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⑺木ㄎ谰⒏Ь⒄蚓凸诰⒊ど希ń瘀堑罱谰伲┑任浣蛎20人一组,由一位对五经有研究的学者担任教师,教他们诵读断句;在后宫设立督学官,教授宫中男女,挑选宦官及聪明的宫女,到大学教授那里,学习五经。

    儒家学说流传千百年,绝非浪得虚名,其中固然有统治者对于部分观念的别有用心,但其中大部分思想对于国家稳固统治,改善民生,起着关键的作用,相比老庄来说,绝对有着不容质疑的优势。

    离王猛越来越远,苻坚也越来越发现国事之艰难,于376年2月21日下诏说:“我曾听说过,君王在寻求贤能人才的时候,最为辛苦,而在寻求到贤能人才后,十分悠闲,可以安心享乐,这话是何等灵验!从前我得到丞相作为助手,常认为君王是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可是自从丞相弃世,我的头发已白了一半,每一念及,不觉衷心悲恸,而今天下没有丞相,政治教化可能松懈,应该派出官员前往各郡县视察,探问民间的疾苦。”

    但他并没有严格遵守王猛死前的忠言,虽临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但内心深处急于统一全中国的雄心越来越强烈,终致不可收拾。

    (本章完)

第191章 前凉覆灭() 
国外风云变幻,东晋的宰辅重臣谢安却只知弄权。

    376年正月1日,司马昌明正式行加冠礼,太后褚蒜子下诏归政,仍称崇德皇后。

    小皇帝亲政之后,听从嫂子的意思,任命会稽郡长郗愔为镇军大将军、浙东五郡军区司令长官,徐州督导官桓冲为车骑将军、豫江二州所属六郡军区司令长官,从京口迁到姑孰。

    这两人都是实干家,而且无论名望还是实力,在朝中都是大佬级的,褚蒜子此举是想借着皇帝亲政的机会,制衡权倾朝野的谢安,然后使司马家族逐渐掌握实权。

    谢安很快就识破了外甥女的用心,于是再度上疏请求任命王蕴为方面大员,并先行解除了桓冲对徐州的节制,而王蕴虽也出身名门,但除了是皇帝的岳父之外,是个胸无大志的小角色。

    一来二去的交锋,司马昌明显然不是谢安的对手,几个月后便妥协了,下诏由谢安主管朝廷机要。

    志得意满的谢安终于可以尽情花天酒地了,朝中无人能威胁自己的地位,地方上的几个家伙虽手握重兵,都只是跳梁小丑,不足挂齿。

    前凉的张天锡也有这种念头,既已向前秦投诚,认定短期内不会有外交危机,国内也没有什么特别强势的将领能挑战自己的权威,所以每天只知饮酒作乐,而且比年老的谢安更有乐子可寻,成天流连后宫,从不理会政事。

    东晋有长江天险,加上王猛死谏,苻坚一时倒不敢轻易出军南下,但前凉早已是冢中枯骨,励精图治都担心亡国危机,张天锡如此放荡不羁爱自由,终于招来了大祸。

    苻坚本来无心这么快用兵,但眼见前凉越发堕落,实在不忍错失良机,万一将来河西走廊上换了英明神武的领导人,再行讨伐可是白白增加难度了,于本年6月下诏说:“张天锡虽然向我们称臣,接受我们的任官,但内心不是彻底服从,兹派武卫将军荀苌使持节,与左将军毛盛、立法院总立法长梁熙、步兵指挥官姚苌等人,率军向黄河西岸挺进,另派政府助理行政官阎负和梁殊,携带诏书前往姑臧,征召张天锡前来京师朝见,如果他敢拒绝,大军即行讨伐!”

    大军很快集结完毕,步骑兵共13万,参谋长段铿得意洋洋地对东晋的降将周虓说:“这么庞大的军团作战,谁能抵挡!”

    周虓淡淡地说:“自有戎狄以来,从没有见过。”

    段铿本想炫耀一番,却被这么嘲讽,当场便要发作,这不识好歹的货,真是给脸不要脸了,但顾及苻坚早有命令不能谋害周虓,于是只得强忍怒气。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苻坚又让秦州督导官苟池、河州督导官李辩和凉州督导官王统率三州武装部队与苟苌会师,誓将前凉一锅端了。

    7月,前秦使臣阎负和梁殊带着诏书抵达姑臧,并把苻坚的意思大致先通报一遍。

    张天锡有点慌神,立刻召集百官商讨对策,惆怅地说:“我今天前往长安入朝,一定不会放我回来,但如果不肯接受,秦国军队一定会立马行动,这可如何是好?”

    宫廷记录官席勒提议:“不如送爱子去当人质,再用贵重的金银财宝作为贿赂,先使他们的军队撤退,然后再慢慢想办法应付,这是能屈能伸的谋略。”

    张天锡刚想表示支持,结果群臣竟然异常愤怒,有人就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世代事奉晋国司马家,忠贞节义,四海之内,著有声名,一旦屈身盗匪的大庭之上,连祖宗都受到侮辱,可是最大的丑事,而且河西走廊有天然险要,守了一百年都守得住,如果动员所有武士,向西邀请西域,北方邀请匈奴,支援我们作战,凭什么就认为我们不能传出捷报?”

    张天锡听完,略感臊得慌,但认真寻思了一下,也许真的有胜利的希望,于是一改先前的郁闷心情,呐喊道:“我已下定决心,再敢提议投降的,斩首!”

    计议已定,张天锡派人问秦使说:“你们打算活着回去还是死后回去?”

    阎负和梁殊相视一笑,认定这是下马威,于是全都理直气壮地不肯屈服。

    如果他们知道前凉朝会上发生的事,一定会稍稍改一下趾高气扬的态度,但既已展现了傲慢的一面,便再也无法回头,张天锡大怒若狂,把二人捆到军营大门之外,下令士卒交叉射击,并特别声明:“射不中他们,就是跟我不一条心!”

    张母严氏哭着劝阻道:“秦国以一个州作为根据地,纵横天下,控制四海,东方击平鲜卑,南方夺取巴蜀,攻击凌厉,势如破竹,你如果投降,或许还能延长几年寿命,现在用小小的一个角落的地方,对抗大国,而又诛杀它的使臣,距灭亡的日子恐怕没有几天!”

    张天锡才不管这些,射死了使臣,接着下令让龙骧将军****率军二万人抵御前秦。

    阎负和梁殊算是前秦比较知名的外交官了,就那么惨死异国他乡,消息传到国内,苻坚脾气再好,也忍不住拍案而起,立刻下令发动总攻。

    8月初,立法院总立法长梁熙、步兵指挥官姚苌、凉州督导官王统、河州督导官李辩从清石津渡过黄河,攻击前凉骁烈将军梁济所据守的河会城。

    梁济被敌人的气势吓坏了,乖乖献城投降。

    首战告捷,前秦西征军总指挥官、使持节、武卫将军苟苌,从石城津渡过黄河,与梁熙等人会师,一起攻打缠缩城,当天便攻克。

    前秦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前凉的龙骧将军****一时畏缩不敢抵抗,从杨非撤退到清塞,张天锡无奈再派征东将军常据率军三万,进驻洪池,自己亲率全国主力五万人,进驻金昌。

    这时安西将军宋皓劝张天锡:“我夜观天象,秦国的攻势无法抵挡,不如投降。”

    张天锡大怒,把他贬为宣威军事总监,然后派人催促****和常据等将领,即刻对前秦展开反击。

    他不催还好,这一催,直接促使龙骧将军****率部一万人无条件投降,其他士卒全都逃亡,征东将军常据则迫于压力,仓促间与苟苌大军会战,遭遇惨败,坐下战马都被乱兵砍死。

    常据的部将董儒有心把坐骑让给他,常据忍不住感慨说:“我前后三次统率全国武装部队,两次加授君王符节黄铖,十次统领禁卫军,受到的宠爱和信任,已达极点,而今被困在这里,正是我死节之地,还往哪里逃?”

    董儒大惊失色,急忙拦住他:“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将军是我军的顶梁柱,万万不可轻生啊!”

    常据黯然道:“如今大势已去,我打定主意宁死不降,你快些逃命去吧!”说着进入虎帐,脱下头盔,郑重地向西叩拜,然后引剑自刎。

    他虽死得悲壮,但于大局并无影响,前秦兵团很快攻克洪池,并斩了他的参谋长席勒,然后继续挺进到清塞。

    战报一封接着一封,张天锡彻底绝望了,再派国防部长赵充哲领军应战,结果赤岸全军覆没,死伤近四万人,赵充哲也壮烈牺牲。

    至此,前凉所有大将全部折损,张天锡只得硬着头皮亲自出战,而就在他出动的瞬间,金昌城中的百姓纷纷起兵叛变,张天锡无奈率数千骑兵,逃回都城姑臧。

    8月27日,前秦西征军兵临城下,张天锡心如死灰地坐上白马拉的简易车辆,双手捆绑在背后,带着棺材,亲自到前秦大营门前投降。

    前秦司令官苟苌解开了张天锡的捆绑,焚烧棺木,然后把他送到长安,紧接着前凉各郡县全体投降,立国57年的前凉政权正式终结。

    (本章完)

第192章 代国分裂() 
376年9月,苻坚任命梁熙为凉州督导官,镇守姑臧,并把当地七千家富豪强行迁到关中,其余百姓安居如昔,然后封张天锡为归义侯,担任政府主管北疆执行官。

    梁熙清廉节俭,爱护人民,接下来的几年,把当地治理得有模有样的。

    随着前秦政府的不断深入,前凉也渐渐被历史掩埋,成为河西走廊上的故事。

    就在秦凉大战这初,桓冲还特地派兖州督导官朱序、江州督导官桓石秀和荆州督导官桓罴,一起向沔水、汉水沿岸进行游击,作为前凉的声援,又让豫州督导官桓伊,率军向寿阳挺进,淮南郡长刘波,率舰队从淮河向泗水挺进,几路兵马将对前秦发动阻扰性攻击,以减少前凉的压力,可惜战争持续的时间奇短,晋军尚未到位,前凉覆灭的消息已经传来,桓冲只得下令全军退回。

    前秦的战斗力也足够让东晋上下震颤了,朝廷下令把淮河以北的居民大量迁到淮河以南,以躲避敌人的突袭。

    所以说地理位置何其重要,东晋因为直接承受前秦的压迫,所以闻风丧胆,北方的代国因为深居塞外,对于前凉覆灭的反应就和东晋截然不同。

    代王拓跋什翼犍趁着前秦讨伐前凉、无暇北顾的机会,大肆攻击南面的邻居铁弗匈奴部落。

    匈奴酋长刘卫辰向来狡猾惯了,放着大腿不抱,自己死撑,那可不是他的风格,于是还没和鲜卑人接触,就火急火燎地派使臣向苻坚求救。

    苻坚刚吞并了前凉,自信心爆棚,统一中国的信念也空前高涨,这一次可不只是救援刘卫辰那么简单了,他准备直接把代国也收入囊中。

    此时前秦大军才休整了一个来月,苻坚也顾不上那么多,心潮澎湃地下诏让幽州督导官、行唐公苻洛,担任北方剿匪总司令官,率幽州、冀州的武装部队十万人,攻击代国,让并州督导官俱难、镇军将军邓羌、政府行政官赵迁和李柔、前将军朱肜,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离庆,联合率步骑兵混合兵团20万,东方由和龙、西方由上郡,分别出发,与苻洛的十万大军会师,然后用刘卫辰作向导,对代国发起灭国性总攻。

    11月,大战一触即发,拓跋什翼犍让白部落和独孤部落,联合向南抵抗前秦,结果全都大败而回,又让南部总监刘库仁,率十万骑兵迎击,在石子岭大战中也折戟沉沙。

    刘库仁与刘卫辰都是匈奴人,但刘库仁同时还是拓跋什翼犍的外甥。

    接连的败仗让拓跋什翼犍倍受打击,加上他原本就身染重病,终于连骑马都不能够了,只好忍痛放弃盛乐,率各部逃到阴山之北。

    代国首领这一逃不要紧,原来降服的高车部落和其他民族,全都叛变,四面八方地逃窜劫掠,人民放牧砍柴等日常生活,全都停滞,拓跋什翼犍被迫再逃往漠南,听说前秦稍微撤退,才敢重回云中。

    此时代国已然陷入混乱,因为拓跋什翼犍的身体状况堪忧,继承人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拓跋什翼犍曾把一半国土分给了弟弟拓跋孤,但拓跋孤早逝,于是仍旧自己统领全国,可是拓跋狐的儿子拓跋斤却为对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应该继承父亲的权位,与大爷分割代国,由此心怀怨恨,一直找机会争权夺利。

    拓跋什翼犍的世子拓跋寔早于371年因为父亲挡了刺客一刀,伤重而死,拓跋寔的弟弟拓跋翰也早病死了,两个嫡子都无法继承王位,而依照礼法,嫡长孙拓跋珪倒是第一继承人,可是他年纪太小,是拓跋寔的遗腹子,本年不过6岁,很难在部落中立足。

    慕容王妃生的几个儿子倒是年纪大了,可是究竟立谁为世子,一直没能敲定。

    当时前秦大军仍旧驻屯在君子津,眼看父亲的情况,很可能朝不保夕,这几个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