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祖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祖茂-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术毕竟是四世三公汝南袁家正统,麾下兵多将广,虽不及日后称霸江淮的鼎盛时期,但此时身边也有不少将领。

    除了留下大将纪灵镇守南阳,此次兵进豫州,袁术还带了张勋、桥蕤两员大将,和雷薄、陈兰等诸多将领。

    袁术打仗全靠爆兵,靠人海战。此时袁术麾下有数位将领,每位将领各自率领数千兵马进攻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的联军。

    近万人马气势汹汹冲着苦县而来,而原本战败的黄巾贼寇却仿佛找到了主心骨,重整大军去而复来。

    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见此情况,自然表示好汉不吃眼前亏,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还是先行告退,溜之大吉,暂时跟祖茂一起退守苦县,共商良策,到时候再找机会应对这些敌人。

第47章 粮草不足() 
得知豫州本地最强的三大官方势力都被围困在一个小小的苦县之内,袁术顿时就有些欣喜若狂,立刻下令麾下各部人马整军出战,连番进攻苦县,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希望能早点攻破苦县,从而定鼎豫州大局。

    此前袁术在南阳爆兵将麾下扩大到五万人马,此刻带至豫州就有三万,而汝南黄巾虽然多次进攻苦县,损失了万余人马,又被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联军击破,再次伤亡、逃逸近万人,但依旧有三万士卒,两军人马合计六万,围攻一下小小的苦县自然不在话下。

    反观苦县之内,原先由韩当率领祖茂大军八千人马守备于此,几番防御战后还劫后余生四千多人,再加上一万五千联军,总共就有近两万人。

    正常情况来说,在城池内低于六万敌军,应该不算难事。

    但苦县历经多次大战,城墙早已破败不堪,出现多处缺口,而城门也有些损坏,看上去很难再顶住几次冲车的进攻,至于护城河不少地段直接被大量尸体堵塞住,形同虚设。另外,苦县内已经没有防御物资了。

    联军虽有六千丹杨精兵充当弓箭手,但苦县内却没有多少箭矢库存。联军本身虽带有不少箭矢,但还是不够用,所幸祖茂机智,先让人打扫了战场,收集了不少箭矢,够丹杨精兵再用一阵子,否则丹杨精兵直接就废了一半战力。

    另外,为了应对袁术大军,联军只能将大军调动起来成为拆迁大队,将苦县内的房屋统统恢复成原始状态,收集其中的泥块、砖瓦、石块、木材,将它们作为雷石滚木等守城物资。

    大战一触即发,苦县城下人海如潮涌,不断拍打苦县城墙。苦县城上箭矢急如暴雨,雷石滚木不断,不断降临到袁术大军头上,收割他们的性命。

    袁术想一劳永逸,祖茂等人誓死不退,双方自然打的火热,难分难舍。袁术军队和联盟大军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次次的交手,留下的只有一堆又一堆的尸体,还有苦县的满目疮痍。

    袁术大军连续进攻三天三夜,虽然人多攻势不断,好几次都攻上了苦县城头,却始终没能成功,最终只能暂时休战,恢复士气,待来日再战。

    祖茂等人却动起了心思,连夜偷偷摸摸出城发动夜袭。不过袁术军虽然疲惫,但军中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袁术军营夜间有人巡逻防备,虽然还是被祖茂等人夜袭成功,但最终损失却不多,差点就集合好部队反攻联军。

    祖茂等人见袭营没有多大成效,几日下来也累得够呛,如今勉强将袁术击退,自然就地安歇,呼呼大睡。

    几日下来,两边都保持默契,没有主动开战,纷纷在修整兵马,思考对策。

    第五天,情况发生转变,袁术大军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粮草不足,从而必须决定是继续进攻苦县,短时间将此拿下,还是暂时撤退,待日后兵精粮足,再来讨伐周氏兄弟、陈王刘宠、沛国相祖茂等人。

    原本袁术兵进豫州,驻扎的地方是在颍川,靠近南阳,粮食补给路线短,并且只有三万大军,因此没有断粮的风险。但如今袁术军中有六万人马,每日消耗的军粮便番了一倍。

    如今正值青黄不接之时,而豫州各地又遭受汝南黄巾的肆虐,人口锐减,粮食短缺,极难在豫州本地获得补给。袁术的大本营在南阳,从南阳运粮到陈国,一路上的耗费就不少,更何况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南阳世家豪强也不乐意被袁术征集粮草。

    如果袁术还在南阳,南阳世家或许还会给袁术几分面子。但如今山高皇帝远,袁术还想“打劫”,谁还愿意搭理袁术?

    袁术大军的粮食补给线过长,并且有可能被敌军截断。袁术的敌人可远远不止周氏兄弟、陈王刘宠和祖茂这些人,现如今有资格做袁术对手的,也唯有袁绍一人。袁绍在兖州布置了刘岱、曹操、张邈等人,随时都有可能进军豫州,切断袁术的粮道。

    袁术的属下们劝袁术先回颍川再做其他考虑,而袁术此时却有些贪心,想继续来一波三日三夜的猛攻,之前苦县内的联军就有些难以支撑了,如今苦县内战死了一批人,苦县的城防更加不堪,攻下苦县的希望自然更大。

    看清楚袁术的意图,麾下将领只能退而求其次,憋了个坏招——将黄巾军推出去送死。

    黄巾军投效到袁术麾下,本该当一视同仁的,但袁术自视甚高,将士卒视如草芥,自己麾下士卒都不在意,又怎会在意黄巾贼寇呢?

    而对其他将领来说,自己的士卒是自己的财产,拿别人的军队去消耗,最后用自己的部队打下战绩,损人利己,这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更何况袁术麾下将领大多数出自汝南,本身就跟汝南黄巾素有怨恨。原本汝南黄巾势大,不敢造次。如今汝南黄巾却惶惶如丧家之犬,再也不复昔日的荣光,只能依附于袁术之下,摇尾乞怜。

    汝南黄巾落到这副境地,袁术麾下将领自然想上来踩汝南黄巾一脚,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以泄心头之恨。

    袁术军营内开会,黄巾渠帅刘辟、黄邵、何仪都在帐内,听说其他将领自己不肯出头,却推选他们去打前阵,自然就有些不乐意。

    刘辟等人也清楚自己的情况,汝南黄巾混到现在这一步,已经岌岌可危了,原本近十万大军出征,最后就剩下三万不到人马。倘若再去苦县城下充当炮灰,到时候能不能剩下一万人回归汝南,那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呢!

    现在虽只有三万黄巾将士,但老巢里还有数十万父老乡亲盼着自己能够早日回去呢!因此汝南黄巾绝对不能再做牺牲了,再减员下去,非但没法回去照顾大山里的乡亲们,还有可能被袁术大军吞并,彻底尸骨无存。

第48章 黄巾反戈() 
汝南黄巾渠帅们原先选择投效袁术,本以为袁术是一明主。袁术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是个人都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样一来,自己麾下的数万黄巾百姓终于有了依靠。

    倘若袁术真能成事,汝南黄巾渠帅们就摇身一变成了受人敬仰的开国功臣,而不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能安逸的在都城里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在山窝里称王称霸,前者自然要比后者好太多。

    人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黄巾渠帅们也会选择投靠袁术。况且原本成为黄巾将士起兵造反,就是为了响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为了自己搏一个前途。

    更何况豫州附近也没什么大的诸侯,最终也只能投靠袁术,否则就会跟袁术变成对立面,面对汝南袁家这个庞然大物,就算能胜也是吃力不讨好,损兵折将,消耗了自身实力。

    但如今,虽然投靠了袁术,自己想要的东西半分没得到,自身实力却损失不少。只能几家黄巾渠帅合兵一处,勉强能保全自己。

    袁术在麾下将领的怂恿下,企图进一步消耗黄巾军兵力,这却踩到了黄巾渠帅们的底线。

    倘若袁术军和黄巾军联手,一起攻打苦县,黄巾渠帅或许还能接受,但如今驱虎吞狼,借刀杀人的意图太过明显,这就不得不让黄巾渠帅心生戒备,准备后手。

    如今苦县城下有三方势力,袁术军、黄巾军和豫州官兵联军,其中黄巾军虽有三万,却是战败疲惫之师,实力最弱。袁术军以逸待劳气势正盛,实力最强。豫州官兵联军被夹在中间,但也有近两万部队。

    如今的形势,明面上是袁术军和黄巾军一家,豫州官兵联军对付袁术,而袁术势必要攻破苦县,这是个不死不休的局面。黄巾军虽和豫州联军有冲突,但这矛盾并非不可调和。而袁术欲致豫州联军于死地,这是无法缓和的主要矛盾。

    因此,黄巾军和豫州联军还有和解的机会。连弱抗强,才是乱世生存的不二法则。黄巾军欲脱离袁术,保存实力,休养生息。豫州联军也不行死于此处,因此不得不迫于形势跟黄巾军和解,然后联手共同面对袁术大军。

    黄巾渠帅也不是没脑子,其中的关键之处都已经像明白,但现在就缺一个时机,一个跟豫州联军互通情报,相互联盟的机会。

    另外,就算派出关键人物跟豫州联军商谈,因为之前的过节,还是有可能被豫州联军的人怀疑是诈降,最终联盟失败,而黄巾军独自出手,落个大败,因此这其中就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然而如今的形势,却容不得黄巾渠帅们多做考虑,没那么多时间了。

    为此黄巾军渠帅黄邵不得不趁着半夜,隐匿行迹,翻过护城河,手举白旗,来到苦县城下,孑身一人深入龙潭虎穴,欲与苦县内各部首领,以其三寸不烂之舌,痛说其中厉害,邀两军结为联盟,合力对抗袁术。

    祖茂进入苦县之前,就先打扫过战场,其中俘虏了不少黄巾将士,其中就有黄邵的部下,因此黄邵到来,很快就被其之前的部下认出了身份。

    此次黄邵冒死前来,也没有隐瞒,直接就告诉了祖茂等人自己的身份。

    等黄邵将黄巾军的和在座诸位以及袁术之间的恩怨纠葛都说清楚后,自然添油加醋的将汝南黄巾进攻豫州的罪责统统推给了袁术,引众人同仇敌忾。随后又将如今汝南黄巾要改换阵营,与豫州联军共同对付袁术的来龙去脉告诉祖茂等人,希望能够博得在座诸位的理解。

    纵使黄邵再怎么言辞诚恳,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就是非常任性的,我不听,我不听。

    等黄邵露出绝望之色之时,祖茂再力排众议,留下黄邵,愿意相信黄邵说的话。

    最后祖茂也表面自己的意思,此时苦县已经不可守,倘若袁术愿意,苦县支持不了几天了,到时候也是难逃一死,为什么就不相信一下黄巾军呢!

    虽然黄巾军反复无常,又是乱贼流寇,没什么信誉。但黄邵说得也有道理,袁术要攻破苦县,就要付出巨大代价,袁术麾下将领不愿意折损自己的兵力,这重任自然交到了黄巾军手里。

    黄巾军也想保存实力,并且还担心袁术会丧心病狂的吞并自己,因此只能出此下策,连夜进城联合豫州联军,共同应对袁术。

    此时大家联手对付袁术,还可以趁袁术刚来豫州根基不稳,击退袁术后,各自还有机会喘息一二,倘若不联合黄巾军,单靠豫州联军独木难支,最终要么突围苦县,逃到沛国,要么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被祖茂劝服,三部人马立刻下去准备。

    祖茂放黄邵归去,与其约定信号,今夜共同袭击袁术大营。

    黄邵从苦县生还,此时也有些后怕,立刻回营准备,跟刘辟、何仪汇报此行的情况,然后暗自调拨兵马,准备先下手为强,进攻袁术大营。

    联手是黄巾军提出来的,要让豫州联军信服,自然要先动手闹出点动静。

    袁术军中上下虽然对黄巾军都不假颜色,但此时黄巾军也是袁术麾下的部队,袁术军自然对黄巾军没有防备。

    黄巾军早有准备,又突然发难,更在半夜将士熟睡之时。黄巾渠帅率众袭营,立即得逞,四处点燃营帐和粮草辎重,袁术军营内又多是刚刚被袁术从南阳征调起来的民兵,这一下子立刻就炸营了。

    祖茂在放走黄邵后,又跟周氏兄弟和陈王刘宠商量了一下,要坐山观虎斗,让黄巾军和袁术军先自行消耗。

    倘若黄巾军联盟是真,那么袁术军必然会大乱,到时候我军在苦县城上见两军斗得难解难分,再出城一战,定可坐收渔翁之利。倘若黄巾军前来诈降,那么也可以让他们空忙活一场,浪费一个晚上的时间,折腾的精疲力尽,等到第二天中午,敌军困顿之际,再出城相战,必可旗开得胜!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袁术大营四处起火,又有士兵一路上丢盔弃甲,不断逃离,这就做不得假了。豫州联军自然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