监察院的御史们轮番弹奏,宁是敬下诏押宁全忠回京议罪。

    李默遂将宁全忠打入囚车,派人护送至汉中移交给禁军。

    这边收拢幽云军队,用作前锋,并不以宁全忠而有所歧视。

    姬氏虽占据成都,但心里并不自信,遣使向李默投诚,李默断然拒绝。

    大军出剑州,绵州一战大破姬名镇,前锋直逼成都。

    姬氏知城不可守,便放了一把大火,席卷而去。

    萧克磨苦心营建的宫殿在烈焰中化为灰烬,城中三分之一的民居被毁,死伤数千人。

    李默救灭城中大火,出榜安民,用军粮赈济无家可归者,遣幽云军大将程十万重兵临境,姬氏弃城奔入吐蕃。大将姬名镇不肯去吐蕃,折转向南投奔大理国。

    程十万捣毁姬氏在城中的产业,没收其田庄、牧场,解放其奴婢,将姬氏在邛州的根基连根拔除。

    李默进城中出榜安抚居民,以军粮赈济贫苦。有人担心这样做会让人有机可趁,污蔑他有割据之心。李默笑道:“人若知我割据,应该高兴才是,岂会加害我?”

    此番伐蜀,动用了包括禁军在内的六支军队,除了禁军留镇汉中,幽云军追去邛州外,成都城内有四支军队,分别是内府军曲胜图部、镇远军邱复明部、飞熊军刘鹗部,以及李默的河东军,四部中以飞熊军刘鹗部实力最强。

    飞熊军陈应人现在可是宁是敬的宠爱,众将担心这种格局对李默十分不利,梅华庵就建议将城内的非嫡系迁移出去。

    李默没有同意,反而将河东主力调去打渝州。

    梅华庵于是有引诱南征各军回驻地去,却只有幽云军不耐南方湿热请求回幽州,其余各军都得到指令暂时不动。

    李默没有勉强,成都既平,蜀地皆入大夏版图,他允许各军跑马圈地,各军每占领一地,他就以行营都统的名义命其暂摄本地总管。

    总管作为正式官职始于两次北伐,当时为了支持战争,缘边州郡设总管一职,统摄军政财,简单的说就是一州的督军、刺史加转运使让一个人干了,这种模式对支持战争十分有利,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只在战时使用,战事一结束就撤销。

    蜀地方平,当然属于战时,所以设总管震慑地方很恰当。

    早先各军毕集成都,除了来自上面的压力,主要是看中成都的富庶,但如今成都已经被姬氏毁掉,万间宫殿变成了废墟,百业凋零,满城的饥民,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而广阔的城外却有无限的可能,去地方做个总管,总胜过窝在城里喝西北风强。

    所以李默虽然没有丝毫强逼,各军自己就散了。

    众人至此方知李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