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祖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祖茂-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稻是东阳县境内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以东阳的气候条件,虽然水稻能一年两熟,但如今即将成熟的早稻被黄巾军祸害了,倘若黄巾军再围困东阳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时候东阳就算被徐州官兵解围,晚稻也跟不上播种的时间,今年东阳境内肯定会颗粒无收。

    倘若出现这种情况,陈登可就要苦恼了。正所谓地主家也没余粮,老百姓家里更是如此。广陵百姓生活虽是富裕,但那也要看老天的意思,水稻一年两熟,其中一熟可供上缴税赋和满足自家温饱,另外一熟用作住行和扩大来年生产外加留存余粮以备荒年。

    因此,倘若东阳两季水稻都不能有所收获,等到今年冬天,东阳境内肯定是饿殍遍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甚至要易子相食方能熬过去。

    陈登原本是来东阳镀金的,来熬一熬资历。只要政绩不错,三年任期之后,在家族的动员下,就有很大希望被徐州刺史评选上一个“茂才”,到时候就能出任州郡的官员,主政一方。

    对陈登这样有远大抱负的青年来说,郡守、国相、刺史才只是他的开始。

    然而如今,东阳被围,倘若年末出现百姓大面积饥寒而死的情况,就算是因为人祸,陈登这个县长也难辞其咎,到时候别说是被举荐为“茂才”,倘若不将陈登这个县长撤职了,那也只能说是陈家背地里使了大力,这才让陈登的县长之位得以保全。

    陈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却在刚出发的时候路过一条小溪就被淹死了。这哪能让陈登甘心!然而如今的情况,却让陈登无可奈何,面对这种情况,陈登要死的心都有了,但表面上还是挺坚强的,率领东阳城内的乡兵和百姓,多次将进攻的黄巾军击退。

    陈登尽其所能,保住了东阳城内的百姓,如果黄巾军就此退去,东阳城第二季水稻又能按时播种下,并不再遭受天灾人祸,到时候能有收成,等来年各县县官政绩考核的时候,陈登也算是守土有功了!

    如今听说有其他部队来到东阳,无论是敌军还是友军,都让陈登激动不已。

    是友军自然最好,陈登的政绩和政治生涯就有救了。是敌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陈登击退黄巾军,或是给陈登制造击退黄巾军的机会。

    陈登穿戴好防具和武器,急匆匆的赶到东阳城头,查探城下的情形。

    东阳城下,除了一片黄色的海洋,另有一面打着“沛国祖大荣”字样的大旗在迎风招展。

    大旗下驻扎着一支数千规模的人马,随着一通战鼓声响起,旗下马步军瞬间如潮水般涌向黄巾军。

    从表面上看来,次部人马进攻黄巾军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黄巾军见背后有其他不知名的军队前来,早已将进攻东阳城的士兵撤下,并以自己的营盘为中心,对着祖茂大军严阵以待,早就做好了防范。如今祖茂大军进攻黄巾军营寨,数量不如黄巾军,黄巾军又有营寨相依托,自然不惧祖茂大军。

    看到祖茂大军发起进攻,黄巾军也营寨大开,冲出大队人马,毫不示弱的直面祖茂大军。近万黄巾军人马跟祖茂数千兵马交战到一块,祖茂大军似乎瞬间就被黄巾军浪潮吞没。

    陈登见到这一幕,心中也有些可惜,祖茂来的太急,又有些不自量力,一头就扎入黄巾军内。如果能耐心的等到夜里,再派一人入城洽谈好围攻黄巾军的事宜,到时候两面夹攻黄巾军,未必不能胜。如今陈登纵使有心前去接应祖茂,却也不能,倘若东阳城门一开,祖茂大军或许有救,可东阳城中百姓可就要不保了。

    两相取舍之下,陈登只能放弃祖茂,以东阳百姓,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第81章 典韦显威() 
话说祖茂大军一头扎进黄巾军中,看似被黄巾军团团包围,其实不然。

    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广而在勇。此时祖茂军中分成左、右、中军这三部,左军统领是何曼,右军统领是周仓,祖茂自领中军,身边又有典韦率领的亲卫营,麾下士卒又是百战精锐,正可谓是兵精将勇!

    黄巾军却是山贼水寇流民百姓组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并未接受过多少正规训练,连基本的战阵都摆不开,纵使人数再多也无济于事,正面交战之时,只需看几眼就能察觉到其中破绽,顺着军中破绽进攻,无须几下,就能将黄巾军攻破。

    祖茂跟黄巾军是老对手了,左右军统领何曼、周仓原本也是黄巾军中高级将领,自然对黄巾军内的情况了如指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祖茂大军应付起黄巾军自然像是吃饭睡觉般轻松如意。

    只见何曼、周仓分别率领左右军破开对方军阵,冲出黄巾军包围圈,黄巾军被斩杀了一些人马,见何曼、周仓率众逃跑,岂肯罢休!立刻率领大军跟进,决计不能放走何曼、周仓麾下一人。

    何曼、周仓率众有条不紊的迂回前进,不但了分散的对方兵力,还打乱了对方阵营,转而进攻黄巾军侧翼。如此一来,祖茂左右两军反而将黄巾军包夹在内。而此时黄巾乱哄哄的一片,首尾不能相顾,士兵和将领相互都找不到人,只能各自为战。

    何曼、周仓将黄巾军分流,祖茂见势对剩下的黄巾军发起猛攻,典韦一人骑着战马冲杀在前,所向无敌。

    典韦原本是步将,使用是也是双戟这类短兵器,但后来典韦被调入祖茂亲卫营,亲卫营又全是骑兵,典韦为了能融入亲卫营,让自己麾下士卒服气,也就锻炼起自己的骑术。陈留本就有马,典韦受陈留郡司马赵宠的赏识,自然也骑乘过战马,如今又得双边马镫的助力,很快就能开展骑战。

    为了方便马上作战,典韦又学会是使用大戟这类马上使用的重武器。典韦手中的大戟不如吕布的方天画戟那般华丽繁杂,使用方法极其简便,就是最基础的冲刺,挑击,劈砍,横扫等招式,接着自身力大和马镫之便,大戟在典韦手中威力无穷,不可阻挡。

    典韦提着手中大戟,只是轻轻一推一扫,黄巾军就如成熟的麦子,被镰刀一下子就收割完毕,齐刷刷的倒下。

    “何处来的狂徒,还不住手,且吃我一枪。”黄巾军中将领见典韦神勇无敌,不断掠夺黄巾军中将士性命,想要上来阻止典韦的恶行。

    典韦也不答话,纵马而出,提起手中大戟,直取敌将。

    两人即将碰面,黄巾将领提枪抢攻,典韦虽是后手,却后发先至,直刺对方面门。

    敌将一惊,慌乱的弯腰,却也躲过了一劫。典韦转刺为劈,将单耳大戟调转了个方向,将侧面的戟尖对准敌将狠狠一劈,如巨斧力劈华山,再取敌将面门。

    敌将原本就弯腰,在马背上重心不稳。此时见典韦凌空变招,心中暗道吾命休矣!生死攸关之际黄巾将领也是急中生智,将手中长枪对准典韦面门投掷。

    如此兵行险着,却是以命搏命,争取一线生机。到时候典韦害了黄巾将领的性命,典韦也会被敌将的长枪击伤,甚至是当场毙命。

    典韦见对方奇招一出,也就收手,收回大戟往身前一档,随后将对方投来的长枪拨开。此时再看敌将,却见对方正要转身离去。

    当下黄巾军还没有战败,对面全是黄巾军中将士,他若逃入军阵之中,便真的叫他逃出升天。

    区区一员小将,前来挑衅他典韦,典韦安肯让他安然离去。

    “无胆鼠辈,你往哪里逃!”典韦右手持戟,左手放至腰间,随后自腰侧一道白光突然闪现,随后对方“啊——”的一声,遂将倒地。

    只见一柄匕首大小的手戟正中对方后脑,如今敌将被典韦投掷的手戟击倒在地,头破血流,脑浆四溅,已经死得不得在死了。

    黄巾军将领挑衅典韦,却被反杀,这一幕落入黄巾军其他将士眼里,自然对典韦先未战却逊了三分。

    典韦再次纵马冲杀在前,看到这尊杀神冲入人堆,临近典韦的黄巾军顿时作鸟兽散。

    典韦杀得兴起,如老鹰抓小鸡一般,不断追赶着黄巾军。

    祖茂见状,也是率众跟了上来,凌空舞动了几下双刀,将临近的几名无头苍蝇般的黄巾贼寇斩于刀下。

    黄巾军节节败退,何曼、周仓也从敌军两翼凿穿,赶赴至中军汇合祖茂。

    又是一阵冲杀,黄巾军慌乱不堪,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黄巾军中将士眼见败势已显,自己的上级又不在场,顿时出色的发挥出脚底抹油的天赋技能,一哄而散。

    祖茂挥兵前进,刀锋所指之处,黄色“浪潮”直接被分割开来。

    黄巾军不断败退,四分五裂,祖茂大军却还在不断收割。此战黄巾军不过折损了一两成人马,更多的死伤将会在接下来的追击战中造成。

    只有将黄巾军打怕了,打碎了,对方才会投降,才会听自己的话。

    就想何曼一样,被祖茂全军都俘虏了下来,后来汝南黄巾又被祖茂整体收编,现在就老老实实的跟随在祖茂身边,为祖茂冲锋陷阵,效犬马之劳。

    黄巾军听话,能吃苦,是当今最好的兵种之一,黄巾军经历过战争洗礼,见惯了生死,因此重新训练黄巾军,比训练新兵的成本要低很多,而用处却会比新兵多,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要比新兵短。

    “大人,大人快看,胜了,我们胜了!”城墙上的士兵和被当做辅兵用的百姓见到祖茂大军不但击破了数万黄巾军,还要将黄巾军赶尽杀绝,顿时就欢呼雀跃了起来。

    陈登见到这一幕,心中也感慨万分。

    “自己这是被解救了吗?”

第82章 陈登弃官() 
陈登初是惊,祖茂大军战斗力非凡,让人震惊。接着是喜,祖茂击退黄巾军,解了东阳之围,对陈登来说自然是件大喜事。没过多久,在城头士卒百姓的欢呼雀跃中,陈登又清醒过来。

    像祖茂这样身怀强大实力不请自来的客人,其率军至此究竟何为?是见义勇为,还是浑水摸鱼,趁乱取利!

    陈登对此不得而知,因此只能以最坏的心思估计祖茂此行的目的。想到这里,陈登瞬间不寒而栗,莫不是刚跑了饿狼,又来了猛虎不成?

    此时东阳成内士卒百姓都在为祖茂大军喝彩,这种形式之下,就算以陈登个人的威望下令紧闭城门,不容祖茂大军进城。下达这等命令,守城将士未必会理解陈登的心思,有一定可能并不会听命陈登,反而打开城门,迎接祖茂大军进城。

    普通老百姓朴实无华,自然猜测不到政治家心中阴暗之处。

    如今的陈登还不是日后那个掌管广陵全郡,以一郡之兵马钱粮,力敌身居江东六郡小霸王孙策的广陵太守。陈登在东阳县种了两三年地,老百姓虽是感恩,但也没有到达为陈登效死命的地步。

    考虑到这里,陈登心里更是恶寒,额头上冷汗不断的渗出,顺着脸颊滴落至地面。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陈登也不敢逆民心而行事,瞬间恢复常态。

    “祖公来了,东阳有救了!快,快开城门,尔等随我下城,一齐迎接祖公!”陈登下令开城,亲自前去迎接,表露出一副主人翁盛情相待迎接宾客的模样。

    成百上千个士兵百姓一齐涌下城墙,来到城门口,原本只需数人就能开动的城门,瞬间围满了数十人,大家一起用力,又快又轻松的将沉重的大门打开。

    此时祖茂大军追杀黄巾军大获全胜,押解黄巾俘虏而回。见到东阳城门已经打开,城内士卒和百姓分站两侧,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感情浓烈的迎接祖茂大军进城。

    祖茂见到这一幕,心中也如饮用蜜茶般甘甜。未等进城,先是下令约束好麾下,进城后不得侵扰进犯东阳百姓,并且让后军看管黄巾俘虏的将士,到时候不可松懈,必须对黄巾俘虏严加看管,以防黄巾俘虏逃脱后,在东阳城内作乱,从而破坏了祖茂大军对百姓秋毫无犯、治军严明的良好形象。

    “祖公能来东阳,真是上天不忍东阳百姓遭受苦难。登在此为全城百姓向道谢,感谢祖公的活命之恩。”陈登声情并茂的向骑在战马上的祖茂一拜,说完之后迎上前来,作势要替祖茂牵马,引领祖茂进城。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陈登不知祖茂来意,又怕祖茂对东阳县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因此陈登只好向祖茂执弟子礼,表现的极为乖顺。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样一来,祖茂就算想对他陈登有意见,估计也不好下手了。

    陈登世家出身,依旧放低姿态,向豪强官吏出身的祖茂执弟子礼。陈登这么做也不算太做作,陈登的父亲陈珪是前一任沛国相,也就是祖茂跟陈珪的父亲同级,两人并且在同一个地方任同样的职,也算是有同事之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