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

    哪来的这么多饥民?

    (本章完)

第590章 请你做皇帝怎样() 
    面对太后的问询,王章有些无奈,若是告诉她大夏一直就有这么多的饥民,她老人家一定不能接受,可这是实情。

    大夏历代皇帝都励精图治,为此累死了好几个,但大夏的老百姓从来都没有吃饱喝足过。富的变穷,穷的饿死。

    宁州毕竟是龙兴之地,虽然穷,但多少还有口饭吃,其他地方的人就更惨了,没办法大伙只好成群结队来宁州讨活路,这么着才把路给堵死了。

    傅有顺似有所悟,对王章说:“去,让皇帝也看看,看看他治下的百姓。”

    王章有些尴尬,有些为难,但还是坚决执行了太后的命令。

    不过皇帝却对眼前这乱糟糟的场面提不起兴趣,他打了个哈欠,问王章:“你去过宁州吗?”

    王章如实回答:“十五岁之前,奴婢都在宁州。”

    宁澍道:“那你说说看,是宁州好,还是长安好。”

    王章道:“那自然是长安好啦,不过宁州也是个好地方。”

    宁澍道:“狗屁,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也能算好地方。行啦,行啦,人,朕看过了,你可以回去向太后交差了。”

    说罢就打着哈欠回车上睡觉了。

    宁澍尚未娶妻,身边只有几个侍妾,早就腻歪了,此番离京一个都没带。行路过延州时,相中一个美少妇,夜半派人给掳了过来。

    这几天日日夜夜宠爱不休,身体难免就有些吃不消,所以精神萎靡,整日价哈欠连天的。

    王章回去复命,傅太后听了叹息一声,对王章说:“天色不早了,叫他们快点。”

    ……

    李默在郊外住了半个月,等到城内残敌肃清,这才进城。

    他拒绝去宫里办公,也不回晋王府,而是借住在位于皇城内的五军都督府。

    傅西山和陈应人的兵马都到了长安郊外,使者也来了,但两个人都没有露面。他们显然对他还有顾虑,这当然不能怪他们。

    李默倒是很想去他们的兵营看看,却被无情地劝阻了。

    他们当然是为了他好,是非之地不去也罢。

    长安城里属于皇家的东西都已经封存起来,派专人守护,并让宁买臣代理宗正卿,以维护皇族权益。

    内廷事务方面李默启用了两个过去的老相识:王怀恩和汪寿侗。

    一个协助宁买臣,一个打理三宫庶务。

    禁军在重建中,赋闲已久的前神机军大将军纪逡被李默请了出来,由他主持收拢逸散的禁军。

    朝堂和枢密院则由冯布和关东和主持。

    李默把太原晋王府的判事厅整个儿移到了长安,与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判事厅合二为一。

    判事厅与政事堂和枢密院无缝对接之后,权势剧增,至此天下军政民财皆归李默。

    大夏的财神爷经历了一番恐慌后,现在也苏醒过来。

    李默没有废黜他,反而委以重任,升了他的官,让他做户部尚书,仍然让他兼任盐铁、转运、租赋等使。

    但“财神爷”的权势相比从前还是缩水了不少,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判事厅手伸的很长很长。

    不过虽然如此,宁是恭也没有太多的意见,李默毕竟还是收留了他,没有让他像丧家之犬一样四处流浪,做人要知足,知足常乐嘛。

    在财神爷的努力下,蜀地、河南、河东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关中,长安物价稳定,百姓安居,关中局势渐趋平稳。

    大局已定,李默把临川王宁买昌接到了长安。

    宁买昌并不愿意来,被强请过来就很不爽,见面就责问李默说:“你是不打算迎回太后和宁世澍了吧?”

    李默道:“郡王何处此言。”

    宁买昌道:“明摆着的嘛,宁世澍若是回京,你接我过来做什么。你接我过来不就是想让我做你的傀儡吗?你呀,还是胆子小了点,我若有你这实力,还费这劲,直接杀过去,傅家太后和宁世澍一死,你把账算在匈奴人的头上,然后你们合伙把匈奴人打出大夏,那么你就是再造山河的功勋,当个皇帝有何不可?谁不服,揍他好了。”

    李默笑骂道:“你呀,早晚吃亏在这张嘴上。”

    宁买昌道:“哥,我求求你,别弄我行不行,我,你是知道的,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唯独做不来正经事,真的,我肾虚,你知道肾虚有什么症状吗,你肯定知道,好吧,你不知道,那我就一五一十的说给你听,肾虚者,往往尿频尿急,喝杯水要上三趟茅房,唉哟,不行了,我要去嘘嘘,回头再聊。唉唉唉,你拦着我干嘛,真会尿裤子的,真的,我不骗你,你想想看,我往龙椅上那么一坐,就算什么都不干,那我也坐不住啊。万一尿了裤子,你说这多毁皇帝威仪。这事真不行,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宁买昌的确有一堆毛病,但他也有他的优势,他是大夏开国元勋秦王宁是真的独子,是夏太祖宁威的嫡系玄孙,是宁琦死后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

    宁琦死后,太后傅氏出于一己私心立了宁世澍,此举大失人心,直接导致了她的败亡。

    所以,其实宁买昌看的很准,李默是准备拥立他做皇帝。

    他虽百般推脱,却丝毫没有打消李默的决心。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宁州方面哀乐响起了。

    因为有太后和皇帝做人质,毕芃一路都很顺畅,现在他屯兵夏县,再往前就是小横山,过了小横山就是宁州。

    驻守宁州的天宁军正在加固宁州城防,看这架势是不打算迎请太后、皇帝进城了。

    毕芃倒也不在乎,他现在要的是平平安安把帝后带回草原。

    宁州城以后还有机会。

    现在他最关心的其实是岳宪忠的态度,你说这个人万一失心疯咬你一口,你岂不是很郁闷。

    他会咬吗,他不会吗,他可能还真会。

    因为李默的大军已经越过延州急速北上了。

    “这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他跟岳宪忠一定有了交易,如果不能尽快摆脱他们,我们会在宁州被他们啃下一块肉的。”

    “我们有什么筹码叫他让路呢,难道要我们留下买路财?他休想。”

    “不,我们手里有筹码,现在就看左王是否肯割爱了。”

    “哈,左王是匈奴的大英雄,我想左王一定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坏了大事的,事不宜迟,我这就去劝说左王割爱。”

    (本章完)

第591章 做个昏君挺好() 
    夜已深,殿外杀声震天,流矢不时穿过窗棂射进大殿里。

    傅有顺叹了口气,朝侍立在身边的王章点点头。

    一条白绫飞向夜空,准确地挂在了悬梁之上,王章麻溜地打了个死扣,然后搬了把椅子放在下面。他跪伏于地,一句话都不说。

    傅有顺看了他一眼,苦笑:“我真是小觑了你。”

    王章道:“太后一路走好。”

    白绫套住脖子,太后悬空挂在梁上。

    一盏茶的功夫后,岳溪明从帷幕后走出来,和王章一起检查了傅太后的尸体。

    “死不瞑目啊。”岳溪明望着太后睁大的眼睛说。

    “心有不甘,可惜无可奈何。你那边怎么样?”

    “请吧。”

    东方泛白,天渐渐亮了起来,混战的一夜的士卒开始脱离接触。

    宁州故县县城在晨曦中开始恢复平静。

    ……

    整整三天三夜,李默一丁点睡意都没有。

    这三天里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偶发的零星小事他的助手们也能处理,他的焦虑源自他期望的那件事,但那件事却迟迟没有消息,这让他万分焦灼。

    李道远见李默双眼敖红,就出了个馊主意,他找来春风里花魁娘子说要给李默去去火。

    然后就挨了李默一顿臭骂。

    李道远挺不服气,明明是为了你好,瞧你那双眼,红赤赤的,难道不是憋的,这个人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两个人话不投机,当面就吵嚷起来,这时间裴如卿从外面进来,兴奋地对李默说:“宁州来消息了,天大的好事!”

    原来宁州发生了兵变,护卫太后傅氏和皇帝的禁军将士得知帝后要远遁草原,从此与匈奴人为伍顿时不干了,他们围住行宫,哭着喊着向帝后请愿。

    驻守宁州的天宁军闻讯赶去救驾,现场情势太乱,又被小人挑唆,双方发生了误会,于是大打出手干了起来。

    匈奴友邦闻之消息派人来解救帝后,却被乱兵误会要镇压他们,所以连匈奴人一起打,这场混战从深夜子时干到次日黎明。

    三方都打累了,各自撤军,这才发现帝、后双双殒命。

    “太后是悬梁自尽,因为绝望。宁世澍则是让人割了喉,凶手征税他掳掠的那个民女,此刻已经逃逸,正在全力缉拿中。”

    事情的细节还有些模糊,但太后和皇帝是真真切切的死了,这一点有岳宪忠的弟弟岳溪明和王章的现场勘验可以作为证明。

    这就是萧震川说的大好事。

    这当然是大好事,李默三天三夜睡不着觉,可不就是再等这个?

    当然,傅太后和皇帝的真实死因远比这个复杂,但谁去管这个呢。

    护驾的禁军将领杭龙现在已被通缉,说是要全力抓捕,实际是永远不可能抓到了。因为他不仅死了,而且连尸首都被烧成了灰。

    这个人死,主要怪他自己,胃口太大,且不守信用。

    至于天宁军,罪在没搞清楚状况,行为莽撞,几个将领都被撤职查办。

    他们倒霉是因为蠢,容易上当受骗,怨不得旁人。

    至于匈奴人,此刻已经带着他们的战利品跑回草原上去了。

    跟这些野蛮人谈情谊无异于与虎谋皮,那是要上当吃亏弄不好送命的,傅太后是因为无奈才委曲求全,她可从来没信任过她的情郎。

    毕芃用她和宁世澍的性命换了一条超生之路,他无疑是个明智的人。

    岳宪忠也是大赢家,放匈奴人离境,就断了李默出兵北上的借口,他就可以保住塞上霸主的地位了。

    帝后同时殒命,举国哀悼。

    不过哀伤归哀伤,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兵马大元帅李默、宁州勋贵,朝中大臣共议扶立临川郡王宁买昌为帝。

    十一月二十六日,宁买昌在未央宫紫宸殿登基。

    封杨怡为皇后。

    拜李默为太师,升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赦免陈应人之罪,追封陈瑞安宋王,赠太师。

    陈应人不肯留在京城,自请镇守汉中,允其所请。

    宰相班子大体沿用前朝,李默只推荐了唐百川。

    唐百川的资历勉强可以做宰相,但在政事堂,他排名最低,也不怎么管事。

    当然政事堂现在其实也没什么事好做,不过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判事厅的办事机构罢了。

    其他机构仍然大体也是原班人马,只是卫府令换成了萧震川。

    “韩王不肯待在长安,要回宁州去。人已经走了,这是他门客今早送来的辞表。”

    李默叹息了一声,傅西山一直不肯进城,给他写了三封信一封都不回,最后居然招呼不打一个就走了。

    当然走了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李默设计谋害了他的姑母,等于废了整个傅家,再见面,已经是仇人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家决心已定,拦是拦不住的。让他去吧。宁州那么大的地方,岳宪忠一个人镇守不过来,也的确需要有个人去充实一下。”

    在如何处置逃亡帝后的问题上,岳宪忠和李默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也不想大夏从此分裂。

    所以他愿意配合李默做了傅家太后和宁家皇帝,当然借机敲诈一下毕芃也未尝不可,反正都是不义之财。他从匈奴人那捞了一大笔好处,吃了东家吃西家,两头得利,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是得给他找点麻烦了。

    让傅西山回宁州去,打造宁州、丰州、塞北三足鼎立之势,对李默其实也是有利的,因为一山难容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但三国演义就有得玩了。

    他现在要做的事还很多,朝堂要刷新,关中要整顿,河南要经营,他精力有限实在无暇应付北境的乱局。

    “陛下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呢?”

    “陛下造了一艘画舫,每日载着乐坊司的歌伎舞女,在太液池上玩的不亦乐乎。”

    “哦,不是说太液池上经常闹鬼吗?”

    “不打紧,陛下每次出游都带着全班伏魔捉鬼的家伙,道士、和尚、西域通灵师好几十人,又有数百卫士贴身护卫,万无一失的。”

    “陛下真是个心宽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