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愔说:“北城另外有一个宾馆。”

    元善见于是走下宝座,徒步走到东厢,背诵起范晔所著《后汉书》中关于汉献帝刘协的片段:“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亡国的悲凉意味在空气中发酵起来。

    主管官员请他立刻动身,元善见悲愤地说:“古人对旧发簪和破木屐都有恋恋不舍之情,我打算与六官嫔妃当面告别,是否可以?”

    高隆之赶紧安抚他说:“今日之天下,仍是陛下的天下,何况六宫嫔妃。”

    元善见于是步行入宫,与大小老婆一一道别,宫中瞬间哭成一片。

    元善见到了北城,暂时住在司马子如的南宅,派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彭城王元韶,把玉玺送给齐王高洋,同时意味着东魏政权终结。

    5月10日,22岁的高洋在邺城南郊称帝,北齐政权就此建立。

    (本章完)

第506章 内斗伊始() 
    萧衍死后,各地勤王军再度兴起,当然主要还是以上次的几个集团为主要力量,另外多了一个广州的陈霸先。

    549年7月,时任西江大营指挥官的陈霸先,得知萧衍饿死宫中,立即准备起兵北上讨伐侯景。

    实际这时候公开宣布讨伐侯景的人却并不多,所以陈霸先算是拔得头筹,也足够吸引了侯景的注意力,侯景第一时间派人引诱广州督导官元景仲,假装拥护元景仲当皇帝,让他袭击陈霸先。

    元景仲是元法僧的儿子,虽然理智告诉他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情感上还是抵挡不住皇位的诱惑,暗中算计陈霸先。

    但陈霸先已得到情报,也不急讨伐侯景,先与成州督导官王怀明,在南海郡招兵买马,发布讨伐元景仲的文告:“元景仲与盗贼勾结,中央派曲阳侯萧勃当督导官,大军已到朝亭。”

    元景仲的部属得知此事,也不及分辨真假,纷纷舍弃元景仲,四散而逃,众叛亲离的元景仲最后在阁楼上吊自杀,陈霸先则假戏真做,迎接定州督导官萧勃镇守广州。

    这时前高州督导官兰裕(兰钦的弟弟),与几个弟弟煽动始兴等十个郡,攻击衡州代理督导官欧阳頠,萧勃上任后,立即让陈霸先前往救援,陈霸先一战便把兰家兄弟全都生擒,萧勃任命他做代理始兴郡长。

    与皇亲国戚实际对接,陈霸先从此的政治生涯变得光明起来。

    本年萧梁国内可是热闹极了,除了广州之外,全国各州郡全都风起云涌,一场规模浩大的卫国战争即将打响。

    被侯景遗弃的临贺王萧正德,本就对侯景恨之入骨,暗中写信给鄱阳王萧范,请他率军进入宫城,然后里应外合弄死侯景。

    但这封信被侯景的巡逻兵拦截了,侯景一怒之下把萧正德绞死。

    同在建康的萧确也开始觉醒,准备谋杀侯景。

    萧确勇敢好斗,侯景很喜欢他,平常总带他在身边,邵陵王萧纶秘密与萧确取得联系,准备接儿子回家,萧确却并不着回去,报告父亲说:“侯景举止轻佻,一个人足以把他制服,我打算亲手杀了他,只是还没有恰当的机会,不要为我担心。”

    之后有一天,萧确真的找到了机会,与侯景一起到钟山游玩,身边的守卫很少,萧确举弓射鸟,却瞄准了侯景,可惜他太过紧张了,竟把弓弦拉断,侯景立即发觉,当场诛杀之。

    合州督导官、鄱阳王萧范也打算讨伐侯景,但亲信提醒他:“魏国已占领寿阳,大王只要移动一下脚步,蛮虏骑兵一定前来侦察,前方盗贼没有平定,后面的基地先失守,那将怎么办?不如等待各地勤王军集合,再选派精锐南下,进可以勤王,退也可保护基地。”

    正巧北方传来和解的消息,当时高澄还未遇刺,萧范和高澄达成协议,愿把自己的合州让给东魏,再送两个儿子去东魏当人质,以此换取东魏的援军,等待各地勤王军到达后,再一起南下讨伐侯景。

    但东魏接收州城和人质后,却并未派援军,各地勤王军更是看不见人影,萧范进退失据,不得不逆江西上,驻防枞阳,几个月后,与江州督导官、寻阳王萧大心取得联系,萧大心把他安置在湓城。

    参加过上次勤王行动的湘东王萧绎的世子萧方等,也颇怀报国之心,可惜他一直不受父亲待见,行动多少会受些负面影响。

    与高洋不同的是,萧方等之所以不受喜欢,倒不是因为自身条件差,而是因为有个行为放荡的母亲。

    说起他的母亲,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半老徐娘,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热度不减的话题人物。

    徐昭佩是徐孝嗣的孙女,与丈夫萧绎的关系一向不怎么和谐,萧绎每隔两三年才到她卧室一次,徐昭佩怀恨在心,每次见萧绎的时候都只画半面扮,于是萧绎更对她不理不睬。

    长年独守空房的滋味显然并不好受,徐昭佩很快就勾搭上了萧绎的部属,这人暗地里炫耀:“徐娘虽老,仍那么多情。”

    徐娘半老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这种事到底瞒不过萧绎,萧绎不便把她与人通奸的事一一列出,张贴在大厅里面。

    萧方等从建康班师,回到江陵,萧绎发现萧方等的军队官兵和睦,军容整齐,大为赞叹,欢喜地进宫告诉徐氏,想不到徐氏却不答一句话,而只低头哭泣退出。萧绎大怒,把她与别人通奸的事一条条写出,张贴在大厅之上。

    萧方等看到之后,不禁大为恐惧,为了赢得父亲的赏识,也替母亲挽回颜面,再三请求领兵讨伐侯景。

    萧绎也准备挥师东下,但忌惮萧誉和萧詧两兄弟,所以先派使唤节前往湘州督运粮草及征调军队,争取联手对付侯景,湘州督导官萧誉果断拒绝说:“大家都有总部,我为什么听你指挥?”

    在此之前,上甲侯萧韶,逃出建康,投奔江陵,宣称携带萧衍的秘密诏书,征召各地军队勤王,并任命湘东王萧绎当总监察长、假黄钺、全国各军区最高司令长官、宰相、行使皇帝职权。萧绎信以为真,开始以义军首领自居,但不管诏书真假,各地亲王显然都不乐意屈居独眼王爷之下。

    萧绎先后共三次派使节前往,全都无功而返,萧方等于是建议武力讨伐,只有把内部问题解决,才能全力对付外贼。

    萧绎正有此意,便让幼子安南侯萧方矩当湘州督导官,让萧方等率精锐二万人,护送弟弟萧方矩上任。

    说是护送弟弟上任,实则就是去湘州打仗了,萧誉当然不会白白把官位让给萧方矩的。

    萧誉的军队却异常强悍,只用了七千人,就把萧方等击溃,萧方等更落水淹死,萧方矩集结残兵败将,重返江陵。

    死了儿子的萧绎倒并没有感觉有多悲伤,反而爱妾王氏的死让他愤怒不已,认定是徐昭佩丧子之后,破罐子破摔,暗中毒死王氏,于是逼迫徐昭佩自杀,只用平民的礼节进行安葬,并且不准儿子们为他穿丧服。

    萧绎的家事再混乱不堪,终究对国家没有太大伤害,但儿子的死却是个政治问题,终于把萧氏内部斗争推向白热化,萧绎很快就调派竟陵郡长王僧辩和信州督导官鲍泉,一起进攻湘州。

    王僧辩因政府军还没有到齐,打算等到齐后再开拔,于是和鲍泉一同晋见萧绎,请求延期,萧绎怀疑王僧辩借故推拖、观望成败,顿时怒火中烧,按住剑柄,厉声说道:“你不敢出征,违抗命令,打算与盗贼勾结是不是?”

    王僧辩瞬间有点怀疑人生了,赶忙解释。

    谁知他不解释还好,越解释越让萧绎上火,萧绎竟真的给王僧辩来了个大宝剑。

    王僧辩当然下意识地躲避,但大腿还是中招,当场昏死过去,旁边的鲍泉吓得不敢说话,只能乖乖听命。

    王僧辩的母亲听说儿子重伤,还被关进监狱,赶紧找萧绎求情,再三叩头请罪,萧绎的怒气才稍稍化解,让人给王僧辩送去治疗创伤的特效药,王僧辩总算没有因此死掉。

    7月14日,鲍泉单独率军进攻湘州。

    一个月后,鲍泉大败萧誉,率军包围长沙城。

    萧誉赶紧向岳阳王萧詧请求援助,萧詧让高级军事参议官蔡大宝,留守襄阳,然后亲率步兵二万人、骑兵二千人,南下直捣萧绎的大本营江陵,以此解湘州之围。

    萧绎得到消息,一时不知如何应付,正在犯愁的时候,监狱里的王僧辩让人传递消息,声称他有退敌之策,萧绎于是把王僧辩放出来,委任他当江陵防守司令。

    王僧辩的办法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因他发现萧詧军中的新兴郡长杜崱与萧绎曾是朋友,所以暗中派人游说,并成功说服杜崱归顺,然后让他带人突袭萧詧的大本营襄阳。

    如此一来,萧詧首尾不能兼顾,而又因大雨连绵,攻打江陵并不顺利,所以毅然选择回军。

    江陵危机解除,但鲍泉却仍未攻克长沙,萧绎有些不耐烦,把鲍泉撤了回来,改让王僧辩接替攻城任务。

    鲍泉听说王僧辩前来,与左右亲信说:“王僧辩前来助阵,盗贼不难平定。”于是打扫宾馆等候。

    王僧辩抵达之后,背对着鲍泉坐下,沉痛地说:“鲍郎啊,你犯有大罪,你可知道,上级命令让我锁住你,不要希望我会念及老友之情。”

    鲍泉有点摸不着头脑,敢情王僧辩不是来增援的,而是来兴师问罪的。

    王僧辩转过身,让同行的监察官宣布萧绎的命令,然后拿铁链把鲍泉锁在座床旁边。

    这时鲍泉注意到王僧辩不时地向他挤眼睛,而且王僧辩与监察官之间颇有距离感,看似并不和睦,鲍泉当即明白怎么回事了,这个所谓的监察官无非是萧绎派人监视二人作战的,显然萧绎在当前的乱局下并不能完全信任自己的部将。

    想通此节,鲍泉赶忙承认错误,并表示因为自己指挥失当,而导致大军迟迟不能建功,请求定罪处罚。

    监察官把当天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向萧绎汇报,萧绎这才放心让他们继续攻城。

    (本章完)

第507章 霸先北上() 
    与萧绎公开对抗不久,萧詧担心自己的力量不足,于是派使节向西魏求援,并甘愿做附庸国。

    这个决定确实让萧詧解了燃眉之急,但也让萧梁损失惨重,宇文泰借此机会,一举吞并汉水东岸各地。

    西魏的开府仪同三司杨忠,成了接下来这场战争中的灵魂人物。

    宇文泰接到萧詧求援后,任命杨忠当三荆十五州军区司令长官,镇守穰城,授意他伺机而动。

    杨忠最终不负所托,于550年正月,生擒萧绎集团的司州督导官柳仲礼,又逼迫萧绎妥协,使西魏边界直伸到石城。

    二萧斗得如火如荼,致使国内讨伐侯景的力量明显不足,让侯景有了大施拳脚的机会,三吴完全落入侯景之手,留在会稽的高官公侯,全都往南岭以南逃生。

    当时长江以南一连数年爆发旱灾蝗灾,而江州及京畿地区尤其严重,人民四散流亡,成郡结队逃到山谷野地采摘树叶菱角、挖掘草根充饥,难民所到之处,树叶草根立刻被吃光,仍无济于事,饿死的尸体满布原野。

    这种背景下,不止是穷苦家庭,就算是富贵人家,也同样承受饥馑之罪,往往穿着绫罗绸缎,佩戴玉石珍宝,却仍不免在锦床上活活饿死,放眼大地千里,炊烟断绝,白骨堆积,犹如丘陵。

    没有粮食对于侯景来说当然是再好不过,起码没有人敢武力反抗他,毕竟饿着肚子也无力反抗。

    而且侯景在镇压反叛方面颇有天赋,为了震慑人心,在石头建立一个巨大的捣米碓,凡是有不服从他的,全用巨碓捣死,并告诫各将领说:“攻破栅栏,夺取城池,就要把敌人杀光,以使天下人都知道我的威名。”

    效忠侯景的将领们都很服从约束,因此每逢战胜,必定全副精力来烧杀抢劫,砍人就像砍草一样。

    可是侯景深知这些举措只能让大家畏服,却不能真的心服,其实民间反对的声音还是很多,侯景于是又禁止人民互相谈话,违犯禁令的,连亲戚也都诛杀。

    建康及周边郡县残存的百姓,无不生活在人间地狱,每天都度日如年,身心遭受重创,迫切需要被拯救,可是那一天会来吗,他们对此深表怀疑。

    诸如萧绎和萧詧等王公贵族,确实无心拯救他们,因为内斗仍在持续,并且越演越烈。

    邵陵王萧纶也加入了这场闹剧,虽然他一开始还在劝说萧绎结束内斗,全力对抗侯景,但眼看劝说无效,便以正统自居,割据一方。

    550年4月2日,王僧辩攻克长沙,生擒河东王萧誉,立即砍下人头送到江陵,把这场内斗推向了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