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准确的。

    几乎一夜之间,江都就光复了。

    策划者救出了他们的皇帝,斩杀了侮辱他们的郑福春。不过让四人唏嘘感慨的是郑福春有可能是真的准备请客的。

    郑福春是宁州时的老将,年过四旬尚未婚娶,老母因此积劳成疾。江都大户之女陈伶伶感其恩德,自荐枕席。韩江上获知此事后,特许郑福春在江都娶妻。

    萧敬腾感觉自己简直是做了一场梦,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个皇帝居然还有咸鱼翻身的一天。

    他从混沌中清醒过来后,忽然对军国大事失去了兴趣,他唯一惦念的是他的爱妃。

    他的爱妃为了贞洁,不顾性命的行刺李默。

    还居然把那个大魔头刺伤了。

    若非李默伤重回避,他焉有咸鱼翻身的一天。

    她是他的福星,他重生的恩人。

    所以在他走出牢笼后,就直接去了景园,去救他的爱妃。

    卢飞燕终于清醒了过来,她一眼看到了天堂,然后看到了她的皇帝。

    皇帝握着她的手,柔声说道:“爱妃,这真像一场梦啊。”

    卢飞燕笑了,然后也握紧了皇帝的手,说:“噩梦醒来,便是晴天。”

    在这一刻,皇帝变成了她的男人,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

    ……

    因为胡志庸的事,李默不得不提前迁回太原晋王府。

    此时,江南战事已经结束,渡江的六万夏军仅有两万人自池州渡江回到江北,其余的四万人或战死或被俘或投降。

    至于失败的原因,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了常州城下胡志庸部的哗变。

    正是上馆镇的哗变才导致了常州惨败,那那场惨败却是此后一连串大溃败的滥觞。

    至于促成胡志庸叛变的原因,则几乎没有人去理会。

    渡江回到江北的两万夏军里有半数隶属胡志庸的上馆镇。

    自常州哗变后,他率部离开战场,折转向西试图从太平一带渡江,遭遇江南军阻击后,则逆流而上在池州以东强度长江,摆脱了追兵。

    他现在面临的处境很艰难,萧敬腾恢复江都后,庐州叛将再度反水,淮西重镇再次回到萧梁的手里,夏军北归之路被切断了。

    两万残兵归属不同的阵营,主帅韩江上不知所踪,群龙无首,指望其突破重重障碍回到太原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默也想过让胡志庸丢下军队独自回来,但胡志庸却不肯抛弃追随他多年的老兄弟,不肯离开军队。

    “一旦萧敬腾回过神来,重兵进驻庐州,铁壁合围,后果不堪设想。要想保全上馆镇,眼下只有一个办法了……”

    这个办法是什么,众人心知肚明,但都不肯明说。

    李默揉了揉鼻子,对徐文胜说:“安排人尽快跟他们取得联系,事不宜迟。”

    徐文胜道:“事关重大,我还是亲自去走一趟。”

    小七道:“还是我去吧,你个文人哪走的了远路。”

    李默便对小七道:“你去,我就不写书信了,叫他暂时忍耐。我会照顾好他的家人。”

    另一边对徐文胜道:“你立即启程去长安,务必把他的家眷都接过来。”

    胡志庸走投无路,只能暂时归顺江陵,以图保全。而一旦投敌,他就成了大夏的罪人,他的家眷就会陷入危险,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接到太原来,由李默庇护起来。

    徐文胜立即起身出发。

    小七也对李默说:“我去了。留神长安方面。”

    李默道:“何必你说,我自会小心留意,倒是你要多加小心。保重。”

    (本章完)

第519章 以狼为尊() 
    长安,西苑,马球场,烟尘滚滚,数十匹骏马往来奔驰。

    他们不是在打马球,而是以搞马球训练为借口在进行战斗队形操练。

    这在宫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皇帝对兵部几所高等军校很不满意,厌恶其浓厚的官僚气息,因此决心亲手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以应对日渐严峻的草原形势。

    军队需要军官,跑马场上的这些年轻人就是他亲手挑拣出来的预备军官,皇帝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狼崽子”。

    虎是百兽之王,但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是以狼为尊。

    不过皇帝也知道他的狼崽子们还都太年轻,成长还需要一个阶段。他不愿意做拔苗助长的事,他有的是耐心。

    一名青年军官走过来,报告皇帝一个消息。

    皇帝随之便离开了尘土飞扬的马球场,骑马回到太极宫。

    他跟他的父亲一样不喜欢未央宫,但也不喜欢大明宫,他住进了太极宫。

    太极宫里有个叫讲武堂的地方,距离勤政殿约一里。

    背山面湖,四周绿树环抱,独得一份清静。

    讲武堂的正殿里侯着几位青年军官,皇帝匆匆忙忙从西苑回来就是来接见他们。

    为首的是一位身材修长的年轻军官,他双脚并立,鞠躬为礼。这是宁睿钦定的新式军礼,军人身披甲胄,行跪拜礼很不方便,也有损威严,所以宁睿规定除非重大庆典或极正式的场合,其他时候,军人以鞠躬礼为标准礼仪。

    标准动作是双脚并拢,立正,然后鞠躬。

    这项礼仪推行以来受到军中诸多年轻人的欢迎,但也遭致各方保守势力的馋毁。他们斥之为目无君长,不伦不类。

    他们这些话可不是背着皇帝私下议论的,而是公然在朝堂上嚷嚷。这让宁睿十分恼火,皇帝决心已定,决心强力推行新礼仪,公开场合更是亲身示范。

    “中明,你回来啦。”

    禁军中郎将宋中明是宁睿的同窗好友,出身世家,二人交情莫逆,过去是形影不离。在宁睿被定为太子后,宋中明投笔从戎,毅然从军,决心做宁睿在军中的基本力量。

    “我回来了,陛下。”

    “陛下?”宁睿苦笑了一下,一年前他们还是那般的相亲相爱,忽然之间君臣名分已定。

    陛下,微臣。

    他们之间的友谊已经结束,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中明,你,赐座,上茶,朕有新茶。”

    招呼宋中明三人落座后,宁睿并不着急询问宋中明此行的结果,而是借茶为题回忆一些过去的往事,这让宋中明感动之余显得十分不安。

    “我还是回禀此行的结果。”

    宋中明冒失地打断了宁睿的回忆,笔挺地站立在那。

    而宁睿除了些许的遗憾外,却丝毫没有怪罪宋中明的意思。

    “微臣经过大半年的求证,还是坚持以前的判断:晋王的赫赫武功并非源自他的智谋,而是他擅于运用一支强大无匹的力量。”

    “力量?那是什么?”

    “新军!”

    “新军?”

    “是的,陛下,新军和火器是奠定他丰功伟绩的两大基石,缺一不可。”宋中明从助手手里接过一个棕色的牛皮包:“我收集了晋王指挥过的所有五百人以上的战役的资料,实地查看了所有的战场,走访了所以经历过的老兵,力求准确完整地还原战场真相。微臣发现但凡有新军携带重火器参与的战役,无一例外的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所有没有新军,或火器不足时,晋王的战绩都不甚理想。”

    “他打过败仗?”

    “打过,而且不止一次,有时候甚至还很屈辱,但因为他赢了所有的战役,所以这些败绩都被精心地掩盖了。”

    “新军,火器。他的本事难道仅仅如此?”

    “因为没有新军,且火器严重不足,河东至今不敢出雁门关,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没有这两样傍身,他不是女直铁骑的对手。”

    宁睿眼睛一亮,河东他待过,他在李默的幕府待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河东的格局他再清楚不过了。云州在乌珠留的手里,对太原始终是一个威胁,李默为什么迟迟不肯拔掉这个钉子呢,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养寇自重吗?

    不,宋中明今天说到点子上了,这不是什么养寇自重要挟朝廷,而是他力有不逮。这就是他不遗余力的整修雁门关,让自己的亲信李道成钉在雁门关的原因,没有了新军和火器,他根本就不是女直骑兵的对手!

    没有了新军和火器,他就像那被拔了虎牙的老虎,看似威武,其实就是个草包。

    “中明,你,辛苦了。”

    “为陛下扫平四海,中兴大夏,是微臣一生的追求。”

    “好,说的好。中明你,先回去休息,改日咱们再详谈。”

    看看时间,是到了去给太后请安的时候。

    做了太后之后,傅有顺起初住在兴泰宫,但不久之后就迁移到了长乐宫。兴泰宫位于太极宫的西北角,出入方便,而长乐宫则位于太极宫后宫的正中央,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唯独就是出入有点不大方便。

    太后下午在后园跟一群宫女打秋千,弄出一身细汗,回来后沐浴,按摩,正躺着歇息。

    宁睿进来时一个小宦官正跪在地上给她捶腿,皇帝的眉头皱了皱。

    皇帝恭恭敬敬行礼,太后身边的人回了礼。

    “我听说宋中明回来了?”

    “是,下午刚刚回来。”

    “是吗,出去大半年可有什么新结论?”

    “有,但他的结论显然很荒谬。”

    “说说看。”

    “是。”

    宁睿就把宋中明这大半年的考察结果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还是在他刚登基称帝的时候,一次母子在后宫议论朝政时,无意间提到了李默。

    晋王李默,当今天下绝无仅有的权臣,自然是母子无法回避的一座山。

    话题首先从李默的军功说起。

    有人说大夏建国的十分功绩里有两分是李默的,这是客气的说法,实际上是十分功绩中李默至少独占三分。

    至于建国之后,他开疆拓地,屡建奇功则又当另外计算。

    这样一个权臣实际上并不好相处,虽然他现在是他的妹夫,是她的女婿。

    (本章完)

第520章 大秘密() 
    李默若光有赫赫军功倒也罢了,毕竟大夏和宁家对他也不薄,以异姓称王,普天之下不过三个人。他还一人独享了宁家两个女儿。若非宁家抬举,他如何能一步天,从难顾三餐的穷小子一跃成为大权独揽,割地称雄的一代枭雄?

    宁家给了他无比的荣耀,他理当感恩戴德才是。

    但人心就是这样,永不知足。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人不仅功劳甚大,更兼用兵如神,自他统兵以来,几乎是每战必胜,赢了所有能记入史册的战役。

    凭借着赫赫战功,他成了大夏军中至高无上的军神。

    这样一个人如何不让当权者忌惮?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母子俩谈论至此莫不心情沉重,面露难色。

    那天有个年轻人对李默的军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李默固然军功赫赫,但这一切并非源自他个人的超强能力,而是他懂得使用一种特殊的力量。

    这就是新军和火器。

    火器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萧梁太祖时代就有火器的记录,宁州有火器营,大夏有神机军,还有数量庞大的新军。

    但所有的人,都没有李默对这种力量认识的深刻,运用的纯熟。在李默的眼里火器不是点缀,新军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恐怖的力量。

    正是他掌握了这股力量,所以他才能战无不胜,成为军神。

    这个年轻人给出了一个大胆的论断:如果李默没有新军和火器傍身,他将变得黯然失色,绝不可能成为帝国皇权的威胁。

    当时太后什么话都没说,皇帝却显得十分兴奋,但他还是驳斥了那个年轻人。

    他是靠晋王等一干功勋元老的支持上位的,他不能容许有人在背地里诋毁晋王李默。

    那个年轻人很快由禁军被打发去了兵部高等步军学堂,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员。

    那个年轻人就是宋中明。

    做了教员后不久,宋中明就申请编修战史,为大夏的开国功勋们树碑立传。这当然值得鼓励,大夏的江山是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铭记。

    编修战史需要详实的资料做依据,这些资料需要人去收集、甄别、整理。宋中明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起来,他背上行囊,告别爹娘,踏上漫漫征程,这一去就是大半年。

    他是一个勤奋且认真的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大夏的州州县县,探察、走访古战场,采访亲历者和知情人。

    他写下无数的笔记,画了无数的地图,做了深入的思考,终于得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结论。

    傅有顺听完宁睿的转述后久久不语,她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