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想朱元璋当年的几个大案,说起来起因还没有魏忠贤这个阉党案严重呢,但是当年一杀就是几万人,胡惟庸案、蓝玉案,只要沾上点关系的,全都受到了株连,不管是文官武臣还是皇室亲眷,一点也不留情面,这两个案子加起来,天下被杀者超过十万人。

    曹化淳念完了阉党名单,大殿中有点骚动,但没有人说话。

    过了片刻,文臣之中有人出列,上前跪地行礼,说道:“陛下圣明,魏逆伏诛,阉党案定,如今朝堂之上,重现众正盈朝之局面,臣督察院副都御史贾继春恭贺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继春这话一出口,其他的朝臣也反应过来了,纷纷跪下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然了,也有一些幸存在朝的东林门生在心中鄙视贾继春的为人。这个贾继春之所以立刻站出来恭喜阉党案审定,是有其私心的,历史上他也被定为阉党,因为在地方任职的时候给魏忠贤上过贺表、立过生祠,只不过当时还是小官,并没有在打击东林党时有过多大力,因此在分占阉党的胜利蛋糕时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后来魏忠贤倒台,他又成为较早的几个认清形势、临阵倒戈的御史之一,所以朱大明千金市骨留下了他,用来安定魏党外围人物的心。

    但是贾继春毕竟投靠过魏忠贤,自己对此也是很清楚,心里始终还是不安定,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此前有关联系和交往的同道中人被抓捕下狱或者满门抄斩,心里的恐惧担忧也是一日甚过一日。

    如今阉党名单在朝堂上公布,而他并不在列,顿时一阵轻松,此时惟一的想法就是赶紧把这个名单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并不是阉党。有私心的当然不只他一个,只见另外一人跪在地上说道:“臣督察院云南道御史毛羽健,请陛下尽快公布阉党名单,以安天下之心。”然后又是跟着一片声音响起:“臣等恭请陛下尽快公布阉党名单,以安天下之心!”

    这些人到底有没有私心,朱大明不想过问,也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朝会的效率,不希望出现无休止的攻击和扯皮,既然这么多人要求尽快公布天下,那说明这份名单就算是得到了多数朝臣的认可。

    想到这里,朱大明淡淡说道:“既然如此,内阁尽快拟旨,将此阉党名单颁布天下,令天下士民周知。”

第六十三章 督抚职务() 
皇极殿大朝会如今更多地成为了一种例行公事。朱大明有时候希望大朝会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有时候又觉得它不发挥作用也挺好。

    万历年间,皇极殿大朝连续二十多年不举行,而朝政也是继续运转,有时候万历皇帝连文华殿的小朝会都不参加,甚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本不与朝臣见面,连内阁大臣想见皇帝一面,都要提前预约,即便如此,没有天大的事情,皇帝也是不见面。皇帝与朝廷的联系,就靠着司礼监来维持,就这样,大明的朝政居然也平稳运行了几十年。

    朱大明当然不能这么干,他与朝臣的关系还算比较融洽,如今还没有多少大臣敢于公然上书辱骂崇祯皇帝。

    十二月二十五日的大朝会,在定下了阁臣人选,公布了阉党名单以后,进入了第三个议题,那就是议定空缺的督抚职位。

    预备讨论的督抚职位有三个,一个是浙江巡抚、一个郧阳总督、一个操江总督。原来的浙江巡抚潘汝桢,因为首倡立生祠而被定为阉党,已经免职入狱论死了。

    原来的郧阳总督刘光复,虽然不是魏党,但却比魏党更严重,魏党只是交结内侍、结党营私,而刘光复等人则是交结宗室、图谋不轨,虽然比崔文升、李可灼的勾结宗室、毒害君父罪行要轻,但也只剩死路一条了。

    另外一个就是原来的操江总督刘志选,总管长江水师和长江沿岸的江防,现在被定为魏党,而且还是要被斩首抄家的那种。这些人如今已被下狱,他们原来的职位虽然不如九边重镇那样紧要,但是长时间空着也不是办法。

    浙江巡抚的职位预备给督察院佥都御史范景文,这个范景文没有太出众的才华,但是胜在忠于职守,特别是在历史上崇祯死后,京官朝臣之中殉节而死的就有他一个,这样的人只要有机会就要重用。

    因此,当吏部的人选报上来以后,朱大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范景文。至于郧阳总督,本来这个职位是没有的,刘光复任职郧阳巡抚几年后,改巡抚为总督,由他直接升任。如今刘光复被逮论罪,内阁和吏部建议撤销总督设置,恢复原来的巡抚职位。

    对于郧阳巡抚,朱大明从吏部报上来的侯任人选中选择了张允登。张允登,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河西兵备副使、山西左参政,管过军、安过民,同时也是忠臣。历史上崇祯四年的时候,张允登在与流贼作战中战死。

    这两个人选提出来,很快就通过了。但是操江总督的人选,内阁和吏部推荐的人选,是南都勋贵沂城伯赵之龙,朱大明不同意,换成了恭顺侯吴惟英。

    然而到了朝会之上,这个人选一出来,又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理由是吴惟英是蒙古人,然是明成祖朱棣时候就归顺的蒙古人,但毕竟是蒙古人。

    朱大明对此并不介意,这些早就归化了的蒙古人在明朝当上高官显贵的情况很多,比如猛将满桂。但是朝臣之中却有不少人反对,而且之前被朱大明拿掉的沂城伯赵之龙又被其他的人提了出来,说这个人有贤名,祖上好几代都任过江防总督。

    但是不管朝臣们怎么说,朱大明不可能同意任用这个赵之龙,其他的朝臣当然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但朱大明却很清楚,这个赵之龙在满清围攻南京的时候,被委任总督南京防务,结果不做任何准备,等到清军已到,马上带领留守的文武大臣开城投降。

    这样一个人,朱大明现在就想杀了他,怎么可能会用他。但是现在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则从目前情况看也的确是让他当看起来比较合理。

    至于朱大明想要任用吴惟英,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了巩固皇权,曾经大杀功臣,洪武年间分封的功臣好多都杀光了,到了朱棣即位以后,又杀了一批追随建文帝而不肯投降他的勋贵,当然了,永乐年间朱棣也分封了一批靖难功臣为公侯伯爵。可惜的是,这一批有能力的勋贵武臣又在土木堡之变中全军覆没,如今南京、北京剩下的这些勋贵,多数都是些废物,根本用不了,朱大明也不想用。

    像恭顺侯吴惟英这样的,还算是有点良心,有点担当的,明亡后全家殉难,算是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

    看朝臣们不同意吴惟英,朱大明又提了新乐侯刘效祖这个人选,还是有一些御史言官不同意,有说刘效祖提督神机营不能轻动的,有说刘效祖北人不懂江防不以任用的。

    看着殿中你来我往争论不已的朝臣,朱大明正头疼不已,突然听到礼部侍郎温体仁说道:“陛下,若论勋臣贵戚之中有贤名者,臣倒是听说一位,就是博平侯郭振明。此人虽为贵戚,却也一心向学,袭爵之前也曾取得举人功名。请陛下明鉴。”

    温体仁相貌儒雅,仪表堂堂,后世虽被列入奸臣传,但在明末大臣之中却以擅于揣度崇祯皇帝的心思而著称,正是由于这一点,历史上崇祯皇帝把他从礼部侍郎的位置上直接提拔进内阁,后来又力排众议让他当上首辅。

    温体仁之所以提名郭振明,一来这个皇亲国戚确实有贤名,但最重要的是他近来发现眼前的这个皇帝非常重视亲情。不管是对巩永固、王国兴的任用,还是刘效祖的任用,包括这次对刘效祖的提名,都说明了这一点。

    刘效祖不过是皇帝生母的哥哥,老师木讷,并无什么过人之处,但皇帝就是信重,这说明皇帝在能力与亲情之中,更看重因为亲情而来的新任。既然如此,博平侯就是个合适的人选,首任博平侯郭维城是泰昌皇帝的亲舅舅,而现任的博平侯郭振明也算是当今圣上的表叔了。别人不清楚其中的关系,但作为礼部侍郎,主管勋臣贵戚袭爵事务的温体仁却很清楚。

    果然,温体仁一说出这个人选,皇帝立刻眼睛一亮,很快就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既然操江总督的人选难以决定,朕看干脆就废弃操江总督这一职位。总督一职权位过重,既然不是恭顺侯吴惟英所能胜任,那么沂城伯赵之龙同样难以胜任。朕意已决,采纳温爱卿所提人选,就由博平侯郭振明提督长江水师兼管江防一应事务。”

    博平侯郭振明这个人,朱大明并不熟悉,只知道他也是京师沦陷后为数不多的勋臣贵戚殉节而死的人之一。

    这次廷议督抚结束之后,朱大明暗下决心,以后的人事安排决不能再拿到大朝会上征求意见,虽然廷议阁臣和督抚,能够让人觉得皇帝的开明和对朝臣的尊重,但却实在是太耽误时间了。

    大朝会结束,时间已近中午。朱大明不得不改命内阁阁臣下午时分再去文华殿议事。

第六十四章 德陵修造() 
下午文华殿议事就顺畅多了,只有皇帝和四位内阁阁臣在座,没有御史言官总是叽叽歪歪想给给皇帝上课。

    到了议事时分,朱大明来到文华殿,四位阁臣起身见礼,然后依次坐定。朱大明看见角落里坐着的内阁中书舍人,心中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来。

    这个人叫作沈廷扬,是明末比较有见识的官员之一,松江府崇明县人,出身于明末海商之家,对海运和水师都很熟悉,正是在内阁担任中书舍人的时候,被崇祯皇帝偶然发现,然后予以重用,而这个人也确实很有才干,运河堵塞后,先是倡议并主持海运,后来又先后提督天津和登莱水师,策应辽东作战,北京沦陷前上书皇帝迁都南京,但崇祯皇帝并未采纳。

    到了北京沦陷后,沈廷扬到南方继续组织抵抗,失败后被清军俘虏,曾经的好友洪承畴亲自劝降,沈廷扬大骂洪承畴,然后慷慨就死。这说明明末的朝廷之中并非没有人才,相反即便是在内阁中书舍人之中,也是藏龙卧虎。

    沈廷扬并非进士出身,至于他什么时候做的中书舍人,以及做了多少年的中书舍人,朱大明目前并不知道,但是他相信是人才早晚会脱颖而出的。

    李国鐠看皇帝就坐之后陷入沉思,也不知道是该说话还是该等待,文华殿中一时安静下来。

    片刻以后,朱大明看四位阁臣皆已就位,才回过神来,略带歉意地笑了一下说道:“朕刚刚有点走神,倒让卿等多候了。”

    李国鐠闻言松口气,躬身说道:“陛下日理万机,还请好好爱惜身体。”看皇帝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陛下,总领大行皇帝陵寝修造的礼部侍郎何如宠与工部侍郎高宏图联名上折,说天寒地冻、施工艰难,请求工期延后,以待来年三月,再恢复施工。”

    说朱由校是一个苦命的皇帝,真是一点也不假。这个皇帝既不贪权,也不好色,生活也清苦,因为根本没钱挥霍。做皇帝期间,军队总是打败仗,而朝堂之上也党争不断,除了喜欢做点木工,也没有别的追求,十五岁当上皇帝,二十三岁就死了,甚至连个子嗣也没有留下,生前也没来得及给自己建造陵寝。

    总的来说,朱由校活着的时候没有享过什么福,死了以后到现在也还没有入土为安,因为他的陵寝是在朱由检即位之后才开始下旨修建,如今才刚刚修了四个月,再加上朝廷财政困难,到现在还没有修好。

    历史上,天启皇帝的陵墓被叫作德陵,属于后世昌平天寿山十三陵之中最寒酸的一个。天启七年八月底,崇祯皇帝登极之后,虽然很快就下旨给天启皇帝修造陵墓,但是当时朝廷财政枯竭,根本拿不出多少钱,崇祯从内库中支出一笔银子以后,也没了下文,特别是外有建虏、内有流贼,军费开支巨大,内库很快也枯竭了,而大行皇帝的棺椁,又不能长时间地停在紫禁城白虎殿,所以最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棺椁,是在德陵还没有完工的情况下,就被下葬的。

    历史上,天启皇帝的下葬时间,是崇祯元年的三月份,而德陵完工的时间则是崇祯五年的八月。也就是说,历史上天启皇帝下葬的时候,他的陵寝其实也只是建好了一个地宫而已,地面上的很多附属建筑,基本上都没有建造出来。

    一个生前超级喜欢土木营造的皇帝,死后却葬在了十三陵之中最为粗略草率的陵中,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后来,满清大军占领了北京城,德陵地面建筑多数被烧毁,多尔衮虽然下令将当时自缢殉节的懿安皇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