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默盯着他瞅了好一会,才让他起身。

    赵岐山赶紧解释说今日白天他不在城里,麾下几个混蛋搞不清状况,不识李默这尊真神而一味的敷衍,着实该死。

    他已经把人带来了,就跪在门外,听凭李默发落。

    这个赵岐山是个聪明人,李默也不想太过为难他,便大度地说:“不知者无罪,不要为难他们。请坐,上茶。”

    赵岐山道了谢,侧身坐下,饮了口茶,望向李默。

    李默便道:“绛县苦寒,我这些日子到下面去转了一圈,民生凋敝,百姓生活艰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不求为他们造什么大福,至少得为他们做几件实事吧。那个石料场是怎么回事?”

    赵岐山答道:“卑职刚刚查过,说起来那也是上上任遗留下来的事了。当年左前司在此兴办机器局,找的是总社方家出面,选址在天门峪。开工一年,突然起了一场大火,烧了厂房仓库,还发生了大爆炸,自那以后,机器局就停下了。不久就是延州被围,魏桥密约,这里就废了。大约十年前,上面忽然说要恢复机器局,派了精兵强将,也拨了经费。那时节天门峪外就有了许多的石料厂,主要是故县商人的,机器局管事担心因此泄露机密,就给上面递了个条陈,不久就把石料厂全部禁了。听说是左前司给地方施压的。”

    李默道:“依你说机器局中间曾停办过几十年?”

    赵岐山道:“本来我不当说,但您也不是外人,魏桥密约后,绛县机器局就停办了,现在的机器局是十年前秘密重启的,中间磕磕绊绊,真正有效益也就这两年的事。”

    李默点点头,这个赵岐山倒还算老实,于是他直接问了核心问题:“现今重启石料厂,会影响机器局运转吗?”

    赵岐山道:“不,不影响,因为十年前机器局重启时已经挪地方啦,山那头的机器局是个摆设,哄天下司和皇城司的那帮探子们的。”

    “不过……”赵岐山又道:“石料场还是不要重启的好,若是重启,岂非是要告诉南面那是个摆设吗。”

    李默端起了茶碗,轻轻呷了一口。

    赵岐山察言观色,忙改口道:“大人若要开山取石料,造福百姓,最好还是请得上面的首肯。至于机器局方面,我们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李默听他说的也还实在,就笑了笑,送他走了。

    一时又问县里其他地方是否有上等石料,众人答绛县境内石料多的是,但唯有北城石料场的石料能通过宁西河运到夕山渡码头

    宁西河是宁州境内除了边境大河外唯一一条能够水运的河流,虽然运量不大,且受季节影响较大。

    石料的运输量很大,除去水运,商业价值几乎为零。

    现在有两个选择,其一,重开城北石料场,其二,开凿一条运河以连接各石料场。

    两条道都不平坦,李默一筹莫展,因为有心结,精神不集中,乃至晚上和文芫在一起时,雄风不再,几次都是半途而废。

    吓得文芫小心翼翼,百般讨好。

    然而,终是没鸟用。

    隔日,李默回了趟宁州,专门就此事找了宁仁功。宁仁功却劝他不要去碰,因道:“机器局的事一直都由大总管直接兼领,未得他的允可,谁有胆量去碰。”

    李默道:“现今宁州跟朝廷已在打明牌,为了消弭朝廷的疑虑,索性不再遮遮掩掩,或者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宁仁功听了,道:“似乎也有些道理,这样吧,你以县衙的名义写个东西交过来,我给你递递看,成功固然好,不成也不会连累到你自己。”

    宁仁功意味深长地说:“宁州正值大变革时期,你的每一步都要迈踏实了,留神啊。”

    李默回到绛县,召集一干文吏,口述了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起草条陈,写完之后,饬令县丞修改润色,经他认可后,以绛县县衙的名义上呈刺史府,再由宁仁功转交参赞处总管。

    这份条陈很快就落到了宁是勤的手里,他在上面批了一个字:可。

    宁州参赞处当即制成文书,经内书房审核后,以刺史府正式批文形式回复绛县。

    李默接文大喜,召集县里僚属,展示了刺史府的批文,道:“上面已经同意了我们的请求,重开城北石料场,现在要做的事有三件,其一广发英雄帖,请各地的商户前来投标,哦,投标的意思回头让孙参赞给你们解释;其二就是抓紧筹备税务所,或者准确地说是地方税务所,税卡收他们的,我们收我们的,这样一块大肥肉,不吃是****,至于****是什么意思,让小七回头给你们解释一下;这第三嘛,就是要整修基础设施,城北宁西河码头要收拾一下,方便石料外运,此外通往城里的道路,县城通往宁州的道路都要重新整修。”

    县丞道:“修路和修整码头需要钱,可县里的财政只够吃饭,钱从哪来?”

    李默道:“我给各位引荐一下,这位叫吴大用,是宁州金银局的高管,精通融资术,至于什么叫融资术呢……”吴大用插话道:“所谓融资术就是借钱的法子,最高境界就是无中生有,空手套白狼。”

    李默道:“这个解释很恰当,没钱怎么办,那就去借,我们给利息,又不是白借,等咱们的生意做起来,再还给他,互惠互利,皆大欢喜。钱的事你们不必担心,好好配合吴先生,那就什么都有了。至于事情怎么做,咱们县里有的是能人,我以为这件事就不要麻烦外面人了,大伙自己分分干了得了。”

    众人一听顿时眼珠子放绿光。

    修路、建桥、搞码头,这是多大的一块肥肉呀,还是新县令魄力大,一句话就划拉到自己人嘴里了,都说新县令待人苛刻,原来都是谣言,似这样的好官,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县丞一听这话,多日来对李默的幽怨和不满一瞬间都化作脉脉深情,连忙代表全体官吏表态一定按照县尊大人的要求,干净、利索地完成任务,不负上峰的信赖,不辜负绛县百姓的期望,认认真真为宁家办事。

    (本章完)

第86章 你别得瑟() 
小七听李默这么说有些眼红,给李默使了几次眼色,李默都装着没看见,众人一走小七就抱怨起来:“你咋能这么干,这么大的肥肉,就这么拱手送人了?”

    贪污受贿是李默绝对禁制的,承揽工程再不让搞,小七发现自己可能跟错了人,跟一个清官有什么好,一点也不好玩。

    李默道:“要把眼光看远点,不要猴急,我警告你不许胡来,行了,给你一个机会。”

    小七一听这话,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舌头舔着嘴唇,两眼直冒红光。

    “你去乡下招募人手,组织一下,再搞个人才中介市场,给人介绍介绍工作,顺便收一笔介绍费,记着这钱问用人的人要,别为难乡下人。”

    小七一听急了:“你叫我去当牙子啊,我不干。”

    车船店脚牙,无罪都该杀。

    这个时代做牙(中介)的名头坏,社会地位也不高。

    李默道:“那给你搞个建筑队,修桥补路,搞搞土建,干点粗活,挣点小钱?”

    小七笑道:“这个我拿手。”

    李默正告道:“你若选择了这条路,钱你可能会挣点,但你从此就会堕落成为一个只会挣钱的商人。你自己想清楚,果然铁了心,我可以帮你一把,以后,你自己独立门户。”

    小七就努了嘴。

    林哥儿推了他一把,道:“行啦,要什么钱,在宁州有钱没权就是个屁,跟着大哥干,将来还少得了你吃香的喝辣的。”

    孙大牙不想跟他兜圈子,直接道出了李默要他干中介的真实用意:“绛县生意一火,来的人就多了,九流三教的都涌过来,哪一方不得给咱们面子?他要用人就得从咱们手里过一道,这钱不少挣,而且轻巧。另外,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得人,人才就是那沙里的金子,你不淘他怎么出来,如今把淘金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你,你还一脸的不乐意,非要去挣那几个小钱,我看你就是一个****。”

    “你才****呢。”

    小七说完就笑了,对李默道:“你早跟我说嘛,绕来绕去,搞的我脑子疼。”

    李默不想跟他啰嗦,打发他去干事。

    叫小七搞中介,也不仅仅是为了招揽人才这么简单,而是李默觉得本县乡村生态环境恶劣,根本不适应人族生存,得给人找条活路。这些乡下人陡然进城,两眼一抹黑,容易被人欺负不说,也容易被联合压榨,而由县里出面插一手,至少各方神圣不敢太过分。

    商人的嗅觉是敏锐的,行动的效率不比军队差,闻听绛县有宝,各方神圣纷至沓来,纷纷要求觐见县令大人,汇报一下思想,交交心。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县尊大人消失的无影无踪,怎么也找不到,去宁州看望他吧,又被宁家小姐拒之门外。

    宁家小姐可不是普通人,有她挡驾,谁也别指望走后门。

    所以各方神圣到了之后,只能乖乖地按照绛县的规矩去招标中心,规规矩矩递交标书,按照李默定立的规矩搞公平竞争。

    众人发现这种手段也不错,虽然效率有些坑,但相对公平,主持招标的人不敢说一点好处不拿,但不敢太过分,手伸到很有分寸,而且相对于丰厚的利润来说,可以说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清廉的让人怀疑有诈。

    当然熟悉情况之后,众人发现绛县并不是天堂,也有它暗黑的一面,这里要收两份税,算下来也不低。

    还有一点让人头疼的,各种工地上所需人手都需要经过一个姓宋的牙子来介绍,这牙子每介绍一个人就要收五百钱,这些精明的商人很快就打听到,这个姓宋的牙子其实是个幌子,从他们口袋里掏钱的其实是一个叫李远道的家伙,这个人的背景可不小,他是本地县令李默的拜把兄弟。

    这个事虽然有点坑,却让各方神圣反而放下了心,这个李默也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不好打交道嘛,天下乌鸦一般黑,他也不是那个白鸟,只是人家的吃香比较优雅,相对高明而已。

    既然也是乌鸦,那就好打交道了,来吧,都来绛县淘宝吧。

    石料场招标成功后,就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在利益的驱使下,绛县的懒官们也活跃起来,一个个瓜分有术,生财有道,干的热火朝天。

    李默这阵子却躲进了宁安书院,来书院不是他自己愿意的,而是宁是勤点名叫他去的,去宁安书院的武备学堂进修。

    宁安书院除了内书院、外书院、格致书院、上书院外,还有崇文书馆和武备学堂,内书院是普通学历教育,外书院是成人进修教育,格致书院是自然科学教育,上书院是文学法律教育,而崇文书馆则是高级文官训练基地,相对应的武备学堂则是高级武官训练基地。

    因为其特殊性,崇文书馆和武备学堂这两个地方并不为外人所知,故而一般人只知道宁安书院有四大书院,并不知道四大之外的这两个特殊存在。

    宁州毕竟只是一个州,能做到县令,自然是高级官员了,而每一个高级官员都会定期不定期的到书院里进修一段时间,这个,李默不意外,意外的是他这个县令不是文官吗,怎么搞到武备学堂来了?文武兼修,这是要重用自己的节奏吗?

    所以接到通知后,李默诧异,宁樱也很吃惊,她连夜找到傅夫人询问情况,傅夫人安慰她道:“这是好事,证明他马上就要被重用了。”宁樱道:“文官做的好好的,为何要去武备学堂,我真的不想他再去打打杀杀了。”

    傅夫人道:“傻孩子,去武备学堂未必都是领兵上阵,他是宁家人,怎么会让他去冒险,你或者还不知道,上面有意重建宁州大营,我琢磨着是不是为了这事。”

    天宁军下辖十二个营,每营独立建设旗号,其统军都尉地位甚高。

    驻守宁州附近的天宁军现有六个营,距离城池都较远,这是十几年来宁家和朝廷斗争的结果。“四王之乱”后天宁军兵权被朝廷收回,宁家为了确保自身安全,竭力反对在宁州附近驻军,经过艰苦的争斗,双方各让了一步,规定宁州附近八十里内不得驻军。

    这种做法让宁氏感到安全,但所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小觑。

    不久之前,一股被地方武装打的无处藏身的马匪竟悍然闯至宁州城下,一举攻破城门,杀入城内,一时满城骚动。

    马匪虽然很快被巡城营绞杀,但带来的震动却余波未平,有人借此提出重设宁州大营。

    “四王之乱”前,宁州的安全主要有宁州大营承担。

    天子有六军、四御营,宁州也有自己的“禁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