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狂战将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6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给了张鲁面子,实际上,也便是给了他们汉中人最后的尊严!

    张鲁在被俘时,便想到了许多可能,却也不曾能够想到赵云竟然会是这样对待他。当双手挣脱了绳索的束缚,张鲁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心中潜藏的求生意志,悄然又浮起了心头……

    “负恩之人,败军之主,何德何能敢受将军之礼!”张鲁见赵云要对他行礼,吓了一跳,慌忙偏开身体,连连叫道。

    “汉中反叛,实乃张卫之祸,非君侯之责,卫侯令本将领军南下之时,便曾言道只诛罪魁,不殃及无辜。君侯受他人蛊惑,并非本心,卫侯深明君侯之苦,所以……君侯大可放心!”赵云微微一笑,当即道,“张卫,阎圃一党既已伏诛,又怎会再牵连到君侯?”

    张鲁情不自禁的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刚才听到的东西,结结巴巴道,“那……那……那将军的意思……是……在下……”

    “不错!君侯治理汉中多年,深得民心,也素有贤名,卫侯不愿加害,河东已有赦令送于末将之手,可请君侯一观!”赵云直接出声接口,又向后招了招手,有亲兵恭敬递上一纸书帛,赵云接过送到张鲁面前。

    张鲁魂不守舍的将书帛小心翼翼捧过打开,看着上面清秀文字一言一语,不过区区几句话却让他双手颤抖迟迟不肯挪开眼睛,尤其盯着那硕大的玺印,更只觉得骤从地狱爬回仙境。

    “卫侯不杀罪臣之恩,之义,张鲁再有半分不臣之心,安能在有面目再苟活于世?!”张鲁双眼垂泪,顿时向着安邑方向缓缓跪倒在地,书帛高举过顶,放声泣道。

    赵云静静看着张鲁这样郑重的大礼,等到对方重新站起身来,赵云这才出口道,“汉中初定,诸郡县还有不少人暗中不服我河东管束,这可必赖君侯相助了!”

    “将军放心!张鲁一身卑贱之躯,能得卫侯赦免不死,已是大幸,汉中能并入卫侯这般仁义大贤治下,乃天幸也。张鲁无德无能,唯有尽最后一点残力了!”张鲁用残破的衣袖擦了擦眼角,顿时郑重道。

    张鲁也不待赵云继续说话,又急急忙忙道,“汉中因张鲁一人之罪而使百姓受刀兵之祸,在下心中不安,实无言再对汉中父老,只请将军允诺等汉中重归于平定,可遣一支兵马护送,使鲁能速到安邑面见卫侯以表臣服!”

    “终究不愧是割据一方的人物,能够如此快的正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赵云心中感叹,张鲁如此迫切的表明自己要北上安邑的心情,何尝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张鲁此刻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利用价值,就在于汉中乃是五斗米教最根深蒂固的地方,张家祖孙三代经营,可以说民心所向就在张家身上,如果要用最快时间彻底掌握住汉中,必是需要张鲁这个五斗米教教主的身份,用宗教来平息百姓的不满,而假若就这样随随便便杀了张鲁,恐怕汉中军民的暴乱也就不远了。

    而北上安邑,表面上是张鲁深入虎口,生死从此只在卫宁一念之间,但他本就是被俘之身,大大方方的要深入虎穴,反而断了汉中平定后,卫宁卸磨杀驴,随便找借口杀他的可能了。

    (本章完)

第1080章 偷城(六)() 
张鲁觉得既然汉中已失了,那边不如就在安邑好好的过完下半辈子,当个闲散的富家翁,没有了政务的骚扰,也没有了雄心壮志,至少生命有了保障,儿女也不需要再在这个乱世中朝不保夕了。

    张鲁如此知趣,赵云也不再说什么,而这个时候,那一番对汉中尊严的可怜施舍,得到的效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大。

    不单单是刚才那些准备已死相抗的汉中降臣此刻双眼垂泪,便是其余心怀鬼胎的人也都松了口气,河东能够放过张鲁,还保证了张鲁的性命和尊严,无意也是告诉他们这些人,他们的地位和财富至少不会被赤裸裸的剥夺和毁灭。

    那么,全心全意的臣服在河东的治下,臣服在卫宁的统治,也并非什么不能轻易接受的东西。用刀逼着干活,总是不如交杂着赞赏和肯定。

    此时,至少是在汉宁这个城池中,这些汉中的原本属官终于全心全意的投诚在了河东的麾下。

    唯一脸色不太好看的,只有杨松杨柏以及他们的死党了。

    赵云的作为,显然和当初贾逵对他们说的不一样,留下了张鲁,那他们两兄弟在汉中所做的事情到底算是什么?张鲁是受人胁迫,受人蛊惑,那么他们两个人所做的事情算是什么,是那群妖言惑众的贼人!?

    何况贾逵当初的许诺,可是将汉中交给他们两兄弟来治理的,虽然张鲁已经表明了不愿意再继续呆在汉中,可是他这个在汉中拥有巨大影响力,五斗米教的教主还在世上,无意于就是在他们两兄弟头上高悬了一把利剑!

    杨柏杨松两兄弟可不会认为张鲁就会忘记他们背叛他,害死张卫的事情……

    “先生……”杨松脸色不快的悄然挪步到贾逵的身边,低声唤道。

    “不急不急……将军自有定夺!”贾逵自是知道杨松想说什么,心中冷笑,却是好生宽慰道。

    半年前卫宁起四面大军合共十七万,煞气腾腾,曹操大惊失色,也是倾尽全力出兵防备。早在张辽和太史慈从冀州领兵南下的时候,曹操便也派遣了夏侯惇和夏侯渊两兄弟出兵五万驻扎在东平。

    但是随着战事延续下去,河东军不曾有大军进攻的迹象,青州黄忠也只是咋呼了一下声势,便又沉寂了下去,甚至连青州另外半片属于曹操的领地也没有发动攻击,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做足了防备手段,却也仿佛没了用武之地。

    随后,当两军都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司隶,豫州,兖州三州交界处的时候,夏侯兄弟在东平便显得更加大材小用了,尤其是当太史慈分兵了四万潜入豫州之后,区区三万张辽军,已经不值得曹操军在在兖州东面牵扯更多的精力。

    事实上,曹军,吴军上下都猜测,若是这一场战争将打起来的话,恐怕主战场还是应该在那三州的交界处上。

    于是,曹操除了下令让南青州小心注意黄忠的调兵迹象外,便又抽调了夏侯惇领兵三万退回了陈留一带。剩余的两万人由夏侯渊继续统领,和张辽对峙,并且与南青州的曹军互为犄角监视防备黄忠的异动。

    两万人只是保守估计,现如今,卫宁的兵马数量实在太过庞大,顾此而失彼是决然不可以出现的问题,曹操对夏侯渊有十分的信任,深信两万人在夏侯渊的带领下,也足够守护一时。

    四月,时值刘备大张旗鼓揭起反旗,曹操下令使夏侯渊北上东阿,阻挡张辽兵马东进,两军隔着黄河对峙,夏侯渊果然不负曹操重托,只靠了两万曹军,前依黄河天堑,真是让张辽三万人难越雷池半步。

    夏侯渊以五千兵马连夜奔走,牢牢把住济南,自统领剩余一万五千兵马固守东阿,两城依靠,攻守调度协调,不管张辽从何处渡河,夏侯渊都能用最快速度反应过来数次击退张辽的偷渡之策。

    夏侯渊在黄河东岸,连下十二道营盘,连绵不绝,黄河宽广,河水滔滔,只是河水稍微徐缓,跨度狭窄的地方,必然是布下重兵哨塔。

    而张辽军若要渡河,必是需要选取一个利于摆渡的地方,但是不管张辽是夜袭,是强渡,是声东击西,都被夏侯渊毫无阻碍的轻易破解。

    就算是最危急的一次,张辽军前锋两千多人冒着箭雨攻击硬是冲上了河岸,差一点就能攻破了夏侯渊布下的营寨,但狼烟及时点燃,夏侯渊亲自领兵从周围四面掩杀而来,却又重新将河东军赶回了河里。

    如此反复数日的攻击防御,张辽率领的三万河东军不单单没能在河对岸找到一个立足点,反而数次攻击无果,伤亡惨重,只能无可奈何的屯扎在范县,开始了和夏侯渊层出不穷的骚扰拉锯。

    张辽暂时偃旗息鼓,按照曹操的吩咐嘱托,夏侯渊却没有半点马虎,依旧每日严格约束士卒,来回巡视各个防区。

    而就在夏侯渊挡住张辽东进势头的同时,济南之东便是泰安,刘备揭起了反旗后,以关羽为大将,几乎是风卷残云的席卷了整个泰安周边。

    历城,章丘,泰山,巨平四城相继落入刘备手中后,刘备势力顿时成几何倍数增长,军队数量也从当初的一万余人迅速膨胀达到了整整三万!

    为了消化攻占的地盘果实,刘备听从单福建议,也没有进一步的继续扩张下去,暂时修养积蓄实力,并且屯扎重兵于章丘城内。

    至少在外人的眼中,刘备重兵放于章丘赫然便是要与东面黄忠决一死战的模样。

    远在东阿的夏侯渊奉命随时监视刘备的动静,冷眼旁观,却也不得不惊讶刘备的扩张速度如此之快,更难得是,刘备对新攻占的四郡掌握过程竟然是仿佛水到渠成一般。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得了这原本属于河东的四郡,便是直接将夏侯渊侧面的压力接收过去,他只需要防范张辽的三万河东军便足够了。而这个工作以现在的情势来看,也并不困难。

    (本章完)

第1081章 偷城(七)() 
至于剩下的黄忠五万兵马,刘备已经有了三万人,既然是当初夸下了海口,也就不需要他夏侯渊去操心了。

    对于刘备这样一个出身卑微,忘恩负义的人来说,夏侯渊可是没有半点好感,甚至觉得,最好刘备就这样和黄忠大军两败俱伤是最好了。

    所谓的会盟只是场笑话!区区刘备有什么资格和他们曹家结盟?

    夏侯渊此时此刻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去看的,至于防御张辽本来也就是分内中的事情而已,自然是尽心尽力。对刘备的不信任,就算没有曹操的叮嘱,夏侯渊也不会给刘备丝毫的援助。

    时入四月中,夏侯渊按照往常惯例巡视各路据点营盘,却有探马细作回报,带来一个让他惊疑不定的消息。

    河对面本是张辽屯兵驻扎的地方,隔着大河,还能看到河东军招展的军旗,但是探马回报的消息,却是对面那营地竟是早已人去营空。

    河东军已撤走了!

    这代表了什么?河东军放弃了山东那块地盘?容忍刘备这个反叛者继续嚣张下去?或者是见过河无望,而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青州黄忠的身上!?又或是……想要用这样拙劣的诈败之策引诱他夏侯妙才渡河去追击?

    夏侯渊追随曹操多年,从讨伐董卓开始,也算是与曹操一同见证了卫宁从一介文弱一跃成为执掌天下最大权柄的过程。而卫宁的出身乃是河东大族,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凭借自己一手得来,身份和实力摆在那,虽是敌对关系,但夏侯渊早已经将他放在了和曹操同样对等的地位上,那是和刘备截然不同的敬佩。

    或许只有最后两个解释才能合乎情理,夏侯渊可不会认为像卫宁这样一个要曹操和孙坚同时联合才能抗衡的人物,会甘愿舍弃地盘被他人蚕食而没有半点反应,尤其在他还有足够力量的时候……同样,夏侯渊也不认为卫宁肯让一个叛徒继续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跳来跳去,为了威信,为了震慑,刘备是必须要被河东亲手剪除。

    何况,张辽虽然一直不能渡河,损伤也不少,但也远远谈不上败,从当初在东平开始的互相试探,到现在的直接赤膊交战,夏侯渊也深为佩服张辽的调度有方,一个有雄才的大将,也不可能会轻易的言败,退缩。更别提大义当前,既然河东下了军令要让他领兵平叛,除非是卫宁下令让他退兵,否则,他是绝对没有资格去退,也没有理由去退。

    “好贼子,如此狡猾!”夏侯渊眼睛骨碌转了几圈,仔细向那探马细作细细询问了一些细节,心中已有了计较,不禁大笑道,“若是其他人或许就这样被你瞒过,我又岂会上当?”

    夏侯渊已然认定张辽很大可能是诈退撤营,引他前去追赶,而就算他不去追击,但面对敌军不过一道区区空营而已,也不会再如现在一般防守得滴水不漏。假若,他借此掉以轻心,而张辽再暗中卷土重来,则失利的必然便将是他夏侯渊了。

    既如此,夏侯渊便不以为意,依旧加固河岸防御工事,都督全军谨慎小心戒备,不露丝毫马脚破绽,依旧每日巡查河岸各路营盘,并且派遣探马细作潜入西岸探查张辽大军动向。夏侯渊自踌稳坐钓鱼台,暗等张辽自己露出马脚,心中得意。

    但是随着时间渐渐过去,夏侯渊却觉得渐渐有些不妥了。

    刘备乃是反叛之身,他的存在就是河东军的耻辱,河东下辖数州之地,对卫宁统治不满的世家大族必然不少,若不能杀鸡儆猴,又如何震慑宵小?岂不是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