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宴会不欢而散,高洋把薛妹妹的尸体放到车上,自己披头散发在后步行跟随,一面走一面哭。

    从此之后,高洋的行为越发荒诞,时而一个人载歌载舞,时而披散头发,穿着蛮族服装招摇过市,时而像女人一样浓妆艳抹,时而骑着驴、牛、骆驼、白象,也不用马鞍和缰绳,就那么四处游荡,时而让亲信崔季舒和刘桃枝背着他,他则在后面敲锣打鼓,时而夜宿街头,时而在隆冬季节裸奔……

    这些行为即便在开放的21世纪,仍不算合时宜,更何况在古代,高洋还煞有介事地微服私服,在路边问一个妇女:“你觉得当今天子怎么样?”

    妇女瞬间表现出一副鄙夷的模样,不耐烦地说:“疯疯癫癫,算什么天子。”

    高洋大怒,当场杀之。

    太后娄昭君当然也极不喜欢高洋的作为,眼见高洋酗酒成性,癫狂病不时发作,终于不能忍受,亲自拿手杖打他,边打边骂:“什么样的混蛋老爹才生了你这样的混蛋儿子!”

    高洋醉意未消,冷冷地说:“看我把你嫁给老蛮子。”

    娄昭君顿时怒火攻心,可随即感觉后背发凉,这倒霉儿子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真把自己嫁给老蛮子,那可不妙。

    高洋见母亲神情有异,打算逗她开心,于是像小孩子一样在地上爬了起来,爬着爬着钻到床底下,猛地一起身,竟把床弄翻了,娄昭君也摔倒在地,身受重伤。

    娄昭君从此也不敢再进行行规劝,这个儿子离她是越来越远了。

    高洋醒酒后,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听说自己差点把母亲害死,羞愧之下,让人点着柴堆,打算跳里面烧死。

    娄昭君听到太监汇报,带伤前往拉住他,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安慰他:“你那天喝醉了。”

    高洋瞬间泪奔,抛下柴堆,又让人在地上摆设公案,让平秦王高归彦手持木棍,高洋自己数落自己的罪状,每数一条就让高归彦重重地打上一棍,并交待:“打不出血来,我就杀你。”

    娄昭君心想你那么多罪状,一棍一棍的非打死你不成,还不如烧死,赶忙上去抱住他,高洋执意要受刑罚,娄昭君于是让高归彦象征性地打了他脚板五十下。

    几天过去,高洋重新恢复常态,之前宣布戒酒的誓言也不过维持十天。

    后来有一次高洋到皇后李祖娥家里,李祖娥的母亲崔氏劝了他几句,高洋瞬间发作,打算用响箭射死她,骂道:“我连自己老娘都不认识,你个老太婆算什么东西!”

    李祖娥苦苦相求,总算挽回母亲一命,但高洋还是用马鞭抽了崔氏一百多下。

    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岳母,高洋尚且忤逆至此,其他皇家国戚的处境就更糟了,不管亲疏远近和年纪长幼,多数都被高洋拖到床上,而他自己放肆还不算,更把她们赏赐给左右侍从,看着她们遭受种种侮辱。

    彭城王高浟的母亲尔朱英娥,原是元子攸的皇后,后来被高欢霸占,按辈分是高洋的后妈,高洋强迫她与自己交欢,尔朱英娥愤然拒绝,高洋亲手把她杀死。

    乐安王元昂的妻子,是李祖娥的姐姐,长得十分美艳,高洋多次拉她入宫,并把元昂害死。

    元昂死相极惨,被人强行压倒在地,然后高洋亲自射出一百多支响箭,元昂很快就被射成了刺猬,血流成河,顷刻毙命。

    射死元昂之后,高洋准备立李祖娥的姐姐为昭仪,李祖娥啼哭不止,请求把皇后位置让给姐姐,娄昭君也出面干预,高洋终于停止。

    朝臣们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杨愔算是北齐的元老级重臣了,高洋任命他为宰相,但并不让他做什么具体工作,而是在上厕所的时候,让他在一旁拿厕筹侍奉。有时高洋懒得动弹,就让杨愔用厕筹为他刮屎——堪称有史以来最惨的宰相了吧。

    做到这种程度,杨愔的恶梦仍未结束,高洋还是会不时拿马鞭抽打他的后背,甚至有一次要用刀划开他的肚子,幸亏崔季舒在一旁插科打诨,让高洋放弃了这个念头,但仍没有放过杨愔,又把他装到棺材里面,放在灵柩车上表演一出送丧的大戏。

    群臣为了在屠刀下活命,无不绞尽脑汁,与高洋斗智斗勇。

    高洋特别制造了大锅、长锯、剉刀、石碓等刑具,放在院子里,每次喝醉,一定要亲手杀人,作为娱乐项目,杀了人之后,还要割下死尸的四肢,或投到火中焚烧,或投到水中喂鱼。左右侍从和官员哪经得起这么虐杀,杨愔暗中集合城中所有犯了死罪的囚犯,安置在殿庭左右卫士轮休的地方,称之为供御囚,之后高洋每次想杀人的时候,杨愔就把这些死囚犯带出来供高洋驱使,如果这些人有幸三个月还没被杀,就无罪释放。

    开府军事参议官裴谓之,也曾斗胆向高洋上疏规劝,高洋对杨愔说:“这呆子怎么敢说这种话。”

    杨愔唯恐裴谓之遇害,于是告诉高洋:“他打算让陛下把他杀掉,名声就可以流传后世。”

    高洋怒道:“真是卑鄙的家伙,我就是不杀,看你成什么名。”

    因西魏仍旧壮大,高洋一直耿耿于怀,有次游逛东山,趁着酒意把魏收叫到跟前,让他撰写诏书,准备西征。

    当然他很快醒酒,军事行动并没有实施,毕竟他也知道西征并不切实际,两国实力均衡,很难一举成功。

    高洋于是更加抑郁,在朝堂上流泪向百官询求意见:“黑獭不接受我的命令,怎么办?”

    司令官刘桃枝:“给我三千精兵,我去长安捉他回来。”

    高洋认为他壮志凌云,赏赐绸缎一千匹,赵道德插嘴说:“两国分列东西,强弱大小都差不多,他可以被我们捉来,我们也可以被他捉去,刘桃枝胡说八道,应该诛杀,陛下怎么能乱赏。”

    高洋说:“你说的对。”把绸缎一千匹转送赵道德。

    赵道德一向耿直,高洋有次交待说:“下次我再饮酒过量,你应该狠狠捧揍我。”

    没过几天,高洋再度烂醉如泥,赵道德真的举棍就打,高洋吓得踉跄躲避。

    高洋是北齐的第一任皇帝,国家的初代政治班底还是靠得住的,所以高洋的暴虐并没有让北齐迅速陷入毁灭,杨愔等大臣在维稳方面做出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但很明显,如果国家领袖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而初代的贤臣们又不可能长久存在,那么国家的命运就充满变数了。

    (本章完)

第516章 北周立国() 
    脱胎于东魏的北齐,与西魏同时兴起,但两国后来的发展际遇迥异,最大的不同就是高欢早逝,而宇文泰长期掌权。

    高欢去世时也不算太年轻,但宇文泰更有优势,他比高欢小十岁,正当壮年,身体也一向康健,得以在关中大施拳脚。

    王朝的奠基人和继承人的影响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高欢的后辈就算再英明神武,也绝对比不上宇文泰,同样的,假设宇文泰先于高欢死去,宇文家的子孙再有领袖气质,终究也不是高欢的对手。

    这种事非人力能干涉,一切结果早在高欢去世时就已注定了,只是高洋的暴虐加速了这一进程。

    高欢死后,短期内,东魏勉强守成,而西魏在宇文泰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国家基础越来越坚实,此消彼长间,高下立判。

    当然这些论述都是以“马后炮”的姿态展开的,在确知结果之后,才能对产生结果之前的形势进行貌似明智的分析,当时的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们的未来会如何演变。

    宇文泰也不例外,他只是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根本不知道几年后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更料想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到最后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抛开结果不论,宇文泰能驾驭那么多盖世豪杰,并在关中那么多年都岿然不动,已是莫大的成就,在同时期无人与之匹敌,放眼整个两晋南北朝,对手也屈指可数。

    个人魅力固然重要,儒教也在西魏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佛教广播的大背景下,宇文泰仍能倾心儒学,对国家稳固起到很大的帮助。

    有关儒学适合治国的道理,早在之前的章节中便介绍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因为西魏在名义上仍是元氏政权,所以元家和宇文家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宇文家越是强势,元家的怨恨就越深刻,551年3月6日,45岁的元宝炬逝世,13岁的太子元钦继位,小皇帝远比其父张扬,一旦熟悉了自己的处境,立即准备脱离宇文泰的控制。

    元宝炬经历了北魏分裂,又经历了元修惨死,早就被时局磨平了棱角,因此在位近二十年都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地当一个傀儡,没有掀起任何波澜,而这也是他得以活到自然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元钦不信自己的命运,坚持认为应该起来反抗强权,所以注定命途多舛。

    554年初,元钦已长到16岁,与左右亲信和元室宗亲们密谋诛杀宇文泰,临淮王元育和广平王元赞流泪劝阻,元钦都拒不接受。

    宇文泰的儿子们到目前的出镜率并不高,多数没什么政治经验,年纪也不大,侄子章武公宇文导和中山公宇文护倒是可以独当一面,但都远离京师,出去主持军事重镇,元钦认为自己还是有一定胜算,但他不知道宇文泰的的几个女婿也并不好对付。

    总司令官、清河公李基是李远的儿子,义城公李晖是李弼的儿子,常山公于翼是于谨的儿子,分别控制皇家禁卫部队,这三人都是将门虎子,同时也是宇文泰的女婿,无不对宇文泰忠肝义胆,元钦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了若指掌。

    宇文泰终于做出决定,把元钦囚禁在雍州政府官舍,让元钦的叔叔、齐王元廊当皇帝,元廊本年不过18岁。

    元钦做出这种事,到底不为宇文泰所容,于本年5月25日被毒杀。

    废掉元钦不久,宇文泰开始在国内着手重要变革,首先让皇族一律恢复拓跋原姓,孝文改革时改成汉姓的99家鲜卑人,也都恢复原来的复姓。

    北魏立国之初,统辖的部落36个,亲属99家,正是这99家成就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时过境迁,其中很多被消灭或是后裔死绝,儒学大师宇文泰到底是个崇尚传统的人,特地从本朝选了功劳最大的将领36人,和功劳次大的99人,不管他们是不是鲜卑人,都让他们分别改姓,所率士卒也一律改成各自将领的姓,于是——

    李弼成了徒河弼、赵肃成了乙弗肃、刘亮成了侯莫陈亮、杨忠成了普六茹忠、王雄成了可频雄、李虎成了大野虎、辛威成了普毛威、田宏成了纥干宏、耿豪成了和稽豪、王勇成了库汗勇、杨绍成了叱利绍、侯植成了侯伏侯植、窦炽成了纥豆陵炽、李穆成了某拔穆、陆通成了步六孤通、杨纂成了莫胡卢纂、寇隽成了若口引隽、段永成了尔绵永、韩褒成了侯吕陵褒、裴文举成了贺兰文举、陈忻成了尉迟忻、樊深成了万纽于深。

    改姓只是一种形式,而且是暂时性的,他们私下仍以本姓自居,本文接下来的叙述也仍以其汉姓为准。

    除了改鲜卑姓,宇文泰还依照古代的政治制度,取消王爵,把皇族亲王全都降为公爵。

    556年正月1日,宇文泰又有大手笔,西魏开始重新制定官制,并依照新制改组政府,完全仿效周朝的礼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六官:宇文泰当太师兼国务总理、柱国将军李弼当太傅兼内政部长、赵贵当太保兼教育部长、独孤信当国防部长、于谨当司法部长、侯莫陈崇当农工部长。

    按《周礼》的描述,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在国内除了天子之外最有权势的六个人。几十年后诞生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借鉴了这项六官制度。

    在宇文泰复古式的官制中,起源于汉朝的刺史制度就不复存在,“督导官”的翻译也不再作准,以后只存在“州长”。

    至于宇文泰为什么要跳过中间那么多年,而从周朝寻找灵感,与其儒家的为政风格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源于周礼,而且孔子本身就生活在周朝末期,也对本朝十分推崇。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时隔几千年仍旧对世人有所帮助,儒家学说在21世纪仍对社会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宇文泰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在经历了三百年佛道横行的乱世之后,儒家终究还是会重新占领高地,并继续影响中国古代数十个王朝。

    并非说佛教和道教不如儒教,任何正经宗教都是平等的,但总是各有所长,会在各自不同的领域爆发出其他宗教不能匹敌的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